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89507149375

    血液呈弱鹼性的人,抵抗疾病的能力確實比血液呈弱酸性的人強。見議給血液呈弱酸性的人補適量的鹼,提高免疫力。對放療的病人更要如此。

  • 2 # 玩石462

    抵抗能力表現在血液的流暢性方面。個別事例:如登喜馬拉雅山的運動員大量服蜂蜜禦寒一樣,注意力應該放在點子上。

  • 3 # 精準健康倡導者廖皓磊

    正常人(健康人)的血液酸鹼值都是“偏鹼”的,

    如果血液Ph值“偏酸”?肯定是病人!絕對不健康!

  • 4 # jianxing2000

    正常代謝過程中,人體會不斷生成酸性物質及鹼性物質,而且也會從飲食中攝取酸性和鹼性物質,機體必需依靠自身的調節功能保持酸鹼平衡。人體的酸鹼性主要指血液,也就是血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酸鹼度的指標。血液的pH值範圍在7.35~7.45,屬於偏鹼性的,在這個pH值下最有利於細胞代謝及機體生存。

    人體所有生理機能的變化及生化反應都需要在穩定的pH值下進行,比如細胞蛋白質的合成、能量交換、資訊處理以及酶的活性等。研究表明,一旦人體血液的pH值超出正常範圍就會病變,所以血液的pH值變化範圍很小。一些滯留在體內的體液pH值變化範圍較大,比如十二指腸液、胃液、尿液和糞便等。

    當人體體液的pH值低於7時,就會出現重大疾病,比如下降到6.9會變成植物人,介於6.8~6.7時就會死亡。當然,pH值過高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為會引發鹼中毒。由此可見,正常人的pH值是非常穩定的。專家表示,醫學上並沒有酸鹼體質一說,只要是沒有疾病的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都相對恆定,偏離一點都屬於不正常。

    我們的身體對酸鹼度非常敏感,哪怕pH值偏酸0.1,也會發生酸中毒。酸中毒屬於一種急症,常常由糖尿病、呼吸受限以及乳酸中毒等造成,往往會出現生命危險,這時要及時送醫救治。因此,血液偏鹼性的病人更接近健康人的PH值,相對於血液偏酸性的病人來說,抵抗力當然也就更強了。

    人體的構成非常複雜,從血液到尿液,不同體液的pH值也不一樣,所以單一體液的酸鹼度是不能代表人體酸鹼性的。比如人體的胃液呈酸性,面板pH值在5.5左右,也呈酸性。由於細菌不喜歡酸性環境,所以面板呈酸性可減少細菌滋生。女性陰道也呈酸性(pH值為4.5),這有利於降低感染風險。關於酸鹼度對健康的影響,詳細介紹如下:

    痛風、高血壓及癌症是酸性體質造成的?

    有人說,癌症、高血壓等疾病是因為體質酸化造成的,果真如此嗎?專家表示,這個說法不科學。醫學研究表明,腫瘤組織周圍的組織呈酸性,但這並不是說有了酸性組織後使這個部位發生了癌變,而是這個部位癌變後,腫瘤組織使其周圍組織變成了酸性,所以要搞清楚先後關係。另外酸性只限於區域性,並非全身都變成了酸性,高血壓、糖尿病等與此相同。

    肉屬於酸性食物,吃多了會使身體呈酸性嗎?

    從化學角度看,食物在某些條件下確實有酸鹼性,這裡所說的酸鹼性並不是從味覺上區分的,而是將食物充分燃燒,燃燒後剩餘的灰再溶於水,然後根據水的酸鹼性確定該食物屬於酸性還是鹼性。食物進入人體後消化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所以不能簡單地說酸性食物消化後就是酸性,鹼性食物消化後就是鹼性。

    人體對酸鹼的調節功能非常強大,如果調節機能沒問題,僅僅是食物的酸鹼性是不會對人體pH值造成影響的。需要指出的是,血液、肺、腎等會利用呼吸及身體的碳酸鹽、磷酸鹽和血紅蛋白等進行緩衝,從而實現各部位的酸鹼度調節。

    飲食的酸鹼性

    飲食的酸鹼性並不是指食物本身的酸鹼度,而是指食物在消化吸收後代謝產物的酸鹼度。當食物消化吸收後,如果該食物的代謝產物以酸性物質居多,就被稱為酸性食物,反之則為鹼性食物。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水果、蔬菜都是鹼性食物,天然水也是鹼性的,因為含有鉀、鈣、鈉、鎂等鹼性礦物質。

    鹼性食物有助於避免和緩解因衰老引起的酸中毒。肉類及大多數深加工零食都屬於酸性的,純淨水也屬於酸性,因為純淨水去除了天然水含有的鹼性離子。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純淨水會加快人體內鹼性礦物元素的排出,所以要避免大量飲用。

    人體具有內鹼外酸的特點

    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呈內鹼外酸的狀態。人體外部面板為酸性,內部除口腔、胃和女性陰道外均為鹼性。比如膽汁的pH值為7.4,胰液為7.8~8.4,細胞的基本構成物質原生質,也即原漿的pH值為7.6~8。當人體傾向於酸性時,細胞活性就會變差,廢物更不容易排出。人體中的水分約佔70%,其中有50%位於細胞外液,鎂元素主要存在於內液,鈣只存在於外液中。

    當細胞老化時,鎂就會往外液中滲透。所以在癌症、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血清中以及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中,會發現大量的鎂。如果體液保持微鹼性,鎂就不會外滲,細胞也能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人體酸鹼度的調節是有代價的

    雖然很多專家認為,人體有強大的酸鹼調節機制,飲食無法對其造成影響,但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駁斥了這一觀點。該研究認為,衰老引起的腎功能衰退會使血液酸化,如果長期進食鹼性食物或藥物,有助於緩解因衰老而引起的骨骼、肌肉和腎功能失調,起到預防酸中毒的效果。隨著年齡增長,血液會逐漸趨向於酸化,當低於7.35時,就會處於亞健康或疾病狀態。

    研究人員指出,飲食和年齡都是影響血液酸鹼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年齡對血液酸化的影響是飲食的1.6倍。我們知道,人體是透過腎臟排出尿液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的,隨著年齡增長,腎臟的老化會使腎功能逐漸衰退。

    所以血液的酸性水平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升高,最終出現酸中毒。即使酸中毒很輕微,也可能會導致死骨吸收率升高、新骨形成率降低、氮廢物代謝量下降及生長激素的分泌受抑制等。緩解衰老導致的血液酸化問題,除了服用鹼性藥物外,就是長期保持飲食以鹼性食物為主。

    由此可見,雖然人體有很強的酸鹼調節機制,但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在長期高負荷執行時。這與空調調節室內氣溫一樣,如果室外長時間高溫,即使室內依舊涼爽、舒適,長此以往也會縮短空調的效能和使用壽命。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酸性食物大多都是美食,比如魚、肉、米飯、白砂糖以及酒等。鹼性食物如海帶、白蘿蔔、豆腐等大多都不會引起人們強烈的進食慾望,所以一定要注意均衡搭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現在過年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