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學習篆書有什麼好處,如果學習從什麼帖入手好”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丁點兒粗淺看法,供題主參考。

    第一,學習篆書的好處

    篆書是書道之極。

    《書法正傳》中說:古人以書名者,必通篆籀,篆籀所以為諸體之本。

    《書訣》中說 :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籀然後結構純古,使轉勁逸,伯喈以下盡然。顏魯公《爭座》書有篆籀氣象,乃其證也。

    東漢蔡邕在其作《篆勢》一文中讚美篆書道:“處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豔於素,為學藝之範先。” 由此可見,王羲之的家傳學書訣竅是:窮篆籀,工省而易成。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為“書聖”,顯然是與他認識到了學練篆書的重要意義,並苦練篆書是分不開的。

    王羲之還說,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精於篆者能豎。” 一切書體都離不開豎,也就是說,只要是學書法之人,都得先學篆書。

    關於學習篆書有什麼好處,以上均為引經據典,請題主認真悟一悟,一切都明白了。

    第二,如果學習篆書從什麼帖入手好?

    我的觀點是,學習篆書要取法乎上,先學古人的篆書而不要先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篆書。

    1.學大篆(金文),建議臨摹《散氏盤》和《毛公鼎》。

    2.學小篆,應從《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入手。

    以上為題主推薦的都是傳世的篆書經典之作,相傳為小篆的創造者李斯所書。

    如果題主對近代人的篆書感興趣,學習吳昌碩的臨摹的大篆《石鼓文》也可。吳昌碩臨摹的《石鼓文》近年來已成為學習篆書者的臨摹研習的範本。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2 # 千年蘭亭

    學習篆書至少有兩大好處:

    1、瞭解文字、書法演變的本源。篆書字型符合文字產生的六義,從隸書起六義就破壞了。學習篆書,會對漢字的產生有更深刻的認識。

    2、更好地掌握中鋒運筆。篆書純用中鋒,而中鋒是書法最根本的筆法,學習篆書能為其他書體的學習打下基礎。尤其是草書,有書法家說,習草不習篆,到頭一場空。

    學習篆書,我贊成從鄧石如篆書入手。

    鄧石如將隸書筆法引入篆書,降低了篆書的難度。由清代篆書入手後,可再向上學習李斯小篆,領略其正大氣象。

  • 3 # 茂林倄竹

    學篆書先要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就可學習篆書,主要是加深對漢字的來龍去脈,結字特點,追求古樸,對糾正筆鋒走偏,有很大的好處。當學書法技能需要突破以求向更高層次邁進時,練習篆書很有益的。初學者先選臨帖習字,如鄧石如的帖,還有篆書字典,學習更方便了。

  • 4 # 涼州一匹西北狼

    學習篆書好處有三:可以知道中國文字的起源;可以學習書法中鋒用筆之妙;可以理解曲筆之奧。字帖以《石鼓文》和鄧石如《篆書千字文》為好。

  • 5 # 習之堂

    感謝這位書友的提問,如今瞭解和知道篆書的人不多,因為不會認所以不敢寫或者覺得學了沒用的大有人在,其實這既是書法理論的匱乏,也是漢字文化上的淺薄。

    其實在古代,歷代書法名家都極為重視篆書的學習,從而在書道上取得驚人成就。

    “古人以書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為諸體之本。” (《書法正傳》)

    “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籒然後結構純古,使轉勁逸,伯喈以下盡然。米元章稱謝安石《中郎帖》、顏魯公《爭座》書有篆籒氣象,乃其證也。”(豐坊《書訣》)

    王羲之曾經一再告誡其子子敬,“勿播於外,緘之秘之”的家傳學書訣竅是:“窮篆籀,工省而易成”。(《筆勢論十二章》) 李世民在為《晉書》寫的《王羲之傳》中,歷數各家書法之短,唯獨贊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為“書聖”,顯然也是與他認識到了學練篆書的重要意義,並苦練篆書是分不開的。

    識篆習篆對書法學習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

    過文字關,不寫錯字

    “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表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了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向,全部規律,也體現了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

    小篆是秦朝推行的統一的文字書寫形式,史稱“書同文”,在文字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漢字書寫規範化的起點。既能辨別漢字的象形特徵,也有相應的規矩尺度,因此能夠識篆寫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寫錯字的情況,尤其是當前簡化字大行其道,有很多簡繁對照的謬誤流傳,不瞭解背後的道理,即使你技巧再純熟也可能寫錯認錯。

    習篆對書法學習的幫助

    篆書的用筆以中鋒為主,筆畫也簡單,遵循了由簡入繁的書法學習方式。書法五體,篆隸草楷行,其中篆隸楷都因講究規矩尺度而適合作為入門字型。仔細對比這三種書體的特點,我們發現主要的用筆方式都是中鋒行筆,可見中鋒是各種筆法的基礎,而筆法的入門也就是中鋒的入門,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變化和提升。既然這樣,那麼筆筆中鋒的小篆,顯然可以使書友們習練中鋒更為專注,效果也更直接。中鋒基礎紮實,學各種書體都無往而不利。

    篆書的練習可分為三個階段:

    先從小篆說文解字部首開始。

    說文部首是《說文解字》檢字的原則和依據,對我們識別篆字,以及掌握小篆字形結構上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清代有不少大師都有小篆說文部首作品流傳,如楊沂孫,吳大瀓,王福庵等。其中吳大瀓的小篆說文部首,用筆更為工整嚴謹,尺度森嚴一絲不苟,加上其深厚的篆書功底,整幅作品充滿金石之氣,連弘一法師也建議以他的《說文解字建首540部》小篆字帖,作為入門學習之用。

    接下來可以選擇鄧石如的小篆《千字文》墨帖

    《千字文》的特色這裡不贅述了,學清篆的書友都應該學一下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是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喜愛篆書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是篆書創作史上繼二李(李斯,李陽冰)後,成就最大的人物,是清代篆書開宗立派的傳奇。近現代多位書法家如包世臣,楊沂孫,趙之謙,吳大瀓等都受到他的影響。他對篆書的最大的貢獻,在於突破了幾千年來玉箸篆單調的線條,以隸法作篆,把篆書演繹出全新的藝術境界。康有為這樣評價鄧石如:“完白山人既出以後,三尺豎童,僅能操筆,皆能為篆”。可見其對後世篆書影響之深遠。

    再往下要打磨小篆的書寫感,練好提按和提升用筆的自由度,可以寫鄧石如小篆心經(要選四條屏的墨帖)。或者是吳大瀓的大篆論語。

  • 6 # 匕哥882

    一,訓練中鋒與使轉能力。

    二,看興趣,看效果,哪體都中,一般次序是楷、隸、篆、行、草。因為楷書結構穩妥筆畫多樣也便於入手,利於過渡他體。

  • 7 # 呂永亮

    本人一直在期待著類似型這個話題,感謝題主!

    “書畫同源”,華人基本上都聽說過,儘管不知道之所以然,本人首先要強調的是~“書畫同源”中的書,指的是篆書。特別是大篆,涉及了中國的文脈”。

    書畫同源”的書,指的是大篆,其它字型還真是不……夠……格!

    先簡單的說道一下吧,圖案是一切文字產生前的母體(從原始巖畫中可知)……隨著圖畫與文字的逐漸成熟,圖文開始了分道……

    大篆,就是此時產生的成熟文字。所以說中國的先祖們會說出“書畫同源”!這就是華夏族真正意義上的“文脈” !!!

    瞭解了文脈後,您應該理解學習“篆書”的意義與好處了吧。

    接下來再敘學習那種體為好。

    篆書的書寫方式事實上已經長久的失傳過……歷經三千年直至清代的鄧石如,整理並總結了篆書及篆書的書寫方式。可惜的是鄧公出筆更接近於”官閣體”,而且在轉角抹角處的書寫有走筆失峰的技術缺陷……

    吳昌碩站了出來,他老人家不但解決了所有技術上的問題,並一舉直追三千年前先秦時期的精華與神彩……並形成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然,學習毛筆字(書法)還是以適合自己的個性為好……

  • 8 # 漢字谷主

    本人從事漢字教育,除用人字學習法教孩子識字外,其中漢字書法啟蒙也是重要的一環。

    從本人的經驗來看:兒童書法啟蒙以畫篆書開始,因為書畫同源,篆書亦字亦畫

    篆書,不僅僅適合兒童書法啟蒙,是非常適合大人及書法入門的,因為寫篆書象畫畫一樣,筆法相對比較簡單,有位香港的外國朋友,漢字一個都不認識,首次學習中國的書法,建議從篆書開始,半年多時間,就寫得非常不錯了,外華人都能寫得好,那麼對於華人而言,應該更簡單。

    小篆的筆法特點就是“中鋒用筆”。

    學習書法之前,主要以畫漢字、畫漢字圖形等為主,畫漢字圖形,也就是畫篆書,目的是熟悉毛筆、熟悉用墨、練筆力。筆力,透過畫線條來訓練,是書法和繪畫的基礎。

    帶孩子用毛筆畫篆,基本上用大點的筆,站著畫,懸腕寫,一週一次,一至三個月,即可有好的基礎,敢下筆,筆落紙上,寫字不會猶豫,可以一氣呵成!

    畫篆現場

    評選現場

    獲獎作品

    上圖中的學習五歲開始畫篆,不到七歲,作品獲2016全國“東方之星”兒童書法大賽特等獎,特等獎的另一名兒童都是從篆書開始,再練隸書。

    書法一般而言,字形越簡單越難寫,字越大也越難寫,這幅得獎作品,字形簡單的大字,對於兒童而言,難度是很大的,加上天地玄黃的立意大,得獎是不出意外的。

    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是畫篆的關鍵。“中鋒用筆”就是說筆鋒必須在筆畫的中心,不使之外露,藏頭護尾,力含其中,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

    可能有人擔心:

    1、 孩子不認識篆書,這不會成為問題,篆書不是洪水猛獸,其實看多了,就不害怕,還能幫助理解字義,識字、練字、懂字源字義,一帶幾得。

    2、 篆書的寫法和楷書區別很大,這也不是問題,從沒聽說練篆書孩子,楷書寫不好的,書法,首先是理解字、筆有力、懂用筆,基礎上書法就不會差。

    根據孩子識字啟蒙的特點,孩子識字時是把字是當成一幅幅影象,篆書亦字亦畫,因而在識字時,加了畫篆這一環,讓漢字從最原始的影象,抽象到篆書,再抽象到現在的楷書,同時也讓孩子很清楚的瞭解漢字的起源及造字原理。

    兒童時期,最難練也是最關鍵的力道,我們一步到位,選用大一號的筆,站著畫,懸腕寫,寫出的字,才會蒼勁有力。

    篆書的入門,我們一直是使用或推薦吳大澂的篆書,

    因為,吳大澂的篆書筆畫粗重,非常適合兒童剛開始練毛筆時用筆的特點

    另外,吳的篆書,較為正統規矩,不象有些書法家為了好看或追求平衡,對篆書筆畫做些多餘的彎曲處理。

    下面列出吳大溦的篆書《白鶴泉銘》(部分),經我們稍作設計,當篆書教材用的,

    .

    .

  • 9 # 卜甲院人

    首先,要學篆,就要識篆。至少要識小篆,就要學“六書”,弄清文字源流。至少學習一些“文字學”知識。如甲骨文金文,體會一番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學篆的基礎。其次,掌握筆法基礎。即以小篆論,用筆單純,就那麼幾種方法,直弧彎轉圓,但是要求高,難度大。學會了它,掌控了毛筆,再學習其它書體也就容易了。

    一位名書家說,學書法不學篆,猶如儒生不讀經也!學書先學篆,我眼有神,腕有鬼也!這大神,有幾個人能學的來?

    小篆法帖,應以“二李”為宗,即是秦相李斯篆書,如《泰山刻石》,唐代李陽冰篆書作築基。下探清代鄧石如,吳熙載。至如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三先生,個性面貌強烈,非常人學習,所不易得!鄧有玉筯篆《弟子職》,鐵線篆《小窗幽記》可供參考臨寫。吳有《崔子玉銘》《庾信詩》可資借鑑。鄧寫得堂堂正正,吳寫的婀娜多姿,可斟酌吸收。

    鄧石如,光是手抄《說文解字》就達二十多遍,終成清代篆書之祖。所以,學書,更應當學習書法家的刻苦精神!

  • 10 # 風鈴乚

    學習書法應該從學篆書開始,學篆書從學<<王福庵書說文部目>>開始,這書是學篆書的最基礎的書。臨寫一遍就對篆書有了基本認識,多寫幾遍就可掌握篆書的間架結構,為寫好篆書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好篆書然後隸,然後楷然後行,然後草。一步步走下去,全面瞭解掌握中國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一本書,主角叫秦奮,哥哥叫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