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方文化科學和法制,東方文化中庸和人情。
6
回覆列表
  • 1 # 大提琴心聲

    我聊聊自己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世界文化實際上是多樣化,遠遠不止東方和西方文化,還有太平洋文化,大洋洲文化,半島文化和原始非洲沙漠森林文化等等。

    我們習慣喜歡用中國文化代表東方文化,那麼日本,北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高棉,新加坡,緬甸,汶萊等等亞洲國家不是東方文化嗎?

    從歷史角度看東方文化最為代表的是埃及,那麼埃及文化和我們中國文化那裡有半點關係?所以我們自己把自己套了進去,讓西方國家把東方文化最大的目標對準了我們中國,我們華人因此一舉一動無意中自己代表著東方,你覺得合理嗎?南韓人在公共場合放個屁沒有人會指責,華人放放看?

    世界文化是多樣化的,中國文化只是世界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已。

    西方文化的形成,其實也只是具有幾個代表性歐洲歷史國家而已,歐洲德國法國英國等等幾個小國家,只有200多年曆史的美國不知道何年何月也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代表!這不是我們自殘和腦殘的行為嗎?

    這樣思維模式和行為崇拜分分鐘在我們中國發生,不是嗎?我如果不這樣解釋給你們聽,你們現在心中的美國是不是西方文化的代表?這樣想和認為的人非常多除了學者他們。

    我來告訴朋友們,美國就是文化歷史中檢破爛的一個國家,但是美國非常懂得世界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性,這是美國偉大和驕傲之處,除此以外,美國在歷史文化上就是牛仔和火槍加啤酒再加一匹黑馬的文化。

    實際上美國就是世界大文化環境中的“鄉下人”,一個成功的經濟和文化暴發戶而已!

    最後我把華人和西方人在文化表達上不同特徵描述一下:我們中國的思維方式就是一根彎管思維,而西方人思維就是一根直管思維。因此在二根不同形狀的管子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取其之一而代表文化精品。互相取長補短是世界文化永恆的主題。

  • 2 # 莘縣村民

    聽說了點。感覺東西方文化有這些明顯不同。

    從人和人的關係上,東方更更更重視血緣血統的凝聚力。

    孔子提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乾隆帝提出過“親親睦族”。

    中間多少民族分別,數不勝數。

    西方人固然也也有民族之別。但是,似乎他們更以宗教信仰為凝聚力。都是神的孩子。他們的友善於否,不是極看重血緣的。

    而我們,為了區別血緣,在葬禮上,參與送喪者有“五服”區別。親兒子、親侄子、叔伯侄子……血緣遠近,有不同服色標明。鄉里俗語“一拃(反向張開拇指和食指,倆指尖距離)沒有四指(四個手指的寬度)近。”“一拃沒有四近”,才多大的差別?差一點點,也不一樣。

    所以,我們很忌諱一個人血統不真。對偷情生子極其忌諱。

    有相同的血緣,“打斷骨頭連著筋。”

    沒血緣的,說散就散。

    所以,我們罵人“雜種”“野種”,意思是,非“我”血統,不被“我”族任何人接納。

    紅樓夢中,平兒罵賈雨村“餓不死的野種”,極盡鄙視。

    西方人講究“都是神的孩子”,自然都平等。大家不怎麼講血統遠近,都是兄弟。

    東方人,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別說君臣父子,等級不限輩分就是權利。就是兄弟,“兄友弟恭”,小弟必須“恭敬”。

    我們這裡,稱呼人喜歡帶著排行:二偉、三勝、四福……之類。

    聽說日本人也太郎二郎五郎……地叫。

    斥責人不自量力,說:“你是老幾?”(你資歷淺,輪不到你。)

    西方人拜上帝。東方人拜祖宗。

    人與人關係,一個比較緊密團結,一個比較鬆散自由。

    東方人關係緊密,互相牽制很多。所以東方人性格略趨向含蓄內斂。你說話做事,必須考慮親族的感受啊。

    而西方人關係鬆散,性格趨向外向奔放。我得釋放自我,別人才注意到我的特性,判斷是否接納我啊。

    所以,東方人連研究東西,也趨向於研究“整體”,研究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作用,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的關係。

    天行健……地勢坤……

    五行相剋相生……

    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一環扣一環。

    連中醫,也把五臟對應五行。中醫看病的方法,少不得“調理”——理順關係。

    而西方人,多半研究“特性”“特點”,發明出種種機械之類。

    哲學上,好像說:西方人長於思辨,東方人長於“倫理”。(這個不一定說的正確。畢竟我讀書少。)

  • 3 # 劉摯仙老夫子

    東方是一個以中華民族擁有漢字或曾經使用過漢字為基準的有文字文化文明的地區,西方是一個沒文字沒文化文盲的世界。

  • 4 # 聞魯生

    言及東西文化的差別、判斷、態度,最早見於上海報刊標題,諸如“西學東漸”和“西風東來”。最具代表性的觀點,一位是洋務運動領袖張之洞,嚴峻提出“源流、本末觀”,亦即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是為“制夷”,而大自朝廷帝制,小至蓄辮纏足,萬萬不可忤逆。另一位是時任滬上租界教員的蔡元培,率先以“驕傲上海人”身份,於《申報》高喊“思想自由相容幷包”。時光流逝百多年,東西文化辯未休。俺琢磨,如此甚好,執著“中體西用”,還是貫徹“相容幷包”,討論的朋友多多益善。

  • 5 # 劉三畝留學遊居日美加

    於是乎,吳是便跑到日本、美國親自考察,一心想找出東西方的文化差別。

    吳是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和美國考察呢?

    吳是心想:“在亞洲除了中國還有誰能代表東方文化呢?在歐美除了美國還有誰能代表西方文化呢”?

    吳是費了好大心血、歷經周折終於找到了答案,欣喜若狂地、神秘兮兮地告訴頭友說:

    “我找到答案了”!

    “什麼答案?快說說看”!

    吳是非常認真地答道:

    “第一,最大差別是東方使用筷子吃飯!西方使用刀叉吃飯”!

    “那第二呢”?

    “第二是東方人主食吃糧、西方人主食吃肉”。

    “那第三、第四”?頭友接著問。

    “其它的沒發現什麼太大差別,你說美國吧穿戴也沒什麼不一樣;你說大樓吧也沒什麼不一樣;大街上的汽車吧也沒什麼不一樣。”

    “那就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吳是若有所思地的想了想後認真地說;

    “啊!想起來了!開車方式不一樣!”

    “你說教育吧?也沒什麼不一樣,都是叫數理化,不過啊是有一點不一樣”!

    “哪一點不一樣”?

    “教育方法不一樣”。

    “你說傳統文化吧很多都一樣一樣滴”。

    “什麼?傳統文化有些還一樣一樣滴”?頭友大吃一驚的問道:“那西方傳統文化裡有忠孝嗎”?

    “有啊!也是一樣一樣滴”!

    “你知道美國總統就職宣誓為什麼手按《聖經》而不是《憲法》嗎”?吳是反問起頭友來了。

    “不知道啊,那為什麼呢”?

    “那我告訴你哈”!吳是認真的說道,似乎不是在開玩笑。

    頭友知道吳是做事認真,考察了那麼長時間一定是發現了什麼?便希望吳是繼續回答完……

    編輯

  • 6 # 偉心透明

    謝謝邀請。說到東西文化的差異,大方向上就是中國給美國文化的差異,從距離上說,也不算遠,只是離著太平洋唄。東方道德文化的特點,就是孔孟之道,而西方文化的特點就是:我今天玩夠了嗎,今天賺到了嗎?等等。其文化的特點,就是"夢"與"現實"。其"夢"的含意,就是要質量的美好。而所謂的"現實",可以說成一切叫"拿來主義",也就說,一切"美國優先"。說到東西方文化的屬性,色情,特別是近若干百年來的互染,互交,互往,其東方的曰本,南韓,北韓,印度,西方的法德英意,等等。說東方文化的西性,西方文化的東性,名叫粗裡有細,細裡懷粗。其思想含意都載其樂。千文化,萬文化,虐役和掠奪性文化,應該從文典裡徹底的去掉!

  • 7 # 名師巨典

    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多,不能一一盡明。今天但從一點來說,那就是餐具。中國用筷子,西方用刀叉。其實就單從餐具來說,就有很多說法。

    筷子,是最有講究的一項餐具。太極為一,陰陽是二,所以筷子一分兩根。所有的筷子形狀都是上方下圓,所謂天圓地方。正經用筷子時,都是用圓頭夾菜,圓從口入,故而有言“民以食為天”。 用筷子時,一根主動,一個主靜,這是有陰陽動靜之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華人吃飯,缺筷子時會叫服務員“拿一雙筷子”,而外華人對筷子的理解是“根”,他們會說“拿兩根筷子”。

    華人吃飯是一個鍋裡吃,而外華人是分餐。所以在刀叉的運用上也比較有意思,刀叉的主要作用就是“分割”,把事物撕扯開來,跟“分餐”是有類似之處的。刀叉要比筷子出現晚的多,其次就是左右手的配合運用也與中國單手不同。西方人認為左右手互相配合使用,是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體現。

    凡此種種,皆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其實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習慣當中,只要留心,總會有很多發現。

  • 8 # 燈影書畫

    這個問題足可寫一本厚厚的書。

    簡單地說,東西方文化都是璀璨的人類文明,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智慧結晶。由於東西方的歷史起源不同,生存發展環境不同,東西方文化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和不同,表現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諸如語言不同,文字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風俗人情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習慣愛好不同等等。突出的一點,東方人含蓄、中和、內斂,西方人開放、熱烈、張揚。由此也帶來了東西方在文化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上的不同。

    西方人物畫

    東方人物畫

    就以繪畫來說。從繪畫的畫種來說,在過去很長的一個時期裡,東方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水墨畫為主,西方是以蛋彩畫和油畫為主。從繪畫表現內容上看,東方繪畫更多描繪的是山水花鳥魚蟲等自然風光,西方繪畫更多反映的是宗教神話歷史事件生活狀貌和人體藝術等人文內容。從繪畫的表現形式來看,東方強調寫意,追求意境的表達,西方注重寫實,追求具象真實的效果。

    西方人物畫

    東方山水畫

    僅舉一個例子。比如在對人體藝術的看法上,在西方,人體藝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接受,成為人們以為尋常的文化現象,而在東方,人們對人體藝術的看法還有著不小的爭議。

    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隨著東西方文化的日益交流融合,有些差別正在縮小。但從總體上看,由於東西方文化差別是在各自長期歷史的積累沉澱中形成的,這種差別將長期存在。

  • 9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東西方文化其實差別很大,但是也有互相交融的很多地方。畢竟鄭和下西洋,並且清朝之後又有很多的傳教士,再加上中國的古代絲綢之路,可以說是互通有無,共同進步的。

    咱們從建築的文化說起,西方的建築主要是源自於希臘,希臘嚮往愛,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念。再到後來,古羅馬時期,都是不叫野蠻的文化。到了16世紀下半頁,巴洛克風格逐漸形成,起源於義大利,主要是描繪了男性的豔麗。直到後來的,洛可可風格的創始人,彭怕堵夫人,借鑑了許多清朝建築風格,此時西方和中方的文化其實是很大交融的,而且有了相互借鑑。在東方的文化,歷史悠久,其實是很難接受西方的文化,清朝閉關鎖國。中式的建築和裝飾主要體現在大氣,端莊,橫平豎直上,而西方更多的是富麗堂皇,奢侈華麗,我覺得這是在最大的區別了。

    再說,音樂界。我個人感覺,咱們傳統的音樂主要是絲竹和打擊樂,是蘊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的,是很有講究的。而西方,思想比較開放,爵士,搖滾等等各種風格是層出不窮,各家多樣。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老一輩的人,都是很喜歡搖滾樂的,其實是受到了西方音樂界的衝擊,一種對世俗的防抗精神,其實精神上是相似的。

    西方的性文化是非常的開放,英國又有同性戀之鄉的美譽,可以說這在中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雖然中國近些年也出現了偽娘,娘炮,等等社會想象。而且西方對這個方面是合法的,大多是亮綠燈的,色情業非常發達,中國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舒服,內斂保守,對這件事非常的羞怯甚至是禁止的態度。

    好啦,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感謝關注和支援~

  • 10 # 歷史三日談

    麻將是中國的發明,從牌面上來說,麻將有萬、餅、條三種,“餅”相當於古代的銅錢、“條”則是穿錢的草繩、“萬”則意味著很多很多的錢,千兒八百都不上臺面了。

    其他又有東、西、南、北四門風,意味著好男兒志在四方,志在四方是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升官發財,這就是“紅中”️、“發財”兩個牌面的意思,當然,想要升官發財不翻船,就得兩袖清風,至少得一身正氣,這就是“白板”的意思。

    從麻將來看東方的文化傾向就可以知道,大家既有皆為利往的追求,同時也要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規則,同時麻將也體現著東方的中庸文化,撲克牌是以大欺小的遊戲,你的牌好你的牌大,大機率是要贏,但是麻將卻不一定,除了在開始前的搖骰子確定誰來先抓牌。

    抓起來的牌並不決定誰必然會贏,牌好不一定贏主要在於13張牌的彼此配合,和下一張牌是否與手裡的牌達到最佳的配合,也就是說打麻將打的是心態,因為下一張牌的未知包涵的不確定性,其實就是考驗一個人修身養性方面的高度。

    打麻將叫“和”牌,打撲克牌叫“贏”牌,相對來說“和”體現的是一團和氣的狀態,即使大家彼此在算計著彼此的牌,但在表面上依舊其樂融融,也就是大家把競爭藏在牌面下,表面上永遠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西方打撲克叫贏,“贏”相對來說功利性就比較強了。

    而且由於撲克牌對於初始牌面的依賴性較強,基本上說開始拿著小牌就交代了,麻將則是走著瞧,不強調開局的牌面的好壞!這種麻將與撲克牌的區別,也許很能夠說明東西文化的傾向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117隱形戰鬥機為什麼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