一般來說,偏重感性的人,表現衝動,偏重理性的人,表現冷靜,但也易失去機會。感性就是直接反應,甚至是不經思考的反應;理性是基於正確的知識和價值觀,經過思考後作出的反應。人的活動受感性、理性和信仰三大因素的影響和左右。人們的各種活動中,這三種因素往往相互滲透,比例不等、主導因素不同。要特別指出的是:人們個別的婚姻、教育、犯罪等行為中,很多是非理性的,是感性或者信仰因素主導的,但大量的行為中,就可以分析歸納出共同蘊含的理性因素。“感性”實在是人對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覺,也是大自然給予人的生存能力中最強大的武器。這種直覺往往是高於理性,但是在理性漸漸佔據一個人的思維之時,感性的敏銳精準度卻被慢慢的消鈍,對“直覺”使用的荒廢,使得人們逐漸的忽略了其重要性而使其更趨退化。人深層的感性是超越時空的能量,是對時刻改變著的世界最本能,最直接且最精確的反應,它沒有容量限制而有無限延展。只有真正深度的感效能夠打破常規和侷限,帶領理性躍入侷限之外的世界,而理性是在感性的認識之後逐漸形成,由“準確而卻模糊”到“從屬而卻相對清晰”的過程,也就是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理性因其清晰而讓人更易於把握,感性因其不確定而令常人無法控制,感性有時被矇昧著的人們下降為低於理性的東西。然而人們卻不知道在理性的過程中始終是“無意識裡面的感性”在推動著理性的執行使其日趨完善。理性就象感性無意間造出來的玩具(工具),是感性用來探索自然的最好工具,而每次的突破和超越卻依然必須由感性來完成——靈感。 人們總認為靈感是基於理性,其實靈感是生命最本源的東西,在生命之初是僅有靈性而無理性的,由靈性而至理性,再在已發掘出的理性之上再得更高的靈性獲得新一層次的理性,迴圈往復,螺旋上升,但到了如今人們卻忘記了最本源的東西,並將人本身最寶貴的東西——直覺給拋棄不用。而真正能改變這個世界的那些人都是感性思維異常發達的人,靈感和精力異常充沛的人,舉目望去,古往今來大凡如此。 “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產物,是對“感性”的合理歸納和總結。而無益的部分則成了人們棄之的東西,如衝動、失控、盲目和執迷等。如果將“感性”比作“探索”,則“理性”是探索出來的規律;如果“感性”是隻筆,則“理性”是這隻筆畫出來的作品。“感性”不能被“理性”取代正如人腦不可能被電腦取代。情之不定,皆因浮於表面未達深層,而至刻骨銘心的情則已無力可變。“感性”始終充滿了人類飽滿的激情,而“理性”則是過濾過激情之後的冷靜和思索方式。“感性”激發出藝術的人生,而“理性”則擯棄了情緒的干擾。理性往往藉由高智慧的人而出,因為高智慧的人的感性思維往往比常人來得豐沛而旺盛,也由此創造出了更輝煌的理性產物,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無不如此。至此,可以初步明瞭感性和理性,但對於用來指導提高生活質量,好象是有勁使不上。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感性理性難於區分,在實踐中,有的是基於感性,有的是基於理性,總會犯“熟視無睹、葉公好龍、以偏概全、孤芳自賞、坐而論道”的錯誤,而且往往是屢錯屢犯的型別,談到感性理性的實用,在此有必要明示。在點燈的時代,燈下黑是一個常識,好象不可避免,現在時代進步了,家裡的電燈已少有這樣的現象。但在現實中,由於工作的專業化,以及節奏的加快,因為熟視無睹,讓我們失去了多少機會,這也是社會中的燈下黑,例如:近三十年,幾乎每十年對於每個人都有徹底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有幾個是因為條件不具備而失去的,往往是因為認識不到而失去的。對此,又有多少人進行過反思?在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這種“熟視無睹”的錯誤,象電燈消除了燈下黑一樣,也是有辦法可以避免的。葉公好龍這個典故,本來是用於勸導君主的,其實,在現實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犯這樣的錯誤。在以前,只有君主等少數人才有決定權,因此,才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這就造成了大多數人從感性上將自己定位於千里馬,總想著遇到伯樂就可馳騁天下,豈不知現代社會,已經是消費決定未來,每個人都是伯樂,那些沒有學歷、沒有資本的成功者,無不是做好了伯樂而成功的,從茫茫人海中整合到人才,從同質化產品中淘出金子,從而給自己找出了機會,最後獲得了成功。而芸芸眾生中的人們,是不是象伯樂的兒子一樣,天天講著選千里馬的標準,看到眼前的千里馬已經在馳騁天下時,才意識到錯失了千里馬,同時也失去了一個機會。以偏概全自古就有,只不過隨著所謂理性的增長,犯這個錯誤的機率更大了。這源於現代專業化的分工,使人們真正接觸的現實非常狹隘,就象古代中國以自己為天下的中心,把其他地方都看到蠻荒之地一樣,對於很多事物只是基於道聽途說形成的感性認識,進行判斷。而沒有從範圍、邊界、環境來考慮,特別是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物。例如:對於問題“為什麼會有企業?”,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而標準答案是:市場執行是有費用的,企業因為節約市場執行的費用而起。企業節約的交易費用,乃是市場上籤訂合約的費用。透過簽訂一次性的長期合約來替代需要多次簽訂的短期市場合約,企業節約了交易費用。而更為重要的,是現實世界具有不確定性,難以用完全合約把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清楚地加以界定,或者說用完全合約界定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費用實在是太高了,於是我們不去簽訂這樣的完全合約,轉而簽訂一個不完全合約,把很多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的問題留給一方用權威的方式來指派完成。這正是企業的最為重要的特徵了,企業所有權也因此被定義為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孤芳自賞這個錯誤不易被察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的名言,孤芳自賞好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如果細品荀子的《勸學》,在具體指導上,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深刻、現實得多,但用好平臺,又有多少人在自覺地應用,現實中這個錯誤是與“葉公好龍”緊密相關的。坐而論道是我們的國粹,由於農耕文明的發達,古代中國很早以前就可以養一批知識精英,讓他們坐而論道,是因其時代決定的,那時,所有的學習專案都為一個明確的目標服務──完善心靈,培養道德,而非實際應用。清人龐尚鵬說得明白:“學習知識貴在改變人的性格與氣質,不是為了僅僅弄懂一章一句的詞義,去謀取功名利祿。如性格輕浮便用嚴肅莊重矯正,性格偏激便用寬宏大量去矯正,性格粗暴乖張便用和順仁厚去矯正,性格遲鈍便用敏捷去矯正。”在孔子及孔子以前的時代,學生還要學習射箭、駕車等體育技能,但後來這些體育課程越來越受到忽視,鍛鍊身體的射馭漸被鍛鍊心智的琴棋書畫所替代。其制度保障就是科舉選士制度,這個制度因其非實用的傾向,近世遭到了一些批評。批評者似乎認為,科舉考試專案中只有加上建築房屋、製造機械、商業管理及光電化等具體技術內容才算完美,否則是片面選才。然而他們不明白,這些專業實用知識的傳播,對農耕社會理想中的秩序沒有幫助,它們專屬於工業社會。但是,由於慣性所然,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很多人還是停留在這個層面,即使非常簡單的操作和嘗試,也不屑於去做,總認為論道是自己的事,行動是別人的事(但忽略了古時的論道主要是為了樹立道德的榜樣,以幫助建立社會秩序,而我們現在討論技術和實踐,已經不適用)。感性理性,由於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是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分界線的,最近在價值中國網上交流,結合現實中遇到的事情,讓我想到了這個主題,目的是讓人避免少犯“熟視無睹、葉公好龍、以偏概全、孤芳自賞、坐而論道”的錯誤。想到這個題目,也是有些人將我的公司看做是管理諮詢公司,有的人還問我的聯絡方式,一開始,感到很奇怪,在價值中國網還會有這樣的問題,何況在個人主頁介紹上,已明確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就有聯絡方式。後來才逐漸明白,是績效助力這個概念太新了,容易讓人混淆。在此簡要介紹一下,績效助力做的是制度創新,這將是一個全新行業,這個績效助力行業在社會中承擔人才的蓄水池,即人才水庫,而這些人才在績效助力行業不是靜態的被動等活,而是會比在傳統企業中有更高的工時利用率,這更高的工時利用率源於歸到績效助力行業的人才如果單獨放到一個企業是不能100%使用的,而由於服務於兩家以上的企業,其使用率就得到了提高。採用這樣新的制度來攏集人才後,會給個人、企業、社會都帶來益處,並極大提高創造性,因此我定義為構建《生存與創造之間》中間層的事業,當然,新的制度模式採用時,會有一些新的要求,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已經沒有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幹活人的觀念要轉變(企業老闆沒有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才要具備真正的老闆心態。而要選拔出這些合格的人才,與南方李錦記結盟形成消費者聯盟是最好的方案之一,並且從社會遠景發展來看,推動績效助力行業和結成消費者聯盟是一個事業——為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搭建好平臺(見文後的實踐指導圖所示)。每個人面對任何事物都有感性或理性的一面,那麼,企業又是否充分研究了消費者行為、並很好地運用了理性與感性呢?現在,不少企業認為消費者是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精明瞭!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有一點又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消費者雖然對宏觀的認識是比較理性的,但在微觀的消費方面,卻又是感性的作法。打個比喻,同質化的兩個商品,大家都清楚2.5元比3元的便宜,品牌產品比知名度小的產品或許要好些,但是不是顧客就都會一定選擇便宜的產品或品牌產品呢?其實不然!因為雖然消費者對所需求的產品在潛意識中已基本有自己的目標產品形象,表面上看能理智控制住自己的購買行為,可實際上,消費者在整個的消費過程中又最容易受商品服務的感化而改變最初的認識,也即是說:“消費者的認識是理性的,但消費行為往往還是感性的!”因此在企業的廣告中,感性訴求一擁而上,大有全面取代理性訴求之勢,但單純感性訴求是否能夠支撐各行各業銷售,短期看可能有效,但廣告僅是讓消費者入門,真正的穩定消費群還是依靠產品的真正有效,依靠口碑傳播才行。而僅依靠廣告帶動消費的產品,三、五年之後,就必定會退出市場,然後依靠新的廣告訴求來帶動消費,如果都是這樣,消費者也只能被動地適應這個市場環境,直銷行業出現後,就徹底顛覆了這個模式,因為在這個模式下,產品主要是透過口碑傳播,正因此制度才保證了直銷的產品品質都很好,同樣是保健品,在直銷模式下能持續幾十年地讓消費一直用到優秀品質的產品,這樣對於事關人們健康的健康產品市場,就不給靠廣告混水摸魚的不良商人以空子可鑽。我因為機緣巧合,接觸到健康產業,又由於本身寬泛的專業知識(拿到學位的有三個專業:工學、管理、計算機,另外由於是第一屆職高生,在高中階段系統地學習過農學專業課程),再加上18年的工作經歷,不斷地在高層、中層和執行層間換位思考,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96年前每年主持一千多萬的技改專案,97年主持過一個月的市委辦工作,多次獲得青島市和著名企業集團的嘉獎,06年研發成功的面對物件作業系統到現在還能做到世界領先)。接觸直銷後,發現這其中,雖然真正的直銷公司的產品讓人放心,但在經銷過程中,行業內部問題也不少,由此催生了《直銷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以給直銷正本清源。在去年12月偶然接觸到價值中國網,當時因幫助朋友準備做一個海爾的戰略專案,就寫了《企業家的使命》,後來發表在價值中國網上,以後陸續將自已的思想整理出來(也得益於自06年以來每月至少一篇文章的寫作),這期間非常感謝價值中國網上同仁的互動,使我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一個系統框架,為了便於參考,整理成一本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目錄詳見文章附後,以便於連結閱讀)。今後,可能在文章表達上會更精緻,但在思想高度上,短期內會很難超越,雖然在此電子書中有些文章並不是很滿意,但為了系統的框架需要,還是放在一起,以保持完整性。我相信,如果用心體會,就能做到開卷有益,而且會象茶道一樣,看一遍有一遍的味道(在《美國夢該醒醒了》一文中隱喻了對美國和臺灣的大選的預測)。一些落後的發展觀念、不科學的發展方式,由於能給我們帶來眼前的利益,從而不肯捨棄,最終影響和限制了我們真正進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思想一旦被挾持,就會囿於歷史和經驗,不能自拔。只有徹底的解放思想和真正的理性才能防止和改變這一狀況。感性是七情六慾綜合表現的結果,七情六慾是變化的,對其定位和守位是動態的,但原則是相對不變的。因此,個人要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做人處事的原則(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就是為了確立這些原則,同時指明目標和方向)。其實,凡是成功者、有所建樹者,已經早有自己比較成熟、穩定的價值觀體系了。這種價值觀體系如果非常明晰,成為個人的一種自覺,就相當有力量。一個唯物主義者需要有符合實際的理性思維,但我們絕不能小看感覺、感悟、感應的作用,這種非理性的思維稱為“感性思維”。事實上,無論搞什麼都不能否認感性思維的重要,尤其離不開敏銳的第六感覺。搞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都需要靈感,經商需要創意,從政需要政治敏感,研究文化需要嗅覺……感性理性分析下去,就會涉及到人的精神境界。孔子對精神境界的分析,採取了兩個維度的劃分標準。一是按人格境界,把人分為三類(三境):小人,君子,聖人。二是按心理範疇,把以上三類人各自分為三種(三界):智者,勇者,仁者。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憲問》)智者是就知識和才能而言,勇者是就意志和意向而言,仁者是就情感和情緒而言。這種劃分,與現代心理學的“知、情、意”範疇劃分一一對應。除小人這個層次外,不論君子還是聖人,智者、勇者和仁者有一個共同之點,就是一以貫之的“仁”。但三者與“仁”的關係,又有心理層次的不同:智者又叫“知之者”,知仁而求仁;勇者又叫“好之者”,好仁而行仁;仁者又叫“樂之者”,樂仁而安仁。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孔子認為這是三種高低不同的境界:智者不如勇者(知不如行),勇者不如仁者(意不如情)。建立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就是為了將仁轉化為當前可以具體去做的行動,以助勇者行動。直銷由於安利的倡導而成了一個特殊行業,已運行了五十多年,我經過在此行業一年多的摸索實踐,將其與績效助力行業進行了有效的整合。直銷就是結成消費者聯盟,在以前倡導的是讓普通人成就夢想,也因其不關注整個群體,才造成了不良商人的借勢胡為,導致了聲名狼藉(這些不良現象在《直銷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已作了闡述),我根據服務的128原則(每一百人中,1個人全職服務,20個人積極響應,80個人正確消費)提出運用消費者聯盟應用直銷制度發展的新理念,制定的發展三個階段目標是:第一個階段在不增加家庭健康投入的前提下,讓消費者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同時在社會上形成用綠色環保產品的風氣;第二階段讓20%的積極響應者達到“負責任,具有積極、熱情、感恩的心態,營造出一個誠信、互助的近鄰環境(有了這個環境,就可最大避免熟視無睹和孤芳自賞的錯誤),參與建設。”的狀態,同時讓消費者聯盟形成《養生固本、健康人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三階段配合績效助力行業的運作,打造出讓每個人能成長為人力資本的執行平臺。既然安利可以從地下室開始,發展出直銷行業,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全新的理念(如果在價值觀上能達到共識,這樣生產商、經銷商和消費者才能同時做好各自的事,透過健康產品提升整個國民素質,也可淨化社會風氣),開拓出直銷行業的一個新時代。之所以自己剛剛正式起步,就將方法與人分享,就是因為這是一個社會事業,是事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事業,需要大家的參與建設,也不怕別國學了去,試想如果將每個人都培養成了人力資本,那中國就是最大的人力資本擁有國,而讓人人達到自由,不是現在這樣用“自由、民主”為幌子(可參考《美國夢該醒醒了》),也是世界人民的期望。智者又叫“知之者”,知仁而求仁;勇者又叫“好之者”,好仁而行仁;仁者又叫“樂之者”,樂仁而安仁。智者、勇者、仁者,您準備做什麼?
一般來說,偏重感性的人,表現衝動,偏重理性的人,表現冷靜,但也易失去機會。感性就是直接反應,甚至是不經思考的反應;理性是基於正確的知識和價值觀,經過思考後作出的反應。人的活動受感性、理性和信仰三大因素的影響和左右。人們的各種活動中,這三種因素往往相互滲透,比例不等、主導因素不同。要特別指出的是:人們個別的婚姻、教育、犯罪等行為中,很多是非理性的,是感性或者信仰因素主導的,但大量的行為中,就可以分析歸納出共同蘊含的理性因素。“感性”實在是人對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覺,也是大自然給予人的生存能力中最強大的武器。這種直覺往往是高於理性,但是在理性漸漸佔據一個人的思維之時,感性的敏銳精準度卻被慢慢的消鈍,對“直覺”使用的荒廢,使得人們逐漸的忽略了其重要性而使其更趨退化。人深層的感性是超越時空的能量,是對時刻改變著的世界最本能,最直接且最精確的反應,它沒有容量限制而有無限延展。只有真正深度的感效能夠打破常規和侷限,帶領理性躍入侷限之外的世界,而理性是在感性的認識之後逐漸形成,由“準確而卻模糊”到“從屬而卻相對清晰”的過程,也就是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理性因其清晰而讓人更易於把握,感性因其不確定而令常人無法控制,感性有時被矇昧著的人們下降為低於理性的東西。然而人們卻不知道在理性的過程中始終是“無意識裡面的感性”在推動著理性的執行使其日趨完善。理性就象感性無意間造出來的玩具(工具),是感性用來探索自然的最好工具,而每次的突破和超越卻依然必須由感性來完成——靈感。 人們總認為靈感是基於理性,其實靈感是生命最本源的東西,在生命之初是僅有靈性而無理性的,由靈性而至理性,再在已發掘出的理性之上再得更高的靈性獲得新一層次的理性,迴圈往復,螺旋上升,但到了如今人們卻忘記了最本源的東西,並將人本身最寶貴的東西——直覺給拋棄不用。而真正能改變這個世界的那些人都是感性思維異常發達的人,靈感和精力異常充沛的人,舉目望去,古往今來大凡如此。 “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產物,是對“感性”的合理歸納和總結。而無益的部分則成了人們棄之的東西,如衝動、失控、盲目和執迷等。如果將“感性”比作“探索”,則“理性”是探索出來的規律;如果“感性”是隻筆,則“理性”是這隻筆畫出來的作品。“感性”不能被“理性”取代正如人腦不可能被電腦取代。情之不定,皆因浮於表面未達深層,而至刻骨銘心的情則已無力可變。“感性”始終充滿了人類飽滿的激情,而“理性”則是過濾過激情之後的冷靜和思索方式。“感性”激發出藝術的人生,而“理性”則擯棄了情緒的干擾。理性往往藉由高智慧的人而出,因為高智慧的人的感性思維往往比常人來得豐沛而旺盛,也由此創造出了更輝煌的理性產物,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無不如此。至此,可以初步明瞭感性和理性,但對於用來指導提高生活質量,好象是有勁使不上。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感性理性難於區分,在實踐中,有的是基於感性,有的是基於理性,總會犯“熟視無睹、葉公好龍、以偏概全、孤芳自賞、坐而論道”的錯誤,而且往往是屢錯屢犯的型別,談到感性理性的實用,在此有必要明示。在點燈的時代,燈下黑是一個常識,好象不可避免,現在時代進步了,家裡的電燈已少有這樣的現象。但在現實中,由於工作的專業化,以及節奏的加快,因為熟視無睹,讓我們失去了多少機會,這也是社會中的燈下黑,例如:近三十年,幾乎每十年對於每個人都有徹底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有幾個是因為條件不具備而失去的,往往是因為認識不到而失去的。對此,又有多少人進行過反思?在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這種“熟視無睹”的錯誤,象電燈消除了燈下黑一樣,也是有辦法可以避免的。葉公好龍這個典故,本來是用於勸導君主的,其實,在現實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犯這樣的錯誤。在以前,只有君主等少數人才有決定權,因此,才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這就造成了大多數人從感性上將自己定位於千里馬,總想著遇到伯樂就可馳騁天下,豈不知現代社會,已經是消費決定未來,每個人都是伯樂,那些沒有學歷、沒有資本的成功者,無不是做好了伯樂而成功的,從茫茫人海中整合到人才,從同質化產品中淘出金子,從而給自己找出了機會,最後獲得了成功。而芸芸眾生中的人們,是不是象伯樂的兒子一樣,天天講著選千里馬的標準,看到眼前的千里馬已經在馳騁天下時,才意識到錯失了千里馬,同時也失去了一個機會。以偏概全自古就有,只不過隨著所謂理性的增長,犯這個錯誤的機率更大了。這源於現代專業化的分工,使人們真正接觸的現實非常狹隘,就象古代中國以自己為天下的中心,把其他地方都看到蠻荒之地一樣,對於很多事物只是基於道聽途說形成的感性認識,進行判斷。而沒有從範圍、邊界、環境來考慮,特別是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物。例如:對於問題“為什麼會有企業?”,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而標準答案是:市場執行是有費用的,企業因為節約市場執行的費用而起。企業節約的交易費用,乃是市場上籤訂合約的費用。透過簽訂一次性的長期合約來替代需要多次簽訂的短期市場合約,企業節約了交易費用。而更為重要的,是現實世界具有不確定性,難以用完全合約把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清楚地加以界定,或者說用完全合約界定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費用實在是太高了,於是我們不去簽訂這樣的完全合約,轉而簽訂一個不完全合約,把很多要做的事情和怎樣做這些事情的問題留給一方用權威的方式來指派完成。這正是企業的最為重要的特徵了,企業所有權也因此被定義為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孤芳自賞這個錯誤不易被察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的名言,孤芳自賞好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如果細品荀子的《勸學》,在具體指導上,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深刻、現實得多,但用好平臺,又有多少人在自覺地應用,現實中這個錯誤是與“葉公好龍”緊密相關的。坐而論道是我們的國粹,由於農耕文明的發達,古代中國很早以前就可以養一批知識精英,讓他們坐而論道,是因其時代決定的,那時,所有的學習專案都為一個明確的目標服務──完善心靈,培養道德,而非實際應用。清人龐尚鵬說得明白:“學習知識貴在改變人的性格與氣質,不是為了僅僅弄懂一章一句的詞義,去謀取功名利祿。如性格輕浮便用嚴肅莊重矯正,性格偏激便用寬宏大量去矯正,性格粗暴乖張便用和順仁厚去矯正,性格遲鈍便用敏捷去矯正。”在孔子及孔子以前的時代,學生還要學習射箭、駕車等體育技能,但後來這些體育課程越來越受到忽視,鍛鍊身體的射馭漸被鍛鍊心智的琴棋書畫所替代。其制度保障就是科舉選士制度,這個制度因其非實用的傾向,近世遭到了一些批評。批評者似乎認為,科舉考試專案中只有加上建築房屋、製造機械、商業管理及光電化等具體技術內容才算完美,否則是片面選才。然而他們不明白,這些專業實用知識的傳播,對農耕社會理想中的秩序沒有幫助,它們專屬於工業社會。但是,由於慣性所然,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很多人還是停留在這個層面,即使非常簡單的操作和嘗試,也不屑於去做,總認為論道是自己的事,行動是別人的事(但忽略了古時的論道主要是為了樹立道德的榜樣,以幫助建立社會秩序,而我們現在討論技術和實踐,已經不適用)。感性理性,由於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是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分界線的,最近在價值中國網上交流,結合現實中遇到的事情,讓我想到了這個主題,目的是讓人避免少犯“熟視無睹、葉公好龍、以偏概全、孤芳自賞、坐而論道”的錯誤。想到這個題目,也是有些人將我的公司看做是管理諮詢公司,有的人還問我的聯絡方式,一開始,感到很奇怪,在價值中國網還會有這樣的問題,何況在個人主頁介紹上,已明確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就有聯絡方式。後來才逐漸明白,是績效助力這個概念太新了,容易讓人混淆。在此簡要介紹一下,績效助力做的是制度創新,這將是一個全新行業,這個績效助力行業在社會中承擔人才的蓄水池,即人才水庫,而這些人才在績效助力行業不是靜態的被動等活,而是會比在傳統企業中有更高的工時利用率,這更高的工時利用率源於歸到績效助力行業的人才如果單獨放到一個企業是不能100%使用的,而由於服務於兩家以上的企業,其使用率就得到了提高。採用這樣新的制度來攏集人才後,會給個人、企業、社會都帶來益處,並極大提高創造性,因此我定義為構建《生存與創造之間》中間層的事業,當然,新的制度模式採用時,會有一些新的要求,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已經沒有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幹活人的觀念要轉變(企業老闆沒有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才要具備真正的老闆心態。而要選拔出這些合格的人才,與南方李錦記結盟形成消費者聯盟是最好的方案之一,並且從社會遠景發展來看,推動績效助力行業和結成消費者聯盟是一個事業——為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搭建好平臺(見文後的實踐指導圖所示)。每個人面對任何事物都有感性或理性的一面,那麼,企業又是否充分研究了消費者行為、並很好地運用了理性與感性呢?現在,不少企業認為消費者是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精明瞭!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有一點又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消費者雖然對宏觀的認識是比較理性的,但在微觀的消費方面,卻又是感性的作法。打個比喻,同質化的兩個商品,大家都清楚2.5元比3元的便宜,品牌產品比知名度小的產品或許要好些,但是不是顧客就都會一定選擇便宜的產品或品牌產品呢?其實不然!因為雖然消費者對所需求的產品在潛意識中已基本有自己的目標產品形象,表面上看能理智控制住自己的購買行為,可實際上,消費者在整個的消費過程中又最容易受商品服務的感化而改變最初的認識,也即是說:“消費者的認識是理性的,但消費行為往往還是感性的!”因此在企業的廣告中,感性訴求一擁而上,大有全面取代理性訴求之勢,但單純感性訴求是否能夠支撐各行各業銷售,短期看可能有效,但廣告僅是讓消費者入門,真正的穩定消費群還是依靠產品的真正有效,依靠口碑傳播才行。而僅依靠廣告帶動消費的產品,三、五年之後,就必定會退出市場,然後依靠新的廣告訴求來帶動消費,如果都是這樣,消費者也只能被動地適應這個市場環境,直銷行業出現後,就徹底顛覆了這個模式,因為在這個模式下,產品主要是透過口碑傳播,正因此制度才保證了直銷的產品品質都很好,同樣是保健品,在直銷模式下能持續幾十年地讓消費一直用到優秀品質的產品,這樣對於事關人們健康的健康產品市場,就不給靠廣告混水摸魚的不良商人以空子可鑽。我因為機緣巧合,接觸到健康產業,又由於本身寬泛的專業知識(拿到學位的有三個專業:工學、管理、計算機,另外由於是第一屆職高生,在高中階段系統地學習過農學專業課程),再加上18年的工作經歷,不斷地在高層、中層和執行層間換位思考,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96年前每年主持一千多萬的技改專案,97年主持過一個月的市委辦工作,多次獲得青島市和著名企業集團的嘉獎,06年研發成功的面對物件作業系統到現在還能做到世界領先)。接觸直銷後,發現這其中,雖然真正的直銷公司的產品讓人放心,但在經銷過程中,行業內部問題也不少,由此催生了《直銷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以給直銷正本清源。在去年12月偶然接觸到價值中國網,當時因幫助朋友準備做一個海爾的戰略專案,就寫了《企業家的使命》,後來發表在價值中國網上,以後陸續將自已的思想整理出來(也得益於自06年以來每月至少一篇文章的寫作),這期間非常感謝價值中國網上同仁的互動,使我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一個系統框架,為了便於參考,整理成一本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目錄詳見文章附後,以便於連結閱讀)。今後,可能在文章表達上會更精緻,但在思想高度上,短期內會很難超越,雖然在此電子書中有些文章並不是很滿意,但為了系統的框架需要,還是放在一起,以保持完整性。我相信,如果用心體會,就能做到開卷有益,而且會象茶道一樣,看一遍有一遍的味道(在《美國夢該醒醒了》一文中隱喻了對美國和臺灣的大選的預測)。一些落後的發展觀念、不科學的發展方式,由於能給我們帶來眼前的利益,從而不肯捨棄,最終影響和限制了我們真正進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思想一旦被挾持,就會囿於歷史和經驗,不能自拔。只有徹底的解放思想和真正的理性才能防止和改變這一狀況。感性是七情六慾綜合表現的結果,七情六慾是變化的,對其定位和守位是動態的,但原則是相對不變的。因此,個人要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做人處事的原則(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就是為了確立這些原則,同時指明目標和方向)。其實,凡是成功者、有所建樹者,已經早有自己比較成熟、穩定的價值觀體系了。這種價值觀體系如果非常明晰,成為個人的一種自覺,就相當有力量。一個唯物主義者需要有符合實際的理性思維,但我們絕不能小看感覺、感悟、感應的作用,這種非理性的思維稱為“感性思維”。事實上,無論搞什麼都不能否認感性思維的重要,尤其離不開敏銳的第六感覺。搞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都需要靈感,經商需要創意,從政需要政治敏感,研究文化需要嗅覺……感性理性分析下去,就會涉及到人的精神境界。孔子對精神境界的分析,採取了兩個維度的劃分標準。一是按人格境界,把人分為三類(三境):小人,君子,聖人。二是按心理範疇,把以上三類人各自分為三種(三界):智者,勇者,仁者。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憲問》)智者是就知識和才能而言,勇者是就意志和意向而言,仁者是就情感和情緒而言。這種劃分,與現代心理學的“知、情、意”範疇劃分一一對應。除小人這個層次外,不論君子還是聖人,智者、勇者和仁者有一個共同之點,就是一以貫之的“仁”。但三者與“仁”的關係,又有心理層次的不同:智者又叫“知之者”,知仁而求仁;勇者又叫“好之者”,好仁而行仁;仁者又叫“樂之者”,樂仁而安仁。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孔子認為這是三種高低不同的境界:智者不如勇者(知不如行),勇者不如仁者(意不如情)。建立電子書《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中間層》,就是為了將仁轉化為當前可以具體去做的行動,以助勇者行動。直銷由於安利的倡導而成了一個特殊行業,已運行了五十多年,我經過在此行業一年多的摸索實踐,將其與績效助力行業進行了有效的整合。直銷就是結成消費者聯盟,在以前倡導的是讓普通人成就夢想,也因其不關注整個群體,才造成了不良商人的借勢胡為,導致了聲名狼藉(這些不良現象在《直銷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已作了闡述),我根據服務的128原則(每一百人中,1個人全職服務,20個人積極響應,80個人正確消費)提出運用消費者聯盟應用直銷制度發展的新理念,制定的發展三個階段目標是:第一個階段在不增加家庭健康投入的前提下,讓消費者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同時在社會上形成用綠色環保產品的風氣;第二階段讓20%的積極響應者達到“負責任,具有積極、熱情、感恩的心態,營造出一個誠信、互助的近鄰環境(有了這個環境,就可最大避免熟視無睹和孤芳自賞的錯誤),參與建設。”的狀態,同時讓消費者聯盟形成《養生固本、健康人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三階段配合績效助力行業的運作,打造出讓每個人能成長為人力資本的執行平臺。既然安利可以從地下室開始,發展出直銷行業,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全新的理念(如果在價值觀上能達到共識,這樣生產商、經銷商和消費者才能同時做好各自的事,透過健康產品提升整個國民素質,也可淨化社會風氣),開拓出直銷行業的一個新時代。之所以自己剛剛正式起步,就將方法與人分享,就是因為這是一個社會事業,是事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事業,需要大家的參與建設,也不怕別國學了去,試想如果將每個人都培養成了人力資本,那中國就是最大的人力資本擁有國,而讓人人達到自由,不是現在這樣用“自由、民主”為幌子(可參考《美國夢該醒醒了》),也是世界人民的期望。智者又叫“知之者”,知仁而求仁;勇者又叫“好之者”,好仁而行仁;仁者又叫“樂之者”,樂仁而安仁。智者、勇者、仁者,您準備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