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背後的正義
-
2 # 本昌談歷史
一,我讀過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黃帝始,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止,敘述了中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中國史學的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史記》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讀《史記》使我受益匪淺
(1)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史記》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殘暴的商紂王,有禮賢下士的齊桓公,有大義滅親的陳桓公,有臥薪嚐膽的勾踐,有機智勇敢的甘羅,有公正無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儀休……它告訴我嗎: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道理。
(2)讀史可以傳承傳統美德
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齊太公“秉筆直書”的故事等等,都是對祖先美德的頌揚,並且教育者後世一代有一代人。
(3) 讀史能勵志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我不知讀過幾遍,但每讀一次都有不同感受,都為司馬遷的精神所感動。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後來,因受誣陷被處宮刑,但他忍辱負重16年完成《史記》鉅著。當我每次讀到《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和“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文字時,都感慨不已,這不僅是司馬遷對自己的真實寫照,同時這些震耳反饋的勵志名言,不知激勵這後代多少人走向成功之路。
-
3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由西漢司馬遷所撰。
司馬遷〈約前145或前135~?)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少時受其父薰陶,得以誦讀古文經典,又曾受業於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早年多次漫遊全國各地,遊蹤幾遍全國,周覽名山大川,考察風俗,風土人情,採訪舊跡史料,採集傳說。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飽讀皇家藏書及文書檔案。
至太初元年(前IO4年),與唐都、落下閎等對曆法進行改革,共訂"太初曆",以適應農事的需要。同時開始編著《史記》。
天漢二年(前99年),因替兵敗而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得罪下獄並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於太史四年(前93年)前後,完成了這部歷史鉅著,人稱其為《太史公書》,後稱《史記》。
此書中所記史事,起自黃帝,迄於漢武。計有"本記"(記帝王)十二篇,"表"(記各朝代大事)十篇,"書"(記經濟、政治、天文、地理等):八篇,"世家"(記諸侯王和漢代開國元勳功臣)三十篇,"列傳"(記各種人物)七十篇。全面敘述了中國古代三千年間的(指漢代以前)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情況,是中國最早的通史,並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以"不虛美“,"不隱惡“,等“實錄"精神,開創了史家的進步傳統。同時,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傳記文學專集,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尤其是對小說和戲劇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史記》所記述並加以評價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與歷代儒學有較多相違異之處。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曾謂其"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
其所作《報任少卿書》,表達了作者為完成《史記》這一鉅著而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一篇如訴如泣、感人肺腑的散文名篇。
《史記》多以人物為描述物件,以真實歷史為敘述中心,並由此展開歷史的廣闊畫面。記述了腐朽墮落的宮廷,烽火連天的戰場,陰森恐怖的法堂,閭巷酒家的風波,役夫戌子的呻吟,農民起義的風暴,等等。皆見之於作者筆端。
《史記》中名篇頗多,以《項羽本紀》,《陳涉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魏其武安候列傳》等最為讀者所熟知,其中有數篇被列入歷年高初中學的語文課本。
遺憾的是,作者的故鄉一直都是響往而未有機會前往,但是,韓城的花椒〈俗稱大紅袍〉眼下正是成熟採摘季節,且是全國比較著名!!!
-
4 # 別求新聲
讀過,不止一遍。
《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成為後代著史典範。當然,《史記》是司馬遷筆下的歷史,摻雜著個人情感及價值判斷,其在《報任安書》中有比較清晰的交待。在書中,他是貶劉揚項的,將劉邦塑造成一個市井小人,將項羽塑造成蓋世英雄偉丈夫。然而,劉邦卻最終滅楚,有了項羽垓下之刎。想必,司馬遷是不想以成敗論英雄的。而後人卻吸收了項羽失敗的教訓,向劉邦學習策略或陰謀。於是,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為了獲利,陰謀家不擇手段。本來的諷刺物件卻成了後人爭相學習的教材。這恐怕是司馬遷當時沒有想到的吧!
-
5 # 江湖夜雨92
司馬遷的《史記》是我的枕邊書,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鉅著。它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最真實,最有文學性的史書。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之間三千多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的《史記》為什麼與眾不同,真實性強?
因為司馬遷寫的《史記》不是給當世人看的。他在自序中寫到,“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意思是我司馬遷寫這本書,不是給你們這群王八蛋看的,你們也不配看,我要藏在深山裡,只抄一個副本留在京城。等待後世中的聖人君子來看。司馬遷是直筆寫史,不虛美,不隱惡,他怕受到當朝的迫害,終其一生都未公佈於世,它死後很多年,才由他的外孫公佈出來。所以說,《史記》還是可信的,至於《宋史》等,據說水分很大,全憑個人感情用事。還看到一個笑話,一位著名畫家做了一幅畫,掛在博物館,畫的是林彪和毛澤東帶兵在井岡山會師,人物形象,生動逼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拍馬屁,因為當時,林彪還是個兵娃子。當然,這副畫下架了。這件事說明,我們想看到真實的史料很難。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呢?有兩個原因。
其一,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的父親也是太史令,負責收集史料,管理國家圖書的。生前打算編寫一本通史,但沒有實現。由此,我們可以肯定,他的父親為司馬遷寫史記,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史記》的成書,凝集了兩代人的心血。其二,為了排解內心的憤懣不平之情。把一腔怨憤,澆築於文章的字裡行間。他為李陵說情,被漢武帝施以腐刑。遭受如此奇恥大辱後,出獄的他,堅持寫作十幾年,終於完成著述。他在自序中說,昔文王被囚,而演周易,孔子困於陳蔡,而做春秋,屈原遭放逐,而著離騷,而我也應該學習他們的志向,不沉淪,不自棄,何不借寫書來消釋心中塊壘。為什麼說它是史書鉅著,也是文學名著呢?
《史記》為我們儲存了漢武帝以前的珍貴史料,傳承了遠古時代寶貴的文化遺產。它記載了各個部落,各個諸侯國的興亡發展的過程。透過《楚世家》我們瞭解到,楚國的發源地在現在的丹江附近,原來的王城已淹沒於水波之中,開始只是一個方圓三五十里的小國,沿著丹水,漢江南下,經過歷代君主努力,才發展為南方大國。楚,本義為荊棘,意為楚國是荒蠻之地,看來,弱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齊國,秦國也是這樣,處在邊境,才有廣地千里的潛能。
說他是文學著作,因為他用細膩的筆觸,把中國歷史散文的創作推向了一個高峰。他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邦,項羽,韓信,樊噲等。《史記》記錄了各諸侯國的興亡歷史,記載了六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的確為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經典鉅著。
-
6 # 少顏翁
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提到有關中華歷史的記載,我想一定不能忽略二個人,司馬遷,司馬光。二者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雖然二者相隔數千年。但是為中華文化傳承都功不可沒。
司馬遷的悲鳴司馬遷西漢時期的人,因不滿帝王扭曲歷史。不願屈從王權,被當時的統治者處以宮刑。大家都知道。司馬遷的《史記》最終是在獄中完成的,可是大家何曾想過?司馬遷在寫《史記》之前。曾經歷盡千辛萬苦。走訪民間。打探有關的歷史事件,然後在翻閱歷來的記載加以核實,確保真實性!《史記》中記載的歷史。有時與我們考古學家發掘的歷史,是有出入的。我覺得曾經有些學者說的一句話,真的很有意義。(歷史就是被當時的王權,隨意打扮的木偶而已)可以想象!在王權至上的時代。作為史官,歷史的記載者。有時也不能真實的全面的記載事實。《史記》這部史詩大作並不是司馬遷一個人完成,而是每個不同的朝代人共同完成的!
歷史的有趣“規律”讀完《史記》,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一個朝代!取的另一個朝代。歷史中的記載!往往是上一個王朝的君王殘暴,麻木不仁、不施仁政、不體恤民情。總之都是一些有損前朝的記載!由此以來,既可以體現當朝的以天道使之,又可以體現自己的正統,出師有名。使萬民歸心,鞏固政權!比如說隋煬帝楊廣,出了名的暴君,歷史上對他的記載是一個殺父淫嫂之人,一個不顧民間疾苦,加重苛捐雜稅。勞役傷財之人。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可是在之前根本沒有隋煬帝暴行的記載。有關隋煬帝暴行的記載都是在唐代取待隋朝之後才有的。史記中類似的案例大致雷同。總結!讀歷史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與對比,對待歷史事件時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時局等各方面加以理解!一些片面的,碎片化的資訊只能使人偏激的瞭解,一知半解。
-
7 # 小編虎哥
《史記》是一部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見識超群的歷史鉅著,並且是傳記文學的典範。兩千多年來有不可勝計的中外學者閱讀它和研究它,都給予了崇高的評價,從而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術體系,即“史記學”。
隨著歷史的推移,《史記》之樹生命長青,日益走向普及,成為華人的一部國學根柢書。《史記》一書的體例內容、文獻價值、成書條件、流傳情況、作者經歷,以及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這些常識,對於雅愛《史記》的人,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起導讀的作用。
-
8 # 台山市文化旅遊局長
《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扛鼎之作。我經常讀《史記》,有以下觀感:
一,文字優美洗煉。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議論,都是精雕細作,無一字費話,無一句多餘。
二,敘述中肯全面。每一個史實,每一位人物,都是力求全面,極少帶有個人主觀色彩。
三,議論不偏不倚。《史記》裡的議論眾多,總體精闢,一針見血,洋洋灑灑,入木三分。
-
9 # 金風359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都非常之高。
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初衷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意思是想用這部書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獨立學說。
司馬遷遭李陵之變,被處宮刑,為了寫完《史記》,忍辱負重。他自己在《報任安書》中曾說:“我私下裡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事實,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之言。剛開始草創還沒有完畢,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而不敢有怒色。我現在真正的寫完了這部書,打算把它藏進名山,傳給可傳的人,再讓它流傳進都市之中,那麼,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讓我千次萬次地被侮辱,又有什麼後悔的呢!但是,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史記》中所寫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有無賴甚至潑皮的劉邦,有憂國憂民的屈原,有不畏強暴的荊軻,有忠勇淳樸的廉頗……《史記》中所寫的事,有驚心動魄的荊軻刺秦王,有暗藏殺機的鴻門宴,有波瀾壯闊的漢匈大戰,也有纏綿悱惻的霸王別姬……
翻開《史記》,你會愛不釋手,你會廢寢忘食,你會手舞足蹈,你會長噓短嘆,你會茅塞頓開,你會幡然醒悟……
讀讀《史記》吧,莫辜負司馬遷那顆客觀公正的心,莫辜負司馬遷那飛揚的文采,莫辜負司馬遷那深邃的智慧……
是否曾去過司馬遷的故鄉韓城,去過周文王妻子太姒的故里合陽,即周武王的舅舅家呢。那是先秦之前的西河之地,孔子高徒子夏曾於西河之地傳播孔子思想,秦晉曾長期於此發動戰爭。
回覆列表
泛泛的讀過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9],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