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林中的小苜蓿
-
2 # 書燈幽見
受益的書其實很多,但最感動的一本書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書上說佛對著一堆枯骨恭敬禮拜。阿難問佛,同是枯骨何以分辨男女?佛告阿難言道母生一孩,賴母乳所養。每一孩飲母乳八斛四鬥甚多,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而後佛又細說了父母育兒之不易,末了又說人之於世應當左肩背夫,右肩背母,端茶遞水,晨昏不逮,是以為人子之道。奈何吾輩此生遠離,不得侍奉高堂與膝下,實為此生至憾。
若要問我哪一句話,要時刻銘記於心,莫過於:“尊父若彌陀,敬母似觀音”。
-
3 # 義烏創業者昌哥
書名是什麼忘掉了,但是裡面的意思大致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對待陌生人都要比對待自己的親人,還有禮貌,所以說請善待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親人。不要浪費1分鐘的時間去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
-
4 # 木凩的話
《霍亂時期的愛情》
很多人自詡這本書的愛情是極華麗,極豐富,極全面,極動魄人心的,但因我年齡,資歷尚且不夠,只能粗談一下這本書在20歲人的眼裡的樣子。
首先,《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這是百科的介紹。
在我的眼裡,它是這樣的:
簡單的說,就是一位矮小,醜陋,貧窮的男子,迷戀初戀物件,但是在和初戀女友見面後,女友倍受打擊,放棄這段羞澀的,未果的信件戀情。男子受打擊後,戀戀不忘,終身不娶,奮發勵志,成為“霸道Quattroporte”,並在初戀女友的丈夫死亡後,展開老年版的羅曼蒂克追求,最終感動初戀女友,二人攜手的故事。
但是馬爾克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把一個平凡的故事,用最雋永的,最舒緩的語氣娓娓道來,向你講述了霍亂時期的一份獨特的愛的偉大。其間穿插了男子在等待過程煎熬,和其他女性的交往,以及女友的家庭生活,外表光鮮但內在矛盾多多,由愛情變為了彼此的一個老年伴而已。讓你覺著人世間的愛啊,可以有這麼多種型別,是彼此依靠還是相互欺騙,這是個問題。
總之,這是一部極為華麗炫目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死亡、回憶。寫盡了一個人的一生窮極無盡來追尋本源的純純之愛。
語錄:
在這個輕浮的世俗天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她用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為它下了定義:“社交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厭惡。”
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更新,最近在《一本好書》節目裡,看史航老師評價這本書,他說,霍亂是貫穿全書的楔子,因為霍亂,男主可以在航海上與女主開展沒有盡頭,無人打擾的到世界盡頭的愛戀。
同時,男主他雖然沒有結婚,但是一生中從不缺乏女人,或者,他在622個女人身上尋找初戀的影子,花心但不留心,引用老師的話來說,人是非常複雜,我們行為的本身有很多不自由,但是心一直愛一個人比身體一直忠於一個人還難。有時候表面的忠貞都是努力的偽裝,因為害怕真實的自己會被指控違反道德。同時,我們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在愛情面前不一定會統一。下半身是一種主動性的解放(在衝動之前肯定需要上半身放權給它或者乾脆停止指揮),而上半身作為中樞失控你沒辦法控制或者根本不會控制,是一種被動的無奈的而又義無反顧的的勢然的衝動。
-
5 # 英勇的少年大俠
《拆掉思維的牆》
首先我想說我真的不是在打廣告,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宣傳語: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會經常覺得累嗎?結婚一定要買房嗎?堅持一定會成功嗎?努力一定有結果?只有有錢才能夠幸福?老闆可以掌控嗎?小人物就無法對抗不公平嗎?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但卻因為父母、老婆或者孩子不得不這樣過下去嗎?每天都在混日子,卻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就一定會全心投入?……如果有一個回答是“YES”,那麼這本書就是你想要的。
這本書透過一系列經常困擾我們的案例來說明了一些道理:其一,我們看到的世界總是我們認為它應該是的樣子,此即所謂“相由心生”,其二、在當今社會限制我們發展前景的固然有一些客觀條件,但對自己束縛最大的永遠是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內心。如果不能拆掉思維的牆,那麼即使身處最廣闊的天地間,也難免“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而一旦成功的拆掉了思維的牆,您會發現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您失去的只會是鎖鏈,得到的正是整個世界!
而關於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莫過於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那兩句話:“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生活從來不只眼前的苟且,是真的有詩和遠方的,而本人之所以放棄原來的工作而轉行做自媒體,也正是為了“我有一番肺腑言,請君為我傾耳聽”這個目的!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
6 # 怪譚先生
最使我受益匪淺的書真的不只一本,但都要說盡,恐怕太過囉嗦,於是我選兩本,各取一句言。一本是道家老子的《道德經》,句句都是智慧,但非要取一句,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意思是說:最高明的最有智慧的好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有利於萬物成長,而從不爭功勞。水停留在眾人都厭惡的的地方,卻沒有一點怨言,所以水最接近於“道”。
這種大智慧的“道”是從自然界、萬物甚至宇宙中觀察和體悟出來的。而人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宇宙中的粒子,所以將自然和宇宙中的“道”用在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德”。中國的成語實在是太妙了,“厚德載物”也是從“道”中領悟出來的,不是人為的倫理道德。
另一本書就是佛家的《金剛經》,其中有八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八個字也是全書反覆講的核心思想,這八字很簡單,也很難。白文翻譯過來就是:當我們沒有執著時,智慧心就會自然而生。
說它簡單,只要你沒有執著心,就很容易明白,一旦有了執著心,怎麼思考都不會透徹。我們不論是《道德經》還是《金剛經》它們需要的是一個“悟”字,而不是使勁的去想去思考。
為什麼沒有執著時,智慧心就會自然而生?
三國時期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開句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其中兩句“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才能顯現志趣;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使心智變得高遠。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智慧”,之所以變的平庸,在於接收太多幹擾的東西,被外界無休無止的事物迷失了自己本來的天性,自然“智慧”不成。而排除這些干擾,使自己變的清淨,原本的“智慧”教容易生出。
這是我想起《莊子》中有一則故事,叫混沌之死。
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遇了,渾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唯獨渾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混沌)鑿出七竅。"於是倏和忽每天替混沌開一竅,但是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
7 # 進化的人生
大學這本書是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其中有一句:格物致知,這句話是真的道盡了人生學習的一個方向和精神。讓我受用終身。
-
8 # 手機使用者52761414156
是《當代科技前沿概攬》一書。其中的一段話講複雜性的高低維空間互相轉換的關係。說,低維空間的對像放入高維空間,有可能使複雜的低維對像變得簡單,甚至成為線性關係。這句話成為我破解語音識別的原理。
-
9 # 千葉蓮花盛開
最讓我受益的一本書是潘麟先生的著作《以心傳心》這本書。在書中先生說:“終生懷著一種誠敬的態度面對一切。“誠”是內在的虔誠,“敬”是外在的敬重、敬仰。因為有內誠,所以有外敬;因為有外敬,更促使你內誠:合在一起就叫“誠敬”。對什麼誠敬?對所有的人、事、物都保持著虔誠、敬仰之心,這叫以萬物為師,以一切為師。”
-
10 # 戒在小智
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是法頂禪師所著的《美麗的結尾》。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生命不是擁有,而是存在於每個剎那的當下。世上並不存在永恆,人生不過一瞬。就在這個瞬間,要能夠努力活出真正的自我。生命裡充滿驚奇而美麗的。每瞬間都應該是美麗的結尾,亦是下一個新的開始。"
是的,就因為生命中總是充滿驚奇和美麗,我們更應該在每個當下活出真正的自我。
-
11 # 哈爾濱—以賽亞
臺灣作家羅蘭所有的佳作,在我最窮困的時刻買下這套書,當時花去我一月的工資63元,已經變成珍藏版,裡面最受用的一句話是,【人生真正的富有不是千萬億萬,而是你計較的少】計較的少心安靜,有好的睡眠。你有千萬天天失眠。也是困惑著你,簡單的活任何事不計較,躺下就睡著這才是真正的富有,友友們好好體會一下真理的唯一標準。人生歲月催人老而僅有一次生命,認真對待每一天我們相逢這個世界富裕我們的美好,網路空間有這麼多友友,天天來支援關注點贊陪伴太美好了,我們相逢在默默無聲之中,互相關注支援陪伴著,其樂無窮!讓我們加倍奉還珍惜和擁有當下。愛出者必愛返,關注我必返還。人生歲月風雨同舟,好一個豔麗盛裝的世界,讓我們蕩起快樂的雙槳一起飛翔。
回覆列表
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是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心靈治癒的書籍,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負能量都是由自己的心境所造成的。
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有積極的因子,也有消極的因子,我們需要調整的是如何將消極的因子轉化為積極的因子。
比如遇見疾病,我們不能抗拒,不能排斥,而是要伸出自己的雙手擁抱,接納,然後慢慢消化。
等消化了,也就將不好的轉化成好的了。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告訴我們,要遵從內心的想法,從心出發,重遇更好地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