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笑春風
-
2 # 與子偕老535478
第一,德國總體實力要強於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已經取代蘇聯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15%-20% ,遠遠高於蘇聯的10%(蘇聯在1939年出現嚴重下滑)。德國除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部分礦產外,各項指標都超出蘇聯一大截。以鋼鐵為例,德國的鋼鐵產量是3180萬噸,而蘇聯的鋼鐵產量只有1800多萬噸,兩國差距明顯。此外,德國的工業質量也遠遠強於蘇聯。以戰爭經濟最關鍵的機床儲備來看,德國擁有130萬臺效能先進的機床,而蘇聯僅僅有40萬臺效能參差不齊的機床,雙方差距明顯。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再有10年也趕不上德國的機床水平。
第二,德國軍事力量強於蘇聯。儘管蘇聯軍隊規模龐大,但裝備落後,軍隊戰鬥力低下,尤其是受大清洗影響,蘇軍中高層軍官幾乎被全部消滅。由於蘇聯國內混亂,軍事建設更是一團糟,部署雜亂無章。蘇聯把一線部隊幾乎全放到了國境線上,後方戰略縱深梯次部署也沒有完成,大部分高炮和火炮甚至在靶場,所以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軍打過來的時候蘇軍直接被打蒙了,一個月之內就損失了200萬軍隊。此外,德國的裝甲部隊和閃電戰太厲害了,軍事思想陳舊、缺乏防範的蘇聯根本擋不住。事實上,除了蘇聯哪個國家都擋不住德軍的一波流。即使蘇聯也是在英美的幫助下勉強頂住了德國。不得不說,德華人太厲害了。
第三,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又和德國瓜分了波蘭,大大增加了國家的戰略縱深。蘇聯在這些地區的統治並不穩固,德軍攻過來的時候蘇聯很快就放棄了,所以戰爭初期德國取得的戰果很大。當德國推進到蘇聯腹地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一線的時候,德軍才遭到真正的抵抗,德國拿不下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並不僅僅是氣候的因素。
第四,蘇聯和歐洲各國結怨太深,德國糾集了芬蘭、羅馬尼亞、義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打蘇聯,一說打蘇聯連法國、挪威、瑞典、西班牙等地的人都來了,他們組成外籍志願者軍團,甚至蘇聯境內的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以及對蘇聯不滿的俄羅斯人也加入了德國的一方,二戰中蘇聯偽軍高達100多萬。從德國進入烏克蘭當地百姓夾道相迎這一現象,我們不難理解蘇聯為何會在戰爭初期被打的那麼慘。
-
3 # 小夏日常生活
在二戰期間如果說軸心國當中戰鬥力最強的國家,那麼當屬德國!當時德國擁有大批出色的將領,其中閃電戰還是德國軍隊首先使用出來的。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都在德國的閃電戰面前瑟瑟發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樣的戰術,基本在歐洲是戰無不勝的,不過可惜的是這種戰術,在蘇聯面前卻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這是為何呢?要知道蘇聯的實力雖然很強大,但是跟德國相比的話,還是有一點的差距。
一,蘇聯的實力的不弱。如果蘇聯沒有相對應的實力,那麼在面對強大的德軍的衝擊下,基本是沒有反抗的能力的。德國的閃電戰打的便是一波流,如果能夠擋住他們迅猛的進攻,將他們的進攻節奏給降下來,那麼這場戰爭還有的的打。如果連德國的第一波攻擊都無法阻擋,那麼這個國家主動是被德國給佔領的。閃電戰只是一種戰術而言, 一旦陷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可能它便不那麼靈了。蘇聯當時的國土面積是遠超德國的,綜合國力雖然比不上德國,但是兩者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德國在戰爭的初期取得很大的勝利,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它還是陷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最終隨著軍事物資的消耗,便慢慢的顯露出疲倦。最終也為德國的反攻奠定基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閃電戰的特點!在當時閃電戰作為一種新型的戰術,很多人都是沒有了解的。這種戰術講究的便是出其不意,然後憑藉自己的軍事實力直接對對方展開進攻,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將對方給覆滅。不過蘇聯卻跟其它的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蘇聯的疆域面積非常的遼闊,不管德軍是怎樣的出其不意,最終都能夠被蘇聯人雖知道,從而陷入到戰爭的泥潭當中。蘇聯的環境也是讓德國非常頭疼的事情,不管是夏天的降水還是冬季寒冷的冷風,這些都成為蘇聯潛在的優勢。
德國的後勤部隊在很長的時間裡面,都無法及時供應前方部隊的需求,這讓德國士兵的戰鬥力下降不少。在莫斯科會戰之後,德國的基本上已經是正面跟蘇聯的軍隊進行交手,閃電戰也沒有什麼作用。在這場蘇德戰爭當中,德國最終陷入到蘇聯戰場中,最終被活活的耗死。
三,蘇聯的盟友!當時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不僅僅是自己在作戰,反而是還得到英法國家的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想要自己一人消滅對方無疑是痴人說夢。蘇聯的人海戰術是非常的強大的,基本上只要是擁有足夠的武器裝備,那麼便能夠迅速的拉出一條隊伍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著英美等國家的幫助,蘇聯基本上在後期是不畏懼德國的,畢竟蘇聯有著強大人力資
-
4 # 胡楊侃大山
題主說的應該是蘇德戰爭前,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和蘇聯進攻芬蘭割得一些領土。
首先說波蘭,波蘭這個國家早期也強大過,但進入18世紀後就比較悲催了,三次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國瓜分。從1795年-1918年一直處於外族的統治下。1918年11月份終於恢復獨立,卻也不安分,1920年趁蘇俄十月革命大舉進攻,導致蘇俄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片領土。到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時,蘇聯趁機和德國又一次瓜分了波蘭。
其實這個時候,蘇聯是賺大了。當時蘇聯經過斯大林的大力發展,工業體系完備,各種軍事科技也不斷湧現。正因為此,希特勒當時對蘇聯也是非常忌憚的,所以才共同瓜分波蘭。
蘇聯真正虧大了的應該是接下來的蘇芬戰爭。1939年11月30日,蘇聯23個師共45萬軍隊攻入芬蘭邊界。此時芬蘭總人口只有440餘萬,常備陸軍只有3.2萬。但就是面對這樣一個小國,蘇聯最後付出70萬人的巨大傷亡僅獲得一場慘勝,得到一些土地和島嶼。但與之相對的是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之聲,甚至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939年12月14日將該國除名。而正是此戰蘇軍的糟糕虛弱的表現更加堅定了希特勒侵蘇並妄圖三個月消滅之的信心。
蘇德共同瓜分波蘭,他們之間就已經沒有緩衝帶了,而蘇芬戰爭的結果更是讓希特勒下定決心侵蘇。蘇聯確實是表面上賺了其實虧大了。
-
5 # 眾森淼
德國閃擊波蘭,波蘭迅速的就滅亡了。之後,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但是,此後蘇聯也是一直都沒有閒著,他們還依舊不斷的朝愛沙尼亞,芬蘭等地方發動進攻。
不僅僅如此,蘇聯還沾染了羅馬尼亞,其他國家倒是無所謂,德國也是默許了蘇聯對他們動武,但是羅馬尼亞對於德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裡可是德國的主要的石油供給國,於是蘇聯不僅僅是動了德國的乳酪,就連自己的戰略意圖還有野心也都一併的展示了出來。
蘇聯進攻羅馬里亞,這顯然是不符合德國利益的。而且不僅僅如此,他們還在不斷的壓迫波羅的海國家,這個意圖也是十分的明顯,那就是像德國施壓。這樣的戰略目的簡直就是清晰明瞭,那就是想讓德國再往後退一退,他們還想要更多的領土。
這還不算,蘇聯不僅僅是在這個上面給德國壓力,還有軍事上,蘇聯也沒有閒著。
蘇聯在蘇德邊境上,那可真正是陳兵百萬。170個師,還有秘密部署的五個集團軍。而在這期間,德國正在和英國打仗,突然自己背後出現了一個百萬雄師,德國還能不反應嗎?
在蘇聯不斷擴張的道路中他們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相反他們也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像是當時打擊芬蘭時,這個號稱是世界第二大國的蘇聯竟然失敗了。而當時的芬蘭不過300萬的人口。
不過蘇聯他太著急了,他們一面的大規模的擴張領土,另一方面還在製造大量的武器,當時蘇聯製造槍械的數量可謂是震驚了全世界。再加上在英國,德國戰爭期間,他對德國周圍的佈局,明顯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意圖,而就此時的德國來說形勢也很危急了。
當然,這個時候蘇聯還沒有完成計劃,但是德國卻不得不反擊了,再等的話,那豈不是要四面楚歌了嗎?
-
6 # 紅色手電筒
蘇聯出兵佔領東歐部分地區屬於所謂的建立東方戰線的行動,憑藉著這些行動,蘇聯把自己的國境線向西推進了幾百公里。蘇聯的東方戰線示意圖。
蘇聯建立東方戰線的目的就是要把德國對蘇聯開始衝擊的出發陣地向西退。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斯大林並不傻,他明白和希特勒的短暫結盟就是為自己爭得一段備戰的時間而已,蘇聯和德國之間遲早有一仗,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上早就說了要向東爭奪生存空間,而且不光是石油了,麵包也要,在德國的東方計劃中,德國在蘇聯就是要像美華人對付印第安人那樣,把原來俄國的土地上換成日耳曼人。張伯倫揮著那張希特勒寫著不再要求歐洲領土保證書的紙,他號稱帶回來了一代人的和平。慕尼黑協定意味著蘇聯集體安全體系的破產,而蘇聯的綏靖政策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德國波蘭匈牙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圖真的不好找,只找到這麼一張,而蘇聯怎麼建立東方戰線的圖有的是,話語權呀,呵呵。
在希特勒上臺以後,針對當時的局勢,蘇聯曾經建議當時的英國還有法國採取一種集體安全的策略就是用幾個大國的力量遏制德國的重新武裝,但是這種政策被英法的綏靖政策所破壞,當捷克斯洛伐克被徹底劃分以後,蘇聯也放棄了集體安全的幻想,既然不能阻止戰爭的爆發那就延遲戰爭的爆發時間,實際上是採取了一種蘇聯的綏靖政策,英法是禍水東引,蘇聯是禍水西引,反正我這裡不打就行,管他洪水滔天。英法是逐步放棄東歐的各個小國,而蘇聯是在別的國家領土上建立防線,不過這些地方蘇聯吞併的時間不長,還沒來得及做好防禦準備,就是建立所謂的築壘地域,戰爭就開始了。二十世紀,歐洲各國都在各自的邊境構築築壘地域,蘇聯也不例外,現在蘇聯所謂的築壘地域的遺址。蘇聯的築壘地域有個名字叫斯大林防線,這個名字好像是後來西方國家給起的。
蘇聯雖然把德國的進攻出發陣地向西推了幾百公里,但是當時的蘇軍遠遠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一方面是大清洗的原因,但是就算是沒有大清洗,蘇軍從50萬人擴充到500萬人,這其中的軍官缺額也是無法補充的,類似的例子就像美國,二戰前美國只有20萬不到的陸軍,但是戰爭中美軍陸軍擴充到800萬人,美國沒有大清洗,軍官也是少的厲害,美國的那幾所軍校根本來不及培訓足夠數量的軍官,美國利用國內發達的國民教育體系,在大學中建立預備軍官團組織,短期內為軍隊提供了足夠數量的軍官,但是這樣的速成軍官肯定是不如經過長期訓練的德國軍官專業。
蘇聯的情況更糟,想去找那麼多大學都沒有,而且雖然經過2個五年計劃,蘇聯的工業水平提高很大,但是隻是數量能夠和德國相提並論而已。斯大林對這一點很清楚,尤其是經過芬蘭一戰,蘇軍的戰鬥力很讓人鄙視。
對於蘇聯來說,在別國領土上建立東方戰線的做法,付出了巨大的道義代價,而且從後來的歷史來看也沒有什麼作用,德軍依舊是打到了蘇聯的腹地,特別是號稱蘇聯鍋爐房的頓巴斯,使蘇聯極其困難的開始了戰爭。
-
7 # 社會臉譜
吃相難看,要命正常!
首先第一點,從哪裡看出來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吃大了大虧?蘇聯就是因為和德國聯盟,所二戰中獲得了大片領土,並且將自己的歐洲方向的戰略前出300-500公里之遠。而蘇聯就是說因為和德國結盟,導致了英法不敢貿然參戰,因為英法知道打擊德國沒問題,如果再加上蘇聯,那戰場就吃不消了。而德國軍隊是在1939年9月1日開始對波蘭宣戰,並且大軍進入到波蘭地區,而當9月16日,德國軍隊打到了波蘭首都華沙附近的時候,蘇聯馬上按著《蘇德密約》,發動對波蘭全面進攻,這令波蘭措手不及,因為沒有想到2個方向會有強大的裝甲兵力出現,所以在9月26日波蘭就提出投降,最終9月29日,波蘭全境陷落。
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一人一半,蘇聯還多佔領了200平方公里,蘇聯利用佔領的波蘭油田向德國供油。之後蘇聯馬上發動了進攻波羅的海三國的戰役,三個國家戰鬥沒有任何的懸念,蘇軍大軍幾乎沒有任何傷亡就佔領波羅的海三國,並且將立陶宛與德國有爭議的梅梅爾領土,給了德國。此後蘇聯還沒有結束“胃口”,威脅羅馬尼亞,要求羅馬尼亞交出三分一直的領土,羅馬尼亞在德國命令下,只好將三分之一的領土交付給了蘇聯,但蘇聯仍然沒有完畢,而是在1940年末開始著名的“蘇芬戰爭”。
結果蘇聯本來想著芬蘭小國比較好大,結果撞了一鼻子灰,芬蘭軍隊幹掉蘇軍44萬人,把蘇聯拖入了戰爭泥潭之中,但由於蘇聯國力龐大,死50萬人再來50萬人,芬蘭人口只有800萬,真心在但是對抗不起,最後分割了八分之一的領土給了蘇聯,並且給了蘇聯在波羅的海的基地。
獲得這麼土地後,蘇聯開始整軍備戰開始執行“大雷雨計劃”,蘇聯計劃對德國展開進攻。而沒有這些佔領的國家,蘇聯根本不可能獲得這麼大的戰略縱深,並且蘇軍也不敢向著進攻德國本土。就是在這威脅之下,德國才鋌而走險,發動了對蘇戰爭。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提得不準確,蘇德戰爭前,蘇聯不但沒有吃大虧,反而是佔了極大的便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著緊張的外交斡旋,蘇聯也不在話下。蘇聯本來想與英法盟國一起共同對付德國。而英法幾個國家尤其是波蘭對蘇聯抱有極大的成見和戒心,對蘇聯的提議百般刁難。
尤其是波蘭,盲目自大,以歐洲強國自居。同時因為意識形態問題和過去與蘇聯的邊界戰爭問題,對蘇聯軍隊過境的提議根本就不同意。
而英法認為,東線有波蘭牽制德國,足可以讓德國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蘇聯的作用可有可無。所以蘇聯和英法盟國的談判一直陷入僵局,毫無結果。
這時,德國為了免於兩面作戰的境地,向蘇聯伸出了橄欖枝。德國急於取得蘇聯的態度,這樣才能決定戰爭的走向。
蘇聯在英法那裡碰壁後,轉而掉進了實用主義的陷坑。它轉而與德國進行談判,最大程度的獲取利益。它運用外交手段,利用德國的急迫心理,對德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壓榨。
在技術上,德國向蘇聯進行了轉讓。在軍事上,大批蘇聯軍官進入德軍學習。在經濟上,雙方互通有無,簽訂了大批經貿合同。雙方在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大規模的合作。蘇聯在德國得到了它許多年來一直都得不到的東西。
當然,在外交中,重中之重的是領土問題。出於俄羅斯人的天性,蘇聯對領土也有著貪婪的慾望。他對於一戰後丟失的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一直耿耿於懷。德國為了拉攏蘇聯,在領土問題上,為了劃分雙方的勢力範圍和蘇聯也進行了緊張的談判。
最後,雙方達成了共同瓜分波蘭,承認蘇聯的勢力範圍,雙方進行深度合作的協議。蘇聯得到了它夢寐以求的東西。而德國也擺脫了兩面作戰的噩夢。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使德國徹底解放了雙手。
緊接著,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狂妄自大的波蘭幾乎是應聲而亡。蘇聯和德國根據秘密協議瓜分了波蘭的領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蘇聯在東歐不可一世。他佔領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對芬蘭開戰,奪取芬蘭領土。吞併羅馬尼亞的領土。透過一系列的動作,蘇聯將領土向西推進了三百到四百公里,改善了自己的戰略態勢,加強了自己的戰略縱深。
但是與此同時,蘇聯的外交環境也急劇惡化,樹立了許多敵人。德國也感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德國在西線戰局告一段落之後,就開始把矛頭指向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由於猝不及防,蘇聯在戰爭開始的幾個月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德軍的攻勢一直到莫斯科城下才被遏制。
所以說,我們可以看到,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不但沒有吃虧,反而運用外交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但是,這種利益的獲得是建立在戰略短視的基礎上的。與德國對交往無異於與虎謀皮。這樣,德國在擺脫了兩面作戰的困境後,順利開展了二戰初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解決西歐問題後,開始了蘇德戰爭,使得蘇聯險些滅亡。
所以說,蘇聯的貪婪使得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得到的利益,是它用自己的失敗預支的,是無法彌補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的。在這一點上來說,蘇聯的外交在本質上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