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龜仙人秀

    《雍正王朝》裡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佈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雍正由冷靜到冷汗直出的描寫、張廷玉的歷史滿分、十三爺的力挽狂瀾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很多人覺得:在八爺黨有百官擁護、旗主王爺控制了豐臺大營、隆科多控制了九門的情況下,朝廷的文事武備、人心輿論、裡裡外外都已經被“八爺黨”掌控住,站在雍正一邊的只有一個弱不禁風的王文昭、一個唯唯諾諾的馬齊、一個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一個老態龍鍾的張廷玉。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八爺黨”最後還是一敗塗地呢?

    八王逼宮的局面對於雍正而言,極為兇險。應該說八爺允禩是掌握了極大勝算,贏面是非常大的,不然以允禩的性格是不會輕易動手的。因為雍正的新政,攤丁入畝幾乎把天下士紳都給得罪光了;火耗歸公幾乎把大清的官員都給得罪光了;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幾乎把讀書人又得罪光了;整頓旗務,讓八旗子弟去自己種地養活自己 ,又把八旗得罪光了。可以說雍正面臨的是“四面楚歌”。而八爺最大的弱勢就是自己沒有能力掌握軍隊。京城外豐臺大營本就屬於十三爺轄制,八爺只是借旗主整頓旗務之名接管大營,但是並不為營內主將所信服,因為弘晝不明就裡的跟主將說接管大營是雍正所意才得以順利接管。因此豐臺大營主將見十三爺親臨必反。

    而“八爺黨”,說是說有“百官支援”,但實際上,經過康熙數次打壓後,支援“八爺黨”的官員到底還有多少,就連胤禩自己都說不準。弘時去抄胤禩家的時候,胤禩拿出的那份所謂“八爺黨名單”,看著人挺多的,其實卻是“一二品的官不多了”,他們在朝堂上的聲音太小了,“八爺黨”空有人員的虛幻,沒實際話語權,就算是“千官”、“萬官”支援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八哥集團看似盤大,卻無實名、實權,不堪一擊。老十三胤祥病入膏肓,但由於之前雍正對胤祥的格外信任,把京城附近的兩大營以及御林軍全部讓胤祥掌握。在逼宮那一晚,各大營主將看到胤祥來到,自然知道被老八胤祀矇蔽了,所以第一時間還是願意聽命於胤祥的,這樣一來,兩大營又被胤祥掌握。胤祥能夠順利接收部隊,除了之前雍正的交代外,還有就是各大營的主將都是跟隨老十三胤祥一起南征北戰過來的,都有過命的交情,加上胤祥自稱“俠王”,對屬下不薄,自然能一呼百應。這就讓胤祥成為了扭轉乾坤的定海神針。

  • 2 # 歷史局中人
    皇八子胤祀對皇位一直虎視眈眈,即便雍正做了皇帝,也沒有放棄對皇位的追求。只要一有機會,胤祀還會冒死一搏,“八王議政”就是胤祀最後的瘋狂。在朝堂之上,胤祀有旗主王爺的支援和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幫腔,京城附近的豐臺大營又因為弘晝的“坑爹”,導致兵權被八位旗主控制,導致雍正形勢危急。而站在雍正這邊的,僅有張廷玉等少數人而已。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勢,雍正還是靠老十三胤祥的突然出現,扭轉敗局,挫敗了老八胤祀“八王議政”的陰謀。為什麼老八胤祀有這麼大的優勢,還是被已經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打敗呢?

    先說老八胤祀的兩大盟友,隆科多和八位旗主。

    隆科多是有名的騎牆派,他聯合老八胤祀逼宮,並不是聽信了胤祀的讒言,而是對雍正不滿,想改換門庭支援弘時繼位,也為了自己權力的最大化。

    所以在朝堂之上,面對胤祀等人的逼宮,隆科多充耳不聞,雖然沒有幫胤祀說話,但是也沒有站在皇帝這一邊,這已經充分說明了隆科多的投機行為。雍正也是看在眼裡,秋後算賬也是順理成章的。

    而八位旗主王爺站在老八胤祀這邊,除了受到了胤祀的矇蔽外,也因為是對雍正推行的改革不滿。畢竟整頓旗務,不僅使得旗主王爺們的利益受損,也使得自己底下的人怨聲載道,這才使得王爺們鋌而走險,聯合老八胤祀對雍正逼宮,想恢復以前的“八王議政”。

    但王爺們的初心也僅僅是保住自己原有的權益罷了,與胤祀的“奪位”有質的區別。這也是雍正事後饒恕八位王爺們的初衷。

    面對這一鬆散的政治聯盟,胤祀只能快刀斬亂麻,亂中取勝,可還是被老十三胤祥挫敗了。

    胤祥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這還是源於雍正對胤祥的無限信任。雍正繼位後釋出聖旨,將京城附近的兩大營和御林軍由胤祥統領,除了聖旨和胤祥的命令外,沒有人可以調動部隊,這就使得這三支部隊被胤祥牢牢控制住。

    當胤祥無意聽到弘晝說兩大營被旗主王爺們控制後,就預感到要出事,於是連忙趕到豐臺大營。豐臺大營的主將們看到胤祥出現,就知道之前被矇蔽了,也立即回到了胤祥的麾下。

    沒有兵權的支撐,胤祀焉能不敗。當胤祥出現在朝堂之上,胤祀就知道自己又輸了,而隆科多一看到胤祥到來,就立馬溜了,可你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 3 # 錢錢他爹

    十三爺允祥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被雍正稱讚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在允祥死後,雍正為了紀念他的功勞,甚至下旨把允的“允”改回原來的“胤”。允祥也成為了,清朝唯一一個不避皇帝諱的臣子。在雍正即位之前,允祥就曾手持金牌令箭斬殺了八爺黨豐臺提督成文運,順利的控制了豐臺大營。也正是這樣允祥和當時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成了雍正在“九龍奪嫡”中勝出的重要功臣。雍正登基後對兩人也格外重用,特別是允祥。雍正把當時的西山銳健營,豐臺大營以及御林軍都交給允祥管。雍正把自己身家性命都交到允祥手中,可見雍正對允祥是何等的信任。當八爺黨聯合隆科多用步兵統領衙門的兵替換掉大內侍衛。然後聯合對新政不滿的八旗旗主,以“整頓旗營兵務”為由,接管了京外兩營。八爺此時覺得自己穩操勝券,宮裡宮外都是自己的人了,就開始聯合八大旗主進行逼宮。可惜,八爺太天真了,京外兩營豈是可以這樣隨隨便便就接管的。這兩營除了雍正的聖旨和十三爺的手諭,誰都調不動。十三爺在軍營中的威望一直很高,加上對軍中的將士一直很不錯,素有“俠王”的美稱。在逼宮的當夜,當京外兩營的將領,看到允祥的到來,紛紛表示願意聽命允祥。因為這些主將都是跟著允祥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的兄弟,他們有過命的交情。這樣的話京外兩營的控制權又重新回到了允祥手中。

    此時步兵統領衙門的人雖然有兩萬多人,但是論戰鬥力,人數都是無法和京外兩營抗衡的。加上步兵統領衙門的將領很多以前都是允祥的老部下。等於說槍桿子現在又握在了十三爺的手中,雖然他病入膏肓,但是他依然可以一呼百應。“牆頭草”隆科多看到允祥的到了,知道了逼宮這事要黃,腳底抹油就開溜。被圖理琛請旨派人緝拿,囚禁在府中。八位旗主見大勢已去,也紛紛叩頭認罪。八爺黨的瘋狂逼宮的陰謀也在允祥的出現被粉碎。可以說允祥再一次不負雍正的信任,替他化險為夷,力挽狂瀾。可惜經過此事一折騰,病入膏肓的允祥很快去去世了。

  • 4 # 使用者1727506688321

    謝邀。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一、雍正對十三爺的無限信任和十三爺的無限忠誠。十三爺本就是帶兵出身,雍正即位後又把京城附近的大軍和御林軍統交給十三爺節制,只要有十三爺在,任人都掀不起大浪。別說老八逼宮時沒拉著老十四,就是拉上老十四也沒用。老十四帶過的兵離京城太遠,豐臺大營這些兵關鍵時候只能老十三的不會聽老十四的。有人會說還有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呢?呵呵,步軍統領衙門跟豐臺大營比起來就是一個渣,就好比現在的北京衛戍區跟原三十八軍,根本就不是一個層級。這一點雍正心裡也是有數的,從他問弘晝的話上就看的出來,你十三叔真的是病的不能動了還是已經被他們給害了?只要十三爺還能動就不怕你翻天。二是皇權。不得不說封建社會的奴化教育還是很成功的,皇權至高無上,挑戰皇權就是謀逆,那是要誅九族的。參與逼宮人雖不少,但除了老八老九老十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必死之心,其他的包括隆科多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那幾個鐵帽子王和其他官員根本不會跟雍正拼命,都是牆頭草。就是九門提督衙門那些兵,真到最後雍正和老八兩個你看他們聽誰的。自古以來造反的都是被逼的沒了活路的,其他原因的不多吧?

    所以啊,沒有自己的兵,沒有忠於自己的軍隊,老八註定不會成功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5 # 嗔痴歷史觀

    在八爺黨逼宮雍正的時候,明明當時表面上看起來八爺有朝廷百官支援,還有旗主王爺控制了豐臺大營,並且有隆科多控制住九門,一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為何最終這次逼宮卻失敗了呢?

    關於這次逼宮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們不得不提一個關鍵人物就是當時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為何他已經病入膏肓,還能起關鍵作用呢,我繼續為你詳細分析。

    一、八爺黨的組成

    八爺黨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厲害,有八個王爺支援,還有隆科多以及文武百官的擁戴,可是這些人為什麼要支援八爺呢?是因為他們有共同政治願景麼?

    其實並不是這樣,八爺黨就是一個沒有組織沒有目標的懶散隊伍,其中組成複雜而沒有共同目標,都在各自打著各自的小算盤,一旦涉及到真要殺頭那一刻,誰也不願意承擔風險。

    有這樣的一個組織,八爺註定就是一個悲劇的領導者,可是他自己心裡並沒有自知之明,還貿然行動。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講一下當時八爺有那麼多人擁護的背景,那就是怪雍正改革力度過大,比如當時雍正推行一個“攤丁入畝”制度,結果效果沒有多明顯,卻得罪了士紳階級,搞得怨聲載道,這就是八爺黨以為得民心的基礎。

    其次,雍正的“火耗歸公”又影響到當時官員的經濟收入,導致朝中很多官員對此不滿,再加上“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制度的改革又得罪了當時的讀書人,畢竟這個階層的人大多數都是透過寒窗苦讀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這樣改革,那不是一夜回到過去麼,讀書人當然不滿意。

    讀書人不滿意,當時還發生了曾靜叫學生寫信給嶽鍾琪勸說造反一事,從而引發曾靜一案,對讀書人的影響十分嚴重。

    雍正搞這些改革還不夠,還要“整頓旗務”,讓八旗子弟去自己種地養活自己 ,可把八旗子弟氣壞了,大家都想造反迴歸以前快樂悠哉的生活。

    八爺黨逼宮就是發生在這樣的基礎下,可是這些人喊歸喊,要是讓他們拼命,那瞬間就認慫了。接下來八爺黨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結局,隆科多是個投機分子,想著中立靜觀其變,萬一哪方先倒下,他就歸順另外一方,如意算盤打得好好的。

    其他幾位王爺呢,也就是合夥鬧一鬧宣洩一下情緒而已,管你怎麼改革,反正他們依舊家財萬貫,日子幸福,他們才沒有那麼在乎呢。

    二、老十三為何能鎮住他們

    瞭解完歷史背景之後,我們再看老十三,老十三一直都是雍正的心腹,在雍正奪嫡的時候,老十三就立下汗馬功勞,得到雍正的高度信任,並且將京城附近的兩大營和御林軍全部交由胤祥統領,除了聖旨和胤祥的命令外,沒有人可以調動部隊,這就使得這三支部隊被胤祥牢牢控制住。

    有了這些基礎,我們再反觀這次逼宮,旗主王爺控制的豐臺大營,當時是因為弘晝假傳聖旨,讓豐臺大營的將領錯誤判斷形勢,從而才被旗主王爺控制。

    老十三聽到這個訊息後,帶著生病的身體連忙趕到豐臺大營,將士們一看老十三到來,就知道之前一定有所誤會,當然不會繼續聽命旗主王爺。何況這些部隊曾經與老十三一起出生入死,那份戰友情深還在,怎麼可能會被八爺黨這麼容易就收買呢。

    這邊軍事力量被老十三搞定,八爺黨沒有了後盾,老十三繼續去到朝堂之上,隆科多這個投機分子一看到老十三到來,也明白八爺黨大勢已去,就趕緊討好雍正,另外幾位王爺呢,明明過著富裕的生活,誰又願意為八爺的皇帝夢賣命呢?更是紛紛退縮,瞬間只剩下八爺一個光桿司令,你說尷尬不尷尬。

    結語

    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團隊,要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尤其是領導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團隊的內部組成以及各自的利益關係,只有一切高度相關,這個團隊才會具有凝聚力,要不然人數再多也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老八的逼宮之所以失敗,就在於他作為一個領導根本搞不懂自己團隊的情況,由此也可以看出來,要是老八當上皇帝,斷然也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

  • 6 # 漫步史書

    雍正王朝中極為經典的一幕,就是胤祀帶著朝廷大臣建議恢復“八王議政”制度,以便架空雍正的權利,達到自己掌權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八王議政制度是努爾哈赤時期訂立下來的制度,一度使得後金王朝達到了鼎盛,但皇太極上臺以後,為了掌權,廢除了這種制度,並重新改國號為“大清”,這才完全擺脫了八王議政制度。

    不過這件事情隨著十三阿哥允祥的到來,最終全部瓦解,其實從這件事情上,能夠看出來,雍正所面臨的難處。

    由於得罪朝臣使得皇帝被孤立,要知道皇帝想要辦事,除了仰仗本身權力以外,還要靠群臣的支援,皇帝身邊如果沒有辦事的人的話,那麼這件事情也辦不成。雍正的改革,表明上為大清千秋萬代考慮,但是卻觸動了貴族的根本利益,引發所有的不滿,就差一根火柴就能夠點燃。而這根火柴就是允祀,作為康熙雍正兩代皇帝最有權勢的王爺,實際上老八在朝廷上的權勢是從康熙四十年以後就形成了,包括唯唯諾諾的馬齊在內,都曾經是胤祀的同黨,好在康熙晚年打壓了一番,這才使得胤祀在朝廷之上的影響大為減小。雍正繼位之前,胤祀實際上已經沒有機會可以爭取皇權,一度想依靠擁立十四阿哥來掌權,可見他本身是有清醒的認識的。雍正繼位以後,名義上拉攏這位親王辦事,但說到底,胤祀當時身邊除了幾個兄弟別無其他勢力,因此只能依靠利益關係,這一套也是他常用的,從之前他辦事習慣來看,這一點本身無可厚非。雍正改革觸動了這些人的利益,胤祀挑撥以後,自然就全部都靠攏在他身邊,但是不要忘了,以利益為勾連的團隊,其本質上仍然是很鬆散的。胤祀掌握了朝廷,也幾乎控制住了軍權,甚至說動隆科多可他一起,挑撥雍正的兒子弘時反對他,也幾乎就要定鼎乾坤了。但胤祀同時忘記了一點,那就是這個巨大的陰謀,其實是建立在巨大的謊言之上的,那就是弘時假傳聖旨,控制住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無論是隆科多,還是朝廷大臣,或者說是八旗貴族都是牆頭草,一旦失去優勢。允祥出現揭破了這個謊言,因此胤祀所有佈置都樹倒猢猻散。但如果雍正不是堅信允祥一定會趕到,一旦被群臣逼迫下鬆口,或者稍稍來遲一步,那麼結局就不是這樣。也難怪雍正傷心:“今天朕好傷心,朕不是傷心允祀他們逼宮亂政,朕是傷心你們這麼多朝廷的官員居然一個個作壁上觀。難道朕真的是什麼桀紂之君嗎?“

  • 7 # 數字貨幣智慧量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雙方的實力對比。

      八爺胤禩本身是沒有兵權的,但他收買了隆科多,也就間接有了些兵權,即京城九門提督控制下的兵馬,以及領侍衛內大臣控制下的宮廷侍衛人員。

      但九門提督的兵馬比起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馬,無論從人數上看還是戰鬥力上看,都是望塵莫及。

      想當年康熙去世時的奪嫡之變,就是胤禛從宗人府放出了胤祥,然後胤祥掌握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這才鞏固了胤禛的皇位。

      不過此時,胤禩卻想利用京郊二營的兵馬作為威懾,逼迫胤禛推行“八王議政”。具體措施是令關外鐵帽子王的兵馬進駐二營,然後騙弘晝誤傳聖旨,渾水摸魚,暫時接管了此二營的防務,之後再利用隆科多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共管圖裡琛的宮廷侍衛,控制宮廷,最終達到逼迫胤禛接受“八王議政”的目的。

      由此可見,胤禩其實並沒有真正接管京外二營的防務,其真正用意是暫時令其按兵不動,為逼宮爭取一些時間。然後待其逼宮成功,諭旨一下,木已成舟,就無法更改了。

      所以,說到底,除了隆科多步軍統領衙門的那點人馬,胤禩就是個光桿司令。

      而胤祥呢,他掌握著京內和京畿地區絕對的軍事權力。尤其是京外二營,無皇帝上諭和十三爺手令,概不奉詔。可以說,一旦胤祥得知訊息,兵權易手就在旦夕之間。只要掌握了京外二營,胤禩再怎麼努力,逼宮也是徒勞的。

      更何況,胤禩對京外二營的控制不過是唬人的謊話,胤祥一來,謊言自然而然就被戳穿了。

      這和病不病沒什麼關係,胤祥的厲害,在於他手中的權力。只要他不死,別說病入膏肓,就算只剩一口氣,還能發號施令,也能立刻奪回兵權,致敵人於死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面對自己卑微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