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頑石刻

    人活著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事情?

    首先,這一話題可謂千古話題,之所以這樣講,可著這話題的另一面,即人為什麼活著。

    再者,從現在簡意字逐步分析。【人】,一撇一捺立於地,大地無聲地承載著人的所有行為,包括人的意識,所以說,人是無時無刻都在運動,隨著自主規律、隨著自然規律運動;【活】,是三點水和舌頭所組成,水是動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如人的舌頭,無時無刻都在運動;【是】與【不】,看似靜止,實則是動詞,代表一種意志、意念;【應該】一詞,可以看做是兩個字,而不是一個詞彙,至多是一組詞語,應是動的,該是靜止而又動的,是有反應的,從另一角度講,世界上原本沒有應該不應該之說,只是人的一廂情願,或是一種潛意識的私立或自私行為;【做】從字形看是動的,是由人、古、文(反)三字組成,或說是由人、十、口、文(反)四字組成,箇中的含義蠻深邃,就如反文部為字型的終結,耐人尋味的;【點】字非常有意思,如頑皮的小孩兒,由卜、口、和四點水組成,如同一個貪玩的小孩,在水中嬉戲、張口呼喚時,濺起了一點、兩點、三點、四點……水花,看似頑皮的點點,卻有著濃厚的佔有慾;【什麼】是動靜結合,如【應該】二字的組合,組詞中隱有敬畏之情;【事情】二字看似是分開的,然而依照中華的傳承,它和西方國家是本質上的不同,在西方國家的思維中,事是事、情是情,是相對獨立的,是完全互不依賴的,是完全照所謂的規矩實行的,可是,在中華傳承而言,【事情】二字是一體的,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它們是一陰一陽,相互轉換、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最典型的,如中華古代律法而言,先情後理再於法,絕對不是如西方國家的做法,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目的再於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避免不好的徵兆。可是現代人卻做的不合適,非要分出個高低上下!所以古人留下了一山還有一山高、一目障葉等等傳承。在這句話中,它是隱形的,是即可看的見,又可看不見的一組詞語,如同見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當朝夕聞道靜悟,便又回到見山是山、觀水是水的境界了。此時,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前聖先賢的笑臉,笑咪咪地說:你,悟了……

    話講到這裡,那麼,各位看官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人活著應該做點什麼?一句話就講完了,人活著要認知自我。還有比認知自我更重要的事情嗎?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各位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

    好了,各位看官,咱們下期再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癲癇病人容易引起什麼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