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縹緲劍痕

    從來都沒有價效比之說,始終是一分錢一分貨,企業又不是慈善機構,按成本價賣給不認識的你?在品控、材料選擇上控制成本,以達到所謂的低價、價效比售價,只是賺錢的手段而已,等品牌效應做起來以後,用同樣的材料和品控就可以說成本增加了,拉高售價,賺取更多的利潤。商人逐利,天經地義。就像華為,用同樣的970,可以2000-9999的售價,無論從螢幕材質、主機板設計、攝像頭、快閃記憶體等等的品牌都不一樣,不可能2000多的榮耀就不賺錢。所以所謂的價效比,只是廠商賺錢的一個詞語而已。

  • 2 # 歐界生活

    以廠商的角度來說不一定優先考慮價效比,價效比銷售可能只是一種銷售手段而已。

    但是市場需要價效比支撐!

    智慧手機從最初的高價位低價效比到如今的價效比不斷提高,這也是眾多手機廠商打價格戰之後的效應,然而營銷效果意外的好。如果價格屠夫不會出現,現在的智慧手機或許會像國內通訊運營商那樣,形成價格聯盟,亦或許會出現像SSD市場般那樣,價格會穩步降低,但是不會出現各種“跳樓價”。

    若是沒了價效比導向,中高階手機會佔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那麼現在的手機廠商或許就會像曾經的聯想一般,桀驁不馴,自信滿滿,安然現狀,反正都會有人買,也不會愁賣不出去。若是如此,力求創新和變革的手機越來越少,更多的公司會做一個持續觀望,等待國外大公司以及國內那些出創業公司的某些新技術成熟後模仿改進,山寨風氣充斥著國內手機市場。競爭力的降低也就讓手機創新的速度降低。

    以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更是會優先考慮價效比。

    更多人將手機作為一個通訊工具,而非數碼愛好者一般鑽研。畢竟一大部分國民的購買力和消費觀來說,物美價“廉”,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現在有個問題,就是隻談價效比,不談需求。打個比方,你需要買一臺新電腦,對於尺寸和畫質你有了個大概的需求,你要買個60寸的電視機,然後一幫人跟你談某某32寸電視機價格絕對便宜,絕對有價效比。價效比是有了,但這不就違背了你的需求了嗎?所以價效比固然重要,但如何滿足使用者需求更是需要也是該優先考慮的。

  • 3 # 備忘錄妮維雅的生活

    最近總能聽到有人說“哪有什麼價效比,都是一分錢一分貨”。但是我想說,沒有價效比有三個前提,第一、你不被騙,第二、廠家利潤相同的情況下。第三廠家規模及市場影響力相同(這個直接影響採購價格及質量)。

    價效比是顧客購買物美價廉產品的硬性指標,如果你有錢願意當大腦袋可以。同樣的產品貼標不同價格就會有差別。執行成本高的當然價格就會貴,同樣對於廠家來說減少運營成本無疑就兩種方法:第一、魅族正在用的方法,裁員,讓原本兩個人做的工作一個人幹;第二、對產品力特別有信心,同時購入大量元器件,以減少執行成本。

    還有這裡我可以負責任的跟大家說,買手機儘量不要買二手的,不只是手機,筆記本數碼類都儘量不要買二手的。買最近剛出不久的二手產品,第一價格有可能和新機沒有太大差距,而且還有可能是事故機,如果透過第三平臺上買,同樣有風險。不要過於相信平臺。

    二手產品真的可能就沒有什麼價效比可言了。但是二手車還是可以玩玩的,但是要自己會玩。

    價效比這東西就是物美價廉的意思。誰會願意多花錢,不是差錢,容易被賣貨的人說是大腦袋,像以前的紅藍廠一樣,賣完產品後,只要那人一走就是開始聊大腦袋,自己多賺了多少錢了。不過最近的紅藍廠的旗艦機真的不錯,但是呵呵還是沒有沒有價效比,但是有可玩性和裝逼性,哈哈

  • 4 # 太平洋電腦網

    說實話,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寧願多花兩三百去買質量更好、服務更好、更加穩定的機子。

    市場經濟上,企業肯定是需要賺錢的,你所謂的價效比高的機子都很長時間都買不到,控制成本達到了極致、做工一般般,容易出現小毛病。

    以前,大家不懂,以為所謂的價效比高就好了。但是後來發現,手機是一個系統,軟體和硬體結合是基礎,還需要優秀的做工、良好的服務。這樣的手機使用起來才好的。

    大家寧願花點錢享受更好的服務,不然你以為這麼多人買iPhone,這是為什麼啊?就是因為體驗好!除了效能強,蘋果的螢幕色準也是頂級的、拍照在第一梯隊、iOS系統規範又規矩、工業設計和品質控制都是一流。蘋果的出貨量全球第二,蘋果講究的是價效比?

    所以啊,時代變了,別說什麼價效比了。好用的手機才是王道!你說小米的價效比足夠了吧?還不是除了小米Max這種價效比真的不高的機型。廠商都是要賺錢的,大家醒一醒!

  • 5 # 快點點1

    首先什麼是價效比,不是什麼都用爛的,是同等質量同等效能的價格最優,對價格高企是個對比,不是絕對的,用低質或用降級配件,談不上價效比,價效比永遠是商業的最高追求,第一在市場普及率上,第二在品牌美譽度上,產品的最終歸宿就是普及,大眾在50年代推出New Beetle,用一輛摩托的價格買汽車,本身這事兒就被所有其他品牌嘲笑,可今天看來大眾誰還笑他,價效比不是粗製濫造,是相對價格高企而定性的,不是所謂在一些人說的粗製濫造和為一些企業做鋪墊,不是大家都加一兩百那麼簡單,如果大家都像你說的一樣旗艦cpu無非多三四百,不如你加上這個錢,大家用旗艦多好,ov用670換個845,加個845的差價你看他幹不幹

  • 6 # 鄒師傅

    比較片面的一個提問。

    未來手機趨勢是一個綜合體現,價效比只會是其中一個因素,佔比如何因人而異。

    在未來~甚至未來的手機不叫手機,作用不再是打電話,發信息,瀏覽資訊……

    那麼就功能而言,沒有哪一個能永恆領先,但價效比一定會被眾多使用者考慮(畢竟全國有70%的人群處在中產以下)

  • 7 # FungLeo

    其實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這樣的,首先,幾家公司非常牛逼生產了一些非常優秀的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價格都比較昂貴,然後呢,就有了一些競爭對手,他們依靠低價,高效能的產品去贏得市場。在這個階段,是會主推所謂的價效比的,但是,任何價效比高的產品,它的利潤必然會越來越薄,如果想要賺取更多的利潤的話,只有不斷的去降低成本,當降低成本到一個臨界值的時候,只能夠是採用一些成本更低廉,效能或者是品質更差的零配件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讓整個行業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但是我們目前看到,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亦或是國內的華為OPPO,vivo,小米這些手機廠商,他們的手機產品越來越精緻,價格也越來越走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的觀點是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的狀態,而不是一個依靠價效比惡性競爭的這樣的一個狀況。

    那麼在未來,這個情況會越來越往這個方向走,換句話我想問的是,憑什麼小米手機不能賣5000塊錢啊?如果給小米的手機的定價到5000塊錢,我相信小米手機肯定可以做出來更加優秀的手機產品,到時候小米公司也會有更多的利潤能夠做出來一些很好玩的東西。

    當然這裡不僅僅是說小米,我們的華為手機也是一樣,對不對?華為手機憑什麼就一定要賣得比iPhone手機便宜呢,憑什麼就不可以賣的比蘋果貴呢。說實話,在手機的核心技術領域,尤其是在硬體上,我並不感覺華為公司比蘋果公司差到哪裡去啊。

    當然,軟體上的差異我們還是必須要承認的,這一點我相信華為在未來幾年的努力肯定會做的越來越好的。

    最後就是要說我們消費者了,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每一個人的收入也增加的越來越多,我相信在當年iPhone4的時代,很多人需要花一個月的工資去購買iPhone手機,但是現在呢,我們再看一看,我們在購買一臺四五千塊錢的手機,還需要消費你一個月的工資嗎?

    所以我相信在未來我們的收入會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也會越來越追求品質更佳,優秀的產品而不僅僅在於價效比這個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消費者才能夠買到更好的產品,我們的手機廠家才能夠生產更好的手機。

    當然一切都仰賴於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

  • 8 # EmacserVimer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各家手機廠商都有自身定位,也就有了價效比廠商、高階品牌或創新企業等的區分。

    從現在發展趨勢看來價效比並不是手機行業未來方向,雖然oppo和vivo等手機廠商一反常態開始走價效比路線,推出一系列價效比機型和釋出具備價效比標籤的子品牌,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局。就算蘋果的iPhone XR現在在某些電商平臺賣到了4399元起,這也不能蓋棺定論認為價效比就是手機行業未來方向,畢竟蘋果公司除了在稅改後有過調價,其他時間在官網價格都是雷打不動的。

    為什麼走價效比線路

    OV大廠之所以叫“大廠”就是因為其全球銷量名列前茅,正如創業容易守業難所言,想要保住地位就要改變策略。

    隨著oppo眾多專利商業量產或變現成功,其相關成本得到控制,這時候透過走量照樣可以達到盈利目的。加上現在手機行業啞鈴效應越發明顯,為了搶奪市場銷量佔比做出適當調整也在情理之中。只能說oppo和vivo產品定位越來越細,畢竟高階機型、主打外觀賣點和高價低配的機型依然具備。

    公司定位決定價效比

    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機是靠價效比起家的,在MIUI加持下並不在意產品細節和設計ID。這是小米在早期透過系統和價效比方式來建立使用者基礎,不失為一種風口占坑的良計,至此小米手機就背上了價效比的標籤。

    其實現在的小米手機相較其他手機廠商已經沒有明顯的價效比,甚至有被趕超之勢。而且在小米9手機發佈會上,雷軍也表示這是小米手機最後一次3000元以下起售的旗艦機型,以後為了使用者體驗價效比不再是突出點。可以說價效比成了小米收之桑榆,失之東隅的雙刃之劍,在不斷拉低小米的品牌形象,現在想再往高階陣營發起進攻就總感覺有所羈絆和顧慮重重。

    再比如華為手機。華為手機包括其子品牌榮耀手機,很多機型都是搭載自家的麒麟處理器。麒麟處理器從立項到研發可謂長路漫漫,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財力去實施。相較成熟移動SOC供應商提供的解決方案等方面考量,那麼搭載麒麟處理器的機型勢必不能定價過低,否則難以為繼實現良性發展。加上公司未來規劃和目標,價效比就不能作為自身突出賣點,這就是公司願景的力量。

    說在最後。個人認為真正的價效比是由自身產業鏈決定的,而不是透過各種衡量和取捨而形成。以三星S10系列為例,三星基本把自家該拿出來的技術和硬體都運用其中,而且表現並不差。反觀其售價稱得上是近幾年最具良心價格,在次世代旗艦機型上這價格不算高。如果國內手機廠商真正想做到價效比,或許三星電子的發展之路值得借鑑,全球的手機廠商也應該好好學習吧。

  • 9 # 黑米桃

    對於手機行業來說,現在競爭比較激烈,所以現在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價效比手機,這個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解釋,那就是手機競爭激烈,生存是第一要素,並不是說手機廠商要發展性價比手機,重視價效比手機,而是生存的需要.

    那麼價效比手機是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呢?這個絕對不是的,之所以手機廠商要採用價效比手機的戰略方案,那是因為生存第一,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市場佔有率,而隨著行業的發展,手機的製造成本的下降,價效比是必然要發展的方向,而價效比只是一個概念,更多的是,競爭的激烈,服務的優秀,產品質量的提升,這就是市場經濟帶來的優點,好處.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小米手機是以價效比起家的,但是現在小米手機也在逐步的提升自己的產品定位,比如說他推出了高階的mx手機,小米數字旗艦,小米品牌都向高階定位發展,而獨立出來的紅米手機,注重價效比,這就是差異化的競爭,而未來手機,一定是向高階發展的,這一點,沒有問題,因為未來手機的使用,年限會越來越長,手機體驗更優,人們換機的頻率會降低,所以手機的單價肯定是提升的.

  • 10 # 5G前沿

    不知道從何時起,在中國產手機領域,“價效比”這個詞曾經在當年各大手機發佈會盛極一時,到今天越來越少的被人提起,曾經殺遍四方的大殺器,已經變成了很多品牌避之不及的話題,甚至成為了導致某些品牌在競爭中掉隊的“罪魁禍首”。

    價效比,顧名思義,是由效能和價格等兩方面組成的混合概念,老百姓對於價效比產品最大的期望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從品牌運營邏輯來看,一個可以在廣義上被所有品牌使用的概念符號是不適合做品牌的價值體現的,直到小米的出現,這樣的先例才被打破。

    不可否認,小米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手機品牌快速成長的神話,無論是手機行業還是任何一個行業,方言全世界這樣的快速崛起都是絕無僅有的。小米能夠成功最為核心,就是把“價效比”和“網際網路營銷”兩個策略玩到了爐火純青的,其中“價效比”更成為了小米品牌最大的品牌力。

    在智慧手機最開始普及的那幾年,沒有人會拒絕超低價格的誘惑,價格對於一款產品能否熱賣的決定作用甚至超過了品牌,服務和本身的產品,認同這一點的不光是小米,還有魅族,樂視,360等小米模式的追隨者,在經歷了短暫的高潮後,除了小米之外,其他的幾家紛紛跌入了低谷,甚至有的已經不復存在。當然小米能夠能夠轉危為安,最大的功臣還是“價效比”這個金字招牌,再加之其米家智慧產品的優秀口碑及大舉開拓印度,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所帶來的的增量。只是光環背後的隱憂雷軍並沒有想到,價效比終究有一點會成為小米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雷軍曾經說過,2018年是小米成長路上最艱難的一年,但是雷軍不曾料到,2019年小米麵前的路更加的艱難。隨著華為Mate20和華為P30系列手機的釋出,小米手機在高階手機市場推出的MIX產品線遲遲沒有得到更新,最近又有訊息說該產品線將會被終結,不會有新品上市。面對提升高階品牌策略的失敗,在小米手機賴以生存的2000-3000元價位中端手機市場,小米不容有失,於是又推出了殺手鐧級價效比新品小米9,在經歷了短暫的風光之後,在OPPO及VIVO旗下的價效比子品牌realme和IQOO的雙重打擊下,在失去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在本次618大促中,小米品牌和紅米品牌的只能透過進一步的降價從而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並與realme和IQOO再次掀起了價格大戰,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樣一場小米博上全部身家的戰鬥,並沒有對OPPO和VIVO的高階產品線造成任何影響,他們依舊延續著優秀的表現,想必這並不是小米樂於看到的,因為在小米嚴重,他的定位應該是和華為是一個級別的品牌,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一個OPPO和VIVO的子品牌都把它搞到了焦頭爛額,想法是美好的,現實真是殘酷的。

    目前的中國產手機市場,華為和榮耀手機憑藉其擁有核心技術並大力發展拍攝技術加之品牌價值加成的優勢,穩居市場份額穩居第一,OPPO和VIVO也憑藉其品牌優勢和產品上的創新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好不誇張的說,小米教會了華為OV網際網路營銷,但是小米並沒有從華為OV身上學到該學的知識。同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中美貿貿易摩擦的深入,生產一臺小米手機所付出的綜合成本肯定會水漲船高,彼時的價效比是大殺器,現在的價效比更像一個美好的願望。在沒有核心技術和品牌價值加成,處處受制於人的情況下,空洞的一句價效比已經換不回銷量和利潤,反而會使品牌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資訊爆炸,市場細分,功能差異化,品牌價值越來越被認可的年代,“價效比”更像是一個美麗的幻像。任何一條成功的商業發展道路,都會面臨很多的抉擇和分岔口,價效比模式的折戟沉沙印證了中國手機市場風向的轉變和消費者的成熟。除了入門級的產品以外,任何一個品牌的中端及高階產品將應該著力於產品力的提升,創新功能的開發及品牌價值的增加,只有這樣才能順應市場和消費者習慣的轉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代都右院官是什麼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