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普希金
肖復興
來上海許多次,沒有去岳陽路看過一次普希金的銅像。忙或懶,都是託詞,只能說對普希金缺乏虔誠。似乎對比南京路、淮海路,這裡可去可不去。
這次來上海,住在復興中路,與岳陽路只一步之遙。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銅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緣分,非讓我在這個美好而難忘的季節與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湧出普希金許多明麗的詩句,春水一般盪漾。
其實,大多上海人對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從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過是身旁的水泥電杆一樣。提起他來,甚至說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詩。
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於是,人們繞過他,到前面不遠的靜安寺買時髦的衣裝,到旁邊的教育會堂舞廳跳舞,到身後的酒吧間捧起高腳酒杯……
當晚,我和朋友去拜謁普希金。銅像四周竟然了無一人,散步的、談情說愛的,都不願到這裡來。月光如水,清冷地灑在普希金的頭頂。由於石砌的底座過高,普希金的頭像顯得有些小。我想,更不會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頸,如我們一樣仰視普希金那一雙憂鬱的眼睛了。
此時,教育會堂舞廳中音樂四起,爵士鼓響得驚心動魄。紅男綠女進進出出,纏綿得像糖稀軟成一團,偏偏沒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難過。我想起曾經去過的莫斯科普希金廣場,在普希金銅像旁,即便是雨雪飄飛的日子,那裡也會有人憑弔。那一年我去時,正淅淅瀝瀝下著雨,銅像下依然擺滿鮮花,花朵上沾滿雨珠,宛若悽清的淚水。有人在悄悄背誦著普希金的詩句,那詩句也如同沾上雨珠,無比溫馨溼潤,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的詩的意境中。
而這一個夜晚,沒有雨絲、沒有鮮花,普希金銅像下,只有我和朋友兩人。普希金只屬於我們。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這裡,除了幾位老人打拳,幾個小孩玩耍,沒有人注意普希金。銅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燦爛的Sunny下。
朋友告訴我,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毀於日軍侵華的戰火中,第二尊毀於我們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銅塑像屹立在那裡半個多世紀安然無恙,我們的普希金銅像卻在短短的時間內連遭劫難。
在普希金銅像附近住著一位老翻譯家,一輩子專門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親眼目睹普希金的銅像被紅衛兵用繩子拉倒,內心的震動不亞於一場地震。有人勸他搬家,避免觸目傷懷,老人卻一直堅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過他的殘燭之年。
老翻譯家或許能給孤獨的普希金些許安慰。許多人忘記了當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毀掉了美好的事物,當然更不會珍惜美好的失而復得。而年輕人漠視那段悲慘的歷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裡,哪裡會有老翻譯家那份深厚的情懷,湧動老翻譯家那般刻骨銘心的思緒?據說殘酷的沙皇讀了普希金的詩還曾講過這樣的話:“謝謝普希金,他的詩感發了善良的感情!”而我們卻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拋在街頭。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經對於春天的詛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現對我是多麼沉重
……
還是給我飛旋的風雪吧,
我要漫長的冬天的幽暗。
孤獨的普希金
肖復興
來上海許多次,沒有去岳陽路看過一次普希金的銅像。忙或懶,都是託詞,只能說對普希金缺乏虔誠。似乎對比南京路、淮海路,這裡可去可不去。
這次來上海,住在復興中路,與岳陽路只一步之遙。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銅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緣分,非讓我在這個美好而難忘的季節與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湧出普希金許多明麗的詩句,春水一般盪漾。
其實,大多上海人對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從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過是身旁的水泥電杆一樣。提起他來,甚至說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詩。
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於是,人們繞過他,到前面不遠的靜安寺買時髦的衣裝,到旁邊的教育會堂舞廳跳舞,到身後的酒吧間捧起高腳酒杯……
當晚,我和朋友去拜謁普希金。銅像四周竟然了無一人,散步的、談情說愛的,都不願到這裡來。月光如水,清冷地灑在普希金的頭頂。由於石砌的底座過高,普希金的頭像顯得有些小。我想,更不會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頸,如我們一樣仰視普希金那一雙憂鬱的眼睛了。
此時,教育會堂舞廳中音樂四起,爵士鼓響得驚心動魄。紅男綠女進進出出,纏綿得像糖稀軟成一團,偏偏沒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難過。我想起曾經去過的莫斯科普希金廣場,在普希金銅像旁,即便是雨雪飄飛的日子,那裡也會有人憑弔。那一年我去時,正淅淅瀝瀝下著雨,銅像下依然擺滿鮮花,花朵上沾滿雨珠,宛若悽清的淚水。有人在悄悄背誦著普希金的詩句,那詩句也如同沾上雨珠,無比溫馨溼潤,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的詩的意境中。
而這一個夜晚,沒有雨絲、沒有鮮花,普希金銅像下,只有我和朋友兩人。普希金只屬於我們。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這裡,除了幾位老人打拳,幾個小孩玩耍,沒有人注意普希金。銅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燦爛的Sunny下。
朋友告訴我,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毀於日軍侵華的戰火中,第二尊毀於我們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銅塑像屹立在那裡半個多世紀安然無恙,我們的普希金銅像卻在短短的時間內連遭劫難。
在普希金銅像附近住著一位老翻譯家,一輩子專門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親眼目睹普希金的銅像被紅衛兵用繩子拉倒,內心的震動不亞於一場地震。有人勸他搬家,避免觸目傷懷,老人卻一直堅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過他的殘燭之年。
老翻譯家或許能給孤獨的普希金些許安慰。許多人忘記了當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毀掉了美好的事物,當然更不會珍惜美好的失而復得。而年輕人漠視那段悲慘的歷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裡,哪裡會有老翻譯家那份深厚的情懷,湧動老翻譯家那般刻骨銘心的思緒?據說殘酷的沙皇讀了普希金的詩還曾講過這樣的話:“謝謝普希金,他的詩感發了善良的感情!”而我們卻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拋在街頭。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經對於春天的詛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現對我是多麼沉重
……
還是給我飛旋的風雪吧,
我要漫長的冬天的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