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齋書君

    一個路人皆知的簡單故事:戰國時代,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兩人各自出上、中、下等級三匹馬,齊威王的三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一點,因此,田忌三戰三敗。後來,軍事家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以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以上馬對他的中馬,以中馬對他的下馬。結果,田忌一敗二勝。同樣的馬匹,由於改變了出場順序,實現了由敗到勝的轉變。

    田忌反敗為勝的原因是什麼?

    從本質上來講,是採取了正確的策略。田忌賽馬是零和博弈,也是不平等博弈,田忌總體上處於劣勢且無法改變,他唯一的優勢可以自主選擇比賽出場順序,因為他懂得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遊戲規則,所以取得勝利。

    任何遊戲都有規則,有規則就有對應的策略,正確的策略不一定能贏,但錯誤的策略必然輸。

    策略是遊戲的靈魂,是弱者的救命稻草。

  • 2 # 哈大叔3

    這個故事後來成為物質科學拓補學理論的例子,把所謂哲學與智慧連線起來很對,古希臘哲學我個人認為來源於中國秦代之前嶺南海上絲路,如果知曉中國象數學理論,就會發現包括了數學 字母 醫藥 帝制 思想 紋飾等等都來自中國文化,例如古羅馬軍隊將軍的帽子與西藏喇嘛一樣,哲學的智慧來自中華文化!MZHX的十六字作戰方針,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是中華陰陽相互為食的太極文化,……,而你提的賽馬不是來自哲學智慧,而是來自中華陰陽卦爻文化,準確的說,來自先天八卦理論。頤和園北門有個匾:慧海 ,彗星一道是有還是無?這就是中華智慧。而智者就是所謂哲學。

  • 3 # 布衣閒人10

    田忌賽馬的故事為人所熟知,其哲學智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充分的調查研究。戰國時齊國的齊威王喜歡賽馬,經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每次賽馬都壓重金以賭輸贏,每次賽馬分三次進行,兩勝一負者為贏。將軍田忌也喜歡賽馬,但屢賽屢敗。孫臏為了幫助將軍田忌獲勝,親自到賽場進行仔調查分析。他發現,參加比賽的馬分上、中、下三等,於是找到了將軍田忌屢賽屢敗的原因。原來將軍田忌用自己的上、中、下馬直接對陣威王的上、中、下馬,“其馬足不甚相遠”,將軍田忌的上、中、下馬抵不過威王的上、中、下馬,所以屢賽屢敗。

    充分發揮主觀能功性。從總體上看,將軍田忌的馬與威王的馬相比,處於劣勢,這種狀況就能不能改變呢?田忌能不能贏得比賽呢?回答是肯定的——能。這就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進行科學運籌,得當配備馬力。孫臏對將軍田忌說:“將軍如果願意繼續賭賽,我能使將軍取勝”。將軍田忌說:“好,我相信你”。到下次賽馬時,將軍田忌提出要與威王押千金以賭輸贏,威王欣然同意。臨到比賽時,孫臏對將軍田忌說:“以您的下等馬對威王的上等馬,以您的上等馬對威王的中等馬,以你的中等馬對威王的下等馬,必然取勝”。將軍田忌立即令人按孫臏的主意配備了馬匹。第一局,將軍田忌的下等馬輸給了威王的上等馬。第二局,將軍田忌的上等馬贏了威王的中等馬。第三局,將軍田忌的中等馬贏了威王的下等馬。將軍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成績贏得了威王的千金。由此可見,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運籌,是可以改變事物的結果的。

    事物的相互轉化。透過主觀努力是可以促進事物互相轉化的。總體上的劣勢,可以透過區域性上的各個優勢轉化為總體上的優勢,孫臏幫助將軍田忌贏得賽馬就是如此。

    歸納起來說,田忌賽馬的哲學智慧,一是孫臏善於調查研究;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運籌,合理配備力量;三是通主觀努力可以促進事物轉化,透過區域性上的各個優勢,由弱變強。

    就說這些,僅供參考。

  • 4 # 趣談國史

    田忌賽馬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個經典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藏在背後的軍事家孫臏。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它是一個很好的哲學模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隱藏其中的哲理,供我們從中吸收養分。

    那麼,它體現了哪些哲理智慧呢?

    第一,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拆掉我們思維裡的牆。

    田忌和齊王賽馬,習慣的方式就是好馬對好馬,中馬對中馬,劣馬對劣馬。一直如此,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合理性,從來沒有人想過改變一下。

    可是,孫臏打破了這種思維慣性,透過劣馬對好馬、好馬對中馬、中馬對劣馬的方式,讓田忌三局兩勝,贏了齊王。

    這個事情說破後很簡單,但說破前卻沒人會想到。

    比如智慧手機。在喬布斯的蘋果手機面世之前,手機只是用來打電話的、發簡訊的,電腦是用來上網的。可喬布斯天才地把電腦和手機融合在了一起,讓手機變成了能打電話、能上網的玩意,於是風行全世界,讓這個時代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創新其實很簡單,就是打破思維慣性,不對新事物輕易否定,要敢於擁抱所有的可能性。

    第二,要有大局觀,要用整體的思維思考問題。

    人往往有思維的盲區。就像井底之蛙一樣,以為自己看到的那點天地就是整個天地;就像摸象的盲人一樣,以為自己摸到的那條尾巴就是整頭大象。

    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這要求很高的境界。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見整體。

    整體分為兩個維度,一是空間維度,可以看得廣一點,不要只看到自己周圍那一畝三分地;第二是時間維度,可以看得遠一點,不要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那點事兒。

    孫臏之所以敢先敗一場,就是運用的整體思維。區域性的失敗,造就了整體的成功。這就是大局觀。

    比如下圍棋,不能為了一個角的得失而放棄全盤的佈局。應該是為了全盤的得失,而放棄一個角的爭奪。這就叫“下一盤大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豬排骨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