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丈桃花浪397
-
2 # 北十
如果論影響,《紅樓夢》吧。很早就開始讀,到現在讀過好幾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以後還會繼續重讀。
-
3 # 水映伊柳
第一、當對現狀不滿時,敢於積極行動。雖然新的環境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和恐懼,但仍然有新的希望,值得我們去期待。(也就是現在經常有人提到的勇於走出舒適區吧)
當受人喜愛的譚波爾小姐結婚後,離開洛伍德學校後不久。簡·愛一天有了這樣的想法:
“一天下午,我就對八年來的生活常規突然感到了厭倦。我向往自由,我渴望自由;我還為自由做了祈禱,但它似乎隨著微風飄散了。我放棄這種奢求,提出一個較低的要求,要求變化和刺激。“那麼,”我幾乎絕望地喊道,“至少賜給我一份新的工作吧!”
有了想找一份新工作的想法之後,簡·愛馬上進行了行動。她在《先驅報》刊登了求職廣告便收到了回覆。由此去了桑菲爾德,展開了一段新的生活。
第二、保持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很重要。作為一個有財富和地位的紳士,羅切斯特沒有選擇身世和相貌出眾的英格拉姆小姐,而選擇了簡愛,是因為她的品性和思想吸引了他。
“因為和我相配,和我相似的人在這兒。簡,你願意嫁給我嗎?”
也正是因為簡有獨立的思想,使得,在婚禮當天發生了突發事件後,儘管她深愛著羅切斯特先生,但是他仍然選擇了離開。
後來儘管她的表哥差點說服,簡跟著他去印度,但是她仍然,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尋找羅切斯特先生,並最終和心愛的人結婚幸福的生活著。
現在很多年輕人談戀愛,尤其是女孩子,精神上對男孩子特別依戀,甚至失去了自我。這是件很可悲的事情。也有很多女孩子在結婚之後,當了全職媽媽,沒有經濟收入,經濟上受制於男人,做事也要看臉色行事,更談不上精神上的獨立了。
第三、做一個品行端正、善良的人是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的。在簡的一生中,善良的譚波爾小姐,費爾法克斯太太,聖約翰,瑪麗以及黛安娜三兄妹對簡愛的幫助與關懷讓簡愛在孤獨中感覺到了溫暖。
這個世界存在不幸和冷漠,善良是讓這個世界保持溫度的有力武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
-
4 # 碧水青山話風聞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讓我知道了這個世界太過黑暗,兩隻腳的老虎鱷魚遍地橫行。也讓我知道了人類幸福的終極秘密就在於一一等待和希望。
-
5 # 羅勒人力資源網
這篇回答裡會提到兩本書,一是《月亮與六便士》,一是《斜陽》。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想到的第一個答案。我讀的很多書都多多少少對我產生了影響,或小或大。毛姆的三部曲裡我最喜歡的不是這本,而是《刀鋒》。但這部本書與眾不同,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關於夢想毛姆的書裡總會出現追尋這個主題。月亮和六便士裡對於主人公的描述是 “全世界都在追逐著夢想,查爾斯卻在追逐他的噩運。好吧,這兩件事其實沒那麼不同,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運。” 這句話讓我開始審視夢想的定義。
夢想是什麼?我原以為夢想應當是我們最想成為的樣子,或者是最想實現的事。可這裡的夢想,應當是可選擇的。這個夢想的道路如果不順,如果與自己的人生規劃相駁,我們應該是可以放棄或者更換夢想的。但夢想是這樣子的嗎?為什麼有人可以拋棄已捧在面前的“穩定保險又舒適”的生活,去選擇自己的夢想?
當夢想與其他的一切形成對立面,與生活,與家庭,與愛情互不相讓,在這極端的矛盾之下不同的人會做不同的選擇。而被夢想選中的人其實別無選擇,他沒有辦法不去追尋他的夢想。正如在茫茫大海里迫不得已地拼命往前遊,拋棄一切也要往前遊,停下來就會迎來死寂般的黑暗。。。他對夢想的渴望相當於對生的渴望,他不願放棄生命,故而不能放棄對夢想的追逐。哪怕沒有家庭,沒有愛情,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
“他活在夢中,現實於他無足輕重。他似乎把激烈的個性完全傾注在畫布上,為描繪靈魂所見而無視其他一切;結束後,也許不是作品完結(因為我覺得他一幅都沒真正畫完過),而是燃燒他的激情耗盡後,他就再不關心。他從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比起縈繞內心的幻境,這些畫好像無關緊要。”
這種所向披靡的帶來毀滅感的力量,狠狠地衝擊了當時十分頹廢厭世的我。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不是那種“粗暴的殺戮性質的力量”,而是像我這樣的人也可以獲得的力量。只要我排除雜念,切莫貪心,心無旁騖地堅定地走向某個方向,我就會獲得力量。我知道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也知道當事情走向極端時該拋棄什麼該選擇什麼,當我清晰地瞭解了自己的心意,我就會獲得力量。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關於輿論“它是把個人捆綁於整體的強韌紐帶,逼你把社會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常人哄自己吃這一套,卑躬屈膝為奴隸,自以為登上榮耀之椅。最後,像臣子讚頌打在他肩頭的御仗,他為自己良心大好而驕傲,對不服規矩者怎麼罵也嫌不夠狠。”
我認可一個觀點,忘記是哪位作家發表的了,大意是真正能夠影響人們的只有“利益,暴力和輿論”。經歷過輿論的人也許都知道輿論的可怕,那是一張細密的網,在你生活的各個方面像洪水一樣蠻橫地衝進來,將你絞進其漩渦中。然而無論何時何地,社會的大多數(包括我)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不少雞湯表達的主題都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不要管別人怎麼說”。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沒做過真正想做的事,也沒做過真正跟隨內心的事。無數人的嘴巴一張一合,千萬張嘴一合一張,無聲地佈下天羅地網,緊緊地縛住了所有人。
你說清朝的女人若是不願意結婚,想要自己做生意自食其力,她的壓力和需要克服的困難來自哪兒呢?父母的強硬反對,生活圈的閒言碎語,社會的歧視,最親近的人的不解和疏遠;輿論壓力下父母深感羞恥,異性唯恐避之不及,各個惡意猜測鋪天蓋地而來,“一個好人家的姑娘怎會如此?真讓人不恥!”,”說不定有什麼隱疾才不願意嫁人呢!“
“人類就是這樣,誰有任何異乎尋常的舉動,同伴們就會以最下作的動機揣測他。”書裡如是說。
關於愛“愛是一種柔情,而斯朱蘭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沒有溫柔可言。愛有一種柔弱感、一種保護欲、一種善待和取悅對方的衝動——如果算不上無私,怎麼說也是隱藏得很好的自私,愛有某種怯意。”
這大概是我所想到的對愛的最簡潔、最精準的描述。
在漫長的時間裡我無數次思考過愛是什麼。為什麼古往今來的人都在歌頌它、嚮往它,哪怕是幽靈也對它有無限嚮往。愛如此虛無縹緲,突然出現而又突然離開,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離不開愛。愛如此脆弱,正如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無比脆弱,可人人都渴望擁有它。
“愛給人以幻覺,明知是鏡花水月,他卻因虛幻而愈加珍惜。”
這也再一次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愛情觀。明知是一場幻覺,也不願意就此告別。
還有一本書,也對我造成了衝擊。太宰治的《斜陽》。太宰治的書,斷斷續續讀過一些,每次看完心裡都五味陳雜,其中斜陽裡弟弟的遺書,讓我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
關於死亡難以概括那種精神上的衝擊,在此只能摘錄幾段。
“我沒有指望了,我先走啦。我絲毫不理解,我為什麼必須活下去。只要想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就得了。人有生存的權利,同樣也應該有死的權利。
我這種看法一點也不新,這麼平常而且應該說是起碼的事情,只不過是人們不知為什麼不願意而且害怕直接說出來罷了。
想活下去的人,不管怎麼辦也應該頑強地活下去,這是了不起的事,其中大概也有所謂人的榮譽吧,但我認為,死也不是什麼罪過。我,我這棵草,在這個世界的空氣和Sunny中是很難活下去的。要活下去似乎還缺少一樣什麼東西。能夠活到今天,這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了。我進高等學校以後,第一次碰到了與培育我的階級完全不同的階級出身的友人,他們是又茁壯又堅強、勢不可擋的草。為了不被那氣勢壓倒,我服麻醉藥,發瘋似的抵抗。後來當了兵,在那兒我仍然使用鴉片作為生存下去的最後手段。姐姐,您大概不會理解我這種心情吧?
我真想變成一個下流庸俗的人。我想變得堅強,不,我想變得強暴。我以為這是成為民眾之友的唯一道路。這僅僅靠酒是無論如何辦不到的。它需要始終保持著頭暈目眩的狀態。為此除服用麻藥外別無辦法。我必須忘掉家庭,必須反抗父親的傳統,不能不拒絕母親的愛撫,不能不對姐姐冷淡。否則,我以為我無法得到一張入場券可以進入民眾的房間。”
關於眾生平等“ 不論哪個時代,像我這種缺乏生活能力並且有缺陷的草,什麼狗屁思想也沒有,它的命運也許只有自然消滅,但是我也有一些話要說。我感覺到有種情況使我怎麼也難以活下去。 人都是一樣的。這究竟算不算思想呢?我以為發明這句奇怪的話的人不是宗教家,也不是哲學家和藝術家。這句話是民眾在酒館裡產生的。不知誰先說出,不知什麼時候便像蛆一般陸續湧現出來,並傳遍了全世界,使世界上的人變得不和了.........然而酒館裡這種嫉妒的怒罵聲卻裝做帶點思想的意味在民眾中傳播。本來是同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毫無關係的一句話,不知什麼時候卻同這種政治思想和經濟思想糾纏在一起而奇怪地造成了惡劣的狀況。這種把毫無道理的信口開河偷換為思想的把戲,即便是靡菲斯特恐怕也會感到良心責備而躊躇不肯做吧。人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句多麼卑屈的話呀!這是一句既瞧不起別人也瞧不起自己、毫無自尊心而使人放棄一切努力的話。馬克思主義主張勞動者的優越地位。它並不說人都是一樣的之類的話。民主主義主張個人的尊嚴。它並不說人都是一樣的之類的話。只有妓館攬客的才說那樣的話:
"嘿嘿,不管怎樣裝腔作勢,人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要說是一樣的呢?為什麼不敢說是優越的呢?就是奴隸根性的報復。這句話實在既猥瑣又可怕,它使人相互感到戒懼,一切思想都遭到褻瀆,所有努力都受到嘲笑,幸福被否定,美貌被糟蹋,名譽被玷辱,所謂"世紀之不安",我認為都是由這一句奇怪的話引起的。 ”
關於自殺姐姐。我們究竟有罪嗎?生為貴族,這難道是我們的罪過嗎?僅僅由於出生在這個家庭,我們便不得不像猶太的親屬一樣永遠過著一種謝罪、惶恐而羞愧的生活。按理我早就該死去。但一想到媽媽的愛,我就不能死了。人有自由活下去的權利,也有隨時可以死去的權利,但我認為"母親"還活著的時候,這死的權利就不能不加以保留。不然它也會同時把"母親"害死的。
現在我死就不會有人難過得傷身體了,不,姐姐您聽我說,我知道你們失去我會悲傷到什麼程度。不,咱們丟開虛飾的傷感吧,你們知道我死一定會哭吧,但如果你們為我想想,想到我活著時的痛苦以及我從那討厭的生命中完全解放出來的喜悅,那麼我想,你們的悲傷就會逐漸消失。
對我的自殺大肆責難,說我應該活到底,但又不給我任何幫助,還得意洋洋地在口頭上批評我,這樣的人準是能滿不在乎地勸天皇陛下開水果店的異想天開的大人物。”
很難具體地形容我的感受。這是認知的一次更新。
眾生真的平等嗎?有些人生來健康強壯,有些人生來帶有缺陷;有些人堅強得粗暴,不懼傷害他人,有些人的善良是軟弱無力的遮羞布。那些社會的邊緣人群,那些徘徊在保護區之外的少數人,真的應該承受那些原不應有的痛苦嗎?我們是否有資格對他人的選擇指手畫腳,我們是否有資格批判自殺者,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非我們的選擇,活著也無法隨心所欲,連選擇自己的死亡的權利都不可以存在嗎?
在我們活在勉強可以算是開心的生活時,總會有人在艱難地掙扎。對著這樣的人,我們是否有資格指責他軟弱,指責他逃避,指責他不再努力?對於一些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對於另一些人來說無異於伸手摘星星。人有選擇繼續掙扎的權利,應當也有放棄掙扎的權利。一味地只允許某一個選擇成為“正確選項”,是不是又是有一種暴行呢?
最後的最後,羅勒網專注建築領域獵頭服務,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請多多關注。
-
6 # Heisenberg688
《月亮與六便士》
總有某個時刻,你為踐行理想而獲得過自由。
《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箇中年男人為了理想,突然拋家棄子跑去法國畫畫的故事。
思特里克蘭德死後成了不朽的畫家,生前卻默默無聞。
這個套路太常見了,不知道的還以為說得是凡·高。
然而問題是,思特里克蘭德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出名,更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他。如果他活著聽到了人們對他的讚美,說不定還會惡毒的辱罵一番。
怎麼能理解這麼一個人物?
理解不了,怎麼敢呢?
思特里克蘭德瘋狂的時候已經四十歲了,就好像毛姆對於愛情的評價一樣,"一個人陷入愛情而又不使自己成為笑柄,三十五歲是最大的年限。"
如果換做是理想呢?
一個人為了不切實際的理想而奮鬥,三十歲?是最大的年限。
如果換做是結婚生子呢?
一個人為了遇到自己生命中最切合的另一半,而不草草相親,能夠拖延的最大極限是三十歲?
思特里克蘭德發瘋的時候並不會畫畫,他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就帶著百來磅的錢一個人跑去了法國一個很破的旅店。
家庭責任、夫妻感情、父子感情..思特里克蘭德全然不在乎這些社會有機體裡的東西,此刻的他好像被理想這個魔鬼控制住了,為了靈魂的自由義無反顧。
毛姆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對於世間無數對夫妻追求的那種幸福家庭生活的模式,"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象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我以前以為成長和成熟是褒義詞,是一個人要去追尋的東西。然而從這本書中我意識到,所謂的成長與成熟也是扼殺了自己。
扼殺了自己的什麼?
有人就願意過上千篇一律的幸福的模式化的生活,不能因為毛姆在書中的一句"有些人的生活只是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他們只能生活在這個有機體內,也只能依靠它而生活,這種人總是給人以虛幻的感覺"而突然離經叛道起來。
但是人不是這麼一種簡單的生物,你總有不甘心的時候。你總覺得你的人生不該就這樣結束,而《月亮與六便士》就是在告訴你,你要正視你的理想,你要捂一捂心口的那團火。
我知道這種事情大家都會怕,你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莊子怎麼說的?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最後,為理想而奮鬥的路上,共勉五月天的一句歌詞——
"如果你能預知這條路的陷阱,我想你依然錯得很過癮。"
回覆列表
雨果的《悲慘世界》是一部處處充滿了人性光輝的世界名著。
主人公冉阿讓越獄逃出後,由於窮困潦倒,壞毛病復發,順手偷走了笛涅大教堂的一支銀燭臺,紅衣大主教米里哀看在眼裡卻沒聲張,同情冉阿讓的行為,後來冉阿讓被警察抓住送回教堂對質,大主教則說是他贈送冉阿讓的。警察走後,他又將另一支銀燭臺送給了冉阿讓。
冉阿讓後來成了蒙特裡市市長和工廠的廠長,並且成了一名慈善家。他同情工廠裡的單身媽媽芳汀,最後又收養的她的女兒珂賽特。
警長沙威堅信慈悲是犯罪的根源,人本性惡.,所以他畢生都在忠於著他的使命——追蹤抓捕冉阿讓,將其繩之依法。但當他面對冉阿讓一次次對他人的無私幫助和捨生救人的舉動時,心靈被深深地打動,違心地放走了冉阿讓,最後自己殉道自殺。
世界上最大的是大海,比大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