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人類是被圈養起來的,也有人說宇宙只是被人模擬出來的,我們只是一段段程式碼罷了,到底是我們想的想的太多了,還是真的如此?
7
回覆列表
  • 1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電子雙縫衍射實驗與意識無關,與定向影響有關!

    第五十五章:電子雙縫衍射實驗,到底該如何理解和解釋?

    這一章的內容,思考了很久,電子雙縫實驗,可以說是量子物理學中,最令人不解的一個實驗。以至於很多物理學家,都懷疑量子力學。就像一開始提到的愛氏和玻爾的爭辯一樣。

    量子力學到底是完備的,還是不完備的。貝爾不等式給出的答案,傾向於不完備。各位這個有意思的就是,貝爾不等式是傾向於不完備的,而不是說直接否決完備性論述。

    所以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我的觀點呢,很明確。我一直說世界是確定的,也就是完備的。但不完備性的表現,該怎麼解釋?

    答案就是描述事件運動的所有完備性因素,我們無法統統掌握,而且事件自己無法獨立於系統。但我們要知道,世界是確定的。

    我昨天看了一個科普文章,文章說科學家想從零開始建立新量子力學。我對於這個文章,持欣賞但不贊同觀點。

    欣賞是因為換一個角度去構建量子力學,無疑是好事。不贊同是我們無法推翻過去的成果,新量子力學,和現在已有的量子力學沒有本質區別。世界還是現在這個世界,所以只有新的方法,沒有新的量子力學。

    文章中的開頭是這樣的:“科學家使用量子理論的時間已經將近一個世紀了,但令人尷尬的是,他們仍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過去,在幾次關於量子理論的會議上的非正式調查顯示,科學家對量子理論該如何被詮釋存在著很大分歧。

    一些物理學家只是聳聳肩然後說,我們必須接受量子力學就是一件奇怪的事。那麼這就能說明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兩個地方,或者在相距很遠的位置上進行瞬時交流?算了吧,反正量子理論運作正常。如果你想計算實驗中所揭示出的亞原子、原子、分子和光的性質,量子力學總是驚人的成功。

    但還有些科學家希望更深入的挖掘。他們想知道為什麼量子力學有這樣的形式,他們正透過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來找出答案。這個計劃叫量子重建,試圖從幾個簡單的原理出發,從零開始構建量子理論。”

    好了,回到我們的題目,電子雙縫實驗該如何理解和解釋?就是說,我如果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就必須給出一個確定性的解釋。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雙縫衍射實驗。

    如圖所示,為費恩曼設想的理想單電子干涉示意圖。最左側為電子槍,1和2為兩條狹縫。當只開啟縫1或者縫2時,電子穿過狹縫打到後面的接收屏上的分佈曲線分別是P₁和P₂,當兩條縫都開啟時,接收屏上電子的分佈曲線不是P₁和P₂簡單的相加,而是如最後一個圖片下面所標註的公式P₁₂=|Ф₁+Ф₂|²。

    這個實驗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兩條縫開啟,電子槍單個射出電子,其間間隔足夠長的時間,最後得到的電子分佈依然如上圖所示,好像是先到的電子“規定”後到的電子的行為。

    這個解釋不夠通俗的話,再給大家這樣介紹。在宏觀世界中,以玻璃球為例。我們讓玻璃球射過開了一道縫的擋板,大家知道,玻璃球會在後牆留下的痕跡,是一條線。射過開了兩條縫隙的擋板,在後牆也是兩條線。如下圖。

    當把玻璃球換成水波的時候,開一條縫,在後牆上也會出現一條線。開了兩條縫的,就會出現干涉條紋。如下圖。

    那麼量子世界是咋樣的呢?將玻璃球換成電子,透過一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只有一條線。如下圖。

    透過兩條縫隙時候,後牆上出現干涉條紋。如下圖。科學家在想,這麼小的電子是如何出現干涉條紋的。他們設計了單電子干涉實驗。讓一個電子透過一條縫隙,後牆也只出現一條線。可是讓人奇怪的是,當開了兩條縫隙時候,竟然出現了干涉條紋現象。這該怎麼解釋呢?如下圖。

    這該怎麼解釋呢?明明電子一個個射過雙縫的。怎麼還出現了衍射條紋。科學家想看這是怎麼發生的,難道一個電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縫隙? 如下圖。

    更讓人不解的是,當用攝像機試圖看著電子的時候,干涉條紋竟然消失了。不看的時候,干涉條紋又出現了。 觀測竟然也能影響電子行為? 它知道我們在看它? 如下圖。

    這就是電子雙縫衍射實驗,所以費曼說:“電子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的中心區域,研究量子力學,這個問題不可避免。”

    任何想要重建量子力學的人,也不可能避開這個問題。該來的總是會來,我們不會避開它。

    還是我經常說的那句話,你的想象力有多精彩,這個世界就有多非凡。

    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詭異的電子雙縫實驗吧。我們一個個來說,層層遞進。

    第一點,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電子可以發生干涉條紋現象嗎?

    答案很明晰:一個電子不可能發生上述干涉現象,也就是不可能出現干涉條紋。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電子雙縫干涉條紋現象是群體行為!非個體行為! 相信大家都贊同。然後我們繼續往下走。

    第二點:一個電子會同時透過兩條縫隙嗎?

    答案很明晰:各位我一直說,人一定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說事。對於不可想象的事情,要保持謹慎。這個就是了。也就是說電子不會同時透過兩條縫隙!

    你可以假設它同時透過兩條縫隙,可是接下來你怎麼給我描述,它同時透過兩條縫隙的過程?各位,這就是反證!你一定要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說事!不然那才是胡說。這是我一直強調的!

    在這裡提前說一句,大多數相信它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縫隙的人,都會拿高維度空間來解釋。說這個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可以理解的。我是持反對意見的,也多次提及了。

    因為很明顯,他如果那樣說,你就不能提問了。提問再多,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不是我們這個世界可以理解的。”

    所以再次強調,我堅決不相信,一個電子同時透過兩個縫隙。而且也沒有人看見,它是那樣做的,對吧!

    第三點:電子透過一個縫隙不會產生干涉條紋,這意味著什麼?

    只開一條縫隙不會產生條紋,就說明了兩條縫隙的必要性。這和經典的光的干涉現象沒有本質區別。各位我再問你一次,你認為有本質區別嗎?

    沒有的。就干涉而言,都是干涉!都出現干涉條紋。那麼你如果敏感的話,問題就脫穎而出了。那就是經典的光的干涉是一束光。不是一顆光子。我們現在說的電子雙縫實驗,也可以說是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這就是它們的區別,但再次強調,就干涉而言,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但可不可以用惠更斯,菲涅爾,托馬斯楊的光的波動理論來解釋,就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的問題永遠沒有最後一個。就上面第三點內容提問,你還能想到什麼關鍵問題? 好好想一分鐘,再接著往下看。

    問題是——經典的光的干涉對於觀測行為,不做反應!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我未發現眾多的資料中有提及。 也就是說你看不看都無所謂,只要光透過兩條縫隙的實驗條件符合,干涉條紋就出現。

    但單電子卻不是這樣的了。這是一束光和一個個電子發射的區別!區別是什麼呢?可以說一個電子更加“敏感”。

    綜合起來,就是第三點,可以引申出兩個問題【哪兩個問題?你總結出來了嗎?】。這兩個問題我們都要回答。但回答之前,我們繼續往下走。

    兩個問題是:1、可以用經典的光的波動理論來描述電子雙縫實驗嗎?2、為什麼一個電子更加“敏感”?

    第四點:觀測行為影響實驗結果,該怎麼解釋?

    各位這個問題非常大,我不知道你意識到沒有。這不是簡單技術層面問題,這是關於客觀世界哲學層面的問題。就觀測而言,你怎麼界定?

    你來給我描述一下?

    不妨我再問幾個問題,攝像機觀測和人眼觀測一樣嗎?人和動物觀測一樣嗎?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在問:人和物體觀測一樣嗎?高階意識和低階意識影響一樣嗎?

    這個我知道難不倒大家。因為大家從網上了解到的知識,就非常清楚了。無論是你自己看,還是攝像機看,干涉條紋就不出現。有觀測行為就會影響到。和高階意識和低階意識也沒有區別。

    這就奇了怪了!這就意味著,一個開著的攝像機和一個關著的攝像機是不同的!或者說一個開的攝像機和實驗室中其他的物件都是不同的。

    這就是說為什麼這是個大問題,得從哲學範疇去認識了。這個問題才是最蛋疼的。

    從最根本的角度去想的話,一個攝像機和實驗室中其他的所有物件沒有什麼本質不同,都是物質。而萬物皆有輻射,所以說干擾存在是必然的。這是個“老生常談”的關於實驗環境和器材對結果影響的話題。

    但為什麼一個開著的攝像機,會這麼明顯的干涉實驗結果走向呢。

    而且大家還應該這樣想,觀測距離有影響嗎?因為這是很多實驗,無法避免的情況。

    比如在某大學一個實驗室中做這個實驗。問題是你在實驗室的時候,有多少人的視線是看著你的實驗室的,這算觀測嗎?還是說算觀測,但實驗室隔絕了這樣的觀測?所以說觀測這個東西,界定還是一個問題。

    目前是這樣的認為,實驗外面的情況,對實驗室內的實驗,起不到觀測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輻射和意識對實驗情況,起不了作用。

    真實的事實是電子,或者光子不可能具有自我選擇意識。該實驗也與意識無關。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書籍《見微知著》此書電子版淘寶有。

  • 2 # 講科學堂

    本來不想答這道題的,主要看見下面有一個叫“靈遁者國學智慧”的ID在那裡胡說八道,這位是一個經常在介紹科學理論時,夾帶自己私貨的傢伙。

    圖:雙縫實驗

    雙縫實驗還有一些進化版本,這裡就不說了,我們只看看最簡單的版本,看看雙縫實驗最簡單的實驗結果就行了。

    圖:單縫(上)和雙縫實驗的結果

    我們先從單縫開始說起,用一束光從遮光板上的一條狹縫透過,我們可以看見在這束光透過狹縫後在背板上呈現一條中間亮兩側暗的條紋。這就像用機槍射擊狹縫一樣,狹縫正對著的背板中央中彈比兩側中彈要多一些。見上圖的上方條紋。這說明了光子具有粒子性(就像子彈一樣)。

    雙縫實驗,在一束光透過一塊遮光板上的兩條狹縫後會在背板上形成一條條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就像水塘裡扔了一顆石頭激起的水波,在水波透過兩條狹縫後同樣會發生干涉現象。所以,這表明光也具有波的性質。

    圖:雙縫實驗

    在20世紀初,量子力學發展起來後,就提出了能不能用一個光子做這個實驗,能不能得到上面這個結果呢?結果是肯定的,用單個光子或者電子同樣能做出相同的結果來。但如果對光子進行探測,看它到底通過了哪一條縫,光子就只會表現出粒子性,也就是說不會形成干涉條紋。量子力學的解釋是:為了要確定光子的位置,必須以某種方式探測它;可是,一旦探測到光子的位置,光子的量子態也會被改變,干涉圖樣也因此會被影響;所以,在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之間,光子的位置完全不能被確定。

    以上……

  • 3 # Ranok

    時間流逝只是一種假象,實際上我們在不斷的跳躍空間,每一次跳躍都有無數多元空間的選擇,根本無法預測下一個空間你會跳躍到哪裡,“ 我有可能現在碼這字忽然被蟑螂感染而致命,也有可能窗戶飄來一張中獎的彩票 ” 注意這句話依據量子來說,空間以量子等級無時不刻在不斷的分裂和越進,現在和未來對於每一個物體來說都不一樣,每一種物體都是以質量為單位來影響空間越進的速度,質量越高越進速度越慢。同等質量速度越快相比質量也會越大,每一個量子所處離心高度、速度都不同,包括我們的身體無時不刻每一個量子所處的空間都不一樣,我們感知的空間是無數多元空間組合的一種錯覺。可以把整個宇宙比喻成無數的切片,質量小的連線多個空間切片,相對質量越大連線的時空切片越少,直至黑洞,後面不想再說了哈。 我覺得我們所體驗的時間的流逝,是我們在空間越進過程物質(思維)的累積,事實情況是所有物質都在多元空間不斷越進。

    重點!———所以,你無時不刻看到的每一個現實都和你不在一個空間,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單純的觀察者,能夠干涉現實的所在!可以想象成你的身體每一個量子級別都處於不同的時空,而大腦就是資料分析中心,使得我們能夠干涉時空程序的方向,才發展出了文明,就像窗外飄來的那張彩票。

    以上純屬個人想象的分享

  • 4 # 語境思維

    這是一個反思題,挺好!現代物理學關於——①邁克爾遜莫雷實驗②單電子自干涉實驗——的多種解釋皆不能邏輯自洽,依然是兩個物理懸案。

    這兩問題清楚了,相對論與量子論將大大簡化且通俗易懂,若干神邏輯也將不攻自破。

    值得欣慰的是,量子場論開始承認“真空場有零點能與虛粒子”,就等於承認麥克斯韋的真空介質或“真空以太”,有點長進了。

    量子場論的虛粒子是真空場的漩渦子

    真空不空,真空是一種場物質,真空場的量子或虛粒子(virtual particle),是有質量有能量有半徑的漩渦體玻色子,簡稱“漩渦子”,是傳遞強力、弱力、電磁力與引力的介質或載體。

    根據卡西米爾效應,如果對真空介質,施加高頻震盪的角動量,那麼大量漩渦子,就會發生徑向有序的依次推湧,形成一圈圈的波陣面,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水波。

    因此有兩個重要定義:①電磁波是一圈圈的波陣面,②光子是有序推湧的漩渦子。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解釋

    傳統的以太(aether),是自然界中靜止無形的元氣,按理有“光阻”。邁克爾遜莫雷就做實驗,證實了以太不存在。

    如果當時的以太是現在的漩渦子,真空介質是電磁輻射的載體,那麼該實驗就不能證否以太,反而支援了漩渦子模型,這很簡單吧。

    單電子雙縫干涉效應的解釋

    過去人們沒有做好的預備工作,如下:

    用頻率f=1e17赫茲的高頻電磁輻射,照射硒原子表面,極限頻率f0=1e16,則硒原子電子逃逸速度v,按光電效應方程Ek=½mv²=h(f-f0)計算,得v=0.04c。

    現在,我們用這個逃逸電子做雙縫干涉實驗。當電子逃逸時,激發大量真空場漩渦子生成相應的有序推湧的光子。入射光子被電子反彈的散射光子,正是參與雙縫干涉的“激發光子”,這是所有物理學家的疏忽,看起來是電子自干涉,其實還是光子自干涉。

    這個激發光子的波長是:λ"=h/mc=2.4e-12m。頻率至少是:f"=c/λ"=1.25e12。

    單電子雙縫干涉效應的解釋,如下:

    其一:在電子發生器中,高頻入射光撞擊1個電子,被電子反彈出1個散射光子,同時那個電子逃逸出來。

    其二:這個散射光子,相當於一個諧振子,激發周圍的大量真空漩渦子做徑向有序的依次推湧,形成第一個一圈圈的波陣面。

    其三:第一波陣面兵分兩路穿越兩個狹縫後,形成兩個一圈圈的波陣面。然後這兩個波陣面的相互交集有波峰與波谷,最後在底屏上留下明暗相間的條紋。

    其四:在自干涉過程中,電子的貢獻只是按康普頓效應反彈出1個光子,只有這個光子參與了雙縫干涉效應,而電子只是陪襯,一個“託”!

  • 5 # 宇宙時空聯盟

    這種小知識百度即可,而關於此事更深入的深層次的知識就不捨得教你了,畢竟我很內向不喜歡隨便講述他人都不知道的科學知識而已.

  • 6 # 民間分析大師

    證明觀察者可以改變物質的形態,由波變成粒,

    證明物質有二種形態,波粒二象性,不同的場景會激發出不同的形態。

    但是物質是存在的,波粒二象性只存在微觀世界,因為粒子一旦變成了原子,就具有了穩定性,他就不會在變成波了。

    這裡就會有一個觀察者效應,就是有一個人觀察你,那麼就會改變你的自身的形態,比如沒人注意你的時候,你很放鬆,當你上臺演講的時候,你就會緊張,因為你知道別人觀察你了,你的心裡就發生了改變,

    如果你發現別人觀察你了,你的心裡情緒就會發生變化,

    但是如果別人在觀察你,你不知道,你的情緒心裡就不會發生變態,這種可以說偷偷的觀察你,但是你不知道。

    但是干涉實驗證明粒子是知道你觀察他的,

    那麼只能證明粒子的感知能力非常強,

    這個感知應該隨著成為原子趨於穩定和生物進化慢慢下降了,被五個感官所代替了,但是某些動物的第六感非常強,他可以看到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主要是依靠感知。

    人類作為高階動物,光存在這麼多億年,人類進化不可能不利用光,觸覺聽覺是無法感知這個世界的,所以人類看到的世界是相對世界,肯定不是絕對真實的。

    那麼波粒二象性就可以解釋了,微觀粒子本身就是波,是人看到了不真實的世界所以成為了粒,

    就像一個物體,你看他是直的,但是在真實世界裡他的彎的,

    那麼我們找的基本粒子其實就是一個我們追求的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觀,這是我們人為定義的世界觀,

  • 7 # Hotrock

    (1)光是質點。

    (2)光是波。

    (3)作為波光有相干性,波峰相疊,相干性增強,峰谷相疊,相干性減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茶罐儲存茶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