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集福軒紫砂文化

    全詩透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絡,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於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寫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 2 # 桃小妖讀書

    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寫在第27回,適逢交芒種節,姐妹們都在以各種儀式餞花神,大觀園裡熱鬧非凡。而林黛玉卻一人來到自己的花冢,嗚嗚咽咽地吟出了《葬花吟》,在寶玉聽來,“哭得好不傷感”,我讀到這裡的時候,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淚。要說黛玉《葬花吟》裡的感情,其實就是把桃花比作自己,表達了一下三種情緒:

    第一、對身世的感嘆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其實就是比喻黛玉的身世。彼時的黛玉是個孤兒,明明是蘇州人,因為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只能寄居在京城的舅舅家裡。雖說在賈府,也算個名副其實的小姐,但是,卻始終是無依無靠的感覺。在賈府,下人再敬重,也不比在蘇州林老爺家;姐妹們再和睦,也不比手足情深;賈母再寵愛,也比不過父母的庇佑。所以,在賈府,表面的榮光並不能撫平黛玉內心深處的孤獨感。

    猶如漫天飛舞的桃花,人人都讚歎它美,人人都說喜歡,卻沒有人關注桃花的來去匆匆。世人都說桃花美,可天下能葬花的,也只有黛玉一人。黛玉把自己比作桃花,表面上看是感嘆桃花的可憐,其實是以花自喻,感嘆自己的身世,所以才能引起讀者的共情。

    第二、對命運的無奈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其實黛玉藉著桃花的生存環境,來感嘆當下的命運。黛玉曾經說和寶釵吐漏心聲,自己“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加上黛玉是個真性情的姑娘,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所以,黛玉在賈府的生活,根本算不上稱心如意,相反,更像是如履薄冰。雖然有老太太罩著,但畢竟老太太不是天天在身邊。更何況,老太太疼寶玉和鳳丫頭,別人都“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更何況是黛玉這個不是正經主子的。

    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命運,黛玉無法做出任何改變,只能是自憐自嘆,這也是為什麼黛玉動不動就愛哭的主要原因。其實,每一個愛哭的人,內心都有無法訴說的委屈。

    第三、對明天的恐懼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段,其實表達了黛玉對明天的恐懼感。黛玉是沒有安全感的。她現在在賈府得到的“偏愛”,都依仗著老太太的“寵愛”。老太太一旦歸西,黛玉的命運將很難預料。其次就是寶黛之間的感情。因為沒有父母做主,王夫人那邊又在鼓吹“金玉良緣”。如果黛玉知道“金玉良緣”是薛家捏造出來的,心裡恐怕還好受一些。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她肯定想不到薛家的城府會那麼深,而是天真地以為“金玉良緣”是命中註定,這才是黛玉對寶黛愛情最無奈的地方,也表達出了自己對未來何去何從的恐懼。

  • 3 # 浙江湖州羅林

    我看到了有關對林黛玉之《葬花吟》的多個提問,為此想淺談一下個人的看法。《葬花吟》是刻畫林黛玉思想性格的長篇抒情詩,它是林黛玉自傷身世萬遭際的哀歌,也是她堅持生活理想,寧自潔而不陷汙濁的表白。全詩可分三個段落,

    前三十二句,是鋪敘與抒情相互交替!詩人自敘了葬花的緣由,以花自喻,自傷身世之淒涼,遭遇之辛酸。“花謝花飛飛滿天"是花的景象,而以飄蕩的遊絲和輕撲的柳絮為襯托,描繪了春末落花紛飛的景色。

    接著又以閨中女兒惜春暮,與紅消香斷有誰憐",相呼應,畫出了“手把花鋤出繡門”的詩人自畫像!

    這就交待了詩人因惜花而葬花的心理動因。從十二句開始這一節,詩人以花自喻,抒發了自已的身世之悲,其中“挑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是誰?”"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這幾句,完全是她悽傷情緒的的流露和對未來不幸的預感,無疑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感嘆!“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己傾"。這表面看去是對花鳥命運的嘆息,而實際上是借物寄情,詠歎的是人生的變幻無常。

    “明年閨中知是誰?"這發問無疑是林黛玉的自我寫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既是無情的現實,又是對生活的控訴。別看這位千金小姐如何得到寵愛,其實質,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技見血痕“,這位“瀟湘妃子"的內心是在流著傷心之血。從抒發個人身世的哀愁轉入到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傾訴“寧奴脅下生雙翼",詩人表達了脫離塵世,飛向天邊理想的願望。但現實回答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整個大觀園及外部世界都籠罩著封建傳統的統治,這隻可憐的小鳥又能飛向那兒?最後的結局是:“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這是與世抗爭的呼聲!她寧願堅持自已的高潔品格,為追求自由理想生活而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聰慧美貌的林黛玉最終是香消玉殞了!

    從整首詩的整體上講,《葬花吟》不但展示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表現了作家對她身世遭際的深切同情,及對林黛玉高潔品格的由衷讚歎!

    注:身世萬×遭際

    應改為:身世與遭際。

  • 4 # 墨墨的日記

    黛玉的《葬花吟》正是出現在第二十七章的末尾,這章的題目是“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在這裡多說一句,因為有人稱這首詞為《葬花詞》,有的材料上有稱為《葬花吟》,其實小說裡並沒有給一個標準的題目。

    而這首詞的出現或許也印證了故事的發展,雖然表面上寫的是閨閣女子傷春悲秋,寫的是黛玉感懷身世悲從中來。可是人物的悲歡離合從來的是故事背景的真實投射,一個主人公的命運也從側面交代了家族的命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雖然人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可是壽終正寢和鬱鬱而終的過程是不一樣的,小編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但絕對能夠說明問題。比如,“擼”和“啪”的最終物理結果應該是一樣的,可是兩種行為帶給人身體的影響卻天差地別,就像一輛汽車你每天正常使用和原地轟油門,或許油耗一樣可對車的影響絕對不一樣。黛玉的命運可能就像原地轟油門的車一樣,不會是壽終正寢。我們從黛玉這首詞就能看出她內心的感受,身世和性格帶來的憂鬱在她身上堆積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使得她有這樣淒涼的感嘆,而這也是黛玉故事線的最明顯伏筆。

  • 5 # 行雲手札

    少女情懷總是詩,何況是一個很有才華很會作詩的少女。

    大家都知道黛玉是被託孤送到賈府的,一個離家的孩子,生活在有一群孩子的親戚家,縱然色藝雙絕,但畢竟是居家過日子,不掛牌營業,有多好多優秀人家也不見得會偏心你啊。我這麼棒,卻只有香菱一個粉絲,平時也只能寫寫詩看看書吃吃藥生生氣,想想還挺憂傷的。

    黛玉寫葬花詞的時候不過十歲左右,一個十歲的小姑涼心事沒有那麼複雜吧。就算她性格敏感,心思Octavia,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大宅門裡養在深閨的小姐,世態炎涼和柴米油鹽的事情接觸少。從小又是嬌身慣養著長大,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心裡有大格局,但生活的主動權沒有在自己手上,只能清醒的痛苦著。突然有點迷茫,又有點心疼自己,關鍵這時候一個講心裡話的人都沒有,人生寂寞如斯。

    沒有朋友不是隻能胡思亂想了嗎。三春是姐妹,雖然有嫡有庶,但在賈府土生土長,人家有天生的歸屬感。寶釵是外來的,但親友團隨行,親媽和親哥都在,關起門那是一家子。湘雲倒是個性格好的,但人家更喜歡寶姐姐。一個單身菇涼,自小沒了娘,爹又是天遠地遠的,身邊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到看見月缺花殘,想想前一晚還和寶玉生間隙,不免悲從中來。

    花開的時候是純美的,花敗了,也不應該落地成泥。沒朋友吧,不能聊天吧,不能愉快的玩耍吧,沒關係,我去葬花了。尋常葬花是個體力花,實在不符合弱女子的人設,有花沒詩俗了人。作為一個內心豐富,靈魂厚重,對人生有著深刻思考的詩人,那不就是出口成章嗎。葬花詞是有點悲,但黛玉文風就如此啊。跟唱歌一樣,有人美聲,有人民族,有人街頭,風格不同,抒情就行。

    無疑,黛玉是個很好氣氛渲染者,很容易透過遣詞斷句來表達自己,講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真是聽者傷心聞者流淚。這不是自己哭了,把寶玉也聽哭了。年少總是重感情的,挺容易引起少男少女共鳴。有才華的人都這樣,總是帶著思考在過日子,過於清醒,又有一身傲骨,不服輸又認命,怕委屈自己又逃離不了。總之,就是很糾結,很矛盾,想不開,太較真。

    黛玉葬花,是性格使然。也只是表達自己。

  • 6 # 魚悅龍門

    高標逸韻君知否?

    因寶玉的丫頭們拌嘴,黛玉造訪寶玉被不明就裡的晴雯拒之門外,從而引發了黛玉的萬千感慨,種種複雜的情緒衝撞著黛玉敏感的神經。這位有著絕代姿容,稀世才華的林黛玉,不經意間便詠出了淒涼哀婉的葬花詞。

    在黛玉借葬花詠出的所有情感中,孤苦伶仃的身世之慨,是其它所有情感的基礎。對於一個集世間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林黛玉而言,自然界的風吹草動,都能觸動她極其敏銳的心靈,她繡口一吐,便成絕唱。

    這首極其有名的葬花詞中,融進了黛玉複雜的情感,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傷春惜春的滿腹愁緒。

    葬花詞開篇就道:“花謝花飛花滿天。”在這樣一個落花滿天的日子裡,黛玉由物及己,情不能已,自然吟出下文“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慨。她由落花的命運,想到將來的自己,同病相憐,實屬情理之中。

    等她吟出“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時,直接就表明了傷春惜春的滿腹愁緒。

    其實,整個一首葬花詞中,花與黛玉的命運始終交織在一起。葬花,就是黛玉在提前葬自己,儘管有那麼多的不甘、不願、不滿,一介弱女子,又怎能抵得過命運的風刀霜劍?

    二、潔來潔去的風流態度。

    這一點,在黛玉身上最為寶貴。古代女子,信奉無才便是德,一生都在圍繞男性轉,很少有人會認為自己有獨立的價值。所以,寶玉那著名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的論調,就顯得特別地驚世駭俗。

    而黛玉,活著時,要明媚鮮豔,死後,要“錦囊收豔骨”“淨土掩風流”,要“質本潔來還潔去”,就連埋葬她的地方,也要是“香丘”這不同流俗的地方。這樣的追求,不僅與寶玉心中的“女兒”形象高度吻合,更是秉持了她“絳珠仙子”的高標逸韻,這樣的黛玉,才真正是“神仙一樣的”人物,才是自始至終不曾被世俗改變了的獨特的“這一個”。

    三、知音不解的痛苦絕望。

    不管黛玉的身世之感有多深多強,也不管人別人怎樣看她,在這個世上,在她的生活圈中,寶玉是理解她、喜歡她、無條件痴愛她的。對於孤苦伶仃的黛玉而言,這樣一個知音的存在,讓她感受到了心靈的共鳴,讓她的心不再孤獨,往遠處說,寶玉是她的希望所在。

    可是,讓黛玉傷心絕望的、讓她生出“他年葬儂知是誰”的無望之感的,正好是晴雯的那句“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這句話一下子讓她回到了無情的現實:“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

    同食同住、同起同臥,兩小無猜的情感,差點讓她自認為這裡就是自己的家了,吃了閉門羹之後,她終於回到了現實。

    身世的悲涼、暮春的愁緒、孤高的品格,在知音不解面前,最終不堪一擊。打敗了林黛玉的,是她始終深信不疑的、世上唯一真正理解她的知己。

    心靈的依附不再,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葬花詞的結尾才顯得如此的悽惻動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結局:一縷香魂,孤獨地隨風而逝,飄向未知的天盡頭。

    葬花詞是黛玉唱給這個世界的一首寫給自己的輓歌,其情自然悽婉悲涼,由此,我們才得以窺探黛玉豐富的內心世界,才能感受到她內心真正的情感。

  • 7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葬花詞》是《紅樓夢》中最能反應林黛玉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的一首長詩。見一斑可窺全豹,讀了這首詩,基本就可以瞭解林黛玉這個人了,這就是所謂的詩如其人。

    林黛玉的這首詩寫的很有感染力,讓人讀了,都會覺得很傷感。全詩中充滿著身世之悲的自怨自艾之情。又有著身無所寄,情無所託的漂零之意和孤苦之感。也正因此,按中國傳統的標準來評判,它失去了哀而不傷的“中庸”之意。也就是說,它雖是好詩,卻不能細讀細品,細品之下,就會被它的憂傷所感染,所打動。會為其所傷。

    這首詩中能看出林黛玉自己的為情所傷。她的早逝,與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特點是一致的。憂思能傷人,而林黛玉也必為這種情緒所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首詩。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林黛玉詩中的“花”,就是她自己,以花寫人,以人寫花,到底花是人,還是人是花,全詩充滿著物我為一的藝術境界。起首四句寫花,叫起興,隨後轉到人上。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春暮,是春天快要過去的時候。春暮之時,花兒落了,而花與閨中少女一樣,青春易逝。因此才愁緒滿懷。而不忍踩踏落花,不正是因為落花正是少女的化身嗎?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上面的八句,就開啟了自怨自艾的模式。花落了,可是,柳絲榆莢們還在芳菲者;花開了,無情的燕子卻把它們啄來恐香巢。在林黛玉這朵鮮花的心中,芳菲的榆莢,梁間的燕子,都是她的迫害者。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上面這幾句,已經把花和人完全融為一體了。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在林黛玉的眼裡,過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一朝飄泊難尋覓,是她寄人籬下孤獨身份的真實寫照。因為無依無靠,所以,她才對唯一的靈魂知已賈寶玉百倍重視,因為更加患得患失。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如果前面寫的是主人公白天的情景。上面這幾句寫的是林黛玉因見落花而傷感,夜不能寐的情形。什麼叫觀花落淚,對月傷懷?讀讀這段就明白了。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最後這一段,作者完全花落轉向自身,由落花的飄零歸結到紅顏易逝。這首詩是林黛玉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所寫的一首輓歌哀曲。

    真正能讀懂這首詩的人,一定能感受到林黛玉生命之脆弱。能寫這樣詩的人,必定不會長壽。也正因此,這首詩偶爾讀讀則可,不可反覆讀,反覆嚼咀。因為其中憂鬱的情緒會傷人。

  • 8 # TeaC

    我覺得總的來說,就是“傷春”吧,因為春天的逝去、百花凋謝而傷懷、情不自禁。

    所以才會有經典的“黛玉葬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acd指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