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夏半心品茗花念伊

    漁歌子①

      【唐】張志和

      桃花流水④鱖(guì)魚肥。

      青箬(ruò)笠⑤,綠蓑⑥(suō)衣,

      斜風細雨不須⑦歸。

      【註釋】

      ①.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⑦:鱖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譯文】

      西塞山前有白鷺在飛,桃花盛開,水流湍急,鱖魚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在江面中垂釣。而他久久不願離去,是因為這裡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名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賞析】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註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yú):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8.弓刀:像弓一樣彎曲的軍刀。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

      單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竄。

      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

      大雪紛飛落滿身上弓刀。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裡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

      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塞下曲》組詩共六首,這是第三首。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讀後令人振奮。

      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寫敵軍的潰退。“月黑”,無光也。“雁飛高”,無聲也。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闃寂的夜晚,敵人悄悄地逃跑了。單于,是古時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裡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夜遁逃,可見他們已經全線崩潰。

      儘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我軍察覺了。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試想,一支騎兵列隊欲出,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這是一個多麼扣人心絃的場面!

      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許覺得不滿足,因為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啟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和魅力。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編輯本段]註釋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4.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5.山水翠:湖光山色。

      5.白銀盤:形容洞庭湖。

      6.青螺:青色的田螺,這裡用來比喻湖中間的青山。

      總概括為: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託著小巧玲瓏的青螺。

      白銀盤裡一青螺:

      洞庭湖在月光下像個白銀盤,裡面的君山像個青螺。(湘教版小學語文五年上冊)

      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編輯本段]賞析

      這裡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這首山水小詩將洞庭湖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彩。

      劉禹錫在《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稱:"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無感慨地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可見歷來描寫洞庭景色的詩文很多,要寫得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十分不易的。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透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一句所包蘊的詩意。"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接下來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裡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託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是難以措筆的。一首山水小詩,見出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這是很難得的。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編輯本段]今譯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輝映,顯得多麼和諧。無風的湖面平靜得如一面沒經過打磨

      的銅鏡。從遠處看,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裡盛放著一枚青螺。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者背景

      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後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古詩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註釋】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透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長長的原上草哇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著掩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這是白居易十六歲時應考的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命題詩,題目前要加“賦得”兩個字,內容類似詠物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惜別之情。

      借春草表達情意是古人慣用的手段。“青”,諧音“親”、“情”。春天是青草發芽的時候,也是人最思念親人的時候。青草年年長,思念也會年年加深。野火燒不盡野草,空間隔不斷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滿了道路,該有多麼難走!野草是那麼荒遠,你何時才能回來?我雖然不願意你離去,你卻不得不遠行。這莽莽的青草,見證著我們的友情。

      說白了:朋友,你就要遠行了。我們何時才能相見呢?等到明年青草再綠的時候,我該多麼想你呀。這路途遙遙,又讓我多麼擔心你呀!不過,我們的友誼像青草一樣常青,我們一定會再相見的。

      -------------------------------

  • 2 # 藍風24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裡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這裡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裡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題目意思不就是遠望洞庭湖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蘭花的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