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香咿客
-
2 # 白山黑水北漂人
覆背,又稱““覆畫”,就是在已鑲好的畫幅背面粘上兩層或三層宣紙,經排實,上牆、晾乾、掙平。使其畫幅更加厚實、牢固、平展。
字畫的覆背,不論其款式如何變化,其覆背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分為“溼覆”、“幹覆”兩大類。“溼覆”又稱“座覆”,與託畫心的“溼託”有近似之處,適於不易跑墨走色的畫心。“幹覆”又稱“搭覆’’,與幹託畫心近似,適於容易跑墨脫色的畫心。不論採用何種方法進行覆背,都要求達到畫心不跑墨、不脫色、幅面平展整潔、無折皺、無瓦患、無板結、軟硬適中、背部光滑潔淨、無破裂、無摺痕、無空層、不起毛、介面小而齊、邊口平直等。
為達上述目的,必須做好覆背前的準備工作.根據畫幅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覆背方法,嚴格覆背的程式,並做好有關問題的預防和處理。覆背前準備,有以下三點:配覆背紙和包首,配輔料,檢查畫幅。 一、配覆背紙 (一)配覆背紙 覆背紙即粘在畫幅背面的託紙,一般是用兩層單宣或覆一層事先託好的雙宣,畫幅尺寸較大的(超過四尺)畫心須用三層紙。全錦鑲和全錦綾鑲的書畫應選用較薄的單宣。巨幅書畫要先用較厚的重單宣。最好選用純粹用植樹皮抄成的綿料紙,厚薄要與畫心相配。也可以採取第一層用連四紙,第二層用較好的綿料紙。因為連四紙是竹料紙,覆背的裱件經砑光後,結實光滑,舒捲之間,與畫心摩擦較小,有利於保護畫心。總的要求是:覆背紙要用質地細膩、厚薄均勻、拉力較強、伸縮效能好的宣紙。目前,覆背檔次較低的書畫,北方地區多采用河北產的遷安紙。 覆背紙的規格,要根據鑲活後的書畫幅面規格計算出來。覆背紙寬要比裱幅面的寬度餘出6cm,長度餘出6cm,作為上牆漿口的餘邊。若加絹包首,其長度應減去包首的長度。 覆背紙配好後,應逐張挑刮沙粒及草粳等異物,再將其斜身交替摺疊,使紙張原有的折印伸展平整,爾後橫身對摺,扎眼,裁正左右兩口。裱件寬度超過68cm,覆背紙應豎身用四尺宣紙的長度配裱件的寬度,需對摺,扎眼,裁正其左右口。 將方裁整齊的覆背紙,按上下層不同的品種,分別逐張收捲起來。為防止由於抄制原因而造成的厚薄不勻,可左右口交替捲紙,即從右口卷至左口後,再從左口卷至右口,如此反覆進行。 (二)合紙。 就是將配好的覆背紙二層託合的一起。首先調好漿水,備好排筆、棕刷、針錐、毛巾等用具。
將底層覆背紙反面朝上,平鋪在案子上,用排筆潤漿水,令其幹宣紙略有伸展,爾後自右向左依次刷漿。刷完第一張紙後,擦淨左豎口邊緣漿水,壓接第二張紙。先用排筆沿介面內側豎劃一道,令其定位在案子上,再以前述方法刷漿。依次將所有底層紙刷完,檢查一下漿水是否刷勻、有無欠漿處、紙張有無斷裂折皺,接縫是否寬窄一致、異物是否清除乾淨,如果達到上述要求,便可進行上層紙的覆合。 覆合的方法與基本功訓練基本相同,只是多張紙進行覆合時,應錯開接縫,以避免其接縫的厚度。全部覆合完畢後,用棕刷上下左右依次排實,然後將背紙起案,在其下面墊一層幹宣紙,再進行排實。這樣做,一則可以吸取水分,二則能增強紙層間密實度。 覆背紙託合之後,以雙手夾住其右首兩邊,輕輕起案抖動,然後,取晾杆豎放在背紙中部,避開接縫,再將背紙從右邊‘折過去一半。隨之左手平穩地抬起晾竿,順勢將背紙挑離裱臺放置在晾架上。如無晾架,也可將覆背紙右端抹一漿條,貼在牆上飄幹,一張一張摞著貼上,錯開漿口,這樣不佔地方,節省板牆。 有時覆背紙超長,可同時用幾根晾杆一段段挑起.放置在晾架上,才能避免觸地弄髒。有時一些超大的背紙,直接平晾在乾淨的案子上也能解決問題。但是,必須在其下面墊一層幹紙,以利透氣速幹。要避免在潮溼的天氣下乾的太慢,造成漿性失效。 合紙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漿水乾溼要適度,太乾不易刷勻,太溼則不易排實。 2.紙與紙拼接的接縫要寬窄一致,不要太寬,以0. 2cm為佳,上下層的接縫應錯開。通常是底層用整紙,上層使用零紙,假如兩層紙規格相同,在覆合上層紙時,要有意的錯開底層紙口,或事先裁去一段,等覆合完了,接在後面,以求接縫錯開。另外,還應注意接縫與畫心構圖所在的位置和部位,應避開人物畫中的人物面部,花鳥畫中花鳥、獸的突出部位,山水廁中的重點景物部位,以免影響畫面的藝術效果。 3.在排實過程中,紙張要保持一定的溼度,紙太乾時應灑些水花,否則容易出現紙毛。4.合紙的邊口,應儘量對齊,否則,就會影響廢邊的堅固性。 二、配包首和廢肩 (一)包首 是當書畫裱件捲起時,包在外層的色絹、宋錦或綾、仿綾紙、色宣等。配包首的目的是因為書畫裱件捲起成軸後,暴露在外面的覆背紙易損易汙,採用配包首,不但可以解決易損易汙的問題,還可以使裱件的外部裝飾更加精美和高雅。一般全綾鑲、全錦鑲和全錦綾的書畫立軸裱件都要加絹包首;半綾鑲、紙鑲、綾邊鑲和全紙鑲的裱件,可取茶黃色鑲紙或仿綾紙作包首。絹包首的顏色,要與畫幅綾絹的鑲料顏色協調一致,寧可淡些,不可過深。 包首下料,要注意橫開,不要直開,因為直開絲硬易斷,橫紋較弱,耐舒捲。包首的規格:一般中小規格的立軸,取23. 5cm長的書畫裱件可適度加寬,取27cmo寬度要比裱件的寬度餘出0.6—0.9cm,以便左右轉邊後與鑲好的天頭同寬。 (二)廢肩 是貼在包首邊上長.23. 5cm、寬3.5cm的綾絹長條,用於上牆時打漿口之用。廢肩一般用較淺色的綾絹,不可深於包首的顏色,以免掉色留下痕跡。廢肩下牆之後,即可撕掉。 三、配輔料 輔料,即對書畫裝裱起著輔助作用的小件鑲料,有畫籤、搭杆、驚燕。這些小件鑲料,都要在上覆背過程中貼於裱件之區域性位置。為使覆背工作做到有條不紊的進行,覆背前應做好準備。 (一)畫籤 是貼於書畫背面包首靠近杆處的籤條,用於標記出畫作者、收藏者姓名或書畫名稱的。寬度一般2~2. 5cm,長度依裱件寬度而定,應不大於裱件軸寬的一半為宜。一般用古銅、茶黃、灰等用料,可用染色紙,也可用現成的色宣。 (二)搭杆 又稱角絆,是貼在立軸背面地頭夾口兩側邊沿處用於增強地杆夾口處的拉力和牢度的短條。搭杆可採用與鑲料同一色調的綾絹,裁為2cm寬、17cm左右長的小條,一端剪成角形或雲頭形即成,也可剪成一頭寬一頭窄相對稱的兩個長條。 (三)驚燕。 又稱“驚燕帶”或“綬帶”。驚燕的下料一般採用與天地頭鑲料有所區別的綾絹,裁成1. 6cm寬的小條,幅面較大的書畫可裁成2cm寬的小條。也可以根據書畫禳成的寬度而定。驚燕的長度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二色鑲或三色鑲的驚燕長度可分別與二色鑲、三色鑲的天頭長度大致相同,驚燕的下端可用剪刀剪成多種花樣,增其美觀,也可取平口。
-
3 # 紅梅工筆佛畫
覆背是書畫裝裱裡的一個專業用詞,也是其中一個步驟,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即以各種綾錦紙絹對古今紙絹質地的書畫作品進行裝裱美化或保護修復。
在宣紙和絹素上所作的書畫,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摺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只有經過託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錦紙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使筆墨、色彩更加豐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藝術性
裝裱工藝大致可分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許多小的工序。
第一部分為定型備料,包括製漿糊、畫心託底、託綾絹等。
第二部分上漿託紙,包括除錯漿水、配託紙、潤畫心、上漿託紙、刷漿口、上牆繃平晾乾。
第三部分裁畫心、下料,包括畫心下牆,取正方裁、量裁鑲嵌材料。
第四部分畫心與鑲嵌材料的組合、定型,包括鑲局、鑲牙子、鑲邊、鑲天頭地腳、卷邊或沿邊、上釘角等。
第五部分復畫上背,包括配復背紙、裱件的悶水潤性,刷復裱上畫和排平,加輔料、上牆、繃平。
第六部分最後完成,包括下牆、打蠟、剪邊、裝天地杆軸,掛網結帶。
覆背是指以整紙或絹覆襯裝裱破舊的書畫,出處《履齋示兒編•雜記•塗注乙》。
書畫裝裱還有許多專業術語比如命紙、二層、讓局、覆背、隔界、詩堂、畫竿、絆、包首等等。
1、命紙:就是畫心的託紙,無論畫心是紙的還是絹的都有一層託紙。如果把畫心的託紙揭掉,畫心則減色無神了,即無生命,故名“命紙”。
2、二層:揭下的託紙,有時稍加勻填,即能謂其真畫者,叫“二層”,又叫“魂於”,因其是畫心二層,是命紙畫的靈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亂真的意思。在收購書畫時,有可能通到這種情況,應特別注意。
3、讓局:就是畫心四邊和裱邊之間留有一分寬的空隙。謂之“讓局”。
4、覆背:就是畫幅背後整個的裱紙。
5、隔界:就是在條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後,裱工加上一條不同顏色的綾或絹叫“隔界”成叫“隔水”。
6、詩堂:就是直幅畫心上端,掛上一塊紙方叫“詩堂”。一因器心短,經過襯托後比較得體;二是為了題詩讚畫,所以叫“詩堂”,有人亦稱“玉池”。
7、畫杆:就是卷畫用的圓木杆,畫上端較細的叫“天杆”,下端較粗的叫“地杆”。
8、軸頭:就是在地杆兩端按的軸頭,軸頭多數是用紅木、紫檀、牛角、象牙製品,軸頭不僅增加畫軸的美觀,而且展卷靈活。
9、絆:在畫幅背後地杆兩邊有兩條綾或絹,如葫蘆或雲頭樣式的廂邊叫“絆”。是為了保護畫杆不致下落而設的。
10、包首:就是在畫上首袖裱紙背後加架裱一段絹或緬綾。卷好後能包住畫軸之首,故叫“包首”。
11、畫籤: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紙條叫“畫籤”。它是題寫作者姓名和畫的內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畫的天杆上燈的銅鼻,用它拴絲A,以便懸掛。
13、紮帶:就是絲A中間搶的絹帶,用來捆札畫軸的。
14、燕帶:就是畫幅裱工的上端,粘有兩條對稱的直帶叫“燕帶”。
書畫如何覆背?
覆背紙雖然不表露在畫幅的正面,但覆背(包括託背紙和上背紙兩道工序)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整個畫幅的質量。好的覆背可以使畫幅平挺柔軟,使人看了賞心悅目,摸在手中晃動無聲。反之,則會使畫幅翹曲變形,起層脫殼,舒捲時容易磨損畫心,影響作品的觀賞效果。
覆背的方法大致分為兩種,即幹覆法和溼覆法。
幹覆法是將背紙託好晾乾後進行覆背。此法又有整張覆法和分段覆法兩種。
整張覆法就是按畫幅通長(每邊加出3釐米的廢邊)將背紙拼接起來,託成一整紙,晾乾後再刷漿水,整張覆到畫背上。
分段覆法就是按畫幅寬度,將背紙分段託好晾乾,覆背時分段刷漿覆到畫背上。
溼覆法(也叫“座覆”)則把託背紙和上背紙兩道工序合起來進行,因其水分大於幹覆,故適合於畫面顏色比較牢固(不易落色、洇墨)畫幅的覆背。
由於裝裱的類別和款式不同,它們的工序材料也各有差異,而每個裝裱師的經驗、習慣手法各異,各自的操作方法也不盡相同,裝裱藝術又是一門工藝性強的專門技術,而且需要實際操作,反覆實踐才能逐漸掌握。
俗話說三分畫 七分裱,如果書畫需要裝裱,建議還是請有經驗的師傅,免得不小心對畫作有損,就可惜了。而且,現代書畫裝裱也與時俱進,傳統時尚都可,更可以使得書畫作品錦上添花。
-
4 # 梅里一了
謝邀,這事還真做過,大概讀中學的時候,在我們這裡叫裱畫。中國的書法繪畫用的是宣紙,分生熟兩大類。這種紙薄,韌性好,寫畫完後墨色不顯,必須再粘上一至兩層相同性質的紙,增加其強度,彰顯其色墨。小時候家貧,與家叔學畫山水,都是自己動手裱畫。方法大概是尋一潔淨光滑的桌面,將畫面朝下置其上,用寬排筆蘸清水細心排刷,讓整張畫平鋪桌面,勿令有氣泡。然後上漿(用麵粉熬漿,不能有疙瘩),一定要均勻到位無汽泡。取一張裁好的宣紙(尺寸略大於畫面一寸多點,一般是生對生,熟對熟,保持膨脹度相同)覆其上,用鬃刷碾平,這大概就叫覆背。然後在背部大於畫面的部分刷上漿,貼到牆上晾乾後用裁紙刀小心取下。大致就是這麼個過程,這是個細活,要有耐心。
-
5 # 笑傲漿糊阿輝羅
作為這方面的小白來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難為我了!但透過學習及平時與朋友的交談,大體對這方面有個初步的瞭解,怎樣覆背字畫?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覆背實際上就是在已鑲嵌並且都已經做好夾口的字畫的背面,再粘連上已經託好的兩層單宣紙(即覆背紙),使其加固、平挺、定型,然後貼壁整平的過程。
覆背紙雖然不表露在字畫的表面,市面上現在品類繁多,質量良莠不齊,選擇覆背(包括託背紙和上背紙兩道工序)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整個字畫的品質。一般質量好的覆背可以使字畫平挺柔軟,使人看了感覺賞心悅目,且摸在手中晃動無聲。選擇差的則會使字畫翹曲變形,起層脫殼,舒捲時容易磨損畫心,影響作品的觀賞效果,當然與裝裱過程也有很大的關係。
通用覆背紙
目前行業覆背的方法有2種,即幹覆法和溼覆法:
1,幹覆法:是將背紙託好晾乾後進行覆背,該方法又分整張覆法和分段覆法兩種。
1-1整張覆法:就是按字畫的通長(每邊加出3釐米的廢邊)將背紙拼接起來,託成一整張紙,晾乾後再刷漿水,將整張覆到字畫背面上。
1-2.分段覆法就是按字畫的寬度,將背紙分段託好晾乾,覆背時分段刷漿覆到字畫背上。
2,溼覆法(也稱之為“座覆”):是把託背紙和上背紙兩道工序合起來進行,因其水分大於幹覆,故適合於畫面顏色比較牢固(不易掉色、洇墨等)字畫的覆背。
裝裱實物圖
回覆列表
這得勤學苦練,如同唐伯虎點秋香裡面一句經典臺詞:這幅春樹秋霜圖我畫了幾百遍了,這次算慢的了…… 一幅畫能畫幾百遍,絕對入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