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花開奇蹟

    王陽明不配稱“聖人”,它只是一個封建統治階級的走狗而已,是一頭滿手沾滿人民獻血的劊子手,還是一個卑鄙無恥,虛偽兇殘,無德不要臉的封建衛道者。不過可悲可笑的是,就這樣一條封建走狗還被其不惜大規模屠殺人民來維護的主子還不認同它。

    嘉靖皇帝對其定罪冒濫軍功、縱兵殺掠、私藏府庫金銀等指責。當兩廣報捷疏送到北京後,嘉靖帝就在給楊一清的手詔裡,提到當年江西功次(平定寧王叛亂實為伍文定功勞第一,伍文定才是平定寧王叛亂的真正功臣,但王陽明把功勞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包括其徒子徒孫都極力包裝美化其所謂的軍功),說陽明素來喜歡誇詐,並由此及於他的人品,又由人品說到他的學問,幾乎給出了全面的否定性評價。早在嘉靖元年,嘉靖帝就在聖旨中下令,“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不許妄為叛道不經之書,私自傳刻,以誤正學”,稱陽明之學“叛道不經”。陽明去世後,未議其功,先論其罪,廷議的結論是,陽明“學術不端、聚眾惑亂”。

    所謂心學只是理學加上佛學雜糅而成的東西。心學明著反對理學,但深入看之後,你會發現它也是搞的“存天理滅人慾”那一套,什麼是“天理”?封建禮教的所謂“天理”就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然後又加上佛家的思想,根本目的仍然是奴化人民,用封建禮教那一套虛偽的仁義道德約束老百姓。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維護和固化“天理”,愚民奴化老百姓。

    大肆鼓吹王陽明的人,無非就是拿“致良知,知行合一”說事。但王陽明的致良知和我們現代人理解的完全不同,有些心學組織故意曲解致良知的原意,以達到用篡改的含義給人洗腦的目的。王陽明原本的“良”就是所謂原本的內心擁有的“理”,原本內心的“理”是什麼?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王陽明認為“天理”是天然存在的,是人一出生就已經註定的,所以“知”就是認識“天理”,而所謂“知行合一”就是要按照“天理”行事,不能違背“天理”,所謂的消除人的“八顆心”就是“滅人慾”,讓人不能有任何慾望,有慾望和爭取合法權益就是有“惡念”,要求人“無慾無求”,安於現狀。“心學”的一切目的最終都是為了麻木人民,讓人變成封建禮教的奴隸,“心學”本身就是當時朝廷腐敗,全國爆發農民起義,王陽明殘酷鎮壓屠殺人民起義軍,發現單純依靠自己大規模屠殺難以完全消除人民的抗爭,還需要從思想上奴役控制人民,王陽明進而結合佛教和儒教思想提出所謂“心學”思想,妄想用思想控制瓦解人民對美好生活和個人生存權的合理訴求,讓人民變成統治階級的工具。這種思想嚴重違背當前自由民主法治的主流價值觀,違背了最基本的人性,是泯滅人性的思想行為。也是反社會進步,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異端邪說。

    王陽明所謂的軍事才能更是胡說八道。寧王叛亂王陽明是有參與,但實際上是伍文定平定的叛亂,在最後論功封賞之時,伍文定因忠義和勇猛論功第一,提拔為江西按察使,不久遷廣東右布政使。而王陽明在廣西等地的所謂軍功更是無稽之談,當時朝廷腐敗,百姓奮起反抗,全國範圍掀起農民起義,廣西各地也掀起了轟轟烈烈農民起義,王陽明作為封建勢力的忠實走狗,鎮壓屠殺農民起義軍。還使用殘酷的連坐制,推行殘暴不仁的十家牌法,使用嚴刑酷法殘酷鎮壓迫害貧苦農民。而後又推行洗腦學說,企圖用邪惡的心學奴化老百姓,達到皇權永固,維護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其軍事上那點事全是窩裡鬥,基本都是鎮壓屠殺自己的國民,這如果也算偉大,那這種人的價值觀扭曲的也太可怕了,已經喪失了起碼的是非分辨能力,已經沒有了最根本的人性。

    最近幾年為什麼王陽明心學被一些所謂的企業精英大力推崇呢?這其實是一種既得利益集團的需要,它們是為了固化自己的利益,用奴化來給員工灌輸奴性思想,以達到用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剩餘價值,它們不願意用現代企業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而且企圖用思想控制來達到讓員工像機器人一樣無慾無求,拼命工作,他們把員工正常的合法訴求和合理願望汙衊為“惡念”,員工只要思考提高福利待遇就是“壞的念頭”。這個社會民主和法治的進步本身就是在它們所謂的“惡念”中不斷進步發展的,沒有它們的汙衊的那些“惡念”就不可能有新中國,就不可能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毛主席那代人正是有了它們所謂的“惡念”,才會帶領人民走上革命之路,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解放。打著弘揚“國學聖賢”的旗號進行思想控制,思想奴役,企圖復辟中山先生、毛主席那代人奮鬥一生批判打倒的“吃人”的封建“仁義道德”。更是外部勢力對中國文化思想控制,用思想瓦解控制中國的一種策略。心學流行了,佛學也就不會再受打擊和排斥。。。。於是乎,會重現大明王朝的過程,強盛到利益階層固化,不思進取,內部紛爭,直到衰落。

    說透了很簡單,就是人家希望你多喝慢性毒藥,最好成為大家追捧趨之若鶩的潮流時尚飲品!最後,你開心的接受,但慢慢的死了,還覺得確實是自己有病,病入膏肓,正常的病亡!

    文化控制,思想戰爭,潛謀於無形,滅國於不爭不費,真正做到了大道無痕,豈是一般附庸風雅,賣弄風騷,肉眼凡胎者能看透的。

    王陽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殘暴不仁,嗜殺成性,用異端邪說奴化人民。

    所謂的心學只是封建禮教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說到底都是“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離不開吃人的本質。

    《傳習錄》裡還有王陽明一封信,說當時他在朝廷為官時,有很多老百姓背後罵他,但王陽明說他根本就不在乎,心裡想的依然是天下百姓疾苦,天天為百姓操勞,表面上看這人修養真的很高,定力不錯呀;但我們如果用逆向思維思考這問題,他的話經不住推敲,他在信裡並沒有說為什麼很多老百姓會罵他,這問題他沒有說清,並且即然你天天為人民服務了,為何老百姓依舊罵你?一個政府官員天天被老百姓罵,這裡就有問題呀,這裡有矛盾呀。那我們只能翻開歷史看他當時在幹什麼,史書上記載的是他當時忙的是正在鎮壓農民起義,所以他當時說的忙著為百姓操勞,其實忙的是殺人,這也無怪當時很多老百姓罵他了。他信中說他對很多老百姓罵他的事,他一點也不在乎,如果一個人不在乎別人罵他,就代表這個人成聖人了,就代表這人修煉得道了,那如果一個人做到極其不要臉,也一樣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有時候,一個人做到極其不要臉,與一個人修心得道的境界,兩者幾乎都沒什麼區別 ,都是油鹽不進。但如何區別兩者差距了?那就看他的言是否跟上他的行,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也是“言行合一”,但王陽明做到“言行合一”沒?他沒有,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時明朝政府與百姓的對立的社會矛盾,他只是站在官方的立場,揮馬揚鞭,對百姓實施血腥鎮壓,僅一年之內他就殺了一萬一千多人起義軍,這反而更加劇了明朝後來的滅亡。其實王陽明的一生,他只是做到了“大偽若真”,一個人偽到極處與真君子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他的目的一個為公,一個為私。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發展和提倡的應該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現代社會主義價值觀。封建禮教的大部分思想都是愚民奴化老百姓的,應該旗幟鮮明的進行反對。封建禮教壓制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理念,導致人民愚昧、麻木,失去做人的尊嚴,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事情的是非對錯失去判斷力,任由統治者剝削壓迫。在這樣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作為個體人的天賦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樣的思想文化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是作為人的尊嚴,甚至是基本生存權利遭受任意的剝奪。

    中國現在需要的決不是封建禮教和王陽明心學這種異端邪說,也不需要那種沒有原則、調和折中、四面奉承、八面玲瓏的“中庸之道”,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裡到處都是中庸之人,誰也不願意多說話,誰也不願意得罪人,誰也不願意堅持原則,那這個國家或企業必然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有活力和創造力。

  • 2 # 十方龍王

    學以致用,無用的,我們不學。

    讀書人,讀書,考大學,無非為了人生追求。比如當官,經商,從事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教文衛等一切領域。

    想當官,經商,很難的。當個老師。還得考試錄取。這是世界上。略微好點的職業和資源,都有激烈競爭。

    面對如此激烈競爭,怎麼辦?

    心學就是解決人類智慧的存在。至於如何開悟,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辦法和路徑。

    透過證悟心學,悟道了,明心了,見性了,人的智慧大開,不論是學生時代開悟,還是當官後開悟,或者經商後開悟,都能極大的提高和促進事業發展。

    具體之體驗,要開悟後才能驗證。說食不飽,就不多說了。

  • 3 # 快樂豐收季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如果心學是聖賢功夫,那麼知行合一則是世俗智慧。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指良知,知行合一並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煉,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也就是“事上練”。

    王陽明一生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的巨寇;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平定了寧王之亂;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總之,心學是現代人修煉強大內心,應對殘酷現實的不二選擇。

  • 4 # 歡樂因子

    非常有用。這是人生唯一一件有人生意義的事情。明白了王陽明的心學,也就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也就知道怎麼活著了。

  • 5 # 學會說話男人

    陽明心學是作賢作聖之學,只在「性情」二字上用功,原是簡易廣大之道,一般人只是不能自信本心、不能自信良知。學習陽明心學十多年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漸漸淡泊名利,不那麼在乎面子問題了;常常只是看到別人的好處;與人有矛盾,只是反身自省,儘量不去指責別人;常常只是一個現在心,不去追悔過去,也不預測未來,這種心態對於我的工作也有幫助。當然,積習深崮、資質不美,修行之路還很遙遠。不過,知道「致良知」的訣竅,功夫本不費力,只是自然而然。功夫綿綿密密、無有間斷,則無往而非「道」。

  • 6 # NiYiJie

    剛好最近正在xi ma la ya FM上聽“王陽明心學、儒學、國學三重奏",我姑且高稱自己為陽明心學的入門者,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粗淺的見解。

    陽明心學主要觀點有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其中,心即理意為:世間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包括世界的意義也是因為有了人才存在的。很多人對心即理有誤讀,認為如果我的心就是真理,那豈不是我內心的感受都是合理合法的了?那我豈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什麼都對?無法無天?其實,王陽明所說的“心即理”中的"理”是純淨的天理,是沒有任何私慾矇蔽的,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心早就被私慾矇蔽,良知早就不純淨了,這樣的心哪裡還能稱為天理。所以,在你熱衷於自由主義時,心即理最起碼能提醒你,思考一下你做事的初衷,是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知行合一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解讀,可以粗淺地解讀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喜歡高唱理論,眼高手低的人大有人在。你想知道西紅柿好不好吃,就要去吃。你不吃,就沒有“行”,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味道。若是你不想知道西紅柿好不好吃,那就是沒有“知”,那你更不可能知道它到底好不好吃了。所以說,學習知行合一,你會懂得,想要成功,“知”和“行”缺一不可,它們是合一的。成功的機會屬於那些敢於有想法,有了想法就付諸行動的人。

    最後一個就是“致良知”,王陽明所言致良知,就是讓我們用良知去為人處世,將良知推廣到生活中的大小事務上。試想,要是每個人都依良知而行,會有公交車墜江,會有隆鼻女子枉死手術檯,會有十歲幼童下體被捅傷的事情發生嗎?

    誠如王陽明所言,良知人人具有,我們每個人天生具有良知,就算是一個小偷,你說他是小偷,他也會不高興,因為他知道那個是一個貶義詞,而自己做的事是不對的。這就是良知,那很多人就會問了,你說小偷有良知,他為什麼還會去偷呢。其實,這是因為他的良知被私慾矇蔽了,所以不能正確地指導他的行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隨時反躬自省,是不是隻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只有做事情前先問問自己的良知,才能避免自己危害他人。

  • 7 # 清一山長

    本人是心學的受益者,但是才疏學淺,只能略略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還請各位指正。

    陽明先生當時悟道後開口的第一句是: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所謂的性就是良知,格物就是致良知。他所體悟到的在其晚年凝練為“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本體上說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是聖人,可為什麼聖人和凡人區別的,凡人本心被塵埃矇住了,受慾望驅使幹出很多違背良知的事情。而聖人時時知曉肉體的我只是大道的載體,其本心與大道合一的,所思所想所行依自己的良知而動,自然不會幹出違背倫常之事。

    體驗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東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具體什麼樣子,我們沒有開悟,自然無法用語言文字描述。我們只能類比,阿基米德在洗澡時悟出浮力原理,凱庫勒夢見一條咬住自己尾巴的蛇,想到苯環是環狀結構,牛頓被掉落的蘋果砸中腦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都是長期聚焦於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某一天因某些東西觸發了靈感。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早年很內向,自卑,遇到難事因為韌性不足容易退縮。根本原因在於心不安,沒有安全感,源於沒有一種絕對力量可以依靠。這種情況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把自己交給上帝,這是西方的基督信仰;一種是覺悟自己,本是大道一部分,中國儒道釋的路子。大學時遍讀東西方哲學以尋求安身立命的家園,震撼最大還是陽明先生的心學。為了真正領悟其精髓,不僅買了王陽明全集,各種傳記讀,並且去了其餘姚故居和修文縣陽明洞,因為中國的哲學是體悟式,不只是滿嘴倫理道德的,需要身體力行的。當下物質和精神產品及其豐富,根本沒有時間去面對自己,也沒法體悟到陽明這樣的體驗。我自己也是在最絕望的那一刻,徹底放下了一切,直面自己的靈魂之時,不斷叩問自己到底要如何去過這一生,才有類似陽明先生那種豁然開朗。自此做事是敢想敢做,勇猛剛進。

    概念的理解和用心的體悟式兩碼事。實際上陽明先生在按照朱熹的格物說修行時,也研修過陸象山的學說。象山是心學的開創者,主張 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理。陽明先生對朱熹的學說有懷疑,傾向於陸象山,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也沒有體悟到心學是真正的聖人之學。只有在龍場面臨絕境之時,才徹底參透了生死,自此心中灑灑。

    我們去讀陽明傳記,看《傳習錄》,學習心學,到底要學習什麼呢?或者有哪些啟發呢

    第一 學習任何新東西都要有專業的心態,陽明先生學什麼都是學到一流水平,比如詞章,書法,打仗,參禪。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發現更多可能;

    第二 長期專注於一個目標,而不是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想各種方法去達成目標。陽明先生6歲讀書,老師問他讀書為何,他答道學做聖人,自此三十年矢志不渝,不斷涉獵各領域,直到被貶龍場才體悟到聖人之道,餘生都是在弘揚真正的聖人之道;

    第三 才華不會被埋沒,有價值的東西總會被發現,尤其是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當時朱熹學說被欽定為官方標準,絕大部分學子對朱熹學說是深信不疑的。當陽明在龍場開始弘揚心學之時,願意追隨之人不過一二人,且不被官方認可,待其死後已經氾濫於整個華夏。可謂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四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至暗時刻,告訴自己人生的低谷不是絕境,反而有可能實現鳳凰涅槃。在不如意時,精心修煉內功,默默成長,等待時機,終有一飛沖天的時候。

    第五 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度過一生 ,臨死之時回顧一生不會有任何遺憾,如陽明先生那樣“吾心光明,亦復何言”。別人讀書為了中進士升官發財,陽明先生不顧教書先生和父親的嘲笑,堅守學做聖人的志向不變,一生都在弘揚聖學。

    心學博大精深,我們只取一瓢,能夠知行合一,受益一生 ,足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液晶電視怎麼進入網路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