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記聞

    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被統稱為“戰國四君子”,其中尤以孟嘗君名氣最大。當年他四處招募諸侯的賓客以及逃犯,並且以高規格接待他們,形成了食客數千人的盛況,這也讓他蜚聲天下。但是,孟嘗君最終被人滅族,並且留下了很壞的名聲。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孟嘗君的人品有問題——過於自私自利,過於不仁不義!荀子曾經這麼評價他:“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司馬光也對孟嘗君貶低了一番。說他:“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雖然,司馬光這麼說應該是另有所指,但也是站在事實的基礎上的。

    來看看孟嘗君的這些事蹟,相信諸君也會有一個自己的看法——趙華人曾經說瘦小的他不像想象中那麼偉岸,孟嘗君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屠殺了一個縣城中的數百人。

    他曾因為個人利益出兵攻打秦國,也曾經因為個人利益而聯合秦、魏、趙、燕攻打自己的祖國,並導致了齊閔王自殺。

    他死後,幾個兒子爭奪繼承權而自相殘殺,最終被齊魏聯兵滅族,可以說,孟嘗君雖然食客數千,但到死都沒什麼朋友。所以司馬光的老對手王安石這麼評價:“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 2 # 張不叄讀秦史

    孟嘗君的養士之所以招來爭議,還不僅僅是豢養雞鳴狗盜之徒“跌了身價”,關鍵要看他利用這些門客做了什麼,拿雞鳴狗盜、狡兔三窟這兩事來說,故事本身很吸引人,但得利者只是他本人,積極意義相當有限。反倒是作為執政者,他的有些行為是具有爭議的。

    比如秦國的五大夫呂禮逃亡到齊國,齊湣王一度把他任命為相,孟嘗君為了排擠這位政敵,給秦相魏冉寫信,建議秦國攻打齊國,甚至為他謀劃:齊國一旦被攻破,魏冉就可以增加封地。最終導致秦國發動了對齊的戰爭,呂禮被迫離開齊國,唯一的獲利者還是隻有孟嘗君本人,身為齊國王族,不惜為母國引來戰火,只為鞏固自己權勢,這樣的行徑大家可以自己評判。

    更有甚者,五國聯軍合縱伐齊那次,齊國被聯軍攻破,齊湣王被殺,齊國可謂遭遇建國數百年來的最大劫難,可這時候孟嘗君就在五國伐齊的聯軍裡,身份是魏國丞相,也不知他手下屠戮了多少齊國百姓。後來齊國艱難復國,他也一直駐守封地薛邑,拒絕與齊國朝廷往來,使那裡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

    也正是因為這種種作為,不少學者對他評價不佳,司馬光說他的養士“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翻譯過來就是,只要有人來投奔,不分好壞就一股腦收留下來,用國家的俸祿養著,無非是為了拉幫結派,上欺君王、下佔民脂。

    荀子更是直接把他劃入“篡臣”之列,稱這類人“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翻譯過來就是,他們並不忠於君王,只會結黨營私,用小恩惠收買人心。

  • 3 # 萬卷縱橫眼欲枯

    言過其實的“孟嘗君”

    讀《史記·孟嘗君列傳》,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一篇文章: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讀孟嘗君傳》)

    “戰國四公子”之中,孟嘗君恐怕是後世名聲最大的一個了,他的“好客養士”歷來被人們所傳頌,所以在文學作品中,那些慷慨好客的人往往被冠以“小孟嘗”“賽孟嘗”之類的稱號。但王安石在這篇短文裡卻批評孟嘗君只是一個“雞鳴狗盜之雄”,也就是說他只是那些雞鳴狗盜之輩的首領罷了,他的手下並沒有真正的人才,他也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對此,我深有同感,孟嘗君聲名遠揚,但看他一生的作為,其實遠不能和他的名聲相匹配。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弟弟。他在威王時期就開始在國中任職,在宣王時擔任齊相,齊湣王即位後,把薛地封賞了給他。

    田嬰一共有四十多個兒子,孟嘗君剛一出生就差點小命不保。孟嘗君的母親只是一個地位卑賤的小妾,她在五月五日生下了孟嘗君,起名叫文。誰知田嬰卻對她說:“不要養活這個孩子,扔了吧。”原來,當時的人們認為,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會妨害父母。可是,哪個孩子不是母親的心頭肉,這個小妾雖然很敬畏自己的丈夫,還是偷偷地把孟嘗君給養大了。

    孟嘗君長大後,母親覺得總不能一直把他藏著,總不能讓他一輩子不見父親,就請求他的兄弟們把他引見給田嬰。田嬰非常憤怒,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他扔了,你竟敢不聽我的話?”母親嚇得說不出話,年輕的田文卻不慌不忙,他跪下來反問父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為什麼?”田嬰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得跟門一般高,就會妨害父母。”田文又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呢?還是由門決定呢?”田嬰不知該怎麼回答。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決定的,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如果是由門決定的,那麼只要把門加高,誰又能長那麼高,不就是改變命運了嗎?”田嬰就無話可說了,只能承認這個兒子。

    年輕的孟嘗君要進一步爭取自己的地位。他發現父親理家治國並無遠見,就找了個機會,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說:“叫孫子。”田文又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子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田文就說:“您執掌齊國大權,已經歷經三代君王了。如今,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加一點,您的家產卻積累了萬金,門下也沒有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隨便踐踏綾羅綢緞,國家的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奴僕有吃剩的飯食肉羹,國家的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地積累財富,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子孫,卻忘記了國家在一天天地削弱。對此,我感到很奇怪。”田嬰沒有想到這個兒子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大道理,一下子改變了看法,從此特別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在田文的主持下,門下的賓客一天比一天多了,田文的名聲也傳遍了各國。有許多人建議田嬰立田文為世子,田嬰就答應了。田嬰去世後,田文就繼承了田嬰的爵位。

    年輕的孟嘗君出手不凡,上演了一出逆襲好戲,給輝煌的一生開了個好頭。看他和父親的兩次對話,確實很有見地。但這幾乎是他最出彩的時候了,或許,正是偷偷摸摸的童年生活,使他明白了道理,而一旦取得很高的聲名和地位後,性格中的弱點就顯露了出來。

    父親死後,孟嘗君可以大展拳腳了。他廣招賓客,很快就名聲大噪。孟嘗君招攬食客不問身份地位,無論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這是他的優點,所以各國計程車人都願意歸附他;但這也是一個缺點,他的門客大多是“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就是說,他的門客質量參差不齊,有許多是逃亡的罪犯。司馬遷說:“吾嘗過薛,其俗閭里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這些罪犯聚集在這裡,都改變了當地的風氣,甚至到司馬遷生活的時代,依然影響巨大。

    孟嘗君對待賓客可以說是極盡所能。每當和賓客談話時,他總在屏風後面安排一個人,讓他記錄下來賓客的談話內容,記下賓客親人的住處。門客剛剛離開,他就派使者到賓客親人家裡問候,並獻上禮物。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光,有個客人很生氣,認為孟嘗君吃的飯食肯定和自己不一樣,放下碗筷就要告辭。孟嘗君馬上站起來,端著自己的飯讓他看,這個賓客發覺孟嘗君和自己吃的一樣,非常慚愧,竟然拔刀自刎了。

    孟嘗君的名氣越來越大,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裡,秦昭王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然後請孟嘗君到秦國去。大約是因為和齊湣王有矛盾,孟嘗君覺得在齊國並不是事事如意,就準備到秦國去。門客們都勸他別去,他不聽,執意要去。

    這時,縱橫家蘇秦的弟弟蘇代對他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一個木偶人和一個土偶人說話,木偶說:“天一下雨,你就壞了。”土偶說:“我是泥土做成的,即使壞了,只不過是回到泥土裡。要是真的下起雨來,你就不知道會被水流衝到哪裡去了。”

    蘇代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孟嘗君是那個土偶人,齊國就是泥土。孟嘗君的名聲再大,齊國都是他的根本,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就像木偶人了,不知會被衝到哪裡。聽了蘇代的話,他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放棄了去秦國的打算。

    但是,齊湣王后來還是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讓他擔任秦相。秦國大臣就有人勸說秦王:“田文是很賢能,可他是齊王的同宗,他做事情一定會先替齊國打算,然後才考慮秦國,這樣,秦國就危險了。”秦昭王就免掉了他的相位,還把他囚禁起來,想要殺掉他。

    孟嘗君無奈之下,就派人去向昭王最寵幸的姬妾求救。那個寵姬說:“救他可以,但我想要他的那件白色狐皮裘。”孟嘗君來秦國的時候,帶著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無雙,可是已經獻給了秦昭王。孟嘗君一籌莫展,賓客們誰也想不出辦法。這時,一個沒有其他本事但會偷東西的賓客說:“我能拿到那件狐皮裘。”他在夜裡披著狗皮裝成狗,鑽入了秦宮的倉庫,取出了那件狐白裘。寵姬得到了想要的皮裘,就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放了他。

    孟嘗君一得自由,馬上帶著賓客們乘車逃走,半夜時到了函谷關。沒多久,秦昭王就後悔放出了他,派人駕車飛奔著去追捕。按照秦國的法令,雞叫時才能開啟關門,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嘗君在函谷關下焦急萬分,害怕有追兵趕來。有一個賓客,沒有別的本領,卻會學雞叫。這時,他就學起了雞叫,附近的雞跟著一齊叫了起來,函谷關的守兵以為天亮了,就打開了關口,孟嘗君得以逃了出來。大約過了一頓飯的時間,秦國的追兵也到了函谷關,但孟嘗君已經逃遠了。當初,孟嘗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當中,大家都感到羞恥,而在危難時刻,卻靠這兩個人解救了他。因此,人們就更加佩服孟嘗君了。

    這就是“雞鳴狗盜”的故事,也是王安石所批評的地方。孟嘗君雖然依靠門客脫離了險境,體現了當初養士的價值。但是,他來到秦國,本身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或許是當初想來秦國發展的想法並沒有徹底放棄,或者是齊湣王硬要派他來,他無法改變齊王的決定。無論是哪種情況,孟嘗君都沒有展示出一個傑出政治家的目光和能力。

    孟嘗君逃離了秦國,路過了趙國,同樣以好客聞名天下的平原君聽說大名鼎鼎的孟嘗君到了,盛情地接待了他們一行人。辭別平原君後,孟嘗君繼續上路,一路上,聽過孟嘗君大名的趙華人都想一睹其風采。結果看了後,許多人都很失望,孟嘗君不像他們想象中的那樣高大英俊,所以就人嘲笑說:“原來以為田文是個魁梧的大丈夫,現在一看,不過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孟嘗君聽了這番話,或許在秦國被壓抑的怒火徹底爆發了出來,竟然帶領隨行的門客跳下車來,拔出刀劍,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這是孟嘗君一生中最醜惡的一瞬,原來,他的仁義賢明都是裝出來給人看的,本性中的殘暴偏狹在此時暴露無遺。

    回到齊國,大概是齊湣王對派孟嘗君去秦國冒險覺得有點內疚,就任命他為齊相,執掌國政。孟嘗君想要聯合南韓、魏國攻打秦國,並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後來在蘇代的勸說下放棄了行動。

    他要攻打秦國,很明顯不是為了齊國考慮,而是為了報自己被囚禁的仇怨。從國力上看,齊國還是不能和秦國相比的,很難獨立戰勝秦國,而且兩國距離遠,出兵很困難,所以他想聯合韓、魏兩國。韓、魏當然更不是秦國的對手,而且他們三國之間的聯盟關係並不緊密,——後來他們響應燕國一起攻打齊國,可以作為證明——所以,此時孟嘗君如果對秦出兵,多半是佔不到便宜的。

    有一次,門客魏子替他去封邑收取租稅,來回跑了三次,也沒有把租稅收回來。孟嘗君就問是怎麼回事,魏子說:“我發現有位賢德之人,他家中貧困,我就私自以您的名義把租稅送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孟嘗君非常生氣,就辭退了魏子。

    魏子這件事和另一個著名的門客馮諼所作的差不多,都為孟嘗君謀取了更大的名聲和利益。但孟嘗君並沒有這樣的眼光,兩次都很生氣。馮諼對自己的作為進行了很好的說明,魏子則沒有,或許是不屑於說明吧,所以被辭退了。我們可以看到,孟嘗君的尊賢好客,其實和葉公好龍是一樣的。他不能真正的尊重賢士,也發現不了賢士。

    幾年後,有人向齊湣王說孟嘗君的壞話:“田文將要叛亂。”後來有人劫持齊湣王,湣王就懷疑是孟嘗君主使的,孟嘗君無法辯解,只能出逃在外。這時,那位得到魏子贈糧的賢人立即給湣王上書,他說孟嘗君不會作亂,並以自己的生命作保,就在宮殿門口自刎了,以此來證明孟嘗君的清白。

    湣王大吃一驚,就仔細追查這件事,發現孟嘗君並沒有參與叛亂,就把他又召了回來。孟嘗君也因此推託有病,要求回薛邑養老。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慢慢地,孟嘗君的名聲更大了,以至於天下人只知道有孟嘗君卻不知道有齊王。

    齊湣王滅掉宋國後,變得驕狂起來,在國外樹立了許多敵人,而且不願意生活在孟嘗君的陰影下,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害怕,就逃到了魏國,一度擔任了魏相。

    後來,燕國聯合魏、秦、趙等國共同攻打齊國,孟嘗君配合這幾國的軍隊進攻齊國。燕國大將樂毅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齊湣王逃到莒城,死在了那裡。

    齊襄王復國後,孟嘗君在薛地徹底地獨立了,不從屬於哪個君王,就像是一個新的諸侯國。齊襄王剛剛即位,就又和他和好親近起來。

    等到孟嘗君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齊國就聯合魏國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的後代也都被殺光了。

    齊湣王固然對不起孟嘗君,但孟嘗君幫助別國攻打自己的國家,也絕非一個賢能之人應該做的。他晚年的行為,和年輕時勸導父親的話是多麼地相悖。他更忘記了蘇代泥偶人的比喻,沒有強大的齊國作後盾,他的封地和子孫只能落得個滅亡的結果了!

    讀完《孟嘗君傳》,我覺得,大名鼎鼎的孟嘗君,遠沒有表現出超過普通人的智慧和品格,確實是言過其實了。

  • 4 # 最真人的戀字屋

    我認為,在今天,我們現代人,應當對孟嘗君之流進行更深刻的批判。

    孟嘗君,號稱食客三千。各國的遊士、罪犯、逃亡者,孟嘗君都給於房舍,幫助治業,還幫助他們的親戚。而每個人都覺得孟嘗君對自己更看重,對孟嘗君大力誇讚,由此孟嘗君得以顯名諸侯之間。後來孟嘗君身陷秦國,又有“雞嗚狗盜”之徒,出手相助,使孟嘗君逃出秦國。孟嘗君養“食客”之名,也就流傳了幾千年。

    後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孟嘗君進行了批判。但是,司馬光批判的,只是孟嘗君之流竊國謀私,盜用國家的財富,為個人“養士”。那麼這些財富,是怎麼來的?是孟嘗君之流種地了嗎?是孟嘗君之流改善工具了嗎?是孟嘗君之流使商貨流通了嗎?都不是,只是孟嘗君之流使用暴力與脅迫手段,奪取了原本屬於人民的財富。然後用來養一些流氓地痞,以維持自己的地位與名氣。

    在西方,沙皇時代的莫斯科,貴族們同樣用全部的身家來享樂。吃飯時,敞開著大門,讓客人隨便進來吃。客人不必認識主人,而主人也不必認識客人。而且,你如果去一個貴族家裡吃了一次飯,以後就要常去。如果一直不去,這家貴族可能就要生氣,覺得你不尊重人家。例如斯特羅加諾夫伯爵家就有一位客人,在他家一直吃了三十年飯,而伯爵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有一天,這位客人不來了,伯爵猜測他可能死了。結果,這個人還真就死了。

    在吃飯時,飲料和飯菜,都是無限供應的。貴族們,可以一直從早上,吃到晚上。當然,只是吃飯可不行,玩也是少不了的。莫斯科的貴族們有自己的劇院,有自己的樂團。

    後來我們知道,在西方,資本階級取代了貴族階級。在東方,周朝這種貴族分封制,同樣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權制。貴族階級,被官僚階級所取代。這些都能說明,這些貴族們,有著天生的貪婪暴虐而邀名的原罪,是必然被時代所拋棄的,更是應當被人民大眾釘死在時代的恥辱柱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捫心自問,你自己努力了嗎?得到什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