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藍白哥
-
2 # 李雲飛40897054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趙構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古代帝王對權力看得極重,沒上位時使盡手段,恨不得把所有競爭者都剷除,上位之後又擔心有人篡位奪權,整日提心吊膽疑心重重,連自己的親骨肉也提防著。所以,幾乎鮮少有人願意提前放權,去當那個可憐的太上皇。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宋高宗趙構就心甘情願地做了這個這個太上皇,56歲就讓位給宋孝宗趙眘,難道他就不貪戀權位嗎? image.png 趙構不貪權?那顯然是不可能的,若他真不貪權,當年也不會授意秦檜,將一心忠國的岳飛冤屈而死。其實他提早放權是別有深意的。 趙構在歷朝歷代的皇帝裡,算是長壽皇帝,足足活了81歲才駕崩。56歲退位時他給出的理由是“倦政”,簡單的來說就是累了不想幹了,這個藉口看似沒問題,但並不能代表他所有的想法。 趙構當了三十年的皇帝,大半輩子可以說都不安生,他于靖康之變時臨危受命,隨後便在金兵的追趕下四處逃亡,不僅模樣狼狽,也極其耗損精力,整日提心吊膽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經過這段屈辱的經歷,趙構對皇位已經沒有早年的執著了,他最擔心的不是失去權力,而是被人害了性命,畢竟再大的權力,也得有命掌控才行。 其次,趙構提前放權,也是為了拉攏新皇趙眘。眾所周知,趙眘並非趙構的親生子,而是從旁支抱來的養子,之所以傳位給他,主要是因為他自己的孩子早在三歲就夭折了,而後來他又沒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這麼辦。 image.png 趙眘是太祖趙匡胤一脈,很小就被抱入宮中撫養,南宋初定的時候他已長大成人了,身心都很成熟,完全具有即位的條件。不過,按照傳統來說,一般都是先皇駕崩皇位才會下傳,所以若按正常流程來走,趙眘想當上皇帝,估計得到五六十歲。 讓一個成年的皇儲盯著皇位二十多年,其實並不是好事,長期的等待很容易徒增變數,譬如逼宮之類。趙構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乾脆早早騰出位置,向趙眘賣個好,這樣趙眘也能掛念著他的恩情,照顧好他的晚年以及身後事。 image.png 事實證明,趙構在這件事上確實是考慮周全,他雖然退位了,但趙眘始終對他極為孝順,甚至有時他插手政事,趙眘也不多言,一切都以他為先。 另外,在江山漸穩時傳位給趙眘,也是給他鋪了一條好路,此時功績易得,趙眘得了民心也利於國家穩定,對各方都是好事一件。
-
3 # 深度文史
活到81歲的宋高宗趙構為何56歲堅決要退位?我認為原因是這樣的。
一、失去民心從1141年末,南宋方面與金國達成屈己求和之約,兩國約定劃長江而治,倦戰的宋高宗以修養生息、發展民生為由,讓南宋人沉溺在這場苟且偷安的虛假“盛世”之下,20年下來,也讓南宋人漸漸習慣了這樣的“幸福”生活,淡忘了家國仇恨。
但是,公元1161年,也就是宋高宗趙構退位的前一年,發生了一件讓整個南宋百姓都不敢想象以及無法接受的事情。金華人再次踏碎了南宋人的美夢,1161年,金國第四位皇帝完顏亮(前一位與趙構簽訂條約的皇帝被他弒殺了)親帥60萬大軍南下攻宋。這個數字徹底嚇醒了整個南宋,當年金國以不到20萬大軍就滅了北宋,想想那雷霆風勢,如今60萬簡直是膽寒。
金國皇帝撕碎了宋金之盟,金國的失信迫使南宋集團徹底惱怒,繼而點燃了全國百姓抗戰的怒火。在這場熊熊烈火的灼燒下,他們看清了金國這頭猛虎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朋友,也看清了宋高宗的“太平盛世”只是活在自己的期望之中,也想到了當年蒙冤慘死的岳飛為什麼要不顧皇帝的聖旨堅持北伐。對,只有北伐,宋朝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也就是在1161年之後,儘管完顏亮也在這一年末被新的金國皇帝弒殺,但宋朝人的北伐熱已經全面點燃,他們不再相信金國,也開始鄙視宋高宗的“求和”政策。在這種形勢下,宋高宗趙構很被動,他已經失去了民心民意,如果還堅持他的議和論,勢必會激起民變,因而宋高宗在1162年讓堅持北伐的趙昚繼位,也就是宋孝宗,來給他“擦屁股”。
這就是他56歲堅決退位的第一個原因。
二、厭倦皇位宋高宗厭倦皇位這一點,有兩件事情可以闡明。
(1)使他聞風喪膽的金國大軍
埋藏在宋高宗內心深處最可怕的夢就是金國的大軍。宋高宗時常被一個夢驚醒,那就是金兵追著他殺到了天涯海角。宋高宗趙構當年被金兵追著跑,那絕對是一場刺激的冒險之旅,整整追著他殺了三年,想想看是個人都會被追出心理疾病,沒有疾病也有陰影,人盡皆知的是他被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這對他來說怎麼不是一場噩夢。
所以,他從19歲開始被強行拉上皇位的那天起,也可能只有這一時刻讓他感覺到皇位是幸福的。不久之後,噩夢一直都在纏繞他。從1127年到1142年這一時期,他對皇位的態度是想要操控但也十分害怕和厭倦。這也是他為什麼要堅持求和的原因,他想讓戰爭停下來,讓他的噩夢消失,讓他的皇位也產生安全感。
(2)秦檜的權勢為何能如日中天
公元1142年,岳飛被殺,宋金之戰止息,宋高宗無比暢快。但也是在這一時候,他原來覺得是噩夢一樣的戰爭讓他厭倦皇位,但真正的是他的內心。當戰爭停下來的時候,趙構才發現自己內心空蕩蕩的,無慾無求。他的願望就是要讓自己不要活在噩夢中,做皇帝根本不是他的理想。於是,如日中天的秦檜登場了。
秦檜把持朝政13年,這都是宋高宗趙構的“功勞”,這位秦相的權力堪稱皇帝,這段時間的南宋又回到了奸臣蔡京與宋徽宗那般昏庸的北宋時代。趙構與宋徽宗的區別是,他不搞藝術,他就愛書法。於是,從1142年開始,趙構其實就已經進入了“太上皇”一般的生活。朝政之事皆由秦檜打理,他每天只要聽一聽秦檜“粉飾太平”的報告。這一切正是因為他對皇權的厭倦而造成的。
這是宋高宗趙構56歲堅決退位的第二個原因,本來就已經厭倦了,再加上民心的反轉,也使得他對皇位徹底沒有留戀之心了。
-
4 # 影子講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謀權篡位的有之,但主動讓位少之,況且還是讓位給一個養子。
對於一位活了八十多歲的封建帝王來說,五十來歲恰好是盛年,也是執政的黃金時期。
再者,大凡封建帝王,沒有一個不貪戀權勢的,只要不受外力逼迫,只要健康狀況尚可,只要還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龍椅上,沒人情願將皇權拱手讓人,哪怕繼任者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在這一規則下,宋高宗盛年主動把皇位讓給養子趙眘的壯舉,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月,宋高宗突然提出要禪位,右相朱倬認為“靖康之事,正以傳位太遽,盍姑徐之”,意思是說,北宋的滅亡,與當年宋徽宗匆忙傳位,致使朝政陷入混亂、金兵趁機而入有著莫大的關係,傳位一事應當慎重,更應當從長計議。
對於朱倬的合理建議,宋高宗不理不睬。六月十日,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閒退”(《宋史》)為由,下詔傳位皇太子趙眘,自稱太上皇帝,移居德壽宮。六月十一日,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
宋高宗讓位原因
宋高宗一向身體強健,禪讓時不過才五十六歲,而且當時身體並沒有不適,後來又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歲才壽終正寢,所以自稱“老且病”顯然是飾詞。
再者,宋高宗禪位前,南宋軍隊剛剛在采石之戰中大敗金人,迫使金帝完顏亮為部將所殺,造成金國一度政局動盪不安;而南宋卻邊境寢寧,國內安穩,人心振奮,民呼萬歲,並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禪位的外界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宋高宗主動禪位,既讓人納悶,也催人深思。
有人認為,宋高宗固然貪戀權勢,卻又苦於國事憂勤,所以願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繼續享受皇帝的尊榮,卻又可以免於國事的困擾。
然而,事實上,宋高宗禪位後,並沒有就此躲在深宮,頤養天年,不問朝政,而是一到關鍵時刻,大至對金和戰,小至官吏任命,他都會出面干涉,多方牽制,寸步不讓,說明他還是願意為國事憂勤,還是對權力狠抓不放,並非宋高宗盛年禪位,有著不可告人的深層次原因。
眾所周知,歷代皇帝傳位,都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感恩戴德之人作為接班人。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趙旉。
建炎三年(1129),三歲德趙旉受到驚嚇而死。此後數年,宋高宗一直未再生子,而朝野上下主張確立“根本”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由於不得已,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孫趙眘(初名趙伯琮)為養子,並當作內定的儲君來培養。
-
5 # 郭來說歷史
作為皇帝,天下第一人,趙構怎麼可能願意退位。但是他有不得不退的原因。
雖然趙構透過殺害岳飛,壓制主戰派,完成了紹興議和。在後來的十九年裡,趙構解決了兵變、各地流寇、農民暴動的問題,穩定了南宋的局面。但是由於主戰派或被殺,或被革職問罪,使趙構時期,沒有人再輕言抗金,這也是南宋以後一直打敗仗的原因。到了宋孝宗繼位,他空有宰相,卻已經沒有可用的將領了!趙構原本想就這樣當一個鴕鳥式的天子挺好,可惜金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1161年弒君的完顏亮大舉入侵,趙構第一想到是逃跑、退位將爛攤子交給太子。等完顏亮被殺後,完顏雍繼位,兩國再次和平。但是按照議和的規定,南宋要向金國稱臣,這時的趙構已經經歷了三代金國皇帝了,按照規定他要向孫子輩的金國皇帝稱臣,他感到非常的屈辱。而這時他已經完全掌握了南宋局勢,朝政也掌握在手,退位後,還能掌握局勢。又不用受到屈辱,何樂而不為!等到宋孝宗時期,金國又換了皇帝,宋孝宗也不願意低一輩,也學趙構退位給太子了!
-
6 # 趙公
宋高宗在盛年的時候禪位於宋孝宗,主要是看中了他最大的品性,就是“孝”。宋高宗在位30餘年,一心只為尋歡作樂,放鬆奸臣秦檜當朝擅權,冤殺岳飛父子,向金朝納貢稱臣。可以說是一位昏庸的帝王了,但他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傳位給宋孝宗。
在中國古代儒家傳統道德理論裡,“孝”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更是深入人心,歷代帝王都強調以孝治天下,而宋孝宗正是將“孝”字發揮的淋漓盡致。
宋孝宗並非是宋高宗的親生兒子。他繼位後對選中自己的養父心存感激,總是順從他的心願。當宋孝宗的登基大典結束之後,就衣不解帶的冒雨送太上皇趙構回德壽宮,一直到宮門口都不肯止步,在趙構再三推辭之後,宋孝宗才讓侍從扶他回了寢宮,眼見此情此景令趙構萬分感動,一再感嘆說:“託付得人,再無憾矣”
與貪圖安逸的宋高宗不同,宋孝宗年輕氣盛,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可惜此時有北伐之君,卻無北伐之臣,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已不在朝中,宋孝宗罷黜了秦檜一批黨羽之後,表明自己主戰的立場。而主和派卻利用太上皇趙構為靠山。趙構雖然已經閒居德壽宮不理朝政,但他偏安一隅的思想一直沒有改變,孝宗對他的孝順也成為了主和派的砝碼。
趙構一面牽制宋孝宗的北伐,另一面積極敦促宋孝宗與今朝達成議和,宋孝宗出於對趙構的孝心,只得一心處理內政。好在宋孝宗治國有方,他懲處貪官整頓吏治,更換當朝宰相,集中皇權,發展農業生產,使百姓衣食富足,出現了人民衣食無憂,社會太平安居樂業的“乾道之治”。
可是後來“孝”卻變成了宋孝宗逃避現實的擋箭牌,他以為趙構守孝為名退避朝政,再也沒有年輕時候整頓吏治,重塑皇權的豪情壯志,最終也仿造高宗退位禪讓,終其一生也沒有擺脫趙構的陰影。
-
7 # 搬講歷史
宋高宗趙構,早期本來沒有他繼承皇位的機會,但是金軍的大舉入侵,北宋無能力抵抗。發生靖康之恥之後,北宋滅亡,無一人繼承皇位。趙構聽說之後再金兵營中跑出來,繼承皇位,成為南宋的開國皇帝。
20歲就已經是開國皇帝了,剛開始主戰重用岳飛、韓世忠等忠臣。慢慢的聽信奸臣秦檜、張邦昌等人的建議。35歲的時候一味與金兵求和而殺死岳飛等人。宋朝在無抵抗金兵的將領,屢戰屢敗,一味逃跑與求和。54的時候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趙構又想再次逃離臨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敗,被部下所殺(見采石之戰)。宋高宗遣使賀金世宗完顏雍即位,準備再次對金議和。
55歲的時候,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帝。此時南宋已經支離破碎,因為殺了岳飛等忠臣而罵聲一片,已經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也無法在統領下去。而金兵強大自己又無力可失,自己如果在執政,可能會滅亡,所以傳位給養子。自己也有時會干預政權。自己的養子又比自己能幹,自己也不用操心,又可以干預政權,還能安享晚年。
趙昚可以說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
8 # 野史官人
在古代的皇室政治中,太上皇可以說是最尷尬的身份了。雖然被尊稱為太上皇,名義上是皇帝的老子,但沒有多少真正的實權,所以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除了極少數主動退位外,大部分的皇帝都不會主動做太上皇。
當一個皇帝在年齡不大而且身體很好的情況下退為太上皇,很多時候都是被逼宮的,然而總有個特列,就像趙構這個皇帝便是在身體很好,而且還是無人逼迫的情況下主動當了太上皇,雖然大臣極力反對,並且稱會造成局勢不穩,(當時還在打仗)
1162年五十五歲宋高宗趙構、在位三十六年後主動將皇位讓給太子趙昚(宋孝宗),退為太上皇。但宋高宗當時身體非常好,退位後還活了二十七年活到81歲。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呢?
第一,趙構對金人的恐懼,已經到了談金色變的精神狀態了,1161年,金帝完顏亮南征,當聽說金兵南下的訊息後,趙構第一反應就是逃跑,結果被大臣們硬留了下來。
雖然後來完顏亮在內亂中被殺,這場危機算是過去了。但心有餘悸的趙構為了能夠及時逃跑,決定退為太上皇。因為太上皇不掌實權,所以逃跑也不會有大臣過於阻擋。
第二,趙構沒有生育能力,沒有親生兒子。而宋太宗一系的皇族在“靖康之變”中幾乎被金朝一網打盡,導致趙構連關係較近的父系親屬都沒有了,最後只能立宋太祖的後代趙昚(宋孝宗)為太子。
而且趙構和趙昚的關係像是一層窗戶紙,趙昚的太子地位也不穩固。畢竟不是親兒子。與其整日這種奇妙的心理,不如坦坦蕩蕩,這樣反而心理舒坦,所以趙構乾脆提前把皇位讓給趙昚,這樣趙昚就自然會對趙構感恩戴德,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趙構整日擔驚受怕金人,真的已經突破了心理防線,而岳飛、韓世忠死後,宋朝已經無良將可用了,有的武將又不敢言戰,畢竟岳飛就是列子。
回覆列表
(1)宋高宗盛年禪位有施恩於趙眘之意。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名叫趙旉,趙旉三歲時受到驚嚇而死,此後宋高宗一直未再生子。不得已,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孫趙眘(初名趙伯琮)為養子,並當作內定的儲君來培養。若等到宋高宗臨終時再傳位,趙眘很可能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這樣反而會產生怨恨。
(2)宋高宗只有生前禪位,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壓陣,才能確保傳位計劃順利執行,確保南宋政治穩定。宋高宗屬於宋太宗一支,親生兒子趙旉夭折後,按照血緣關係遠近,他應該將皇位傳給宋太宗的其他裔孫。然而,宋高宗卻最終選擇了趙眘為接班人,打破傳統慣例,勢必要遭到許多因循守舊之人的反對,甚至產生變故。
(3)宋高宗傳位趙眘,順應多數士大夫的願望,贏取歸還太祖裔孫帝位的美名。
(4)早在紹興十三年(1143),金人就“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而宋高宗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始終沒有做出迴應,致使“諸王、后妃”慘死異國他鄉。這種做法,必然會引起宋太宗其他裔孫的怨恨,其百年之後必然會遭受攻擊和譴責。宋高宗選擇盛年禪位,可以維護自己死後的聲譽,還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孫登上皇位。
(5)便於逃跑。宋高宗的一貫貪生怕死。面對金人多次寇掠,一次次的逃生經歷,使宋高宗認識到,皇帝雖然顯赫,但同時也是金人追擊的靶子,一旦遇有危難,以皇帝的身份逃竄很扎眼,也很不方便;如果當了太上皇帝,關注度會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
宋高宗死亡原因:宋高宗趙構在淳熙十四年的十月份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為聖神武文憲孝皇帝,高宗是他的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