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月景2
-
2 # 共三養
從我的知識架構是這樣來認知的:目前人類所有的定義,都是以人體本身作為參照物定義的。人類文明也好,意識形態一樣也好。都沒有跳出人類本身這個框架。所謂的思維,一切都圍繞著人類自我旋轉。但是這個問題一定要跳出來的:科學家提出火併不屬於這固體、液體、氣體的任何一種,火是物質的第四種形態:等離子態。
我們受到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金木水火土”的影響,大部分人大概覺得“火”是與“水”相對應的元素,是一種物質。從小到大,老師告訴我們,物質有三種基本的形態,氣體、固體和液體。這三種形態的物質,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涉及到不少物理過程,如蒸發、沸騰、凝結、昇華等等。實際上,這三種基本形態並不足以概括世界上所有的物質,因此科學家提出了物質的第四種形態:等離子態。
現代科學發現,自然界的物質除了固、液、氣三態以及一系列的過濾態之後。還有第四態、第五態、第六態、第七態等。其中物質第四態是等離子態,1879年英國物理學家布魯克斯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了具有獨特性質的等離子體,從而發現了物質的第四臺等離子態。火既是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體。
-
3 # 螞蟻科學
生活中的物體,常見的狀態有固液氣三態。而在生活中常見的火,是什麼狀態呢?
有人說,火是氣態。很顯然這樣的說法站不住腳。
其實,火是等離子態。
什麼是等離子態?
在瞭解等離子態之前,先了解一下原子。
原子,指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碳原子示意圖)
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
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
而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質子組成,電子則帶負電。
一般情況下的原子,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電子帶的負電荷數量相同,所以原子呈電中性。
(碳原子結構示意圖)
但如果原子中原子核帶的電荷多於電子的負電荷,則其就變成了負離子。同理,如果正電荷更多,則是正離子。
比如鐵離子,失去三個電子的鐵原子稱為鐵離子,其水溶液稱黃色。當你把削開的蘋果放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被削的表面過一段時間後變為黃色。那就是鐵離子了。
(變色的蘋果)
但是,凡事都有個例外。等離子態就是個例外。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在極高的溫度下,或是在強大的紫外線下或是X射線下,氣態的原子,會開始拋掉身上的電子,帶負電的電子會脫離原子亂跑,而原子也因失去電子顯正電性,但是兩者的數量還是相等的。這種現象被稱為氣體的電離化,氣體的這種狀態被稱為等離子態。
其實,等離子態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大家常見的霓虹燈,在它點亮以後,燈管裡的氣體就被電離了,成為電子與離子的混合物——等離子體;極光,是我們看見的大自然裡的等離子體;在廣漠無邊的宇宙中,等離子態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種形態。因為宇宙中大部分的發光的星球,其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都非常高,這些星球內部的物質幾乎都處在等離子態。
至於火,火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溫度很高。火的本質是能量與電子躍遷的表現方式。火的可見部分稱作焰,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和外焰,溫度由內到外依次升高。火焰可以隨著粒子的振動而有著不同的形狀,在溫度足夠高時能以等離子態的形式出現。
-
4 # 袍袖一抖
火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的一種形態。和風,音,光,……一樣,這些力量可以相互轉換,火可以生光,可生風,火燒木頭也會發出聲音。所以火和所有力量都是一樣的,即為天道是可以改變世界物質形態,大小,多少,質量,體積等等的力量。
這種力量沒有最大也沒有最小,不會變多也不會減少,這種力量是永恆的。人類之所以發展是因為更懂的控制這種力量,木頭摩擦可以生火、揮武木棍可以生風。這些研究是科學,那科學不就道家學說的悟道嗎?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這裡說道生了萬物,但道只是一種力量沒有實體為什麼能生成萬物,生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呢,肯定有一種東西配合才能一生二,這種東西是什麼呢?《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氣,氣是有形有質的,是萬物的初始形態, 就像捏泥人,氣是泥,道是捏。古人有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這五行生了萬物。其中金 木 水 土都是氣,而火是讓他們可以化萬物的力量。
所以火只是一種力量,是無形的,他可以是任何形態,也可以沒有形態。他是在動的是不會停止的。時間的流動不就是這種力量的傳輸,和變化。世界的發展變化也就是道的傳輸變化。人類的創造也不過是控制道的傳輸變化。
總結:
火是道的一種,一切有形之物皆為氣,一起無形之物皆為道。
道動氣動,道變氣變,道停則時間停止。
道是時間,氣為空間。
道為一 氣為二,道氣結合才生三,三可生萬物。
-
5 # 艾伯史密斯
答:火焰的物質形態,是等離子態和處於激發狀態的氣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物質主要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和等離子態。
其中等離子態:是指組成物質的原子,失去部分電子後,其帶正電荷的原子與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形成的共存狀態。
物質要達到等離子態,一般需要上千攝氏度的溫度,因為在高溫下,電子才有更大機會獲得足夠的動能,從而脫離原子核的束縛。
在宇宙中,等離子態物質佔了宇宙正常質量的99%以上,比如太陽物質就是等離子態。日常生活中,處於等離子態的有:極光、閃電、等離子弧、霓虹燈放電等等。
我們日常見到的火焰,高溫部分處於等離子態,相對低溫部分是處於激發狀態的氣體(本質上是氣態)。
其實,火焰由外到內,與所處的溫度有關,物體形態從“氣態——等離子態——氣態”逐漸過渡,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
6 # 科普大世界
一直以來,人們常以為火是氣態的,上學的時候老師也是這麼說的,但其實火的燃燒過程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在原子分子的層面是發生了電子躍遷的,同時有能量輻射出來,很顯然,它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氣態,通常認為火是等離子態,但是在我們常見的火焰中,它又不全是等離子態,而是氣態和等離子態的混合物。
說起等離子態,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和高科技產品有關係,因為總是聽說什麼等離子電視、等離子發動機等等,但其實等離子態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比如閃電、高壓電弧、霓虹燈、極光、電弧焊等,雖然我們常說物體分為氣體,液體,固體三種狀態,但其實物體的狀態有幾十種,如果放眼全宇宙的話,其實我們常見的氣體液體固體三種狀態倒不常見了,而最常見的恰恰正是等離子態,因為基本所有的恆星都是等離子態,當然包括我們的太陽,其實就連很多行星的內部(包括地球)也屬於等離子態,天文學家認為在整個宇宙中,等離子態物質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99%之多。
等離子態指的是物質在原子分子層面共用部分電子的狀態,通常是在某種化學或者物理條件下,原子的電子發生躍遷,導致其中帶正電荷的原子與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形成共存且平衡的狀態,保持等離子態通常需要較高的溫度,因為只有在高溫之下,電子才有足夠的動能脫離某個原子核的束縛而遊離於眾多原子之間。
物質要達到等離子態,一般需要上千攝氏度的溫度,因為在高溫下,電子才有更大機會獲得足夠的動能,從而脫離原子核的束縛。
我們都知道火焰的溫度是很高的,其實不同的火焰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木材燃燒的溫度通常在800到1000攝氏度,而氣焊槍噴出的火焰溫度常高達兩三千攝氏度,不同的火焰的狀態是不一樣的,通常木材煤炭等燃燒的火焰都屬於激發態的氣體(氧氣與高溫可燃氣體)和等離子態的混合物,但能量的釋放一般都是等離子態火焰發出的,特別是火焰的中心,等離子態物質就很多,而上面、下面以及外圍,就主要是氣態了,不過沒有氣體的火焰是極少見了,一般就是溫度越高的火焰等離子態物質越多,溫度越低的火焰氣體越多罷了。
-
7 # 使用者3097950555020
360百科:火也是一種等離子體(存在)。
赫拉克利特:這個世界宇宙由logos生成,按一定的尺度燃燒,依一定尺度熄滅的活火。概括地說:,既是又不是,。
巴門尼德反問:究竟是,或不是(這個世界宇宙自然哲學原本論的Ont存在)?
360百科:本體論(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的哲學理論,該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詞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學問”、“學說”的詞綴--ology構成,即是關於ont的學問。ont源出希臘文是on(όν)的變式,相當於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
有道詞典:Ontology,本體論、存在論、實體論。
有道詞典:logos,理性;邏各斯;(人們言語的)邏輯學。
黑格爾論“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充滿了我們意識的內容,無論是哪一種內容,都是構成情緒、直觀、印象、表象、目的、義務等等,以及思想和概念的規定性的要素。依此看來,情緒、直觀、印象等,就是這個內容所表現的諸形式。這個內容,無論它僅是單純被感覺著或參雜有思想在內而被感覺著直觀著等等,甚或完全單純地被思維著,它都保持為一樣的東西。在任何一種形式裡,或在多種混合的形式裡,這個內容都是意識的物件。但當內容成為意識的物件時,這些不同規定性的形式也就歸在內容一邊。而呈現在意識前面。因此每一形式便好象又成為一個特殊的物件。於是本來是同樣的東西,看來就好象是許多不同的內容了。——《小邏輯》§3
馬克思論“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 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物件性的活動。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汙的猶太人活動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因此,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費爾巴哈論》第一條
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論“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logos),強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孔子論"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君王皆得須在"仁愛"理念引領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的社會實驗尺度物理結果中,完成上帝"無為而治"的宇宙之道。
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消防知識告訴我們“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材料、空氣和火種。餘類推:同樣“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的太陽,它燃燒的材料是什麼?它燃燒需要空氣嗎?並且,更為重要的是:太陽是誰的火種點燃了的呢?《舊約》聖經第一卷上告訴我們:上帝說“要有光",這個世界宇宙,於是就有了光。
但是,毛澤東在論“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時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講到此處,我想問你:“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由此可見,火對於人類來說,具有極其神秘的屬性:它既是世界宇宙的開端之,從而它又是人類開啟了自己本身社會文明的理性思維工具之。
二者是同一物。
換言之,只有當此物"按一定尺度燃燒,依一定尺度熄滅”時,我(我們)能思之才能由感而知其是“怎樣(子)”存在的活。我再說上一遍:二者是同一性之物。
這就是自然哲學(本原論),對於我能思之(靈)二重性形而上學(本體論):就ontology(實體論)而言,它是形而上學的logos(道);對形而上學而言,它又是ontology(實體論)的logos(道)。這樣的一種怎樣的,可以這樣來表述:這裡關於這一時間流以及絕對空間座標的存在(ontology 本體論)都只是一種假定、虛擬、抽象或模擬。沒有絕對空間和時間(ont本體)。(能量)的外化存在導致空間的生成,而(同一)(能量)外化形態的連續消逝就是時間。——何新《泛演化邏輯引論》第二十二頁腳註
這在西方哲學中叫做客觀唯心主義,或畢達哥拉斯“數為萬物之靈”的神秘主義。人們可以為難我:你這樣的想來,有違於唯物主義的歷史論。但是,馬克思批判的出發點恰恰就是基督教(我能思之)的“類本質”,也正是因為如此的宗教直到今天也能還存在(原因)。
為什麼網上的人們就是讀不懂老子《道德經》,這在其箇中的道理就在於此。形而上學本體論不過只是自然哲學本原論的假定、虛擬和模擬罷了。
在此意義上,黑格爾說:“哲學缺乏別的科學所享有的一種優越性:哲學不似別的科學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為其物件,或者可以假定在認識的開端和程序裡有一種現成的認識方法。哲學的物件與宗教的物件誠然大體上是相同的。兩者皆以真理為物件——就真理的最高意義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兩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間的關係,以及它們與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關係。所以哲學當能熟知其物件,而且也必能熟知其物件,——因為哲學不僅對於這些物件本來就有興趣,而且按照時間的次序,人的意識,對於物件總是先形成表象,後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透過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靈才進而達到對於事物的思維的認識和把握。但是既然要想對於事物作思維著的考察,很明顯,對於思維的內容必須指出其必然性,對於思維的物件的存在及其規定,必須加以證明,才足以滿足思維著的考察的要求。於是我們原來對於事物的那種熟知便顯得不夠充分,而我們原來所提出的或認為有效用的假定和論斷便顯得不可接受了。但是,同時要尋得一個哲學的開端的困難因而就出現了。因為如果以一個當前直接的東西作為開端,就是提出一個假定,或者毋寧說,哲學的開端就是一個假定。”——《小邏輯》§1
所以,(思辨哲學)辯證方法論的物件是主觀思維邏輯形式,而非客體形式邏輯運動(的本體論)。因此,我還是再勸勸網友們就不要再白費力氣了。有這樣一個簡單事實作為我們的前車之鑑:二千多年前老子李耳進入這個領域都需得到女神的嚮導,更何況我們這些後輩呢?
-
8 # Mr糊塗
火是以等離子的狀態存在的。我們平常看到的火焰,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化學反應,因為聲音的化學反應所以產生了火焰這種現象,物體除了常見的固態、液態、氣態之外,還有其他的狀態,而火焰就是等離子態。但某些物質達到了一定的溫度,這個時候原子核外面的電子,因為吸收了能量就會遊離出去。這個時候,因為電子游離出來了,所以不受舒服因此流動心非常的大,因為已經受熱所以就會有一些輻射光子,這個時候光子的狀態就不穩定比較混亂,所以我們平常看到的火焰,也是不穩定的是飄忽的。
-
9 # 墨小顏Britney
火不同於空氣\水等,他不屬於固液氣態,
因為他只是化學反應中一種氣體燃燒現象,
同意樓上所說: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的同時還會對外輻射出各種光譜的射線,就是火了.
-
10 # 風雨中你說你愛我
個人認為,是一種物理現象,物質燃燒是熱化學反應,釋放了大量熱量,同時電子的劇烈運動產生了電磁場和電磁波。我們都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我們能看見物體也是因為電磁波的存在,所以火是熱化學反應時,伴隨產生的一種物理現象-----------電磁波。
-
11 # IRR簇擁
火不是物質,所以沒有形態。
火事實上是放熱反應不完全產生的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繼續反應而形成的可見現象:
木炭燒的好只會有紅紅的木炭,這就是完全反應。而汽油煤油這些揮發溫度不高,一被點燃很容易揮發了,揮發後在空氣中繼續和氧反應,生成光和熱,並由於光而被看到,木炭在燃燒過程中氧氣不足也會變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因溫度向上流動,重新遇到氧後繼續燃燒,繼續生成光和熱。
也有因為氧不足而劍走偏鋒的,幾個幾十個碳湊在一起,只拉到一兩個氧原子,於是沒有氧原子配對的成了煙(特別是煙燻後的黑色附著物)
-
12 # 頂級風鈴up
應該屬一種物理動能狀態存在,宇宙無處不水,無處不火,石頭木頭,氣體,粉塵任何一種發生快速運動碰撞都會產生出火來,關糸在溫度。
-
13 # 幫幫好幫手
“火”在中醫概念裡面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很多朋友只是憑字面意思理解“火”的概念,一旦說“火”就是清熱,清熱成了家常便飯,但效果越來越差,身體感覺也越來越虛。
中醫的火分為“虛火”和“實火”兩大類。無論虛火還是實火,用現代語言解釋,就是血液和體驗中的營養成分過剩,沒有被身體的酶充分分解為人體可利用、吸收的狀態,分子結構過大(例如糖粉,沒有分解為單糖狀態,還是處於大分子的多糖狀態),這些大分子結構的養分,隨血液和體液輸送到細胞末端進行代謝交換時,細胞無法進行代謝交換(注意:這時的養分還沒進行代謝交換,是屬於身體外部的東西,跟已經進行代謝交換,成為身體一部分的養分性質不同),人體出現排異現象,有些養分還會卡在毛細血管末端或身體的某個地方,直接影響後面養分的輸送及身體的正常代謝,出現身體不適,甚至出現局部發炎,這時身體就會啟動免疫機制,對發炎或區域性損傷部分機體修復,我們就會有發熱上火的感覺。
我們很多時候的“火”屬於“虛火”,是因為人體疲勞,導致身體器官活動功能下降,對外來養分的分解不充分,導致“上火”,這時如果簡單清熱,可以很快將導致“火”的多餘養分即“毒素”透過消化系統排除體外,但同時會加大器髒負擔,對器髒造成損害,慢慢造成器髒功能永久性降低。對“虛火”我建議多喝水,馬上休息,有條件的還應該用“清補”手法,提升身體血氣和器髒的動力,身體很快就會恢復。
“實火”就是身體攝入的養分過多,超出身體器髒的分解能力,導致身體無法吸收,這時方可以直接用清熱的手法,將多餘、未被充分分解的養分(這時對人體而言就是“毒素”)儘快排出體外,達到身體平衡。
-
14 # 彙聊
火,並非自有。火非因材料而生,非緣材料而著;也非因熱源非緣熱源而存在。故楞嚴經雲:地水火風四大,非因緣非自然,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又云:緣生故如幻。何況火非因緣,豈不是幻上加幻。
-
15 # 笙簫悠揚
火以道的形態存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乃陰陽運作途經,是之謂常,亦謂之常道。火屬老陽。火苗火星,形而下之火也,其形上根據即五行之火。故納日生火,激擊生火,鑽木生火,煤電生火,甚至有可燃冰。是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水火不容,陰陽相勝之道,並非水中無火。無獨陰獨陽之理也。
回覆列表
以前學習過物質有三種形態:液體,氣體,固體。而火是物質燃燒產生的光和熱,是屬於能量的一種。火的產生必須滿足:可燃物,燃點,氧化劑三個條件才能生火。
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而火是屬於等離子態的,由離子體構成的。
非專業回答,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