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弘毅
-
2 # WILLSON1625027
誠謝相邀。
在封建專制體制下,當一種思想主張、經世之道想要得到官方的認可,並推廣到整個社會時,它是難以相容其它思想主張的。
春秋戰國時期,本來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但在統治階級吃得開、起作用的,也就是法家、兵家等少數,這也是強國、衛國的現實需要。像儒家、墨家、道家這些推崇仁慈、兼愛、自然的,國君們即便認為是好思想,但也知道在群雄並起的時代根本不能用(至少孔子是不遺餘力地到處推廣過),這也是任何思想主張都需要為國家的強盛和有利於統治的必然選擇。只有待全國一統了,為了維護統治,才需要選擇一種有利於統治民眾的思想作為國教。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森嚴等級制,崇尚仁、義、禮、信、忠、孝、悌的具體近世之道,恰好符合了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就水到渠成。
在這種需要全民思想一統形勢下,自然是不能再容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更何況儒家的基本思想“仁愛”是有等級框架的,而墨家的“兼愛”則是主張無等級的、普世的愛,這讓儒家及統治階級豈能容得下而自亂綱紀?
所以,在封建統治下,讓儒家思想與墨家學說相輔相成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
3 # 亞亞與娃娃
1.儒家思想等級觀念嚴重,稱老百姓叫草民、小人,而墨家的追隨者基本上都是社會底層人,這樣的門不當戶不對,怎麼志同道合相輔相成?
2.儒家學說太注重說教,說得太多了做得就會少,而且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沒聽說誰真正按照孔子說教去身體力行,這就形成了一個只是空洞地去說教別人而自己不做的壞毛病。而墨家人敢說敢做,說了就做。一個是空談家,一個是實幹家,而且墨家人有段時間走向了科技的道路,發明了不少實用機巧的工具。道不同怎麼相謀?
他們兩家的本質區別是代表的利益即社會基礎的不同,這樣使得兩者對禮教,道德和如何治理國家有截然相反的主張。所以不可能做到相輔相成。
-
4 # 看透古今
墨子講的寬容,兼愛,非攻。而儒家則講究壓迫與專政,如何欺侮,整治廣大普遍小人百姓。二者政治取向是對立的,怎麼能夠相輔相成。
-
5 # 終南高揚
無論是儒家還是墨家,實際上皆同出一源呀!單獨用哪家都不合適,古人說【雜用之】實際上最合適。
自古帝王之術,五帝時用帝道,行仁義,夏商西周用王道,春秋用霸道,戰國用強國之政……漢唐霸王道雜用之。
【雜用之】就是都用,別浪費了。
說清楚了……“天下門派,同歸而殊途,不管什麼法家、道家、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等等……這些學派都是以治理國家為出發點。
他們各家學說不同的原因,不過是哪家簡單與誰家複雜的問題而已。各有千秋。
陰陽家拘而多畏;
儒家勞而少功;
墨家儉而難遵;
法家嚴而少恩;
名家儉而失真;
道家精神合一,其實易行,其辭難知。
百家之言皆治世之文,異途而同歸。
-
6 # 井夫子
墨家是諸子百家之一,且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因此,墨家在百家之中,其實還是佔據很大一部分比重的。
甚至法家代表韓非子還稱墨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
而儒家也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上有“非儒即墨”之說。只不過隨著歷史的巨輪滾動,儒家思想成為了中華思想的正統,而曾與儒家齊名的墨家卻有些沒落了。
其實說起來,還是二者主張,和適應的時代不同。
儒家之祖孔子一生追求“禮”,主張仁義禮智信,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講學和周遊列國,藉此來宣傳自己的學說。
但是當時各國征戰不斷,儒家既不能迅速增加國家財富,也不能迅速增加國家的軍事力量,而且孔子希望恢復“周禮”也不符合諸侯國的心意,因而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甚至一度‘焚書坑儒’走向沒落。
但是儒家思想不適合亂世,但在統一盛世可以大放異彩,因為這樣的思想卻十分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求。
這是本質,且在後學之中孟子、荀子、董仲舒這些儒家的繼承者又吸納融合了其他學派的思想,這才讓儒家發展壯大。
而同樣的是代裡,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的主張。這樣的主張代表了勞苦群眾和弱者的利益,因此很快聚集了一大批成員,併成立了與儒家思想對立的墨家。不僅僅是思想,在生產力方向,墨家也有著強大的能力。
墨家發明出很多攻城、守城的器械,在亂世,這是絕對值得提倡的,但是在盛世,這樣的方法與思想,卻會被領導者所猜忌。
所以現在可以明白了。其實儒家與墨家有很多的地方是相似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觀點所處的角度不同,也造就了發展的差別。
而這,也是形成人們認為儒家墨家看似針鋒相對,並不融合的認識。
-
7 # 滄桑短笛
關公戰秦瓊就夠離譜了,儒家跟墨家相輔相成更離譜。
一、真實無偽的墨家
墨家學說,主要是非攻、尚同。同是,墨家還信鬼神。需要首先說明的是,信鬼神並非封建迷信,更不是愚昧無知。在科技非常落後,人們對世界的人治很少的公元前,信鬼神實際上是相信大自然有未知事物、神秘現象。比如 “抬頭三尺有神明”,是迷信、愚昧無知嘛?很顯然不是。
墨家的非攻就是反對戰爭,尚同就是統一看法、統一觀點,避免矛盾、紛爭,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雖然我很崇拜墨家士子的品德,但墨家學說基本上屬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對春秋戰國時期幾百年內戰的根源認識的最為膚淺。
生產力的發展,貧富差異的客觀存在,是矛盾、紛爭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也是“成長的煩惱”,生產力不可能不發展,人們不可能不追求更好的生活。有問題的不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追求的方式方法。比如致富,搶劫是最快的,但卻是最不可取的;勤勞致富是最環保的,但也是最苦最累的。如是而已。墨家對此不僅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拿不出解決辦法。崇尚尚同的墨家,最快的分裂為秦墨、楚墨等等,這個諷刺也足夠大的。
即便如此,我個人依然非常尊敬墨家。墨家是人、既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又是努力的、最貼近百姓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踐行著自己的主張。一句話:墨家,非常的真實。
二、大偽無雙的儒家
墨家對社會問題認識很膚淺,儒家對當時社會的問題認識的最深刻(百家之中,無出其右)----人們的道德品質出了問題。承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錯,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方法錯了。而導致這種錯誤的根源,正在於人們的道德思想出了問題。
但是,儒家解決問題的辦法,卻是極端弱智的存在。儒家解決辦法之一是恢復周禮、回到過去。打個比方說,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了、學壞了,讓這個孩子重新變成嬰兒,重新長大一次、重新學習一次,這次別學錯了、別長壞了。這是辦法嘛?這純屬扯淡。
儒家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二,是聖賢治國。全社會都道德敗壞,到哪找聖賢?即便找到了,也必然是大多數人不認可啊。道德本質上是人心的三觀,是無法分辨好壞、對此、善惡的,儒家拿什麼來測量一個人的道德?儒家連道德標準都未曾試圖制定過,顯然儒家道德於人品無關,而是一個偽裝、一個謊言。歷史上,儒家推崇的聖賢,都是已經死亡的。比如堯舜禹、比如周王周公。所謂的聖賢治國,難道是死人治理活人?從孔子建立儒家,到今天崇尚儒家的,實際上都是扛著死人的牌位,用死人嚇唬活人。
比如:“子曰。。。。。。”。是孔子說的嘛?扯淡。即便真是孔子的原話,哪也是對公元前的人說的。此其一 。其二,“子曰。。。。”多了去了,為啥選這一句出來說事?是孔子自己選的?顯然不是。所以,所謂“子曰。。。。。。”都是後世腐儒從孔子《論語》中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扛著孔子的牌位說。
鼓吹儒家的,往往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說事,但卻沒有一個崇尚儒家的真正去踐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啥呢 ?儒家要的就是孔子這個牌位,要的就是任意揉捏 ,隨時變臉的屬性。
儒家,既沒有思想,也沒有言行。有的,就是一張張卡片,後世儒家翻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卡片,以聖人、孔子的名義,去兌現自己不可見人的慾望。比如:向上攀爬的扶手。
三、墨家、儒家,世界的兩極
墨家是真的到極致。儒家是偽的到底線。
墨家如一池清水,清澈見底。儒家是一個醬缸,汙穢不堪。
還相輔相成,你要拌泥漿嘛?
回覆列表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內容都比較豐富,如籠統地說,肯定是扯不清楚。故擇其一二要點,分析這個問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故曰:仁者愛人。儒家極力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治國,其實都包含於仁的意義之中,所i謂的克已復禮,就是孔子希望回到以禮治天下的周公時代,對於這一點大家都應該有印象。
而墨家的主張則是兼相爰,交相利。關於這一點,只有兼相愛同孔子的仁愛有一定的共通之處。至於交相利,則與儒家的主張背道而馳。因為儒家比較迴避利的問題,所以,儒家又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論調。這可能也是中國古代重農抑商,致使商業文明凋零的緣故吧。
其實,儒墨兩家是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的。如杲古代統治者在當時號召全民充分吸收墨家思想的精華,掀起百姓們交相利的熱潮,不要那麼虛偽世故,再繼承和發揚墨家實事求是,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那麼,我們的國家也不至於在近代就被西魔趕超,更不至於經歷百年屈辱的歷史。
也許到現在我們就是真正的科技強國,經濟強國。又是全民彬彬有禮,上下和諧,有為的廣
大青年一代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和家國情懷。
以上是我的一點暇想,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不會重來。讓我們書歸正傳,回到正題吧!
在長達二千多年的大一統的封建社會里,儒墨兩家為何不能相輔相成?精神文明(儒家)和物質文明(墨家)為啥不能融合而又互相促進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或者說外儒內法政策的強烈打壓。迫使其它文化逐步走向凋零和沒落,是一種殘酷的文化專治,同秦世皇的焚書沒有本質的區別。二:墨家的經典《墨經》在兩漢之間失傳,直到清朝末年,考古專家才在出土文物中發現,當時學者們就千籲萬嘆,直呼:可惜!可惜!三:儒家是務虛多,務實少,或務實無,比較虛偽,比如:以儒學入仕計程車大夫及達官貴人們,有多少人是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做人的?可以這樣說,大多數人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是滿口仁義道德或子曰詩云,滿腦子的爭權奪利,賣官鬻爵,貪髒枉法。民與官之間,官與官之間等級森嚴。而墨家則是真正的務實派,不因循守舊,還積極地搞創造發明,待人平等,行俠仗義。因此,兩者不可相融。
我想,以上幾個因素大概就是儒墨兩家不能相輔相成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