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專科醫生
-
2 # 仁心藥師
胃鏡是篩查胃癌的有效手段,但是做不做胃鏡和
得不得癌沒有關係吧,這個問題問的不對,應該是想問做了胃鏡為什麼沒有發現胃部癌變吧。
胃鏡的作用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中國,胃癌的發病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位,死亡率在所有癌症裡排在第三位。每年全球約有一百二十萬的新診斷胃癌患者,而中國佔其中約40%。胃癌早期發現率僅為20%,剩下的80%的胃癌患者在被發現和診斷時已經是處於胃癌晚期 了。多數癌症在早期治癒率還是很大的,到了晚期大多數癌症都是治不好的。而胃鏡的普及,使得早期胃癌的發現率逐年增高,胃鏡是胃癌篩查的有效手段。
胃鏡不能確診胃癌就像問題所說的那樣,為什麼做了胃鏡還是會得癌症呢?胃鏡檢查雖然是確診胃癌的必須篩查手段,但是僅僅做胃鏡,並不能對胃癌做最終的確診。一般做完胃鏡之後,還要進行組織活檢,而活檢才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胃鏡檢查只是做個初步判斷。
做胃鏡主要是觀察食管,賁門,胃體,胃竇,幽門和十二指腸有沒有異常,如果發現異常的,可以取2-5塊出現異常的組織進行活檢,活檢才能準確判斷是是那種型別的胃病,是非萎縮性胃炎,還是淺表性胃炎,還是潰瘍性胃炎。活檢還可以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
有些胃癌病變可能不是很明顯,如果再加上工作人員經驗不足,判斷失誤,或者患者不認為需要做活檢,可能就錯過了發現胃癌的先機,所以才會發生做完胃鏡而得癌的情況。
不同型別的胃病,做活檢所需要的的組織也不一樣,如帶蒂病變:應於病變頭部取活檢,不應活 檢病變蒂部。隆起型病變:應於病變頂部活檢,不應活 檢病變基底部。潰瘍型病變:應於潰瘍堤內側活檢,不應活檢潰瘍底或潰瘍堤外側。懷疑早期腫瘤性病變:直徑2 cm以下病變 取1~2塊活檢,直徑每增加1cm可增加1塊;如果取檢的部位不正確,對疾病的診斷肯定也會造成誤差。
胃癌的診斷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說沒有典型的胃癌症狀。除了胃鏡之外,胃癌的診斷還包括核磁,CT,PET-CT,腫瘤標誌物,超聲檢查等,但胃鏡是最為直接的檢查手段。以下人群需要進行胃癌的篩查,如家族裡有患胃癌的,長期吃含鹽量高食物的,吸菸的,酗酒的,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有惡性貧血,胃潰瘍,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的人,應定期做胃癌的篩查。
總結:胃鏡是胃癌的篩查的有效手段,但是胃鏡並不能確診是不是有胃癌,還需要結合活檢做最終判斷。此外,活檢的取樣,胃鏡檢查結果的判斷等也是影響最終確診的因素。
-
3 # 骨科木匠劉醫生
做完胃鏡為什麼有些人會得癌症呢?
第一,胃鏡是隻是一種檢查手段,得不得胃癌與做不做胃鏡檢查沒有關係。
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胃鏡是發現胃癌的一個很好的手段,現在臨床上推薦胃鏡檢查以輔助診斷胃癌,因為它可以很直觀的觀察到胃癌的形態,同時時還很方便醫生取病理組織做病理診斷。但是,注意了,你不能說胃鏡看到胃癌或者做了胃鏡沒看到胃癌但是一段時間以後卻診斷了胃癌,然後你就把“鍋”甩給胃鏡,認為這都是胃鏡“惹的禍”。
第二,胃鏡檢查未發現胃癌不代表你以後也不會有胃癌。
任何檢查都會有一個時間,而如果你做了胃鏡沒看到胃癌組織,那麼只能說明你暫時沒有胃癌(這裡需要排除那些特別早期的、很難分辨的胃癌)。事實上我們在臨床上也碰到過有的病人上半年做了胃鏡沒發現什麼問題,但是下半年就發現胃癌已經轉移了。這是為什麼?癌細胞很狡猾,而胃鏡說到底就是醫生透過內窺鏡看有沒有癌組織,所以很早期的胃癌很難分辨。再者,癌細胞生長快,有的惡性程度很高,半年時間內癌細胞可能在“瘋長”。
第三,做胃鏡並不會傳染胃癌。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是不是因為做了胃鏡然後被傳染了胃癌啊?告訴大家:不會的!胃癌不是傳染病,它不會傳染!所以,做了胃鏡檢查被傳染胃癌這個說法就是“無稽之談”。
第四,做完胃鏡沒看到有胃癌不代表你就沒有其它癌症。
題目說做完胃鏡後得了癌症,不清楚題主說的癌症是胃癌還是其他癌?胃鏡只能看胃以上的消化道,換句話說其他癌症,比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等,這些癌症你做胃鏡肯定發現不了啊!所以,如果胃鏡沒看到癌組織,那隻能初步排除胃癌,而其他癌症還必須做其他的檢查。比如胸部CT篩查肺癌,乳腺鉬靶篩乳腺癌,前列腺彩超血清標誌物等篩查前列腺癌。
總之,做完胃鏡後得癌症的原因很多,以上四個原因是我能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了。
-
4 # 醫學小偵探
醫生讓我最好做個胃鏡,我這是乖乖的把胃鏡也做完了,怎麼還是得了癌症?這不是坑我嗎?那做不做胃鏡有什麼區別呢!
這問題聽起來是不是有這麼個邏輯,偶爾感覺還是蠻有道理的。但事實上,這是非常荒謬的。做完胃鏡有些人還會得癌,這一點都不衝突,也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這麼說?今天我就好好跟大家嘮一嘮這是咋回事!
做胃鏡本身不會導致胃癌,但同樣也不能預防癌症發生!首先,胃鏡是一種檢查手段,而不是治療方法,這點大家要注意。當然,有一些治療手段可以在胃鏡下進行,但這不能說胃鏡可以預防和治療某種疾病!
目前,胃鏡檢查包括有普通胃鏡、無痛胃鏡以及膠囊胃鏡。而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就是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這兩者做的方法基本上相似,就是普通胃鏡只是區域性麻醉,而無痛胃鏡是在一個全麻狀態下做的。
以普通胃鏡檢查為例。我們醫生先對你的咽喉部進行區域性麻醉,你採取側臥位,雙腿彎曲,然後在你口中放置口腔墊:接著,我們醫生會拿一根直徑1cm、1.1m長的,看起來用黑色塑膠包裹的導光纖維細長管子從你的口中進去,一邊指導你做吞嚥動作,一邊往食管、胃方向插。像這個黑色管子前端都會有光源和活檢孔,而且還可以自由拐彎,因此可以依次對我們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及具體情況進行觀察。
而所謂的無痛胃鏡,其實就是在這個普通胃鏡基礎上,使用的是全身麻醉,放鬆了環嚥肌同時感覺就是讓被檢查者睡了一覺,就做完的感覺,適合一些對普通胃鏡比較敏感,覺得難受病人使用,舒適感較好。
接著我們說,一般什麼情況下我們醫生會建議您做胃鏡?
第一種,經常感到胃腸不適,比如說一會這上腹疼,一會又是腹脹,感覺到反酸、燒心,甚至噁心、嘔吐的,我們醫生高度懷疑可能是食管、胃或者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這時候會建議做胃鏡。
第二種,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且懷疑患有胃部病變的,這時候也建議做胃鏡,看是否需要殺菌,因為幽門螺桿菌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一類致癌物;
第三種,家裡有直系親屬患有胃癌家族史,而且本人一直感有胃部不適,懷疑有胃部的疾病也應該做胃鏡檢查;
第四種,體檢發現有一些大便潛血以及胃腸道相關的腫瘤標誌物水平升高,做胃鏡檢查是有必要的;
第五種,40歲以上的健康人,沒什麼不適症狀,我們醫生也會建議你體檢時候有必要做個胃鏡檢查,為啥?因為40歲以上是胃癌的高發年齡,這時候就好比快車,突然某一種疾病在這個年齡段發病率顯著提高了,而這有必要做一個早期胃癌篩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胃鏡。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胃鏡主要是一種檢查胃部疾病的比較常用的方法,是篩查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手段。同時,對於高畫質胃鏡,還可以用於食管癌的早期發現。因為食管的早期癌變是有特徵的,食管早癌和不是早癌的黏膜或者炎症的黏膜在內鏡下的表現是有區別的!
因此,像我們40歲以上健康人,做一個胃鏡,可以把胃和食管一起看了,如果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炎症、增生。比如胃只是發現一些淺表性胃炎,而食管同樣沒有什麼問題,沒有什麼異型增生的情況,基本上3-5年再做一次就可以了!
假如有一些異性增生、炎症等,那就要縮短複查時間,每年查一次,甚至有的需要六個月就複查一次,具體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
所以,做胃鏡不會得癌,同樣也不能預防癌,只是做胃鏡可以發現癌,尤其是早期發現早癌上有很大的優勢。就像我們平時抽血查肝功能,我們只能透過這個抽血檢查來發現是否有肝臟疾病,而不是說抽了個血,我們就不得病了!
除了胃癌和食管癌,做胃鏡對於其他癌症的發現還是無效的。我們現在有很多疾病都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的,而癌症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胃癌、食管癌,其實目前具體發病機制都是不明確的,只是知道一些幽門螺桿菌感染、喝酒、肥胖等等一些高危因素會提高胃癌的發病率,但是具體到哪一個原因引起的,沒有哪一個醫生能說的清楚。
而且目前我們說一個人,除了頭髮和指甲不會得癌以外,其他都可能發生癌變,目前發現的癌症就有兩三百種。
胃鏡只是對於篩查胃癌、食管癌有效,而對於其他癌症同樣是看不出來的,除非其他癌症轉移出現了胃癌、食管癌。
因此做完胃鏡,有些人可以得胃癌、食管癌,同樣也可以得其他癌症,比如肺癌、宮頸癌、肝癌等等,這不是做個胃鏡能查出來的,別把胃鏡檢查當成是全身癌症篩查手段!
包括胃鏡在內的,任何檢查手段都有侷限性,這點大家同樣要清楚!胃鏡檢查,剛剛也給大家描述過了,但是它畢竟只是一種人為的觀察,而且主要看的是食管和胃的黏膜層,而我們胃的形態結構可沒那麼簡單。
大家可以看下面一張圖:
胃是我們消化系統當中最龐大的一個,上面連的是食管,下面連的是十二指腸。其中胃壁分為4層,包括有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而我們的胃鏡就像是一個放大鏡,能看清的只是黏膜上層,如果再深一點的位置發生病變,那是基本上發現不了的,同時做胃鏡的醫生的技術,經驗也很重要,也可能因為自身經驗不足而未能及時發現早期病變。
因此,哪怕你做完胃鏡,發現結果是正常的,我們也沒有哪個醫生會告訴你以後就一定不會得癌。一般情況下,我們說做胃鏡結果正常,包三五年,其實說的也只是一個機率問題,這段時間出現胃癌風險比較低而已!
-
5 # 全科掃地僧
做完胃鏡為什麼有人會得愛著你呢?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胃鏡只是檢查手段,可以發展胃癌、食管癌等,但卻並不會導致癌症發生,所以,大家要正確認識,切不可偏聽偏信,以訛傳訛。
胃鏡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將胃鏡透過口腔、食管,到達胃部,可以直觀的觀察到這些消化道是否存在異常,能夠發現息肉、炎症、糜爛、潰瘍、穿孔等病理改變,同時,也能夠在病變部分活檢,進行病理診斷,進而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癌症。
胃鏡除了作為檢查手段以外,還能夠作為治療手段,可以對息肉、早期癌症進行切除,進而達到治療目標。胃鏡主要有無痛胃鏡和普通胃鏡之分,無痛胃鏡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對人體心肺功能要求較高,而普通胃鏡是局麻操作,不適感會更大。
胃鏡應在專業醫生評估後進行,一般胃鏡前需禁食水八小時以上,對於消化道出血等緊急情況,可緊急胃鏡檢查。希望大家正確認識,胃鏡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對於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治必不可少,能夠發現癌症,但卻並不會導致癌症發生。
-
6 # 醫學莘
首先,我們需明確胃鏡是一種檢查手段,它的作用在於及時發現胃部疾病,以給予相應治療減少胃癌的發生;其次,以胃鏡開展的相關治療,部分治療手段僅對症,不能對因,以致胃癌的致病因素可能會長期存在,因此部分患者做完胃鏡,又未規律治療的患者依然會發生胃癌。可能部分朋友會問,胃鏡檢查出現哪些異常發生胃癌的風險較高呢?首先警惕潰瘍,研究發現約1%的胃潰瘍患者會進展為胃癌,透過合理的抗潰瘍治療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因此胃鏡檢查提示胃潰瘍時,需早期治療。其次應警惕萎縮性胃炎伴或不伴腸化生,該病變為癌前預警,進展為胃癌的風險較高,應及時篩查相關危險因素,如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透過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的風險,但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胃癌的發生。
此外,若胃黏膜活檢提示異型增生,則為癌前狀態,但異型增生分輕、中、重三型,輕型透過合理治療有機會逆轉正常,重型則不是那麼樂觀,有時甚至與高分化腺癌不易區分。另一種胃部疾病如胃息肉,可能也會成為胃癌的導火索,以腺瘤性息肉為甚,癌變的風險高於炎症性息肉,尤其是直徑大於2cm的廣基息肉需引起重視,早期透過胃鏡下手術治療,可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在胃癌的致病因素中,我們尤其應注意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該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感染率高,且屬於I級致癌物。若胃鏡檢查無相關病變,但若幽門螺桿菌持續存在,將來發生胃部疾病甚至胃癌的風險也較高,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
綜上,胃鏡是篩查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透過胃鏡檢查發現相關病變並給予合理治療,可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但不一定能避免胃癌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否完全控制胃癌的致病因素。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回覆列表
做完胃鏡有些人會得癌症,這是什麼意思?做胃鏡還會導致得癌症?這可奇了怪,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事,做胃鏡本來目的是為了發現胃部的疾病,當然也包括儘可能發現並診斷胃癌,而做胃鏡本身是不會導致胃癌的。
做完胃鏡為什麼有些人會得癌症呢?我猜這個問題是想表達下面這個意思吧:做了胃鏡,為什麼後來還是發現得了癌症呢?意思是,既然做了胃鏡說沒發現問題,那就應該是沒得癌症,可沒過多久就又發現得了癌症,這讓人不能理解。這也並不奇怪,做胃鏡結果正常,不能排除其他癌症,胃鏡不可能發現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胃鏡不是萬能的,沒有任何一種檢查是萬能的,胃鏡只能發現食管和胃的問題,而且主要是食管和胃粘膜的病變,深部的病變也難發現,除非是超聲胃鏡。而即便是胃癌來說,做了胃鏡結果正常,也不能百分百說肯定沒有胃癌,因為很早期的病變,胃鏡有時也可能沒發現,或者由於胃鏡前的飲食等方面準備不夠好,或者受限於少數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胃鏡醫生的經驗不足,沒有發現早期的病變。另外,胃鏡檢查結果正常,只能說現在沒有發現明顯的問題,不能保證以後沒問題,比如,有的人去年或前年做了胃鏡結果正常,他以為今天就肯定沒問題,這當然是不可能,去年的胃鏡結果正常,不等於今天就肯定沒問題。
從來就沒有人說過做完胃鏡的人就不會得癌症。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是不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