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網上屢屢發生的碰撞追尾事件,面對那些慘烈的現場圖,在悲痛難過之餘,網友們都不免產生疑問,兩車追尾相撞,究竟是車頭更硬還是車尾更硬?為的就是判斷前後兩車誰的損傷更重一些。目前網上有人說,很多次看到都是後車的引擎蓋變形,零件散落一地,而前車的尾部只是受了輕傷,於是乎不少人認為車尾要比車頭硬,這樣的結論靠譜嗎?顯然不對。因為車頭有一個緩衝區,不可能直接就能撞到防撞樑上,那樣會把車上的人震傷。
那麼如果是一輛車,車頭和車尾究竟那個部位比較堅固更硬更耐撞?理論上來說,是車頭,判斷的依據很簡單。首先硬不硬的前提是防撞梁的厚度,很多汽車前保險槓都是要比後保險槓厚的。
多數情況下,一輛車的前防撞梁都是要比後防撞梁更厚的,比如某款豪車,前鋁合金材質的防撞梁厚度達到了4.10mm,後防撞梁同材質只有3.5mm,相比之下差距顯而易見。而且現如今車市還有不得不承認的一個問題,有的汽車後防撞梁都被簡配了,車尾在硬度和堅固程度上怎麼和車頭比拼?
其次就得拿兩廂車型來舉例,兩廂的結構導致車尾一旦發生碰撞,三廂車因為多了一節車像來潰縮吸能和緩衝,兩廂車相比就比較被動,所以一旦同樣力度撞擊,兩廂車的車尾損傷程度一定更明顯。但是它的車頭是像三廂一樣堅固牢靠的,這種情況下,車尾表現能敵過車頭嗎?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就限制了汽車的車頭必須要硬。我們來看看車頭都有那些零部件,大部分車頭都有水箱、風扇、電瓶和發動機等等核心部件都在車輛的前艙,如果沒有更好的保護,撞一次就傷筋動骨,發動機報廢,那還會有人買嗎?這些都在廠商設計考慮範圍之內,所以才會有保險槓和緩衝泡沫,就是為了在低速碰撞時儘可能的降低撞擊造成的維修成本,保護水箱等部件。
縱觀網上屢屢發生的碰撞追尾事件,面對那些慘烈的現場圖,在悲痛難過之餘,網友們都不免產生疑問,兩車追尾相撞,究竟是車頭更硬還是車尾更硬?為的就是判斷前後兩車誰的損傷更重一些。目前網上有人說,很多次看到都是後車的引擎蓋變形,零件散落一地,而前車的尾部只是受了輕傷,於是乎不少人認為車尾要比車頭硬,這樣的結論靠譜嗎?顯然不對。因為車頭有一個緩衝區,不可能直接就能撞到防撞樑上,那樣會把車上的人震傷。
那麼如果是一輛車,車頭和車尾究竟那個部位比較堅固更硬更耐撞?理論上來說,是車頭,判斷的依據很簡單。首先硬不硬的前提是防撞梁的厚度,很多汽車前保險槓都是要比後保險槓厚的。
多數情況下,一輛車的前防撞梁都是要比後防撞梁更厚的,比如某款豪車,前鋁合金材質的防撞梁厚度達到了4.10mm,後防撞梁同材質只有3.5mm,相比之下差距顯而易見。而且現如今車市還有不得不承認的一個問題,有的汽車後防撞梁都被簡配了,車尾在硬度和堅固程度上怎麼和車頭比拼?
其次就得拿兩廂車型來舉例,兩廂的結構導致車尾一旦發生碰撞,三廂車因為多了一節車像來潰縮吸能和緩衝,兩廂車相比就比較被動,所以一旦同樣力度撞擊,兩廂車的車尾損傷程度一定更明顯。但是它的車頭是像三廂一樣堅固牢靠的,這種情況下,車尾表現能敵過車頭嗎?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就限制了汽車的車頭必須要硬。我們來看看車頭都有那些零部件,大部分車頭都有水箱、風扇、電瓶和發動機等等核心部件都在車輛的前艙,如果沒有更好的保護,撞一次就傷筋動骨,發動機報廢,那還會有人買嗎?這些都在廠商設計考慮範圍之內,所以才會有保險槓和緩衝泡沫,就是為了在低速碰撞時儘可能的降低撞擊造成的維修成本,保護水箱等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