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之銘
-
2 # 長春123
一是敦克爾克大撤退。
當時,德軍只需要接著打下去就可以消滅英軍40萬人。但是我們的希特勒卻偏偏要停止進攻。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理解。
二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許多人都認為德軍當時應該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而放棄斯大林格勒。結果,希特勒被高加索一帶的油田給迷住了,集中兵力攻打斯大林格勒。
被圍住以後,保盧斯要求突圍。希特勒卻要求中心開花,讓保盧斯在中間堅持。那能堅持得了嗎?於是乎,幾十萬德軍被蘇軍消滅在斯大林格勒。
-
3 # 亓官仁
希特勒的戰略決策在歐洲方面是成功的,無論是閃擊波蘭還是攻陷法國,希特勒的戰術動作和謀略都很成功。歐洲反法西斯陣營節節敗退,幾乎到了無法還手的地步,如果不是一條英吉利海峽阻隔,歐洲反法西斯大本營英國本土恐怕也難逃過淪陷的命運。二戰的初期美華人並沒有參戰,歐洲戰場只有英法聯軍獨自苦苦支撐。此時希特勒犯了致命的輕敵錯誤,沒有把軍事力量全部投向歐洲戰場。而是四面出擊,連最能打的隆美爾都被派往北非戰場,分散兵力給了歐洲軍團喘吸的時機。如果希特勒的目光能放遠一些,更不會在歐洲戰場未分勝負之時,又動了進攻蘇聯的心思。眾所周知西方國家與蘇聯向來不和,德軍發動歐洲戰爭前似乎想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德國開戰前與蘇聯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而蘇聯重兵駐防遠東,防的是日本關東軍,也不願意與強大的德軍為敵,兩家一拍即合,目地都是為了後方的穩定。蘇聯一片歌舞昇平,對西方的死活肯定沒放在心上,也許還有看風景的心態,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斯大林不會派一兵一卒介入歐洲戰爭,這一點確定無疑。自負的希特勒在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時就應該想到,自已瘋狂的爭霸世界野心走錯了棋路,攻擊蘇聯不但使德軍兵力更加緊張,還直接促使互為敵人的雙方聯合起來與德軍決戰。蘇聯戰爭打到關鍵時期,德軍的後勤保障已完全被切斷,士兵斷糧,槍中無彈,裝甲部隊無燃料寸步難行,希特勒仍命令保盧斯等將軍堅守待援,能征善戰的德軍正是在希特勒後期的瘋狂指揮中開始走向了滅亡。
-
4 # 王明桃解近史
希特勒的兩個重大失誤
第一,【“巴巴羅莎”計劃的延期】當全世界認為德國一定會在完成“海獅計劃”後,把英國佔領後,才有可能對蘇聯發動戰爭,因為全世界認為希特勒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但是希特勒正是抓住了這一心理,啟動了“巴巴羅莎”計劃,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本來“巴巴羅莎”計劃得實行日期是1941年5月15日,但是準備實施計劃的節骨眼上。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在巴爾幹半島戰役打了敗仗,希特勒也非常的重義氣,為了幫助義大利擺出困境,只好在希臘上打一次小戰爭,這樣就給英華人造成了一次小型的“敦刻爾克撤退,於是“巴巴羅莎”計劃就延遲到了1941年6月22日,不幸的是,那一年蘇聯的冬天來得特別的早,所以失敗也就跟著來了。
第二,【敦刻爾克撤退】當時所謂的地形不好只是藉口罷了,實際上是因為希特勒不想惹英國,想和英國佬停戰,自然不想讓英國佬全軍覆沒,但是,就算讓英國佬跑了也沒有武器可以用,而且英國的海軍也不可能保證攔截德國軍隊的登陸。但是當今的人主要歸結於英國空戰中的德國空軍失敗,這不是主要因素,失敗的主要因素還是在於希特勒,為當時希特勒一心只想著蘇聯對海獅計劃不聞不問,我已失敗也是正常的嘍!
-
5 # 仰天長嘯A
希特納在二戰期間有三次重大失誤,最終導致戰敗。
一,對蘇聯的閃電戰,戰爭初期取得不俗戰果,自信和自負使希特納錯誤認為可以很快結束對蘇戰爭,結果兵敗莫斯科和斯大林格納戰役。
二,希特納在有可能全殲英法聯軍的情況下,沒有及時作出阻止英法聯軍敦刻爾克的大撤退,使英法軍隊儲存了戰爭後期反攻的有生力量。
三,希特納被美軍佯動和佯攻所迷惑,對美軍即將發動的反攻方向舉棋不定,判斷失誤,使美軍諾曼底登陸作戰取得成功。
-
6 # 北京老馬3
希特勒是玩政治的,對軍事一竅不通,但他啟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軍事家,這些具有很好的軍事素質的將領在戰爭中發揮了傑出的作用,但希特勒是個狂妄自大的人,不懂裝懂,拒絕了許多將領的謀略,一味冒進,忘記了法皇拿破倫兵敗莫斯科的歷史教訓,孤軍深入,後方的給養,武器,糧食,燃油供不上,陷入嚴寒,飢餓之中的軍隊人心潰散,厭戰,進退兩難!重蹈拿破倫的覆轍!
-
7 # 軍事神判預言實現
5哥一回答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誤不應該入侵蘇聯,更不應該走軍國主義道路。
二戰爆發
希特勒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人主義,試圖在歐洲大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新秩序。積極擴軍備戰,並於1939年9月1日指揮德軍入侵波蘭,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犯下了多種罪行,並迫害和屠殺六百多萬猶太人。
進攻蘇聯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由於蘇聯國土面積大,德軍不可能一口吃下蘇聯,並且還有強大的蘇軍,最後在資源匱乏、氣候條件不適應的情況下慘敗。
戰爭狂
二戰的德國戰敗與西歐和蘇聯直接關係,當初不是希特勒野心太大,擊敗西歐還沒有佔住腳,立馬又進攻蘇聯,它不可能那麼快戰敗,之所以告知後人戰爭的勝負是無法估計的。因為二戰的德國軍事裝備是世界頂尖級,並且幾百萬戰士軍事素質也是一流的,因此5哥一認為狂妄的戰爭就是失敗的主因。
多情不義必自斃
狂妄自大的希特勒思想單純,不僅想佔領歐洲,並且準備稱霸世界。亡國只因敵我不分,是二戰德國犯最大的戰略失誤。雖然二戰的悲痛已經過去了7O多年,但是殘忍的歷史是無法改變。二戰德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國在二戰時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爭奇蹟,並且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國,但最終遭受到了慘痛的代價。
-
8 # 薩沙
原來元首是背鍋俠:停止進攻敦刻爾克並非希特勒一人主張
很多人認為希特勒是狂人智障,其實這絕對是誤解。
事實上,作為精英輩出的德國的元首,希特勒自然擁有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才能。
希特勒具有非常驚人的領悟力、分析力、判斷力,以及很強的領導力和煽動力。
事實上,沒有希特勒,就沒有德軍在法蘭西戰役的輝煌勝利,也自然不會有英軍潰敗到敦刻爾克。
在曼施坦因推薦自己突破阿登山區的計劃時,德軍統帥部對其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奇談怪論。
如果不是希特勒力排眾議,恐怕德軍連馬其諾防線都攻不破。
敦刻爾克停止前進的命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有大把的證據證明,這根本就是德軍高層的統一觀點,希特勒只是加以確認而已。
第一,停止前進主要是A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特的命令
希特勒的停止前進的命令,下達在5月24日,但前一天的23日,龍德施泰特已經下達了:霍特叢集主力明天將停止前進,克萊斯特叢集也將停止前進,以搞清楚戰況並封閉缺口。
這一命令是沒有什麼值得爭議的。
換句話說,在希特勒下達停止命令之下,一線的指揮官其實已經提前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第二,一線指揮官如果不同意希特勒的主張,他們是有機會違抗命令的
德軍高層中,並非人人都同意必須停止前進的觀點。
24日晚,在希特勒下達停止前進的命令之後,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卻對龍德施泰特下達了繼續前進的命令。
顯然,一線指揮官龍德施泰特之流想要繼續前進,他們完全可以憑藉這個命令繼續推進,自己並不承擔任何責任。
龍德施泰特卻根本沒有這麼做。
更有甚者,龍德施泰特怕前線指揮官利用這道命令擅自前進,沒有將命令下發。
他根本就不準備前進。
第三,一線指揮官完全可以自行決定
德軍集團軍指揮官是具有一定決定權的。實際上,龍德施泰特幾乎掌握著A集團軍的一切。希特勒的命令甚至上面提到的陸軍參謀長的命令,龍德施泰特是可以選擇執行甚至乾脆不聽的。
在25日當天,很多德軍將領回憶,龍德施泰特其實掌握著行動的決定權。
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約德爾回憶:元首實際上決定權交給了A集團軍群。
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也回憶:25日會議上,元首說已經將西線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A集團軍群,也就是交給了集團軍群司令官龍德施泰特。
龍德施泰特如果決定前進,希特勒都是阻擋不住的。
第四,停止前進也並不是龍德施泰特一個人的觀點
眾多指揮官的觀點和龍德施泰特是一致的。
德軍裝甲部隊雖然殺到了敦刻爾克,但側翼還存在英法的部隊,並不安全。一旦英法軍反擊,就可能造成德軍產生崩盤性質的失敗;德軍裝甲部隊大部分已經損失百分之五十的坦克,實力銳減;敦刻爾克附近地形過於複雜,單靠坦克作戰非常不利,但德軍步兵還沒有趕上來,需要等幾天;敦刻爾克地區英法聯軍超過40萬,這裡又不適合大規模運輸,沒有一個人認為英法聯軍可能成功撤走。甚至丘吉爾本人也認為,最多隻能撤走幾萬人;德國空軍司令戈林認為,空軍可以有效封鎖海峽,等待陸軍發動全面進攻。
種種因素,導致德軍高層和一線指揮官大部分認為應該停下。
比如早在命令下達前1天,第4集團軍司令官克魯格將軍就建議龍德施泰特:機械化部隊必須停止前進。
可以這麼說,希特勒贊成停止進攻不假,但絕非他一個人的主張,而是大部分德軍高層和一線指揮官的共同主張。
就連曼施坦因也說:希特勒在敦刻爾克城外停止裝甲兵的前進,固然是犯了一個致命的大錯誤。但是在當時,任何將領卻很難認清這一點。因為從灘頭上所留下來的裝備數量看來,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難相信英華人撤走部隊,會有那樣大的成功。
那為什麼包括龍德施泰特之流,在戰爭後把責任都退給希特勒呢?
原因只有一個,你都死了,你不背黑鍋,誰來背?
-
9 # 戰略論
希特勒自己都承認是由於其指揮失誤導致失敗的戰例,即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中由於希特勒堅持不同意第6集團軍的突圍,最終導致了該集團軍的覆滅,也使德軍南翼的態勢徹底崩潰,一直撤退到1942年夏德軍的進攻發起點才停下來。
在第6集團軍被圍的最初幾天中,德軍最高統帥部給予了B集團軍群以行動的自由,B集團軍群司令部也准許了第6集團軍的突圍請求。但是很快陸軍總司令部便收回了第6集團軍的自由行動權,轉而命令其堅守斯大林格勒,陸軍總司令部決定在包圍圈外圍集結部隊打破蘇軍的包圍並完全恢復蘇軍反攻前的態勢。希特勒做出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戈林對於透過空運維持第6集團軍補給的保證。
在希特勒下令第6集團軍固守待援後,成敗將取決於德軍能否調集足夠的解圍兵力,由於北方和中路的德軍都在進行著激烈的防禦作戰,尤其是中路勒熱夫的爭奪戰異常激烈,有限的戰略預備隊無法全部派往斯大林格勒,最終德軍的解圍部隊實力非常有限,無法擔負起這個重任。為解圍部隊的調集問題上希特勒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既不願意放棄其他戰線上的突出部以騰出預備隊,也不願意收縮高加索方向的防線以抽調出那裡的第1裝甲集團軍,顯然希特勒沒有認識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所麵筋的嚴重形勢。
救援部隊遲遲不能到位,而第6集團軍的補給情況又越來越惡劣,每推遲一天,第6集團軍的戰鬥力就下降一些,直到該集團軍的彈藥和食物耗盡後開始出現迅速的崩潰。此時第6集團軍的命運已經註定,德軍需要做的是避免A集團軍群也陷入同樣的命運,在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兩位元帥的努力下,南翼的德軍避免了全面的崩潰,但是失去了強大的第6集團軍,德軍的南翼戰局也就徹底無法挽回,德軍1942年的進攻戰略完全的失敗了,比1941年還要徹底。希特勒當他的將領們的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指出他自己對斯大林格勒的悲劇負有責任,這是二戰中希特勒唯一一次能夠坦然接受自己錯誤的一次。可惜他未能從這次失敗中吸取到教訓。
-
10 # 大神曹84
以下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認為最典型的兩個失誤是
首先是對蘇聯開戰,當時的情況下,蘇維埃政府建立時間短,正處於百廢待興,新建立的社會主義正在考慮如何站穩腳跟謀求發展,蘇德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希特勒還是有點著急了,急於想要把蘇聯這個大國消滅掉,斷絕隱患,雖然這種趁蘇勢力弱小的時候消滅方向沒錯,但不應該在多線開戰的時候進行,畢竟是個大國,雖然初期的戰果不錯,一度攻佔蘇聯大部分國土,卻最終被逼到絕路的蘇聯人,利用冬季反攻。最終讓德國大部分軍力被拖在蘇聯境內被消滅。
還有一個很典型的失誤,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迷了,當時的情況,法軍全線敗退,德軍長驅直入,攻佔了法國大部分國土,直把法軍逼到了敦刻爾克最後的地方。當時的情況下,法軍連連戰敗,士氣衰退,德軍高歌猛進,繼續前進,必然能在法軍撤退到海峽對岸英國境內之前,消滅法軍精銳。然而希特勒卻不知什麼原因,叫停了德軍前進的步伐,原地駐防,讓英國才能有時間把對岸的法軍精銳接到海峽對岸。雖然當時德國也派了空軍去轟炸阻撓,但畢竟傷害有限制,正是這個失誤,讓法國軍力得以儲存,才能和英軍聯合,最後又收復法國國土。
回覆列表
希特勒有沒有指揮過前線戰鬥?
希特勒有沒有指揮前線軍師級的戰鬥,這個我不清楚二戰德國史,有待學者釋疑。
歷史愛好者有一個傳說,即專制國家首腦指揮到前線的師長,如蔣中正經常給前線集團軍或者長官部司令部下達指令,有時指令下達到軍長甚至師長。
傳說斯大林也是有這個習慣,但是命令主要下達到集團軍,很少下達到軍部以下的。
日本國陸軍部參謀部和大本營軍令是統一的,決策後由大本營統一下達作戰指令。具體由各派譴軍司令部和各軍司令部和師團長執行,天皇首相或者部長甚至參謀部大本營不參與前線指揮。
中國在北韓戰爭中,有時北京會直接下達指令到集團軍和軍部。抗戰時由於師旅分開行動,有時也有指揮不統一問題,相當於師旅一級部隊會向延安請示統一指揮問題。
前線指揮戰鬥問題,英美前線軍和師司令部直接指揮。特別是美軍,下達師旅團級軍令都是紀錄和編號的。美國總統國防部長甚至前線總指揮一般不干涉師團一線軍令。
德國軍隊軍令執行也是較好的,日軍略差一點點,有些師團長會越權不執行軍令,如1944年廣西南寧柳州作戰。
國軍也是下達軍令的,只是很多時候打敗仗軍令有時不適合戰場變化。軍師長有時不執行軍令,如張德能軍長被槍斃就是不堅守衡陽。
從目前資訊來看,希特勒應該沒有干涉軍級和師級前線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