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蜀漢前期大將尚有存活,加上軍中也不乏能征善戰之將,為何單單提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向寵?而且讓他為督以備劉禪詢問?
14
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諸葛亮北行漢中前,特意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推薦向寵。

    向寵,向朗胞弟之子。劉備時任牙門將。

    劉備伐吳時,被陸遜火燒連營,蜀軍慘敗,各營都損失慘重。唯獨向寵所領完好無損,被劉備稱其能幹。

    劉禪即位後,向寵被封為都亭侯,被推舉為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

    後來,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被部下軍心把遺體奪回,送回成都安葬。

    諸葛亮之所以推薦向寵,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向寵的職務,此時北伐留守人員中向寵為中部督,負責宮廷安全;

    ②向寵的能力,向寵的軍事能力得到先帝劉備、諸葛亮等大家都一直認可,諸葛亮推薦後主劉禪在軍事上有疑問要諮詢向寵;

  • 2 # 亦有所思

    除了上面幾位所說的以外,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

    就是託付!

    孔明嘔心瀝血,匡復蜀漢。也知自己勞累不堪,這篇《出師表》雖然看上去是征伐之前的陳情。實際上讓眾多後世人涕零的是另一個原因,因為《出師表》一是表,二是……

    遺囑!

    是的,孔明擔心自己無法長期輔佐劉禪,更擔心北伐期間無法(活著)回來,那麼,如果自己死於北伐途中,那麼身為帝王,應當如何避免紛爭或變動,如何維繫蜀國的安穩局面呢?

    所以他重點推薦了向寵,先說他德行好,處事公平,潛臺詞就是許多人都心服。然後又說他“曉暢軍事”,即文武雙全之意。更重要的是先帝劉備也稱讚不已,從側面交待了這個向寵是先帝留給劉禪使用或加恩的人才!而有這個人可以達到“行陣和睦,優劣得所”的理想狀態。最重要的是,這個人不是先皇嫡系,也不是孔明派系,只要陛下施恩重用,這個人就是皇帝自己的力量。內政人才都留給了劉禪,同時也留給了一個外政人才。

    君權和相權衝突,孔明心裡是明白的。哪怕劉禪真如某些人所說,不喜歡孔明。但連他自己也明白,孔明沒有私心。

    所以這個出師表,哪裡是表?明明就是一份遺言,而在這份遺言裡,從未提及自己,更未提及功勞,連死後如何也不交待。在這份遺言裡,重點講述的是權力的平安過渡,局勢的把控,以及自有嫡系力量的構建方式。所以,後面才有“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

    向寵,是劉備和孔明故意留給劉禪一個人的軍事力量!

  • 3 # 讀史—正衣冠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劉備有識人之明,應該不會看走眼,向寵是一個有軍事才幹,治軍有方之人。

    據《三國志》記載,向寵剛開始為牙門將,牙門是一種在戰鬥中抵禦敵人用的一種建築物,比土城小,屬於防禦工事,一般修築於險要關隘之地,說明向寵早期主要是以守為主,蜀漢王平、張嶷都擔任過此職。

    讓劉備稱之曰“能”,主要是因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潰不成軍,唯獨向寵所部完好無損。

    劉禪即位後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諸葛亮北伐前提拔其為中領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是劉禪近臣,諸葛亮讓劉禪向向寵諮詢軍中之事,一是因為劉、向君臣關係比較好,二是因為向治軍有方。

  • 4 # 仁府

    原因如下:

    其一,趙雲,魏延等人可能要隨武侯北伐曹魏,顧及不到。

    其二,向寵是成都太守,蜀漢都城最高軍政官員,其對蜀漢政權和後主劉禪本人安全致關重要!

    其三,向寵本人對劉禪和孔明忠心耿耿,人品優秀精忠報國。

    其四,向寵能力過人,敢當重任。

  • 5 # 鹽坪冰舞

    廢話!魏延趙雲隨他自己出徵,該怎麼用他說了算,提來作什?

    人家教劉蟬萬一有事,在留下的人中該用誰。

  • 6 # 漩渦鳴人yy

    諸葛亮寫《出師表》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勸當時的蜀國後主劉禪,你老爹打下這份江山不容易,所以你這個做兒子的必須得好好的替你老爹發揚光大,奪取天下,才能夠安慰你老爹的在天之靈。

    我現在呢,要率領軍隊出去攻打魏國,發動北伐,我的總攬蜀國的朝政大權,但是我必須要在前線指揮戰鬥,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兩半,一個留在蜀國,一個留在前線,但是我不可能這麼做,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好好的運用一下朝中留守下來的那些大臣,用這些大臣去做一個好皇帝,去做一個能夠守疆拓土的好皇帝,不要去用小人去敗壞這個國家。

    至於說在前線所要運用到那些將軍,比如說趙雲,魏延之流都在我手底下任,用我知道該怎麼使用它們,但是你手底下這些人你還太年輕,我一個一個指給你看,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壞人不要去用,好人一定要重用。

    蜀國當時面臨的形勢特別嚴峻,劉備兵敗夷陵,可以說加蜀國之前積攢的一些底子全部敗乾淨,現如今,諸葛亮面臨的形勢比白手創業還要艱難。

    北伐必須要打,而且必須要有成績,否則祖國必將滅亡。你跟魏國去比消耗戰,你玩得過人家嗎?這就好比現在一大堆人都事後諸葛亮說納粹德國肯定失敗。當時諸葛亮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所以諸葛亮竭盡全力的歷次北伐,就是為了改變魏國和蜀國之間的基本實力對比人不去奮鬥一下,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所以有人替劉禪在那裡說話說他是個明君,屁!

    但是諸葛亮北伐離成都可以說相距千里,諸葛亮總不可能說一手管著前線,另一手,還要把後方的事情全部處理乾淨吧。所以後方必須要交給劉禪來管理,將軍領兵在外,就害怕後院失火,後院失火之前我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不斷地提醒劉善用的那些人都是留守後方的人,告訴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要鬧事情,你只要別送人頭,我在前面就替你在那打江山。

  • 7 # 北門猿

    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麼說的。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出師表》是初中課文,想必大家都學過,我就不翻譯了……總而言之,這一段是給劉禪提施政建議,提到的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人,諸葛亮認為都是可以信賴的人才,應該給予重用(悉以諮之)。

    在諸葛亮上表北伐時,趙雲是鎮東將軍,魏延是鎮北將軍,而向寵是“中部督,典宿衛兵”。顯然趙雲、魏延的官位高於向寵,這二位已經得到重用了,所以沒必要再提。而諸葛亮認為向寵還可以承擔更大的重任,所以才向劉禪特別提出。

    再者說,諸葛亮在表中提到向寵的目的,是讓劉禪多諮詢他的意見。但上表的背景是諸葛亮即將北伐,趙雲、魏延都參與了這次作戰行動,不在成都,劉禪就是想向他倆諮詢,也找不到人啊。

    (遊戲中的向寵)

    諸葛亮的意見還是很受重視的。上表之後,向寵職位調動,從原來的中部督“遷中領軍”——升遷做了中領軍。

    蜀漢的中領軍是個什麼職位,史料記載貌似比較缺乏。《三國志》裡有這麼兩條:

    (諸葛)亮卒,(張翼)拜前領軍。 先主東征吳,(馮)習為領軍,統諸軍。

    照此看來,蜀漢可能有前/後/左/右/中領軍的職位,負責統領軍隊。而向寵原先的職責只是掌管禁衛軍(典宿衛兵),相比之下,顯然權力擴大了。

  • 8 # 酒騎風

    三國演義受限於歷史篇幅,我們一路看著關羽、張飛……他們打出來的,自然就覺得這些人天下無敵。但其實,哪個武將都不是省油的燈。上將潘鳳都是一刀一刀打出來的。

    回到向寵: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向寵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在於:穩。

    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夷陵之戰,劉備帶了一堆手下砸孫權的場子,結果被孫權反殺了。

    《三國志·向朗傳》: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也就是說,陸遜火燒連營700裡,其他人的隊伍都快要廢了。但是向寵帶的中軍,沒事。

    這是什麼概念呢?向寵留下的,是蜀國的翻盤點啊!

    所以等劉備捐了以後,諸葛亮北伐,向寵接著帶中軍。

    只要向寵在,北伐的事情,就走不歪。贏不了也虧不了太多。

    但是我們看別的武將,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問題:關羽太驕傲、張飛太莽撞、魏延喜歡幹一票大的。

    但是向寵呢?安安靜靜的當一個帥哥,誰也不得罪,但是任務完成的很好。

    這不就是諸葛亮最心儀的武將嘛。

  • 9 # 鄧海春

    《出師表》是千古名篇,在後世得到了許多的讚譽,並被愛國詩人陸游譽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南宋紹興八年(1138),民族英雄岳飛也在紀念諸葛亮的南陽武侯祠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地將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寫了出來。甚至宋朝文人趙與時在文中寫道:“讀《出師表》而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建興五年(227),諸葛亮消滅了南方的威脅後,便厲兵秣馬準備北伐,臨行前,他為年輕的後主劉禪留下了這份《出師表》,並在其中告誡和叮囑後主該如何處理事務,其中就提到讓劉禪諮詢一位名叫向寵的將軍關於軍營中的事務。那麼,諸葛亮的《出師表》裡提到的名將為什麼不是趙雲魏延?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向寵呢?

    比起趙雲、魏延這樣鼎鼎大名的悍將,向寵自然是算不上什麼,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那麼,我們先看看諸葛亮推薦的這位將領到底有著怎樣的來歷。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道:“朗兄子寵,先主時為牙門將。”也就是說,向寵是蜀漢重臣向朗的兄長之子。

    向寵的叔叔向朗原本是劉表手下的文官,劉表去世後,荊州大亂,向朗便投奔了劉備,並在劉備手下得到重用,“使朗督秭歸、夷道、巫、夷陵四縣軍民事。”後來諸葛亮南征時,“朗留統後事。”可以說得到了很高的信任,諸葛亮北伐時,帶上了向朗同行,但“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向朗因包庇馬謖的行為而被免官,而他的侄子向寵則沒有受到影響。向寵在劉備時代,一開始只是個小小的牙門將軍,但“秭歸之敗,寵營特完。”所謂“秭歸之敗”,即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而討伐東吳,但被陸遜大破的失敗。陸遜用火攻使得蜀軍四散而逃時,只有向寵所率的部隊因紀律嚴明而沒有受到損傷。

    向寵的領軍有方得到了諸葛亮的關注,於是將向寵“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諸葛亮準備出兵北伐時,“表與後主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也。’”

    這段話是在說,向寵性格和品行都十分出眾,並且很瞭解軍事,有領兵之才,曾經還得到過先帝的稱讚,所以士兵們都推薦讓向寵當都督。諸葛亮將向寵留在成都,一方面便是為了讓劉禪向他學習,從而瞭解軍營事務,這樣成都的部隊就能夠嚴肅而整齊。此外,諸葛亮還加封向寵為統率親兵的中領軍,保護成都的安全。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之所以不提到趙雲、魏延,而提到向寵,一方面是諸葛亮認為向寵的性格、品德、能力都值得劉禪學習,讓他統領士兵,諸葛亮才會放心;一方面,趙雲和魏延都被諸葛亮帶去北伐,自然不能向劉禪推薦,讓劉禪學習了。

  • 10 # 愛尚文史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建立在北伐中原的大背景之下的。

    之前的蜀國,劉禪做著他的“逍遙皇帝”,所有的“軍政要務”全部都要諸葛亮親自去處理。

    如今,諸葛亮就要領兵北伐了,無法分身管理蜀都的軍政要務,所有的擔子理所當然的都落在了劉禪的肩膀上。所以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既闡述了此次北伐的必要性,又表達了自己對後主劉禪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諸葛亮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劉禪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以完成先帝“興復漢室”的遺志。同時!諸葛亮親自為劉禪舉薦了一干人才,希望劉禪勵精圖治,多向這些人學習,多采納他們的忠言,共同管理好蜀都的軍政內務。

    諸葛亮舉薦了哪些人呢?有郭攸之,有董允,有費禕,甚至有向寵。為什麼沒有趙雲、魏延呢?

    我們都知道,趙雲、魏延兩人,在三國中後期,可以說在威望、才能以及經驗等各方面,都是蜀國將領中數一數二的。諸葛亮為什麼寧願舉薦一個禁軍統領向寵來輔佐劉禪,也不願意舉薦趙雲、魏延兩人呢?

    實際上!當時的蜀國,在將才方面是相當缺乏的。可以說能當大任的,大概只有趙雲、魏延兩人;因為當時姜維還是魏將,王平也剛剛投降蜀國不久,鄧芝之前的表現也並不突出。所以!諸葛亮的北伐戰役,少不了趙雲、魏延兩位大將的助陣,他必須把趙雲、魏延帶在自己身邊,所以才沒有向劉禪舉薦趙雲、魏延兩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可以上塗磊老師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