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空雄鷹46

    這個問題問的不知道怎麼說才好。

    自主學習能力目前看來在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圍棋這幾個專案中體現出強大的實力。但是有一個問題,在棋類專案上軟體依賴的是大資料分析,應該說在圍棋專案上軟體的突破是革命性的。只不過在圍棋上軟體計算的是每一步棋的勝率,實際上對於棋盤上的勝率來說就是絕對的勝利。

    如果把軟體放到飛機控制的領域就不太好說了,顯然我不認為拼命動作會在訓練中成為大機率事件,當飛機在同時接受手動和自動控制兩方面資訊的時候,手動應該是優先的,換句話說,在控制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的心理層面問題會直接影響飛機操作。一個假設,大機群作戰部署的時候分工是相當明確的,這玩意恐怕無法臨場學習並使用吧?如果中間出現戰術性動作還好說,如果做出戰略性犧牲計算機如何分析?難道宕機不成?我個人認為大資料分析對於航電系統的正常功能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對於戰鬥型機種真的不好說。

  • 2 # 奮鬥的高富帥

    美國正在開發兩型下一代戰鬥機(六代機),雖然美國國防部一直避免公開談論與這兩型戰機相關的尖端能力,以免給潛在的敵人提供過多的資訊,但有關專案已經透露出一些端倪。兩個專案,一個專案來自美國空軍,另一個專案來自美國海軍。

    美國空軍的六代機

    2016年,美國空軍公佈了“2030年空中優勢”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空軍在2030年代需要一型名為“穿透型制空飛機”的空優戰鬥機。新飛機必須能夠將空間、網路、電子戰和其他支援技術融為一體。空軍在2017年開始了方案分析,以進一步探討“穿透型制空飛機”的概念並改進其需求。參與此項工作的官員稱,“穿透型制空飛機”是一種高生存能力的飛機,可能具有類似於轟炸機的設計元素,以使其具有更大的作戰半徑。

    但空軍參謀長Dave Goldfein上將似乎對分散式任務方法更感興趣:“當你以網路的視角看問題時,可以把空中優勢視為一項任務,而這項任務可以透過系統簇方法來實現。所以我不認為有什麼替代方案,因為未來的系統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平臺,它可能是兩種或三種不同的功能和系統。因此,對於未來的空中優勢,為了確保我們持續領先於對手,我們正在考慮所有的選擇。”

    空軍主管情報、監視和偵察的副參謀長特別顧問Mark Tapper表示:“空軍的下一代飛機更關注如何綜合利用太空、網路、空中、地面和水下的資料流在戰場上創造效果。”

    DARPA和美國空軍都承認,隱身技術帶來的巨大優勢正在被雷達技術的進步所削弱。俄羅斯和中國為其綜合防空系統開發了數字可程式設計雷達或自適應雷達,對隱身飛機構成了重大威脅。自適應雷可以檢測和表徵射頻干擾和共址天線互擾等電子噪聲源,然後調整雷達的工作引數進行效能補償。DARPA和空軍現在計劃利用訊號處理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來開發智慧演算法,以檢測和對抗自適應雷達及其他新興雷達威脅。

    繼F-22“猛禽”隱身戰鬥機之後,美國的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將不僅擁有強大的隱身能力,還將擁有基於人工智慧的新型電子戰系統,這種電子戰系統可以自動對抗新型雷達。

    為了確保在未來的反進入/區域拒止(A2/AD)環境中遂行任務,電子戰系統需要在密集的電磁環境中分離出未知的威脅雷達訊號,然後快速生成有效的電子對抗措施。目前,只有專用的電子攻擊飛機(如EA-18G“咆哮者”)才能識別並干擾未知的威脅雷達。F-22要依賴於預程式設計的威脅庫,必須定期對威脅庫進行更新才能有效干擾敵方雷達。

    2016年11月,DARPA授予BAE系統公司一項1330萬美元的修正合同,以擴充套件其在自適應雷達對抗(ARC)專案上的工作。ARC專案的目標是使機載電子戰系統能夠實時擊敗自適應雷達。ARC專案開發的認知電子戰技術採用了先進的數字訊號處理、智慧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

    儘管空軍對此項工作三緘其口,但花的錢是真金白銀明擺著的。在2019財年預算中,空軍安排了5.04億美元用於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技術和武器,預計至2020財年將增加到14億美元,2022財年將達到31億美元。

    美國海軍的六代機

    2012年,美國海軍宣佈了一項名為F/A-XX的新型戰鬥機概念,併發布了資訊徵詢書。海軍期望該飛機能在203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然而,這個時間節點似乎越來越不可能實現了,因為海軍目前正面臨著從下一代彈道導彈潛艇到下一代護衛艦的大量裝備重組,還沒法確定新型戰鬥機的時間表。

    海軍目前還不確定是要開發一種新型戰鬥機,還是用一系列系統來取代戰鬥機的職能。海軍官員LaurenChatmas表示:“我們目前正在開展替代方案進行分析,一方面要考慮應對F/A-18E/F和EA-18G的退役,另一方面要考慮提高航母打擊群的殺傷力、生存能力和效能,以應對可預見的2030年代的威脅。”

    海軍於2016年1月宣佈啟動替代方案分析工作,對包括有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飛機和可選載人飛機在內的替代方案進行分析。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超過兩年半的時間。海軍試圖研究用艦隊中已有的系統來承擔未來戰鬥機的任務要求,或者用更便宜的方法來做同樣的事情。

    Chatmas說,海軍正在考慮下一代系統在2030年代及以後所需要的一些關鍵功能。在技術方面,海軍正在考慮透過一系列系統來平衡能力需求、可負擔性和生存能力,而不是將分析侷限於用單一飛機來應對未來的威脅。替代方案需要重點考慮的領域包括飛行器設計、先進發動機、推進器、武器、任務系統、電子戰系統以及許多其他新興技術和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未來30年航空規劃顯示,空軍打算在2018年完成替代方案分析,海軍計劃在2019年中期完成替代方案分析。這表明海軍和空軍的系統將共享一些技術,包括定向能、人工智慧等。這又回到了那個核心問題,即下一代戰鬥機到底會是什麼形態,會以戰鬥機的形態存在麼?抑或是以網路的形態控制多個感測器和“忠誠僚機”無人機。

    而在2015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Frank Kendall表示,海軍和空軍的系統將涉及共同的部分,但無論最終產品如何,都不會像F-35戰鬥機那樣由多國聯合開發,且適用於多個軍種。因為合作關係越廣泛,洩露的資訊就越多。對於真正先進和獨特的東西,美國可能沒有動力去開展跨國合作。這就排除了美國與歐洲國家聯合設計下一代戰鬥機的潛在可能性。歐洲目前有兩個團隊在開發下一代戰鬥機,一個是法德團隊,另一個來自英國。當然,獨家使用下一代戰鬥機可能會帶來長期的經濟挑戰,例如F-22由於沒有對其它國家出口,導致單架飛機的造價極其昂貴。

  • 3 # 鐵桿軍迷

    美國六代機自主學習能力怎麼樣

    雖然,美國已經開發和部署了兩款第五代隱形飛機,如F-35與F-22A。但在幕後,一些國家已經在展望第六代噴氣式飛機的設計。

      第六代戰鬥機開發國家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像美國,已經開發和部署兩種隱形戰鬥機型別,還有一類是已經跳過或放棄嘗試建造第五代噴氣式飛機直接研發第六代戰機的國家。後面的這些國家已經得出結論,現在研發五代戰機是非常耗時和成本昂貴的,因此專注於明天的技術比試圖趕上今天的技術要更有意義。

      後者包括法國,德國和英國,它們正處於開發第六代FCAS和暴風雨戰鬥機的初步階段。俄羅斯目前疑似已經放棄開發的蘇-57隱形戰鬥機,但正在談論一個概念性的第六代米格-41攔截機;日本也正在考慮中國產的第六代F-3隱形噴氣式飛機,但可能會採用外國風格的第五代設計。

      而現在的美國則有兩個專案:一是空軍的穿透型制空戰機,這是一種具有遠端長距離能護送隱形轟炸機的隱形戰鬥機以及海軍的FA-XX。到目前為止,波音公司,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和諾思羅普 - 格魯曼公司都已經公佈了第六代概念。

      此外,第三類國家,特別是包括印度等國在內,仍在改進製造第四代和第五代飛機的技術。

      ▲英國在今年的範堡羅航展上展示第六代戰機全尺寸模型

      實際上這些國家的第六代概念主要都採用許多相同的技術。第六代戰鬥機的兩個關鍵特徵:隱形機身和遠端導彈。由於像S-400這樣相對低廉的地面防空系統現在可以威脅到大片空域,隱形飛機執行任務時需要穿透敵方防空系統並安全離開。此外,隱形噴氣式飛機在空戰遊戲中的表現也非常苛刻。

      因此,低雷達橫截面和雷達吸收材料將是第六代戰鬥機的必要的特徵。一些理論家認為,隱形機身最終可能會被先進的感測器技術淘汰。而且隱形機身無法像航空電子裝置和武器一樣輕鬆升級。因此,干擾,電子戰和紅外防禦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超視距導彈仍將是一項關鍵技術。像AIM-120D這樣的遠端導彈已經可以擊中超過一百英里之外的目標,但實際上未來的導彈射程必須更遠,以便有機會擊殺敏捷,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像英國流星和中國PL-15這樣的新型衝壓式噴氣式高速空對空導彈指出了為什麼未來的戰機可能會在距離對手很遠的地方進行戰鬥。

      ▲第六代FX無人機設想方案

      F-35開創了先進的頭盔式顯示器,能夠透過“穿越”機身獲得卓越的態勢感知能力,透過頭盔式瞄準具顯示關鍵儀器資料和目標導彈(儘管最後一項技術已有數十年曆史)。雖然這些頭盔目前存在重大問題,但它們很可能成為未來戰鬥機的標準功能,可能取代駕駛艙儀表板。而且語音啟用的命令介面還可以減輕戰鬥機飛行員的大量任務負荷。

      隨著空軍基地和航空母艦變得更容易受到導彈攻擊,戰機需要能夠飛行更長的距離,同時攜帶更多的武器。當現有的隱形飛機必須完全依靠內部油箱和武器進行遠距離作戰時,這是很難的。自然解決方案是一個更大的機身。由於美國空軍預計內部可視範圍空中空戰是罕見的並且可能相互自殺,他們表現出更大的意願來權衡機動性以強調高可持續速度和更大的有效載荷。

      這些設計要求可能與先進的自適應可變迴圈發動機的發展很好地融合,這些發動機可以在飛行中改變其配置以在高速下更好地工作(如渦輪噴氣發動機)或在低速時更有效地使用燃料燃料(如高旁路的渦扇發動機)。

      幾十年來,空中力量理論家已經預測向無人駕駛戰鬥機的過渡,這種戰鬥機無需承擔人類飛行員所需的額外重量和生命和肢體風險。然而,雖然無人機技術在那個時代突飛猛進,但由於費用和風險,海軍和空軍在探索無人駕駛戰鬥機方面進展緩慢,但是美國海軍的飛行員成功的將有艦載隱形攻擊無人機改裝成無人加油機為有人駕駛的戰機提供空中加油。

      因此,第六代概念推出了可選的有人駕駛飛機的概念,該飛機可以在有或沒有飛行員的情況下飛行。這樣做的缺點是需要額外的設計工作和更高的成本,來生產仍然具有載人飛機的特點和昂貴的訓練飛機。然而,可選人員可能有助於緩解向無人戰鬥機部隊的過渡,並且在短期內可以讓軍事領導人有可能在高風險任務中部署飛機而不會再擔心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F-35的關鍵創新之一是它能夠吸收感測器資料並透過資料鏈將其分享給友軍,創造出複合的“畫面”。這可能允許一架隱形飛機吸引敵人,而友軍則可以進入有利位置並從後面發射導彈,甚至都無需開啟雷達就能完成攻擊。由於這種戰術有望成為一種力量倍增器,融合感測器和合作參與將成為第六代噴氣式飛機的標準特徵;透過整合衛星甚至無人機與噴氣式戰鬥機一起部署作戰,可能會加深融合成倍提升作戰能力。

      ▲洛-馬公司的設想第六代戰機方案

      然而,感測器融合和可選配置意味著第六代噴氣式飛機將嚴重依賴資料鏈路和網路,這些資料鏈路和網路可能因干擾而被破壞甚至遭到駭客入侵。地面物流網路,例如F-35的ALIS,可以顯著提高效率,但也可以使有地飛機面臨潛在的網路攻擊。

      因此,第六代航空電子系統雖然是設計用於空戰而不是用於電子和網路戰,但要有能對攻擊者發動這種網路入侵的攻擊能力。例如,美國空軍已經成功測試了入侵網路和插入資料包(例如病毒)的能力,這也是美國海軍戰鬥機搭載的下一代干擾器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所有這些感測器,通訊和武器系統都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它們有可能超出人類大腦的任務處理能力,要記住,飛行員也是要駕駛飛機的!雖然一些第四代噴氣式飛機會增加一個後座武器系統官員來幫忙,可第五代隱形戰鬥機都是單座飛機無法配備第二名乘員。

      因此,空軍正在轉向人工智慧處理更為複雜的戰鬥機管理任務,並確定應向飛行員提供哪些資料。此外,AI和機器學習也可用於協調無人機。

      ▲設想中的歐洲第六代戰機方案

      2016年10月,兩架F/A-18EF“超級大黃蜂”在對中國湖的測試中部署了103架Perdix無人機。那些無人機就像指定目標點上的蝗蟲一樣蜂擁而下。目前這些無人機已經投入使用,很容易看出相對小而廉價的無人機如何成為一種特別可怕的武器。

      未來戰爭理論家認為,廉價和可消耗的網路無人機可能比少數昂貴並且受到良好保護的武器平臺和導彈更難以防禦。然而,第六代戰鬥機也可能與更大,更快,更漂亮的無人機一起用作帶感測器的偵察平臺,武器平臺和誘餌。

      成群的無人機,導彈,甚至是過時的噴氣式戰鬥機都可能會使先進的隱身飛機的進攻和防禦能力過度飽和。解決方案有一種常被引用的對策,就是可以定向能量武器(DEW),例如鐳射器或微波爐,其可以快速,精確地發射並且在給定足夠電力的情況下具有無限的彈藥容量。

      美國空軍設想了三類機載DEW:用於破壞或損壞敵方感測器和尋求者的低功率鐳射器,能夠在空中燃燒空對空導彈的中級層,以及具有高功率等級的能力破壞飛機和地面目標。而空戰分公司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初測試一種反導彈鐳射炮塔,最終可能安裝在轟炸機和F-35上。

      今天,第六代戰鬥機計劃仍然是嚴格概念性的,特別是考慮到用於解決第五代戰機的巨大費用和努力。鐳射,合作參與和無人駕駛等許多元件技術已經處於良好開發階段,但將它們整合到一個機身仍將是一項重大挑戰。

      最早,第六代戰鬥機可能會在2030年代或21世紀40年代出現,屆時空戰概念可能會再次出現大變化。

      ▲假想的俄羅斯空軍第六代戰機方案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目前並不存在第六代機,事實上第五代機技術仍然沒有真正發展完畢,人們依然在這個領域內探索繼續深化的可能。所謂的“第六代機”多半是某些國家在進行概念宣傳而已。

    所以,你不能拿一個並不存在的東西,來商討什麼“自主學習能力”,第六代機甚至沒有完全的構想概念。例如五代機擁有“超巡、超機動、隱身、先進電子系統”的4S標準,這套標準經由美國F-22戰鬥機完成,並逐漸在應用中得到認同,繼而成為今天各國的五代機研製標準。

    第六代機呢?現在航空界關於第六代機的構想眾說紛紜,有說六代機應該是無人機的,有說六代機應該是有人機組構無人機的,還有說六代機應該是空天作戰飛機,總之人們並沒有標準指標,更沒有具體的研發目標,純粹還在打嘴炮階段。

    最起碼的,在第一架被稱為“六代機”的戰機獲得成熟的應用,並得到航空界內一致的認可、樹立起達成共識的第六代軍用機發展標準之前,沒有任何戰機有資格喊自己是“六代機”,尤其是某些國家搞出來的航模。

    這些年也有不少不負責的網文,看到某些國家開始炒作“六代機”,便筆下生花,把之前電影《絕密飛行》中的內容拿出來狂吹,生搬硬造出一個又一個六代機的故事,編排出了無數個六代機的效能,實在是令人無語。

    總而言之,萬事萬物都應該秉承客觀、嚴肅、負責任的態度面對,目前不存在六代機,我們就不應該藉此胡吹法螺,把八字沒一撇的東西硬扯出個幻想的效能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網上鄰居里新增工作組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