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suoy4085
-
2 # pzyyo24296
民以食為本。多種多樣香甜食物經過人類的加工,變成誘人的美食。人活著,必經要吃東西,而吃就盡力去追尋美味可口食物,這樣才能讓人更加有動力去追求奮鬥,去為社會人民做貢獻!
民以食為本。多種多樣香甜食物經過人類的加工,變成誘人的美食。人活著,必經要吃東西,而吃就盡力去追尋美味可口食物,這樣才能讓人更加有動力去追求奮鬥,去為社會人民做貢獻!
快餐食譜-港式豬扒飯主 料: 白飯一碗,雞蛋一隻,豬排一塊 所屬菜系: 粵菜 特 色: 好吃易做 材料用量: 白飯一碗,雞蛋一隻,豬排一塊,發好的香菇5朵,玉米粒少許,青椒少許 製作方法: 1.豬排用刀背拍松,撒上鹽,酒少許,用蛋清捏透,並撒上面包粉待用 2.將雞蛋加酒,鹽打成蛋液,並和白飯一起炒出蛋炒飯.平鋪在盤中央 3.將拍好的豬排炸至兩面金黃並切塊平鋪在蛋炒飯上 4.用小火翻炒玉米粒,青椒及香菇粒並倒入番茄沙司,加鹽,糖少許,再淋上小半杯水,煮大約2分鐘.將煮好的醬汁淋在豬排和飯上就可以了 自制吉野家快餐飯 主料:肥牛肉片,胡蘿蔔片,洋蔥片 配料:料酒、白糖、鹽、雞精、蒸魚豉油(或生抽) 製作步驟: 第一步:洋蔥順自然紋理切成粗絲,平鋪鍋底。 第二步:胡蘿蔔也切片鋪在上面。 第三步:肥牛適量鋪在上面。 第四步:少量料酒、白糖(如放胡蘿蔔糖可少放,也有人推薦日本產的味霖,但我沒用過,個人感覺用糖也挺好吃的)、蒸魚豉油(或生抽)、清水放入一小碗裡調勻,倒入鍋內。個人認為水可以少放點,不要多於蒸魚豉油,糖也要少放。 第五步:調料放鍋內,開火,開鍋後小火至少十分鐘,中途可開蓋攪拌幾次,香味將瀰漫整個房間。儘量收汁,成品是這樣的。 第六步:白米飯盛在碗中。 最後,肥牛連著湯汁澆在飯上,嘿嘿,成品就是這樣了。 豬油菜飯(上海風味) “豬油菜飯”是深受江南地區廣大群眾喜歡的大眾化飯食。1915年初,家住上海支新橋附近的一位姓吳的婦女,把江南農村用青菜煮飯的傳統做法,加以改進。送到人力車工人聚集的地方出售,很受歡迎。後來不少店鋪爭相仿製。到解放前夕,上海約有四、五百家店鋪經營豬油菜飯。現將上海福州路“美味齋飯店”豬油菜飯的配料與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主要原料:大米2.5公斤,新鮮青菜1.5公斤,優質熟豬油500克,鹽35克,味精少許,水適量,肉滷汁適量。 製作方法: (1)大米淘淨瀝乾,青菜洗淨後切成3釐米的段。 (2)豬油下鍋燒沸後,將青菜一次下鍋,煸炒數分鐘,加入鹽、味精和水,大火燒沸。然後將米下鍋,隨即用飯鏟順著鍋底輕輕攪動;見鍋中的水逐漸減少,翻攪速度隨之加快同時火力減小,勿使粘鍋。待米、水融和後,將飯抹平,用筷子從飯表面戳幾個氣眼直達鍋底,蓋緊蓋,用小火燜約10分鐘即可。 (3)食用時澆上濃稠的滷汁。 風味特點:大米晶瑩光亮,青菜碧綠,口感香糯味美適口。每250克豬油萊飯比同量大米飯多含480千卡熱量,2克蛋白,24克鈣,6毫克鐵,45毫克磷。同時各種維生素的含量也增加了,尤其是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增加最多。 荷葉飯(廣東風味) 荷葉飯是江南流傳很廣、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美食。據清末《廣東新語》記載:“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裡香透,名日‘荷葉飯’。故民謠說:荷葉包飯比花香。” 荷葉飯是夏令食品。盛夏時節,天氣燜熱,人們食慾不振。如果開啟一包荷葉飯,荷葉的清香與飯菜的香味一同撲鼻而來,會使食慾頓增。 主要原料:大米500克,植物油75克,雞蛋2個,叉燒肉、瘦豬肉、蝦仁,冬菇適量,醬油、鹽、糖、香料各少許,鮮荷葉2張。 製作方法:(1)將大米放在飯盒中,加500毫升水、25克植物油,用大火蒸熟後,取出晾涼,拌散。 (2)將叉燒肉、瘦豬肉和冬菇切成細末,加醬油,精鹽、糖和香料炒熟;另將雞蛋炒熟切碎,一起混合拌勻。 (3)將拌勻的菜當作餡,分兩份包以米飯,分別用洗淨的新鮮荷葉包好,放入蒸籠內,用旺火蒸20分鐘即成。 中醫認為荷葉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暑之功效。荷葉飯不僅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且還有預防中暑的食療作甬。 砂鍋煲臘味飯(上海風味) 臘味飯是廣大群眾喜愛的冬令佳食。中國的雲南火腿、金華火腿、廣式香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臘味。用臘味品同大米制成的飯統稱為臘味飯。這裡介紹的砂鍋憑臘味飯是各種臘味飯的佼佼者。 主要原料:粳米750克,臘鴨200克,臘肉、臘腸、鴨肝肫各100克、菜心250克,白醬油25克,鹽5克,熟豬肉75克。 製作方法:(1)將粳米加適量水放入砂鍋中,大火燒沸後,將臘鴨、臘肉、臘腸、鴨肝肫倒入,至水基本收幹後,移至小火,燜出香味即可。 (2)從砂鍋中取出臘鴨、臘肉,斬成塊,肝肫切成片。 (3)將炒鍋內加熟豬油(50克)燒熱,放入菜心煸透,加鹽略煸後,裝盤,切好的臘味覆在菜心上。 (4)將飯用熟豬油(25克)拌合後,與臘味、菜心、白醬油一同上桌。 風味特點:原汁原味,甘香油潤,鮮美適口。 什錦炒飯(揚州風味) 這裡介紹的什錦炒飯用料考究,方法獨特,富有揚州菜系的特色。 主要原料:上白粳米250克,河蝦仁、豬瘦肉絲各50克熟火腿丁、熟雞肫丁,水髮香菇丁、熟筍丁、青豆、紹酒各25克,雞蛋8個,鹽2.5克,味精4克,蔥末15克,熟豬油150克。 製作方法: (1)將粳米放入小盆中,加入適量冷水,上籠蒸熟(飯質稍硬),取出拌散。 (2)青豆用沸水(水中略放一點鹼)焯一下,浸入冷水漂清涼透。雞蛋磕入碗內打散。 (3)炒鍋置旺火上,用豬油滑鍋後,放入熟豬油(75克)改用小火,將雞蛋倒入煸炒。蛋液將干時,投入米飯,繼續煸炒,加入鹽(2克)、味精(2克)、蔥末,炒勻分裝兩盤。 (4)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75克),先放蝦仁、肉絲煸炒至斷生時,加入火腿丁、雞丁、雞肫丁、香菇丁、筍丁、青豆、鹽(1克)、味精(2克)和紹酒,炒熟起鍋,覆蓋在兩盤蛋炒飯上。 風味特點:飯色鮮豔,紅、黃、綠、白相間,輔料多樣、香氣濃郁、味美適口。 四喜肉萊飯(蘇州風味) 四喜肉菜飯是飯、肉、菜合一,色、香、味俱佳,深受群眾歡迎的美味快餐。 主要原料:(制20份)上白粳米2公斤,青菜1.25公斤,豬薄皮五花肉2.5公斤,白糖100克,鹽27克,醬油280克,紹酒50克,桂皮,八角各10克、蔥、姜各15克,熟豬油225克。 製作方法:(1)粳米淘淨瀝乾水分,控8小時備用。青菜除去老葉和萊梗,洗淨後切成2.5釐米長的段,瀝去水分。 (2)鐵鍋中放入熟豬油,用旺火燒至六成熟時,加入青菜翻炒4分鐘左右加鹽25克,水2000毫升。沸後放入粳米,用飯鏟順鍋壁輕輕翻動。隨鍋中水的逐漸減少,翻動速度逐漸加快,火力亦漸減弱。待米、水融和,米粒膨脹,把飯抹平,用筷子從飯上直透鍋底,戳幾個眼,加蓋;見頂出大氣時,改用小火燜15分鐘左右,即成菜飯。 (3)另將豬肉去毛洗淨,切成5釐米寬的長條,加水1.3升,煮15分鐘,取出晾涼,排切成1.5釐米寬,8釐米長的肉塊。 (4)撇去肉湯浮沫,鍋中留湯750克,再將切好的肉塊倒入,加醬油、桂皮、八角、白糖、蔥、姜、紹酒,燒沸後把肉上下翻動一下,改用小火燜煮,每30分鐘翻動一次,燜約1小時至熟為止,即為“四喜肉”。吃時在每碗菜飯上加一塊四喜肉。 風味特點:蔫色翠綠,飯粒潔白,油潤,香軟,肉色紅潤,酥而不爛,肥而不膩,香鮮可口。此飯營養豐富,老幼皆宜。 炒龍鳳飯(山東風味) 主要原料:(制10份)蒸好的大米飯750克,淨蝦仁100克,雞蛋5個,雞脯肉、葡萄乾各150克,澱粉、紹酒各25克,鹽15克,味精1.5克,蔥油75克,熟豬油250克(約耗50克)。 製作方法:(1)米飯攤在盤內,晾涼。雞蛋全部磕在碗內,潷出一部份蛋清拌蝦仁用,其餘部份打散。雞脯肉片成薄片,切1.5釐米長的絲。淨蝦仁拌雞蛋清和溼澱粉調成糊加鹽。葡萄乾洗淨搌幹。 (2)炒鍋置旺火上,加豬油燒至六成熱,將蝦仁倒入劃散,撈出。另用一炒鍋放入蔥油,倒入雞蛋,翻炒撥碎後加入米飯及少量鹽,味精和紹酒,在微火上不斷翻炒。待米飯炒透,加入蝦仁、雞絲、葡萄乾,炒拌均勻,分盛在10個小碗內。 風味特點:米飯油亮,色澤鮮豔,雞脯、蝦仁鮮嫩爽口,葡萄乾甜美。 金銀飯(山東風味) 主要原料:(制5盤)大米飯750克,雞蛋5個,鹽15克,蔥、薑末各3克,豬油150克。 製作方法:(1)米飯撥散晾涼(不能有飯糰)。雞蛋磕在碗內打散。 (2)炒鍋內放豬油燒熱,加蔥、薑末炒出香味,投入雞蛋,改用微火,炒散成金黃色小粒,倒入米飯,翻炒拌勻,同時撒上精鹽,炒至米飯熱透即可。 風味特點:雞蛋金黃,飯粒銀白,黃白相間,色香味俱佳。 豬油夾沙八寶飯(宮廷風味) 八寶飯是一種甜食,源於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地區。從元朝開始盛行於全國各地。八寶飯的製作方法很多,如荊州“散會八寶飯”,北京“果脯八寶飯”,蘇州“百果八寶飯”等等。這裡介紹的“豬油夾沙八寶飯”曾被列入清宮廷的膳單,相傳為慈禧太后喜歡的膳食之一。 主要原料:糯米500克,蜜棗片、桂圓肉片、紅綠瓜絲條、糖蓮心(半片)、青梅片各10克,小金桔、板油丁各25克,瓜子仁5克,白糖豆沙各150克,豬油50克。 製作方法:(1)將糯米放在容器中,加冷水浸2~3小時,撈出,放入籠屜中(下面墊紗布)攤平,蓋嚴,用旺火蒸20分鐘左右(飯熟)出籠。 (2)米飯倒入瓷盆中,加白糖、豬油拌勻。 (3)大碗一隻,塗上熟豬油(防粘),擺上桂圓肉,蜜棗、紅綠瓜、瓜子仁、糖蓮心及青梅片,呈各種鮮豔美觀的圖樣;然後撬起一部份糯米飯攤開,攤成碗形,中間放入豬油豆沙(拌油丁)攤開;再撬起糯米飯蓋牢、貼光,上屜用旺火蒸透;蒸至油、糖、飯融合在一起後出籠;第二天再上籠蒸透;經過三次復蒸,飯呈紅色時覆在盤中,拿掉扣碗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圖形美觀,軟粘適口甜而不厭,油而不膩。如澆上用桔子粉(或鮮桔皮丁)加糖、適量水、少量澱粉和香精熬成的桔黃色的稠汁,則更加酸甜可口。 赤豆糯米飯(古典風味) 中國有些地方在舊曆十月初一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名為“吃紅飯”。在日本,赤豆糯米飯稱為赤豆飯,是辦喜事和祝賀生日時的必備飯。在生日那天全家人都要吃“赤豆飯”,以祝賀長壽。 主要原料:糯米,赤小豆各適量。 製作方法: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淨後,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第二天,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後,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赤小豆(又稱紅小豆)屬於豆科。據《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逐津液,利小便,消水通氣而健脾胃。”赤豆糯米飯,飯色紅潤,具有赤豆香氣,營養豐富,有增食慾、強身體之功效。 豆皮飯(香港風味) 主要原料:(製作5份)糯米500克,秈米300克,綠豆200克,雞蛋25個,蔥末、精鹽各25克,熟豬油250克。 製作方法:(1)將綠豆淘淨磨碎,漂去殼衣,用清水浸泡8小時左右(夏天泡6小時左右)。將秈米和糯米也分別浸泡同樣長的時間。然後將秈米和綠豆一起磨成糊漿。 (2)鐵鍋放在小火上,將秈米綠豆糊攤成10張薄皮,泡過的糯米上籠,用旺火蒸熟(未熟前灑冷水一次)取出、晾涼後分成5份。亦將蔥末、鹽、熟豬油分成5份。 (3)鐵鍋放在小火上,放張薄皮,將打入碗內攪勻的5個雞蛋倒在皮上,攤抹均勻,放上蒸飯,撒上精鹽、蔥末,淋上熟豬油(50克),拌勻後,覆蓋1張薄皮,下面皮子炕黃時,再炕另一面,炕成黃色時,取出裝盤。其餘4份按同樣方法制成。 風味特點:外皮呈黃色微脆;米飯清香,外焦裡嫩,別有風味。 滑蛋牛肉飯(廣東風味) 主要原料:嫩牛肉200克,雞蛋8只,蔥末10克,嫩筋、嫩薑末各少許,豆粉10克,花生油50克,味精少許,白醬油、精鹽適量。煮好的米飯6碗。 製作方法:(1)將牛肉切成橫紋薄片,加嫩筋、嫩薑末及少許清水攪拌;約10分鐘後,加豆粉及白醬油拌勻,炒前加熟花生油少許再次拌勻;雞蛋打入碗內,加鹽、蔥末和味精攪散待用。 (2)炒勺燒熱,倒入花生油,將牛肉以大火溫油翻炒數次起鍋,倒入雞蛋內,攪勻後即倒回炒勺,用大火翻炒數次出鍋,分別倒在6碗米飯上。 風味特點:牛肉爽滑香嫩,是香港居民喜歡食用的廣東風味快餐飯。 咖哩雞飯(廣東風味) 主要原料:洗淨的肥雞1只(約重750克),洋蔥200克,馬鈴薯、西紅柿各250克,胡蘿蔔100克,咖哩粉10克(用二湯匙水調溼),鹽10克,花生油70克,煮好的米飯8大碗。 製作方法:(1)雞肉剁成塊;馬鈴薯去皮,一半切成斜塊,一半切成小薄片;西紅柿用沸水燙後去皮切片,洋蔥、胡蘿蔔切小薄片。 (2)炒勺置旺火上,放35克油,燒至八成熱時,下入雞塊,爆透後盛起。 (3)用油炒洋蔥,並加入調和好的咖哩粉,炒片刻後放入雞塊、胡蘿蔔、西紅柿和馬鈴薯,拌炒後盛入小鋁鍋內,用文火燉約1小時,加入鹽,再燜30分鐘盛起,分別澆在每碗米飯上。 風味特點:具有咖哩和雞的香味,屬於西餐的一種快餐飯。 羊肉抓飯(新疆風味) 羊肉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群眾歡度節日、迎賓待客的傳統飯食。 主要原料:粳米2.5公斤,胡蘿蔔2.5公斤,羊油(或素油)500克,羊肉1公斤,葡萄於75克,蔥,鹽適量,味精少許。 製作方法:(1)羊肉切成2釐米見方的丁,胡蘿蔔切成絲(成丁)。 (2)用旺火起油鍋,待羊油燒到冒煙時,下入羊肉和適量鹽,煸炒透後取出。 (3)將胡蘿蔔和適量食鹽下鍋,炒半熟,加蔥、味精、炒勻取出。 (4)鍋內放適量的水,大火燒沸後加入羊肉、胡蘿蔔,燒沸後下米,用飯鏟輕攪,待湯收淨後,用筷子在米上扎幾個孔,扣緊鍋蓋,用小火燜熟。食用時將飯盛在盤子裡,上面 撒些葡萄乾。 風味特點:米粒晶瑩如珍珠,胡蘿蔔紅似瑪瑙,羊肉芳香撲鼻,別具風味。 竹筒飯(傣族風味) 竹筒飯是雲南省傣族群眾最喜愛吃的飯食。江南不少地區盛產竹子,只要沒有苦味的竹子,均可製作筒飯。 主要原料:糯米或大米1公斤,直徑5~10釐米,長30釐米、一端有節、無苦味的新鮮竹筒數根;乾淨稻草1把。 製作方法:(1)將米和適量水一起裝入竹筒(不要裝滿),用洗淨的稻草塞住竹筒口。 (2)用樹杆或竹子搭成架,把竹筒直靠架上,將燃料圍住竹筒,燃燒約20分鐘,翻轉竹筒,再烤10多分鐘即熟。 (3)颳去竹筒燒焦的皮層,破開竹筒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具有翠竹的清香和甜味。特別適合於野外作業、春遊野炊(要注意防火)。 海南香飯(黎族風味) 海南島的黎族群眾在狩獵時愛吃香飯,並常以香飯敬客。香飯的做法與竹筒飯相似,只是配料不同。 主要原料:大米、黑豆、豬肉、鹿肉,蛇肉等適量。 製作方法:(1)取新鮮、無苦味的竹子鋸成竹筒,竹筒的一端要有節。 (2)將米和黑豆洗淨,各種肉切成丁(或片),與適量的水一起裝入竹筒(不要裝滿)。竹筒口用香蕉葉塞緊。 (3)用炭火或柴火烘烤,烘烤時竹筒要經常轉動,待散發出米飯香味時,再用微火烘10分鐘左右即成。 風味特點: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花米飯(苗族風味) 貴州苗族同胞喜吃“花米飯”。逢年過節,婚禮喜慶,小孩滿月都要蒸“花米飯”招待客人。 主要原料:普通糯米適量,黑糯米少量。 製作方法:將普通糯米與黑糯米混合蒸成“糯米飯”(製作方法與一般糯米飯相同)。 風味特點:由於黑白糯米相混合,所以米飯的顏色有黑紫、淡紅、白色等。“花米飯”不僅顏色好看,而且食味可口,又粘又香,並有滋補作用。 黑糯米是貴州省的特產,表面為黑紫色,略有光澤,糯性強。常食黑糯米能補血益氣,補腦健胃,使肌膚細嫩,體質增強,是一種滋補佳品。貴州省山區不少人把黑糯米當作滋補中藥,據說還可以外用接骨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