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有娃家長學校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避免過度保護孩子,並要允許他在輸的時候體驗失望感。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或試圖說服你的孩子他沒有那種感受。父母要允許孩子體驗各種感受,因為情緒是沒有對錯、好壞之分的。

    第二,要認可孩子的感受,說:“我能看出你因為輸了真的很失望或者很難過。有這種感受沒關係。”這有助於孩子認識到失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應付得了。

    第三,到孩子再大一點之前,要嘗試只為了好玩而玩遊戲,不必遵循傳統的遊戲規則。可以自己制定規則,只要玩的開心。或者玩一些沒有輸贏的遊戲,每個人都是贏家。

    第四,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如果你故意每次都輸,就會給孩子造成他總是會贏得感覺。這會讓孩子步入社會後遭遇更大的失望。如果你有時贏幾次,孩子就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因為他相信他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失望。

    第五,如果孩子太難承受自己比賽的失利,可以建議他休息一下,以平靜下來。當孩子平靜下來時,你可以問一些“什麼”“如何的問題”,比如對於這項遊戲,你最喜歡什麼?你對自己的參與有什麼感受?如果別人和你一起玩總是輸,你認為他們會如何感受?”以一種友好的方式問孩子“什麼”和“如何”的問題,能消除長篇大論地說教所造成的牴觸情緒。

    第六,決定你要怎麼做。告訴孩子“我真的很喜歡和你玩遊戲,然而你每次都讓我輸,就不好玩了,當你準備好無論輸贏都享受比賽時,請告訴我,我會樂意和你一起玩。”

    第七,運用遊戲法。一位媽媽和孩子玩遊戲制定了一個遊戲規則,誰輸了就要念咒語,咒語就是:“哈哈哈”大笑三聲,這個時候哪怕是輸的人也會很愉快。

  • 2 # 芥末學堂

    芥末認為孩子怕輸的原因有兩大方面,第一,孩子怕輸是怕家長怕輸;第二,孩子怕輸是自己怕輸。這兩個方面都會造成孩子難以接受自己的失敗和落後,芥末需要提醒的是喜歡爭強和害怕會輸是兩種不同的性格,爭強的孩子是相對自信的,怕輸的孩子恰恰是沒有自信。

    幫助孩子克服怕輸,首先是要告訴孩子輸贏並不重要,有多少比賽或者事件都是輸了比賽但是贏得了其他,父母要引導孩子哪怕輸了但是卻得到了能贏的經驗,這也是一筆財富。

    其次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告訴孩子,哪怕是父母自己也經常會輸,但不會輕易認輸,一次的失敗是為了以後的成功。

    當孩子面對挑戰露出膽怯時,父母是孩子最強力的支柱!

  • 3 # 肯特M

    感謝邀請。 怕輸的心理不僅是兒童有,成人也有。怕輸是正常的,我也怕輸呢。 有的孩子怕輸的表現是顯得膽怯,不敢面對,不敢嘗試; 有的孩子怕輸的表現是不願意遵循遊戲規則,只願意接受對自己有利的方式; 有的孩子怕輸的表現是贏了就開心,輸了就大哭,不肯接受輸的結果。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在孩子出現這些表現時責備他,也不要逼迫他,先在一旁觀察,等事情結束再和孩子溝通。 首先問她自己的感受?再表示理解,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害怕輸的,這個不丟臉,很正常。然後再問問孩子是否願意變得勇敢,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面對這個困難?然後一起討論具體有哪些方法,孩子需要做什麼,爸爸媽媽需要做什麼? 達成共識,拉鉤確認。過幾天要再次鼓勵,讓孩子自己說出確認的內容,反覆幾次,增加信心,一開始實施時她可能會打退堂鼓,不要著急,多鼓勵。只要有一次他敢於面對了,及時給予鼓勵,孩子的狀態就會越來越好。

  • 4 # 父母影響力

    怕輸這種心理現象,不僅僅是孩子會有,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都怕輸。所以當孩子表現得怕輸時就好像是孩子缺點一樣不得了。大人其實只是會隱藏這種感覺,而孩子會直接表現出來而已。再加上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不能壓制自己的這種情緒,就會讓父母覺得我家孩子總是輸不起。輸了可以大方接受並且表示不在意的很少很少。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

    一:主動擁抱,用愛支援。

    父母要嘗試去給孩子一個擁抱,當孩子感覺不好的時候,作為父母主動地去擁抱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接納和理解的。並且承認孩子對於輸了的情緒:輸了確實心裡不好受,誰都想贏。

    二:日常競爭,失敗示範。

    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遊戲的方式去呈現競爭,比如父母可以故意地輸給孩子,然後示範給孩子看自己是如何面對失敗和錯誤的。輸了的時候說:我也想贏,但是我們不能總是會贏,沒關係,下次我會努力的。讓孩子知道,下次還可以透過努力再贏回來。

    父母也可以透過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讓孩子對失敗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每個人都會失敗,這不要緊,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

    三:用既往成功經驗鼓勵。

    建議父母多多地去觀察孩子,累積孩子既有的成功經驗,然後用來鼓勵和信任孩子,比如媽媽發現昨天你彈琴彈得那個調彈對了的,再努力就可以有更大進步了。

    總結:用愛鼓勵,發現優點,不怕犯錯。

    父母多積累孩子既往的成功經驗,用來鼓勵和幫助孩子成長,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再害怕失敗和錯誤,這樣孩子就會勇敢起來

  • 5 # 心理火鍋

    其實不僅僅是兒童怕輸,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心理,並不是兒童獨有。

    從邏輯上看,存不存在只贏不輸的狀態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存在的。

    贏和輸是相對的狀態,從成績上看 從勝敗上看,面子上贏或者是輸,但和以往自己的成績比可能就是贏啊!

    跳出輸贏本身,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輸贏,是不是就更豁達了呢。

  • 6 # 嘿呦呦兒童百科平臺

    好勝是人的心理潛在意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對輸贏的認識是個人執著而已。

    有正確的輸贏認知,就非常容易引導小孩了。

    小孩子怕輸,就是怕沒人得到別人的認同。他不在乎的是輸贏,而是在乎別人的是否認同,是自尊問題。贏了可以得到別人的掌聲與微笑,輸了別人可能會取笑失去引領地位。

    其實小朋友與生俱來的時候是沒有輸贏概念,是我們後天的認知加與執著分別。

    比如說小明參加一項比賽活動,贏了可以獎勵一個玩具,輸了就沒有。那曉明肯定就會,努力的爭取去贏,因為他想要玩具,想要認同。

    反過來,它也擔心,會輸會失去玩具。作為成年人,我們非常容易理解。

    透過競爭,比出高低,促進事情的發展,這個遊戲設計本身沒有錯,但如果這個輸贏遊戲運用的幼兒教育發展就是一種錯誤。因為小孩在接納社交傳遞資訊時候,是性格形成和完善的時機。他們應該有公平的學習參與機會,老師,您給更多的機會鼓勵小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參與互助,參與學習,輸贏結果並不重要,重要是這個協作的過程。

    其實這一點在日本的教育做的比較好,他們平時考驗小孩,並不考這個小孩有多大的天賦,並沒有透過競爭遊戲優劣來去淘汰,沒有輸贏概念。而是考小朋友有沒有跟其他朋小朋友合作?有沒有跟小朋友分享?小朋友也沒參與公共活動。透過這種幼兒園學校組織的考評活動來要求平時,平時小朋友學習協作,合作分享精神。這樣子有利於兒童之間的平衡發展,相互幫助。長大了,有團隊精神,有民族精神。

    迴歸現狀,那針對怎樣的引導小孩可服輸的心理呢?

    1、家長之積極參與小孩子親子活動,多陪小孩玩遊戲,設計的遊戲中是以參與為目的,合作為目的,如果真的是要獎勵,那就輸贏,都應該獎勵。讓小孩明白輸贏其實只是人生一種常識,把這個輸贏概念在玩遊戲中淡化掉,強化引導他的參與感。因為這個時候正確的概念,引領,完善形成Sunny的性格更重要。

    2、在兒童的日常行為之中,要強調她的參與性,分享合作。比如在小區之內,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我們更應該知道小孩去設計遊戲規則重在參與,快樂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我們可以編一些協同合作的遊戲,或者分享有的好東西,互助同贏。讓他明白正常的社交參與過程比輸贏更重要。

    3、在組織開放兒童教育或者早教的時候,我們的園方負責或校方更應該多在,設計一些有益於兒童成長遊戲規則。形成更大範圍的分享團結合作團隊精神。比如說多人同時協作搬抬東西。長筷子拿東西互動,多人完成智力圈。多人腳踏車。。。

    我們專注兒童發展,幼兒園教育建設。

  • 7 # 哏媽號

    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最先反思的就是家長,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家長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還是家長自己就害怕失敗,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首先分析兒童怕輸的心理可能有下面幾個原因:

    1.從小到大一直在父母、親人的無條件誇讚聲中長大,到了學校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最棒、最聰明的。

    學習時可能有學不會的知識,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小朋友比他更優秀,於是自尊心會很受挫。

    自尊心受挫之後,可能會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直面問題,就是自己不擅長的加倍努力與學習。

    另外一種是逃避問題,就是輸不起,比如“這個不擅長我就不玩了“,“數學學不好我就不學了“,“繪畫我沒天賦我還是早點退出吧”……

    2.家庭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所謂的挫折教育指的並不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當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遇見各種困難時怎麼處理。

    這種教育從很多小的方面就可以體現出來,比如嬰兒時期,孩子在操作一個玩具的時候,大人在旁邊看著,看見孩子搭的不符合“成年人的邏輯”或者失敗了,就會動口指揮、出手代替:應該這麼搭個房子,這個玩具車應該往前走,不能向後退……

    很少或者根本沒有給孩子探索、試錯、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於是孩子從小到大,看似順風順水、但是無論是創造力還是抗挫折力其實都很弱。

    3.家庭施行過分打擊教育,孩子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家長的認同。

    有些家長害怕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就飄飄然,哪怕孩子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還是繃起臉來說:“怎麼才考了99分,剩下那一分為什麼丟了,還不反省一下!”

    長期下去,孩子的很難得到家長的贊同,他們的自信心會大大受挫。

    可能會導致孩子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會過分追求完美,不能面對與害怕任何失敗。

    二、家長應該根據原因轉變教育方式和自己的行為。

    1.首先教育孩子不能走極端,或是無底線的讚美,或是無論如何都要挑刺兒。

    不做“捧臭腳型“家長。

    多讚美和鼓勵孩子的努力、孩子的探索、孩子克服困難的表現,孩子遇到困難不罷休的韌勁兒。

    少讚美孩子的外表、聰明、所謂天賦…

    不做“刺頭型”家長。

    不要孩子幹什麼都要挑刺兒,不要看孩子什麼都做不好,自己都要指揮一把。不要覺得孩子事事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要在外貌上挑剔孩子。

    多多看到孩子的優點,看到孩子的努力。適當給孩子以肯定和讚美。

    2.注重培養孩子的韌性。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開頭專門有一篇介紹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

    我在懷孕期間讀到時,就感覺這真的是咱們中國傳統家長們非常欠缺的教育,並且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拿來讀一讀。

    其中提到,從孩子出生時就要開始培養他的韌性了,在童年時期都要如此進行。

    其中七大方法最為重要,我將這些要點概括為:

    -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增強孩子的信心;

    -建立與孩子之間健康的聯絡;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並以身作則;

    -讓孩子懂得奉獻,有利於從不良經歷中恢復;

    -給孩子提供應對壓力的工具,以身作則;

    -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影響今後的人生,有能力從不良經歷中恢復。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雖然材質各異,但是他們的世界是最純淨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如同家長的一面鏡子,你自己怎樣行動,再遇見各種問題時又是怎樣處理的,都將反應在孩子的行為舉止中。

    所以孩子出現了任何你不能接受或者希望改善的行為,首先記住的是,要先改變自己。知行合一,言行合一,你希望孩子做到什麼,你自己要首先具備相應的能力和品質。

  • 8 # 育兒如育己

    只要有比賽,是人都怕輸。兒童身體心理發育不完善,承受力更弱,且受控於成年人的眼光評價,他面對失敗會更害怕膽怯。這是正常的。

    我家孩子在一次圍棋二段比賽中,一個不小心,被對手殺掉一條“大龍”,可能是感覺必輸無疑,一個男生居然沒控制住情緒當場哭的稀里嘩啦,對手滿懷同情的勸他棄子認輸,哪知道這個倔脾氣反倒擦乾眼淚沉著應對,最終以半目之多贏了這局比賽。當他跑出來告訴我這些時,居然開始心疼那個勝券在握卻滿盤皆輸的男孩子。他們棋逢對手,旗鼓相當,惺惺相惜,輸贏又如何。

    一、多參加各種活動,有比賽的沒有比賽的都可以。重在參與,久經沙場,鍛鍊孩子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

    二、家長如果在身邊看著孩子參與活動,或者說最後一定要有個勝負之決,不要給予任何語言上的鼓勵諸如"加油呀,寶貝"、“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能拿第一”等等,我認為都是產生壓力的廢話。陪著他就好。

    三、做父母的不要把輸贏看的太重,把負面情緒傳導給孩子,如果揹著大人的面子裡子喜怒去打比賽,孩子自然連上場也不敢了。

    四、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拿了通知書出來看到家長就煊:我比某某多了三分,他笨死了。家長的開心程度看那張咧著的大嘴就知道了。這世上沒有常勝將軍,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起。

    三、人生就是無數次的輸贏交替,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走。在場,就微笑觀看;不在場,就把心放肚子裡。

  • 9 # 書霞育兒說

    感謝邀請。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孩子有怕輸心理,一來對自己不夠自信,二來父母在平時生活中過於乎輸贏了。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輸了受打擊和嘲笑。其實這樣的孩子內心是特別矛盾的,他們既想體驗參與的快樂,只要向人們展示自己,但又害怕失敗了讓自己難堪,所以他們總是在猶豫在徘徊,殊不知很多快樂,很多寶貴的機會就這樣與他們擦肩而過了。我們要怎麼引導孩子呢?

    陪伴親子閱讀

    多陪孩子讀一些名人專記,讓孩子知道每一個優秀的人身後,都有很多次輸的經歷,才會有今天驚人的成績。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它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戰勝它克服它。我們就會越來越棒,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前幾天我家大寶給我說:媽媽,你知道中國孩子最怕什麼?我說作業。他說錯了,中國孩子最怕別人家的孩子。孩子說完答案,我沉默了。我們父母要少拿孩子與別人比較。你不要動不動就以名次說話,誰誰考的多好,你什麼時候能夠趕上人家呀。經常這樣比較的話,會讓孩子過度的看重輸贏。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關注自身的進步與成長,比如說在同樣的一件事情上,他有沒有比之前做得更好呀,好的話好在哪裡,讓孩子體驗努力帶來的進步與快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適當給孩子做輸的榜樣

    演員陶紅分享女兒小時候,發現她連最簡單的積木都不敢玩。覺得好奇怪,在觀察之後,發現她是因為媽媽玩兒的太好了,怕自己搭不好才不願意玩的。等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陶紅就開始嘗試在女兒面前示範失敗,她發現她搭錯時,我會發現我女兒的眼睛就會忽然放亮。後來還把這個方法告訴老公徐崢。再後來孩子就勇敢嘗試,並且越做越好。

    學會與失敗共處,找到失敗的原因

    失敗是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引導孩子需要明白,然後坦然接受失敗,甚至還要學會敬畏失敗,還有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然後才能夠蓄力前行,向自己心目中的終點進發。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歸結原因。告訴孩子失敗是暫時的,特殊性,非個人化的。引導孩子正確定的處理方法。多鼓勵孩子,並相信孩子能做到,這樣孩子就能很快的接受。生活中孩子輸了失敗了,父母一定要更包容更加讓孩子感覺到愛,不要指責打擊和嘲笑。這樣孩子就有更多的自信,敢一次次挑戰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讀初一了,第一次月考考得很差,學習態度不積極,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