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丫頭叫小諾

    如下:

    張懷瓘《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乃過於師,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

    鍾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寫得最好的是楷書,《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鍾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並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與鑽研。

    鍾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於用筆方面的論述。鍾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

    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說: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可見,鍾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鍾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就記述了鍾繇的書法成功經過,說他少年時就跟隨一個叫劉勝的人學習過三年書法,後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鍾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鍾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為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

    另據《書苑菁華》記載,鍾繇臨死時把兒子鍾會叫到身邊,交給他一部書法秘術,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訴鍾會。他說,自己一生有三十餘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與人坐在一起談天,就在周圍地上練習。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紙張,結果時間長了被子劃了個大窟窿。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自然景物,就會與筆法聯絡起來,有時去廁所中,竟忘記了回來。這說明了鍾繇的書法藝術確實是自己勤學苦練的結果。在苦練的同時,鍾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如經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鍾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據說鍾繇的弟子宋翼學書認真,但成效不大,鍾繇當面怒斥,結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見老師。最後宋翼終於學有所成,名振一時。對於兒子鍾會,鍾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鍾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鍾繇、鍾會父子被人們稱為“大小鐘”。

    鍾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採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這是現存鍾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鍾繇的真跡。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鍾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鍾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

    太傅《宣示》墨跡,為丞相始興(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

    《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後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薦季直表》可信性最強,在唐宋時期由宮中收藏,周圍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玉璽,宋徽宗趙佶“宣和”、宋高宗趙構“紹興”,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賞”等御印,說明它曾經由以上各帝御覽。後幾經輾轉,毀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今僅存其影印件。《薦季直表》藝術成就很高,元代陸行直讚美此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

    “六帖”指《墓田丙臺》(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鐘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已遠離鐘體。

    “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為刻本,是否鍾繇所作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雲:“後漢鐘太尉書”,但此碑立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鐘繇只有3歲,顯然是誤傳。

    鍾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型大小相間,整體佈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稱讚鍾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鍾書列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衛恆《四體書勢·隸勢》載鍾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益蜀)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鬱勞雲市”,此語見於《初學記》,內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構等。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鍾論之要。

    總而論之,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鍾張”,又與東晉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鐘王”。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 2 # 筆墨瞬間

    鍾繇是三國時魏國名臣,封侯定凌,人稱太傅,是中國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師習曹喜,蔡邕,劉德昇等書家,長於隸書,楷書,行書,其書體精細巧趣,幽深茂密,自然自成,大樸不雕,曾被歷代奉為楷書之模。由於時代遠久,鍾繇書法真跡未傳下來,主要書法代表有“五表”——《薦季直表》、《宣示表》、《賀捷表》、《力命表》、《調元表》和《墓田丙舍帖》等。

    從中國書法史的角度來看,鍾繇可以說是楷書的開山鼻祖。中國楷書的起蒙和轉折就是從他開始的。他的“五表”之中的《宣示表》被後學尊為“正書之祖”是名副其實的,足以表明他在書史上的堅定地位和書法價值。

    鍾繇的楷字的獨特之處在於“古”而“活”。

    這正是小指藝術的最高境界,他的小楷古拙雅趣,結體嚴謹,書風靈動,部高諧和,氣韻通暢,融隸入楷,亦有章草筆意,使其小楷更加靈動,厚而堅實,憨而不板,這是的藝術風神。

    鍾繇是後來學楷書家的路標和楷模。

  • 3 # 藝心書法

    關於他的個人簡介就不用多說了,說一說他的字的賞析。作為楷書的鼻祖,他給後來的許多書法家都有很多幫助,包括王羲之等書法家。學習其楷書,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楷書,楷書的變化非常豐富。方圓兼備,舒張有度。每張圖片,一個是原貼,一個是我臨摹的

  • 4 # 三禾日72

    鍾繇的書法,南朝宋羊欣說有三體:銘石書,章程書,行狎書。銘石書就是指篆隸體書,行狎書通常指行書。而章程書就是正書或真書,即早期的楷書。這種書體字型較小,筆畫工整,鍾繇用來寫奏表以示敬意比較合適,由於他的推廣和實踐,便成了“正書之祖”。其代表作有《宣示表》、《力命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均為小楷。《宣示表》字型平正整肅,不見隸意。《力命表》字型扁方,略有隸味。《薦季直表》,字型橫扁,結構鬆散,饒有隸書筆意。《賀捷表》,字態欹側,隸味很濃。總之,鍾繇書體呈現出一種高古天然的氣象。

  • 5 # 國教童蒙學堂

    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羊欣在《採古來能書人名》中,將鍾繇的書法概括為三種書體:

    1、銘石之書,最妙者也

    什麼是“銘石之書”呢?

    漢魏之際的銘石之書,是指書寫碑板的書體,包括篆書和隸書,一般是用篆書來寫碑額,用隸書來寫碑文,是漢隸一種程式化的體態,也就是衛恆在《四體書勢 隸書序》裡說到的“八分”。

    關於鍾繇的銘石書作品,一直眾說紛紜,相傳《上尊號奏》、《受禪表》都是鍾繇書寫的。

    羊欣本人也是無緣見到鍾繇銘石書真跡的,這樣的說法只是南朝、唐朝人共識而已。

    2、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

    什麼又是“章程書”呢?

    “章程書”就是正書,由漢隸演化而來,也就是早期的楷書,傳世的鐘繇書跡,如《賀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等,都是朝廷奏章。

    《宣示表》是鍾繇最負盛名的作品,筆體平正整肅,隸意殆盡,與傳世的王羲之小楷十分相似。

    這時,正書已開始流行,被廣泛使用,成為正規合法的書體。鍾繇擅長書寫正書,而聞名於世,後人將他奉為“正書之祖”也稱“楷書鼻祖”。

    《薦季直表》整體的字形橫扁,充滿隸書古意,結體雖然鬆散,但帶有行書的筆法,這在鍾繇其它傳世的楷書作品中是沒有見到的。

    另外,《薦季直表》相比其它作品,筆畫略顯肥厚,縱向的筆畫尤其明顯,後人多有質疑。清朝帖學家王澍說:“書雖古雅,然比於唐模《賀捷》真跡,韻味深淺,倍萬懸絕。”又說:“觀其筆法,信是李公麟所作。”

    《賀捷表》,無論從筆體還是書跡,都與古Murano遺址出土的魏晉文書殘片上的正書字跡非常相像,橫、撇、捺等筆畫都過長伸展,與楷書形成初期的隸書寫法類似。

    所以說,《賀捷表》是現存鍾繇作品中最能體現鍾繇書寫風格的。

    《賀捷表》縱向的筆畫,寫得非常短促,橫向筆畫伸展,字內沒有長的橫向長筆畫,字形橫闊,勢巧形密,筆力勁健。

    梁武帝說:“字細畫短,多是鍾法”,唐朝張懷瓘說鍾繇的真書絕世,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這些都是鍾繇楷書的特徵,也重新整理了我們對現今楷書演變的認識。

    3、行狎書,相聞者也

    行狎書,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行書,就用途而言,“相聞者也”,是專門用於書信往來的,這種書體不如隸書、楷書那樣正規、嚴整,也不會像草書那樣簡單、率直和放任。

    是介於草書和正體字之間的流暢書體,便於書寫和識讀。

    鍾繇的行書,取法與東漢時期的劉德昇,目前也只能追溯到這裡,所以劉德昇又是跟誰學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鍾繇和胡昭,是劉德昇最為得意的兩名高徒,行書也由此流行於中原士大夫階層。

    4、鍾繇書法對後世的影響

    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史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鍾繇不僅是新體書法的立法者,而且是魏晉風韻的奠基人。

    鍾繇對當世和後世的書法家都非常有影響力,漢魏之際,鍾繇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別開法門,鍾繇的影響驟減。

    宋元時期的復魏晉之古,仿效鍾書,但終究難以寫出鍾書的樣式和氣質,對於更多的人而言,鍾繇的書法,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紀念。

  • 6 # 八公山人王世國

    鍾繇楷書代表作有《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等。高古純樸是其楷書藝術的魅力所在。

    鍾繇的楷書改變了篆、隸的習慣架式,字體表現為左低右高的斜側之勢。它已不是那種線條的整齊一律、均衡對稱的形式美,而是一種多樣流動的自由美。

    鍾繇在把握字型點、畫基本形態的同時,更注意行筆的“疾”與“澀”,兩者相參相和,或緩或急,或輕或重,使得筆意生動,具有變化之妙和音樂般鮮明的節奏感。

    鍾繇楷書字勢行勢上的變化,代表著書法乃至於其他藝術由簡單、對稱、整齊向著複雜、多變和非對稱的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藝術地表達了人對世界的解釋和看法。而對世界的較正確的解釋,不是用具有嚴格對稱和規則的圖式去統一它,而是透過各種力量之間的複雜作用,體現出其中的複雜關係。

  • 7 # 魏保良

    鍾繇是三國時期曹操陣營最為著名的書法家。其主要貢獻表現在楷書方面,被譽為“楷書之祖”。對後世影響極大,包括王羲之、虞世南、王寵、黃道周等等。

    鍾繇主要代表作品有《宣示表》、《立命表》《賀捷表》、《薦季直表》、《還示表》、《墓田丙舍帖》等等。這些代表作多為刻本,但應該是保留了鍾繇書法的本來面目。

    關於如何欣賞鍾繇書法作品?

    一、鍾繇時期,楷書尚未成熟,即使透過鍾繇發展楷書向前發展了一大步,但上處於萌芽狀態。

    所以,我們欣賞鍾繇作品切忌以唐楷的欣賞標準。否則非但看不出鍾繇楷書有任何高明之處,而且會適得其反。

    二、欣賞鍾繇作品需要上溯起源頭,鍾繇楷書字形成方扁、用筆樸實厚重,隸意較多,所以鍾繇楷書脫胎於隸書。

    那麼,我們欣賞鍾繇楷書,應該多去欣賞他的高古之美,質樸之美以及她的趣味性,從這個角度去欣賞,鍾繇楷書則會愈發耐看。

    欣賞鍾繇楷書的具體細節則從用筆的高古質樸,結字的方扁隸意及趣味性等方面去欣賞。

  • 8 # 神韻軒書法

    鍾繇書小楷《賀捷表》,像一群矯健的海燕,在大海上,自由自在的飛翔。

    《賀捷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訊息寫的賀捷表奏。

    此帖用筆精美,結字右上角上提。中橫較長的字如:"言″字、"並″字,"喜″字,"首″字。

    撇伸捺展的字如:"企″字."命″字."令″字。

    有的字左收右放,左高右低,如:"逸″字."豫″字、"勝″字。

    有的字有行書筆意,如"繇″字、"企″字、"與″字。

    有的字有隸書筆意。如"同″字、"剋"字、"已”字。

    《賀捷表》古雅遒麗,溫潤峻撥,生動活潑,有中和之美。

    唐張懷謹《書斷》稱他:"其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意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己。″

    鍾繇(151一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長社人。被稱為正書之祖,與漢末張芝、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其小楷名作還有《宣示表》、《薦季直表》、《力命表》等。

    (下圖書法作品為鍾繇所書小楷《賀捷表》。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9 # 羅賓張

    鍾繇歷史上被稱為楷書第一人。這個應該沒有多大的疑問的。

     

    鍾繇主要在隸書過渡到楷書,特別是楷書的形成起到了很大里程碑的作用。他的作品,主要有:《宣示表》《薦季直表》這些是楷書作品。有人說行草書《得長風帖》也是鍾繇所作。我個人認為,更像是王羲之所為,不過,這些都不是真跡,也不太可能是真跡,鍾繇的全部作品,也都是後人臨摹或刻寫的。

     

    歷史上很早鍾繇就得到了認可,王羲之說“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這裡說的鐘就是鍾繇,張是草聖張芝。所以被書聖都稱為絕倫了,那是應該很好的,極好的。張懷瓘在《書斷》中把他的書法稱為“神品”。可見他的書法成就和地位之高。

     

    不過,我個人認為。僅《宣示表》等這些僅存的作品,就把鍾繇推到了這麼高地位,我感覺還是不太夠的,因為他的作品,還是顯得太少,留下來的太少,特別是讓人們感受到藝術的一種美感的東西,或者感覺他的作品的個性的東西,從他的僅有的作品中透露的資訊還是太少。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也許是因為他離我們的確有點遠了的緣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海鮮便宜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