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影閒探

    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 雨果

    在電視劇《老酒館》中,有一個信仰非常堅定的角色,他就是滿清遺老,那正紅,江湖人稱“那爺”。他始終堅信,他的大清朝沒有亡,他一直在等著他的滿清皇帝捲土重來,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滿清夢裡不願醒來,可是他卻並沒有因為自己堅定的“信仰”,而得到所謂的幸福。反而是因為他傾盡所有來守護信仰的愚昧行為,搞得自己家破人亡。

    有信仰的人確實是幸福的,可信仰卻也是分對錯的。

    那爺的信仰是什麼?

    滿清復辟,忠君愛國。

    那爺為了堅守他的信仰,誓死不減自己的大長辮子,所以當他出門在外的時候,自己頭上的帽子,和脖子上的大圍巾,就是他用來守護自己信仰的武器。可他的這些舉動,在外人的眼裡,卻只是個自欺欺人的行為,明白人心裡都清楚,他的大清朝已經完了。亂世之中,就連他一心掛念著的皇帝陛下,都已經處於自身難保的狀態了,還哪兒來的能力復辟大清啊?

    而那爺卻還在費盡心機地給自己找“表忠心”的機會,當他碰到婉容皇后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傾盡家產的去向他的滿清主子表忠心,可換來的卻只是對方的一場哀嘆。那爺就為了人家的這一聲哀嘆,把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而那爺自己還覺得甚是榮幸。

    那爺為了他的那份信仰,把家裡能典當的的東西全當了,為了向主子表忠心,他甚至連自己早已家徒四壁的宅子都給賣了。可就是這麼一個在大冬天裡,連棉大褂都穿不起了的人,居然還在炫耀他那點屬於“滿清貴族”的虛榮心。他就從來沒有想過,他所向往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很多人都覺得那爺錯了,並且還是錯不自知的那種。

    可那爺真的就全錯了嗎?

    他不惜一切代價地堅守自己心中的信仰,這也是錯?

    他心懷正義,老當益壯,一心想著忠君愛國,只可惜報國無門,這難道也是他的錯?

    他雖然保持著一身“滿清貴族”的臭毛病,但他從來不做丟面子失身份的事兒,他這也錯了嗎?

    其實在我看來,那爺的信仰之力或許是有點偏激了,可真正錯的卻是他那個“信仰”的本身。是它讓那爺的那份“堅持”顯得無比的愚蠢,是它讓那爺的生活越過越慘,如果不是因為它的苟延殘喘,那爺絕不至於會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境地。

    那爺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的那份“信仰”,他也一直在為那份“信仰”而驕傲,為此他也願意為了自己的那份“信仰”而付出所有。

    那爺也有過感到心痛的時候,一句“奴才都敢欺負主子”的話,道出了他心中多少的苦,可是他卻並未感到遺憾和失望。他甚至覺得自己的主子都在受苦,自己跟著吃點苦,都是應該的。所以,他也從未想過要放棄自己的“信仰”。

    “那爺”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註定要被淘汰的一個存在。

    那爺這個角色在《老酒館》這部作品中,代表的不是某一個人,他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歷史原型,可他卻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群人----滿清遺族之一,這是一個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悲劇人群。而在清朝政府滅亡的初期,這個所謂的滿清遺族又大致被分成了兩個派系。

    一派是屬於隨時準備東山再起的“青壯派”,他們順應時代的步伐,積極做出改變,他們也有復辟大清的想法,但是他們不會獻愚忠,他們會用自己的法子,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另一派則是屬於像“那爺”這種活在夢裡的“遺老派”,他們依然對大清朝忠心耿耿,只要他們的主子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立馬投身到忠君愛國的戰場中去。

    在那個年代,像那爺這樣每天強行端著架子,靠著變賣家產過日子的大有人在,他們是一邊喝著小酒過日子,還一邊做著白日夢,成天惦記著皇帝的號召,坐等大清朝的復辟。全然不顧及大時代的變化,死守著那點舊時代的東西不放手。

    雖然那爺在劇中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但是要說到真正讓人覺得諷刺的,是在他所信仰的那個陣容中,就連堂堂王爺都已經過上了,依靠詐騙來謀生的日子,那爺居然還對人家畢恭畢敬的。

    您這到底是愚忠呢?還是真的老糊塗了啊?您要知道您的這一波操作,不僅是在耍自己,還順帶把可憐的賀義堂也給害了呀。

    害人又害己,這是何必呢?

    那爺活在自己的滿清夢裡不願醒來,陳懷海三番五次的提醒他,也沒能起到效果,甚至還要和他絕交。那爺的媳婦和他同甘共苦了一輩子,本指著那爺老了折騰不動了,也就該消停了的,可她還是低估了那爺的“信仰之力”,最終只能選擇離開那爺,獨自離開。而一句“哀莫大於心死”,就足以道盡那爺媳婦為何要離開他的原因。

    那爺看著自己媳婦拎著包袱遠去的身影,也沒有出手阻攔,只是非常苦澀的說了一句,“她把我給休了”。而這句話對於那爺來說,卻充滿了深意,媳婦把他給休了,皇帝陛下把他給遺忘了,大時代把他給淘汰了。年老體弱的那爺折騰了一輩子,也將要以悲劇收場了。

    那爺這個角色在劇中,不僅將一個時代對於人的影響表現得很透徹,也將一個悲劇人物對自己的影響,刻畫得很深刻。像那爺這樣的人,不僅時代救不了他,旁人也帶不動他,因為是他自己放棄了自己。

    不過“那爺”也讓世人明白了一件事情,一個人有信仰是好的,而堅持自己的信仰,就算這個過程再怎麼辛苦,也是幸福的,只是我們需要認真看清楚自己的信仰,是否是正確的。

  • 2 # 樂若魚

    民國之後的破落八旗子弟從早期的電影《那五》基本就定型了。

    期待出孃胎就有俸祿,高人一等,倒驢不倒架,裝逼、提籠架鳥、不學無術、恬不知恥。。。。五月槐花香,大宅門,傳奇大掌櫃,一直到老酒館,這些遺老遺少差不多都是這德行。總想著江山是他們家打下來的,他們就該高人一等,讓世人養活,而且是天經地義,一旦失去就醜態畢露,除了吹祖上那點事兒別無所能,無恥而且沒有下限。

    朱棣做法雖然無情,確是不黏糊:前朝餘孽一律打入下九流,低人一等,殺人誅心,省了多少事。

  • 3 # 草帥影視

    那正紅出場是一個豪氣俠士

    惡狗當門我進不去,對收保護費的幾個小混混,那正紅第一句話就是惡狗,敢說敢做。三下五除二打走了幾個混混,進的酒館,先用一個指頭擦了一下桌子,陳懷海和兩個夥計急忙上來擦桌子板凳,請那爺坐下,接下來:那爺,您的圍脖我給你收起來,“我這後面長了一個芥子,貼著膏藥味大,怕燻著人家。”陳掌櫃說:今天想吃啥喝啥,儘管點,我請客.那爺:我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自願的,要是因此白喝了您的酒,吃了您的菜,傳將出去,豈不被街坊恥笑?我是打宮裡出來的,懂規矩,知分寸。

    看看如果時代不變,那正紅是多麼一個講究的人,放到現在最少開個武館,有事沒事見義勇為。即便是以前上班的地方,清王朝倒了,也可以自謀職業,日子也不會太差。

    那正紅處理完銅鏡糾紛,給賀義堂說人氣最重要

    賀義堂飯館開業當天,那正紅告訴賀說:後面那幾桌,不是一般人,要是兜裡沒帶錢,你就先給他賒著,人氣最重要,你把人氣攏住了攢足了,還愁不進錢麼?別光盯著腳尖,抬起頭往遠處看,還建議賀義堂開個滿菜館,這樣一切舉動都看出,那正紅如果認識到時代變了,以他當時的財力,見識,人氣,完全可以開一家餐館。日子過得也不會差。

    那正紅遇見王爺,奴才相顯露,害的賀義堂家破人亡

    在賀義堂的飯館王爺對那正紅說:我想起來了,你姓那。“您認得我.”王爺:我二弟跟你學過摜跤,坐。“奴才不敢”王爺:讓你坐就坐,無妨。當王爺知道那正紅還留著鞭子要敬一杯酒給那正紅的時候,那正紅從凳子上翻了下去,摔倒在地上,可敬的是酒沒有灑一滴,嘴裡還大嚷:皇上萬歲,王爺千千歲。

    當王爺要給你賀義堂結賬的時候那正紅再三阻攔,還說欠的飯錢對王爺來說就是九牛一毛,那毛上的毛尖尖。由於那正紅對皇上,王爺的迂腐奴才遵從,一步步讓賀義堂相信,假王爺有錢,還借給騙子一大筆錢。那正紅沒有害人之下,卻無意識的做了騙子的幫兇。

    那正紅請婉容在老酒館吃飯,吃的自己傾家蕩產。

    那正紅為了請婉容在老酒館吃飯,每天包場,讓陳掌櫃連續好多天,每天按照他的選單進貨,婉容不來就一直這麼進貨,“打明天起就按單子進貨,價錢高低不管,最重要的是新鮮,天天進貨,就按照單子上進貨,一樣不能少,一天不能落,錢要花完我在給你拿來。”陳懷海:那爺,您這錢花的不冤枉啊?“我就說你們沒有見過世面,這點錢算什麼,”當日本人踢了那正紅一腳,架走婉容,那正紅慨嘆:老天爺呀,快睜睜眼吧,現在奴才都幹欺負主子了,這世道亂了。這是第一次感覺到世道變了,亂了。

    那正紅就像一個賭徒,不相信自己會輸,他相信自己能得到皇上的眷顧

    正如《天道》裡丁元英說的:中國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他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那正紅為什麼會傾家蕩產去請婉容吃飯,他就是思維上相信皇上會提攜他,從他給陳懷海說的話裡可以看出,人家隨隨便便賞你個物件夠你幾年吃了。那正紅本來靠自己的見識和當時的家產,完全可以開飯館,或者開武館,完全可以自食其力,過上很好的生活,然而他沒有,他錯在老的思維觀念,期望救主,期望別人就自己,相信皇上,不相信自己,他改變不了,陳懷海屢次想幫他,但是沒法幫啊,他自己還看不上陳懷海,草民不理國事。

  • 4 # 搞笑才笑

    在《老酒館》劇中那正紅“那爺”旗人,一個堅定信仰的角色。他始終堅信,他的大清朝沒有亡,在清末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一直在等著他的滿清皇帝捲土重來,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滿清夢裡不願醒來,可是他卻並沒有因為自己堅定的“信仰”,而得到所謂的幸福。反而是因為他傾盡所有來守護信仰的愚昧行為,搞得自己家破人亡。

    滿清復辟,忠君愛國。誓死不減自己的大長辮子,所以當他出門在外的時候,自己頭上的帽子,和脖子上的大圍巾,就是他用來守護自己信仰的武器。可他的這些舉動,在外人的眼裡,卻只是個自欺欺人的行為,明白人心裡都清楚,他的大清朝已經完了。

    那正紅出場很俠肝義膽,便教訓了刁難陳懷海一行的當地惡霸,頗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漢模樣。出身宮廷武師的他身手也相當了得,能夠在亂世仍舊保持自己“老底子”,可見他是一個自律又堅持的人物。

  • 5 # 影視口碑榜

    陳寶國的《老酒館》已經完結,劇中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那群在大時代下朝不保夕的人,讓我們看到了一曲時代的悲歌。

    那正紅由國家一級演員馮恩鶴飾演,他在《潛伏》中飾演過吳站長,演技是不簡單。

    這次他飾演的那正紅是一位滿清旗人,混成了好漢街最落魄的人物。

    本來那正紅家境殷實,即使滿清倒臺,他只要認真過日子,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誰知道他一直不肯接受現實,時刻要端著自己“滿清貴族”的架子,不肯腳踏實地地做事,天天揣著小手,喝著小酒,到處顯擺自己。

    為了讓大家覺得他過得好,慢慢地把家裡能典當的東西,都給賣了。

    與賀義堂合資開飯店,沒想到碰到一位假王爺,天天來白吃白喝,而那爺還保有前朝的奴僕思想,以為伺候好了這位王爺有大把的賞賜到手,賀義堂被騙得傾家蕩產,那正紅連御賜的東西都當了,結果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件事對那正紅的影響很大,簡直消磨了他唯一的事業心。

    後來又遇到落魄在大連的滿清退位皇后婉容,更是傾家蕩產,把家裡祖傳的房子都給賣了,就為了包下老酒館,讓婉容吃上一頓帶有人間煙火氣的美食。

    這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正常人的想象。

    賣房子,只為包場,給退位皇后一頓美食,他完全沒有為自己以後的生活考慮。

    這件事也成為壓垮他媳婦的最後一根稻草,再過下去,只怕她也會被他賣掉,成為他巴結這些遺老遺少的工具。

    因此媳婦也和他離婚,回了孃家,他成了好漢街上的光混漢,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落到這樣一步田地,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思維頑固不知變通,死守著對大清王朝的愚忠,又好面子,不肯低下身段努力做事。

    這樣的人,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還真不少。

    民國的時候,在北方有很多這樣的滿清遺老遺少,家庭富裕,生活條件比一般的民眾要好,但卻不願意做事,只幻想著能恢復過去滿清的統治,讓他們繼續過上不事生產卻能生活富裕的日子。

    這種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導致了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淘汰,日子越過越差,到最後潦倒落魄、朝不保夕。

    哎,想想也真是讓人感嘆啊!

    想不勞而獲的思想,使得他們越來越窮,越窮就越想孤注一擲,導致連最後的溫飽都顧不上。

    《老酒館》中的那正紅到最後只能靠陳懷海的幫助,才脫離了偽滿,他的老思維一直沒有改變過。

  • 6 # 華子日記簿

    電視劇中那爺剛一登場就自報家門:“鄙人那正紅,旗人!”尤其是這旗人二字,音調極高,語速也較慢;單從語言節奏看,像是刻意強調身份細節,以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正義之中亦帶有幾分居高自傲的優越感! 但是隨著環境因素的改變,這份居高自傲卻又演化成了自吹自擂!可他卻依舊保持著從前的認知不想改變,亦害怕改變!看似執著,實為一根筋式的固執、不開竅。

    且背後一直支撐著他的,則是偏執的性格,以及不切實際的需求與目標——夢想著有朝一日皇帝復辟,並幫著恢復其往日的榮耀與秩序!

    而編導之所以選擇將其嵌入到劇中,應該是想透過這種外部環境的變化(旗人由盛轉衰的人生落差),來批判、諷刺封建主義的矇昧迂腐,以及他們總想活在過去時光裡的那種愚笨和無知!

  • 7 # 娛樂E觀察

    那正紅,本身也是善良的,講義氣的人。可以從那正紅為老酒館申正義,試圖趕走圍堵在老酒館門口的地痞無賴看出,也可以從飢腸轆轆的時候還把吃的東西分給大街上流浪兒童看出來。

    但同時,那正紅又是迂腐的,守舊的,是封建主義衛道士,他寧願拋妻棄子,賣掉房子也要給溥儀的貴妃婉容做一頓飯。那正紅還時時夢想著封建主義復辟,皇帝再次啟用他。

    《老酒館》的結尾,那正紅“夢醒了”,意識到自己做了不切實際的夢,溥儀只是日本人的皇帝。那正紅做了與華人對立的事情。

  • 8 # 半知先生

    我不想從道德高度去評判這位老人,什麼封建主義的衛道士啊,什麼前朝的奴僕思想啊,我不想從這樣的高度去看待他,我想把他看作一個人,然後去解讀他。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只要這個選擇沒有傷害到其他人。

    那爺對滿清的忠誠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他為了自己心中的皇帝甘願放棄富足的生活,最後落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傻”字就可以去評說的,也對那爺不公平。

    封建皇朝是一種信仰,共產主義也是一種信仰,信仰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因為身處不同的時代,才有了對錯。那爺如果在康乾之時,那一定是一位英雄人物,但身在這亂世,改朝換代之時,還堅持著自己的辮子,執著於帝王家,未免愚忠了些。

    但他的行事規矩,不正是因為這愚忠而來麼?

    那爺刺痛我的那一刻,是他捧著自己被割掉的辮子痛苦的那一刻,我理解他失去了什麼,那是唯一可以表示自己忠誠,證明自己價值的東西,是他心裡的一份驕傲。

    那爺,是一位英雄,可惜生錯了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唯美傷感句子,不要網上有的,不要複製過來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