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不知怎麼了,老是腳後跟疼,那麼問題來了,腳後跟疼咋麼辦?
3
回覆列表
  • 1 # 實力159897215

    本人就如此。自認為:經常泡腳,最好買活血類中藥包用開水泡後再泡腳。我用的是藏紅花泡的。每包10元,共100小包。效果很好。

  • 2 # 醫學小偵探

    “醫生,我最近感覺腳後跟老是疼,是不是得痛風了?”這是我在臨床實習時候,聽到一個腳後跟前來就診的患者的自述!

    不知何時,腳後跟痛與痛風聯絡在一起了!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疾病,主要是尿酸高引起的疼痛,基本上開始都是大腳趾的蹠趾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大部分時間是半夜發作,與腳跟痛並沒有直接關係,可透過抽血檢測尿酸進行排除。

    既然腳後跟疼與痛風沒有直接關係,那麼為啥會腳後跟疼?

    首先,我們看疼在哪裡,是哪個位置?說腳後跟,可能很多人還一時半會不能確定具體是腳的哪個位置,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腳踝”,又叫踝關節,足腿相連的部位,由7塊跗骨、足部蹠骨和小腿的骨骼組成,腳後跟疼,醫學上又稱為“足跟痛(跟痛症)”。

    其次,什麼原因容易引起腳後跟疼?其實腳後跟疼最主要原因是以腳後跟的肌腱、韌帶、軟組織附著的地方容易出現軟組織炎症引起的!生活中表現為足跟蹠面疼痛、腫脹和按壓痛,特別是走路過程中疼痛感會明顯加重!有時候是一個腳有時候是兩個腳都疼,中年男性,特別是胖子比較常見!

    最後,具體哪些因素會導致腳後跟疼?

    額外的骨刺生長。這時候我們去拍片可以看到骨結節處有大大小小不一的骨刺,長期的走動,使隆起得骨刺與區域性組織之間產生摩擦,磨損導致區域性炎症發生而疼,不過這種疼痛強烈與骨刺大小沒有太大關係!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引起跟骨區域性炎症發生,也會引起腳後跟疼。小孩常發生腳後跟疼有個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跟骨骨突炎,一般是發育過程中,因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疼痛點一般位於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痛,跑步時、用足尖站立可使疼痛加重。經常穿不合型號的鞋導致跟骨後滑囊炎也會引起腳後跟疼,鞋腳不斷摩擦導致滑囊壁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引起區域性腫脹並有按壓痛!老年人因自身足底脂肪墊萎縮也會引起腳後跟疼,主要是足底脂肪墊萎縮導致其緩衝、摩擦的作用減弱,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長期需要承擔更多的體重引起足跟痛。孕婦在妊娠期間,由於內分泌的變化,關節韌帶鬆弛等,甚至孕後期,缺鈣,也會多少下肢疼痛,不免有腳後跟疼的症狀發生!腳後跟疼怎麼辦?預防為主,鍛鍊是關鍵!挑選合適的鞋,儘量避免穿軟薄底鞋。骨刺引起疼,可在足跟部用一個厚軟墊保護,或者採用中空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這樣可以減少區域性摩擦和損傷,防止炎症發生。經常做這些鍛鍊可以抗損傷減少區域性炎症!如能有效拉伸足跟筋膜的足弓拉伸,可以增強蹠腱膜的張力的腳底蹬踏動作蜂平時有條件可以用溫水泡腳輔以理療,緩解疼痛。當腳後跟疼有持續性疼痛無法緩解時,可以口服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或採用區域性封閉治療等治標治療方式。

  • 3 # 不吐葡萄核

    趙醫生腳踝踩地一直痛。已經好幾個月了,拍片說是關節炎。針灸了好幾次。也天天泡腳。不見好轉。想請教您。需要怎麼治療

  • 4 # 喬棟談健康

    在我工作中,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有好幾種,有非常直觀的就是腳後跟本身造成的症狀,也有非常奇葩的腳後跟痛,還有被牽扯造成的疼痛。找到問題,才能考慮怎麼處理,最終診斷還是建議你去醫院掛號看一下。

    1.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我說的非常直觀的腳後跟本身有問題刺激引起的疼痛,不少人認為是根骨的骨膜被拉長,成骨細胞填充所致,在拍X線的時候可以明顯的看到根骨骨刺的存在。

    處理方式

    目前來說大都是保守對症處理,效果不佳可能要考慮手術。

    2.腰椎小關節紊亂

    腰椎小關節紊亂,是我說的非常奇葩的腳後跟痛,致病機制我也沒弄明白,有的腰椎小關節紊亂的人,走路的時候可能出現腳後跟痛、腹股溝痛,在小關節紊亂矯正後症狀最多一天就可以消失,我本人也曾有過幾次這種經歷。

    處理方式

    放鬆腰部肌肉,矯正紊亂的小關節。

    3.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這是我講的足底筋膜出現問題牽扯引起的疼痛,疼痛部位多體現在腳後跟位置,晨起疼痛明顯,站著不動,走路過多就會出現疼痛,好發於扁平足的人和運動慢性損傷的人群。

    處理方式

    可採取踩按摩球的方式放鬆按摩足底筋膜,時間3~5分鐘,每天一次。扁平足的患者要矯正足部形態,可佩帶矯正鞋墊。

  • 5 # 安久華的健康生活

    足跟痛看起來是小毛病,對患者來說帶來極大不方便,況且疼起來不是一般地難受。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知識,供患者借鑑。

    有足跟骨刺導致的疼痛,有風溼造成的足跟痛,這是常見病因,還有很多無名足跟痛,就是查不出病因的,患者也是無可奈何了,看看我分享給你的情況有對症的沒有。

    一,病例一。男,51歲,右足跟痛一年有餘,多次去醫院檢查治療無效,也沒有檢查出病因。症狀:跛行,步履艱難,同時頭暈耳鳴,健忘失眠,腰膝痠軟。

    中醫專家判斷患者腎陽虧虛導致以上症狀,開方如下:鹿角膠、龜板各15克,熟地、當歸、牛膝、茯苓、菟絲子、黨參各10克。

    本人反饋,服用此方十劑後,足跟痛完全消失,睡眠質量得到改善,耳鳴消失,感覺到身上比以前溫暖。專家一直隨訪三年,足跟痛沒有復發,身體不在感覺怕冷。

    二,病例二。男,66歲,喜歡運動。身體一直很好,不知什麼原因突然不能走路,走路足跟會鑽心地疼。

    中醫專家開方:蒸豆腐治療。五天後疼痛解除,從此沒有再犯。

    具體做法:買一塊豆腐,先上鍋蒸透,取出放在腳盆中,先將腳跟放在豆腐上燻,等豆腐稍涼不太燙時,在用腳踩下去。豆腐涼了在蒸熱,在燻,再踩,如此反覆做,注意不要燙傷自己。專家病例中此方治癒很多足跟痛病人。此方可以一試,沒有任何副作用。

    三,病例三,患足跟痛多年,治療效果一直不好。1972年大夫讓我用一大瓶醋加熱後泡腳,沒有想到只泡一個月就泡好了。上街行走也不覺得痛了。原來腳氣病也意外治好了。仁者仁醫,用如此簡單的方法,就解決了我多年無法解決的問題,感謝專家大夫啊!

    四,骨刺造成足跟痛,服用枸杞泡酒。枸杞50克,白酒一斤,泡一個星期後服用。每天三次,每次一酒盅。此病例服用本方二劑,隨訪三年沒有復發。

    五,醋膏藥治療足跟痛。此方記錄治療足跟痛和腰椎骨質增生治癒率70%,30%有效並好轉。

    方法如下:白朮、白芷、防風各10克,取棉布一塊,將藥包好,放入食醋中浸泡半小時。將電熨斗接通電源,夏天三分鐘就行,冬季6分鐘即可,電熨斗拔離電源後,把藥包放在疼痛處,用電熨斗壓在藥包上,持續15——20分鐘,早晚各一次,一般10~15次,疼痛解除。注意安全不要燙著人就行。

    今天主要分享不明原因足跟痛治療方法,希望可以幫到患者解除疼痛,可以正常行走。

  • 6 # 骨科醫生老牛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引起腳後跟疼痛的患者多為40-70歲中老年群體,體型較為肥胖者更為常見,臨床上統稱為跟痛症。

    發病特點為晨起或坐片刻後加重,想走幾步後疼痛減輕,白天一般不痛,傍晚和夜間疼痛逐漸加重。

    足跟為什麼痛?

    發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跟腱炎、跟後滑囊炎,脛後肌和踇長屈肌肌腱炎。跟痛症需要排除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骨關節炎等疾病。年齡在40歲以下,男性雙側足跟痛,應排除強直性脊柱炎;女性則應考慮到類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應考慮到深部膿腫的可能。

    遺憾的是,足跟痛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已知隨著年齡的增加,跟墊彈性脂肪組織的退變是最確切的表現。衰老也會導致膠原,水分以及彈性纖維組織逐漸減少,這些發生在跟墊的退變過程,可以部分的解釋跟痛症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足趾背伸時蹠腱膜的“鉸鏈”機制有關,請參考下面的示意圖。

    足跟痛怎麼辦?

    跟痛症的患者,只有極少需要手術來緩解疼痛症狀。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加用鞋墊兒(杯狀和襯墊),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區域性注射激素(封閉治療),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緩解疼痛;

    有些醫生喜歡用夜間夾板,腓腸肌拉伸,蹠腱膜拉伸鍛鍊以及支具治療,同樣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 7 # 劉醫生談骨論筋

    足跟痛

    足跟痛是指足跟部的疼痛,無紅腫熱,行走困難,是由於足跟的骨頭、關節、滑囊、筋膜等的慢性疾病引起的。它與勞損和退化有明顯聯絡。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腳後跟疼痛。

    引起腳後跟疼痛的原因

    能夠引起腳後跟疼痛的疾病有很多,下面說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型別。

    1.蹠筋膜炎。它是引起腳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蹠筋膜是維持足弓的重要纖維結構。持續的肌肉、筋膜牽拉,特別是長期站立、行走都可引起它的起始部位發生病變。表現為跟骨下和腳心疼痛,漲裂感。足跟部有明顯壓痛點。

    2.跟骨刺。拍X片經常看到跟骨刺的生長。它是因為韌帶止點長期刺激引起骨質增生所形成。它的大小和疼痛關係不大。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它能引起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引發無菌性炎症。

    3.足跟部脂肪墊萎縮和炎症。人的足底有一層脂肪纖維墊,起著防止滑動和吸收震盪的作用。老年人脂肪纖維墊萎縮,區域性刺激引它的炎症,導致疼痛。感覺腳底板變薄了,走路硌得慌。

    4.足弓發育異常。足弓起著保護足底神經血管,緩衝重力,適應凹凸不平的地面,具有靈活性和穩定性,並能產生一定的推力。足弓異常引起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位置變化。就像人本來站著走,你讓他彎著腰走,他是受不了的。

    還有一些如跟骨滑囊炎、距骨下關節炎、跟腱炎等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再就是有一些要注意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要明確診斷。

    腳後跟疼痛的預防治療

    1.首先減少長期站立和行走。減少引起勞損的因素。

    2.減輕體重,減少負重。降低對足跟的壓迫。

    3.穿軟厚鞋底的鞋子。扁平足用矯形鞋墊。

    4.區域性理療。熱水燙腳、艾灸、烤燈等。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減輕無菌性炎症。

    5.口服或者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

    6.區域性封閉治療。

    7.手術治療。一般不建議採用。

    8.加強足底鍛鍊。如踮腳後跟,鍛鍊足底韌帶的張力。

    疾病的治療首先要明確診斷,這非常重要。在做正確的治療。可到當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8 # 沙漠綠洲9084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受過傷留下的病根。不能受涼,不能上火!不能跳。有沒有骨刺。用金毛狗脊,有去毛的,有沒有去毛的,沒去毛的把毛颳去。浸泡一週,密封,一週後內服外用。內服不能過量。用血竭,樟腦,冰片,研粉抹在風溼膏上適量,貼上在足後跟上。南無阿彌託佛!

  • 9 # 39健康網
    老人足跟疼,主要有哪幾種原因?

    老人足跟疼主要有3個部位病變引起的,分別是跟骨、足底蹠腱膜和足底脂肪墊。

    常見的是跟骨骨刺,多發於老年人,隆起的骨刺部位,容易使區域性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發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導致足跟疼痛。炎症程度越嚴重,疼痛感越重。

    其次是足底蹠腱膜炎。長時間的步行、過度負重以及劇烈運動,比如打球、跑步等反覆起跳等,都會導致蹠腱膜的勞損,導致區域性無菌性炎症,從而出現足跟疼痛症狀。

    還有一個原因是足底脂肪墊萎縮,當足底脂肪墊萎縮,可使足跟緩衝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這樣區域性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足跟疼痛。

    足跟疼痛嚴重的時候,很多人都無法正常走路,甚至連腳跟沾地都不敢,非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一旦出現足跟疼的情況,最好及時想辦法解決。

    老人常常足跟疼,怎麼緩解?

    足跟痛的患者,可以到正規醫院定製一雙鞋墊,腳後跟高一點,彈性足一點,內側足弓處稍高出一塊的鞋墊,平時墊在鞋子裡穿,這樣可以緩解足底筋膜的承受力,從而緩解足跟痛。

    除了定製鞋墊,足跟疼患者平時還可以做做足部活動,每天分2次做兩組弓箭步,1組30次。做完弓箭步後,冷敷10-15分鐘,冷敷可以減緩細胞代謝、減輕炎症反應、使血流灌注減少、減輕足跟疼痛感。

    以上這2種方法,堅持3-4個月,並且在這期間儘量減少長時間的站立或行走,慢性足跟痛會慢慢好起來的。

    更多醫生的緩解方法,看看這篇文章瞭解吧https://www.toutiao.com/i6755625261879788044/

  • 10 # 鍾文整脊康復

    除了要考慮足底筋膜炎 跟腱滑囊炎 肌腱炎等可能,還要考慮是否有足底骨刺形成或先天性的骨發育不良,比如扁平足 足外翻的可能,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這類情況需要去運動康復科或足踝外科就診檢查才能鑑別診斷。

  • 11 # 何醫生說胃腸

    腳後跟疼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鞋子不合腳,或者是走路的姿勢不對走多了都會導致腳後跟疼痛。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只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若是你的腳後跟總是反反覆覆的疼,那麼就很有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別不當回事。

    腳後跟疼,多半是這3個“因素”,

    1、韌帶發炎

    可能是韌帶發炎所導致的,由於腳底的韌帶連線著跟骨的低端,當人在進行行走的時候,反覆的進行牽拉磨損的話,就會很容易導致韌帶發炎,從而出現疼痛現象。

    2、足底脂肪墊萎縮

    足底脂肪墊萎縮導致的,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身上。由於足部的水分、膠原以及彈性所丟失,從而導致足跟墊萎縮的現象。

    3、骨質疏鬆/骨刺

    骨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骨質疏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骨骼密度變差,人體缺鈣所導致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緩解的話,很容易導致區域性受到刺激從而充血,出現嚴重的腳後跟疼痛症狀。

    提醒:腳後跟經常疼要當心,可能預示3種“疾病”,3個方法可緩解

    1、溫熱水進行泡腳

    用溫熱水進行泡腳,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的速度,從而緩解足部疾病的症狀,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減少疼痛感發作的頻率。

    2、毛巾牽拉訓練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護腳以及預防腳後跟疼痛的情況出現。日常取一條毛巾,環繞在患側足底的部位,進行腳踝部的牽拉訓練,可以鍛鍊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以及彈性,減少足跟摩擦力,避免足跟痛的發生。

    3、按揉崑崙穴

    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的後方,出於腳踝尖以及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日常進行按揉此穴位的話,儘量的保持自己的肌肉出於放鬆的狀態,每天進行按揉此處,刺激穴位,從而可以緩解腳後跟疼痛感,踝關節炎以及坐骨神經疼痛等方面的症狀,從而避免腳後跟疼痛感。

    溫馨提示:平時不要長時間得站立或者是做劇烈運動,適當休息休息,對於身體的關節也很有好處。沒事多泡泡腳,也緩解腳部的關節部位和肌肉等的疲勞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雙十一貢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