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1224046996

    你不懂歷史就別談歷史。劉邦雖然封了很多王,但是與朱元璋封王是一回事,受中央管轄,是封建制。而項羽分封是歷史倒退!

  • 2 # 長島男爵

    並不是只有項籍和劉邦哦。

    趙王歇就封陳餘為代王。

    ******************************

    楚漢之際是一個神奇的時代,侯爺可以命令王爺,王爺可以封另一個人為王爺,甲國可以任命乙國的官員。

    【這一切亂象都源於一個字——“霸”!】

    霸者,諸侯之長也。宗法制把家庭秩序和天下秩序聯絡在一起,天子是天下大宗,諸侯是小宗,如同父子,當天子衰弱無力肩負重擔,強大的諸侯就稱霸領導諸侯,如同諸侯的兄長。

    尋常人家的兄弟排序,有年齡為標準,不可變換,不可能弟弟變成哥哥,哥哥變成弟弟。

    但,霸主之位可以變換,一切根源在於武力值的變換,武力值是可以變換的,霸主並不是一種定製,而且特殊時期的慣例。

    項籍把自己的封號定為“霸王”,以為這樣就可以永遠佔據霸主之位,事實上項籍的霸權維持半年都不到。

    漢元年十二月項籍分封諸侯,同年五月(秦漢以十月為歲首)田榮就擊殺三齊王了,項籍的霸權也就維持了五個月。

    同年八月,漢王並三秦,先任命韓信為韓太尉,再封其為韓王,劫持西魏、殷、河南進攻西楚,如果說項羽是西楚霸王,那劉邦不就是漢中霸王了嗎?

    二年十二月,陳餘復立趙歇王趙,趙歇立陳餘為代王,陳餘既是代王,又是趙相,還進攻漢國的河內郡,也算是個小小霸主,不過沒多久就讓靳歙、韓信收拾了。

    之後劉邦又封趙耳為趙王、彭越為魏相、韓信為齊王,名副其實的霸主嘛。

    在消滅西楚之後,天下只剩下八個王了,而漢王劉邦卻佔據天下40%,其他7王平均不到10%,也就不好意思和劉邦平起平坐了,必須確立一個穩定的體制,於是皇帝再次被抬出來,成為高於王的存在,不君不臣的混亂時代結束了。

  • 3 # 曉宇暢談古今

    項羽的分封和劉邦的分封其實是相同的,但同時又是不同,他們都是在自己對天下足夠掌握的時候進行分封的,並不是說只要項羽和劉邦能進行分封,如果別的諸侯王有問鼎天下的實力他們也是可以進行分封的。

    首先項羽分封的時候一共分封了18路諸侯,那時候項羽的上面還是名義上的皇帝楚懷王,當時是叫做義帝,同時劉邦的漢中王也是項羽封的,由於項羽當時實力的強大,各諸侯王其實把項羽就是當做皇帝的,而義帝沒有實權,也只能默許。

    再來看看劉邦封王是什麼時候,是楚漢相爭的時候,而且是劉邦已經取得了上風的時候,當時劉邦自己只是漢中王,但是劉邦卻封了韓信為齊王。當時義帝已經不在了,而蜀漢又是兩個不同的陣營,那時候的劉邦已經是大權在握了,稱帝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說在當時並不是只有劉邦或者有項羽有分封的權力,而是看當時誰是最有權力的諸侯,如果有比項羽或者劉邦更厲害的勢力,他也是可以對別人封王的,所以說能封王的人在當時雖然沒有皇帝的稱號,但是卻擁有皇帝的權力。

  • 4 # 北地寒月

    誠邀,其實這個是個誤會,並不是只有項羽和劉邦有分封的能力,很多君王都有這樣的權利,但沒有那個君王想分封,劉邦是不得已,而項羽是自己的性格因素。

    歷史上有這個一個故事,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劉邦又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自己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這讓劉邦很不高興,就問韓信,自己為什麼可以管理他們。眾所周知,韓信是將才,而劉邦是帥才,劉邦手下的能臣干將很多,但這也造成最後尾大不掉的局面,韓信打下齊國後就要封齊王,當時漢軍大多數在韓信手裡,而封了韓信,也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很多大臣都分封了。

    分封諸侯,好處是能夠守望相助,有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氣派,但壞處是諸侯勢大,可能會推翻正統皇帝,或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將天下交到諸侯的忠心上,那個君王都沒有安全感,所以劉邦建漢初期分封諸侯,但到不久就開始拿諸侯下手。

    劉邦分封諸侯是無奈之舉,而項羽完全是對自己的自信。項羽自從起兵以來,南征北戰七十餘仗,未曾一敗,西楚霸王不是說著玩的,那是真的有實力,就算是後期,英雄遲暮,依舊可以率領二十八人四面馳下,斬旗殺將。項羽一生雖然短暫,但確實傳奇,他分封諸侯是傲氣,誰不服就打誰,劉邦如果沒有張良,韓信,蕭何,陳平,特別是韓信,劉邦只能被項羽壓著打。

  • 5 # 講古場

    在秦始皇之前,各朝各代都實行分封制。分封制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分封制有一整套制度,天子有天子的權利,諸侯有諸侯的義務,而且天子和諸侯都要遵守一系列的禮儀。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點,重點是分封諸侯的人一定是天子。

    只有天子才有權利分封諸侯,即使是到春秋末期,當時的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了,但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仍然很在意天子的承認。天子不承認,天下人就不承認你的諸侯地位,那你就不是諸侯。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可實行了沒多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於是各國的人就又都趁機復國了。這個過程比較複雜。

    陳涉在大澤鄉起義後,很快就稱王了,建號張楚,自稱陳王。然後陳涉的手下武臣自立為趙王,武臣的手下韓廣自立為燕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這個和陳涉沒什麼關係。只有魏王咎是陳涉自願立的。之後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又立個傀儡楚王熊心,還聽了韓信的建議,立了韓成為韓王。至此,被秦國消滅的六國又都重新立國,但大都是自己封的。當時大家的實力都差不多,誰也不服誰,所以誰都沒有實力去真正的分封。

    這時,秦朝的狠人出現了。章邯率領20萬奴隸一路殺來,陳涉、魏咎、田儋、項梁都被章邯幹掉了。然後,章邯揮軍北上,圍困趙國於鉅鹿。如果鉅鹿被破,趙國被滅,那義軍就徹底失敗了。天下所有的義軍都明白這個道理,於是都來就救趙。

    大家是都來了,可是大家一看,章邯坐鎮,秦國名將王離帶領秦軍精銳長城軍團圍困鉅鹿。長城軍惹不起,章邯更惹不起!來了不少人,誰都不敢打,離老遠看著。這時項羽看不過去了,可是沒辦法,此時項羽不是楚軍的主將,說了不算。但項羽可不是忍氣吞聲的主,手起刀落,殺了主將,帶領楚軍開始救趙。楚軍已經開始進攻了,其他諸侯還是不敢打,就在那看著。大家一看,可嚇壞了,這楚軍個個爭先,人人向前。我的媽呀,這就是天兵天將下凡啊!眼看秦軍不行了,諸侯才反應過來,這才加入了戰鬥,打掃打掃戰場。

    鉅鹿一戰,項羽打出了威風,威震諸侯。勝利之後,諸侯來朝見項羽。剛進入轅門,就都嚇的跪了下來,用膝蓋走路,頭都不敢抬。所以大家就推項羽為諸侯之長了。

    後來項羽入關和劉邦會師,秦國滅亡。此時,天下最有實力的人就是項羽,於是項羽開始重新制定國際秩序。秦國滅亡了,他的制度也得作廢。之前大家自立的諸侯不算數,我來根據我的標準重新分封。項羽分封諸侯就是在這個時候,靠的是實力。

    項羽分封諸侯靠的是實力,大家並不是很信服,但是沒辦法,打不過他。但一有機會,不服的人就起來反抗項羽了。劉邦也趁機奪取天下,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也開始分封諸侯。但劉邦的分封不同於項羽。

    項羽是打完了再封,我就是想封,我就是要恢復秦統一天下之前的國際秩序;劉邦是為了打贏不得已而封,只有封了,大家才會去賣力氣打,才能贏。

    那劉邦為什麼有資格封呢?

    劉邦有人氣。劉邦先入定咸陽,安撫關內百姓。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秋毫無犯。本應為關中王,卻被項羽封為漢王。因此,劉邦還定三秦是眾望所歸;劉邦有實力。劉邦是當時唯一能和項羽對抗的人。韓信雖然厲害,但他是劉邦的人,也是劉邦實力的一部分。

    最後多說幾句,由於劉邦想要的是帝業,他並沒有完全否定秦始皇。此時分封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後來為剪除異姓王又廢了不少的力氣。再後來,漢朝又封了很多同姓王。但這個分封和秦以前的分封是不一樣的,中央對諸侯國有一定的控制,但問題也很大,諸侯對中央還是有很大威脅。所以漢景帝開始削番,導致了吳楚七國之叛亂。直到漢武帝才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 6 # 史水老鼎

    秦末亂世,狼煙四起。各割據勢力都想四海統一。但因了能力、魄力、勢力等的侷限,都不及劉邦、項羽有分封天下的能力——

    大事集權,小事放權。

    劉邦方面:劉邦以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能籠絡張良、蕭何等權貴高過自己的大咖傾力相助,就在於劉邦善於放權、精於封願的個人視野及分封境界!

    無利不起早。

    人類是一種自私自利的高階動物。有了利慾的前景、誘惑,才會有赴湯蹈火的醉心、燻心。劉邦就是抓住了這一人性弱點才在未一統天下前大搞封賞許願,進而步步為營終而至於得能四海統一……

    我驕傲,我自豪,我任性封誥!

    楚國貴族出身的項羽,無論是家世,還是行事,乃至處世,甚至意識……都與劉邦截然相反。項羽是以其絕對實力、勢力、能力而居高臨下地大封天下的……

    一者親民許景,一者高壓欺凌;一者勠力同心,一者分力離心……兩種事業出發點不同的分封能力,導致了兩種事業歸宿地不同的判若雲泥……

  • 7 # 醉美木瀆

    推翻秦朝之後的第一次分封是由項羽主持的,項羽之所以能主持分封靠的是“功”和實力,正是項梁及項羽擊破了秦軍主力,特別是在救趙之戰中楚軍九戰九捷,憑藉軍威成為諸侯上將軍,所有的諸侯均聽項羽調遣,但是由於劉邦最先攻下咸陽進入關中,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關中這片土地應該封給劉邦,項羽自然是不會同意,再加上曹無傷從中挑撥,其實算不得挑撥,曹無傷說的是實情,應該算是曹無傷出賣了劉邦。因此就有了鴻門宴,一般認為劉邦憑藉著狡詐和謊話哄騙了項羽,撿回了一條命,項羽沒殺劉邦絕對是人生重大失誤。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此時的形式,我們就會發現在鴻門宴中賺的最多的實際上是項羽。在史記中記載當時項羽軍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劉邦軍十萬在霸上,項羽兵力佔優,再加上項羽善戰,一定可以很輕鬆擊破劉邦。

    但是項羽軍四十萬並不代表楚軍四十萬,救趙之時項羽帶兵5萬,後來又加上了當陽君,蒲將軍的部隊,具體數目沒說,但是加起來不會超過十萬。四十萬是諸侯聯軍,如果項羽真的要擊破沛公軍,其他諸侯難保不有唇亡齒寒,兔死狐悲之感,諸侯在對劉邦的戰役中一定會出工不出力,甚至坐山觀虎鬥,等到楚軍血戰完十萬劉邦軍後,實力大損,疲憊不堪,項羽會不會面對剩下三十餘萬諸侯聯軍的圍毆真的很難說。

    比起擊破沛公軍,項羽更需要劉邦的配合,此時名義上的諸侯之長還是楚懷王,項羽想要取而代之,又怕諸侯不同意。如果劉邦表示臣服那就好辦多了,因為滅秦功勞以及實力僅次於項羽的是劉邦,劉邦如果表示臣服,其他諸侯根本不敢造次。鴻門宴的實際情況怎麼樣現在很難知道,史記的記載不一定準確,司馬遷寫鴻門宴的主要材料來自於舞陽侯樊噲兒子的口述,這段歷史在經過舞陽侯說給兒子聽的時候,肯定是經過添油加醋的,老子對兒子吹牛很正常,再加上這位樊公子,自己難保想表揚一下先祖,再誇張一點,因此我們就看到鴻門宴中光彩四射的舞陽侯樊噲。不管怎麼說,項羽和劉邦肯定達成了協議,劉邦承認項羽諸侯長的地位。

    項羽火燒咸陽其實可算是對天下諸侯行賄,縱兵搶劫的可不是隻有楚軍,在大家都發完戰爭財後,項羽就要進行分封了。史記中是這樣記敘的:

    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之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從這段史料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原本想借楚懷王的嘴進行分封的,這樣在法理上更靠得住,沒想到楚懷王不甘做傀儡,竟然回覆按照約定來,因此項羽只有自己走向前臺,以楚懷王沒有功勞的名義把他的土地分了,把他楚王的帽子摘了,自己做了楚王並且分封了諸王,包括劉邦,把劉邦輦到了他們自認為荒涼的蜀地。因此,項羽的分封靠的是實力和滅秦的功勞,但是項羽的分封註定是難以持久的,原因很簡單,他因為實力和功勞主持分封,那他分封的標尺也必須是實力和功勞,這個標準無法把握,沒人會覺得自己的功勞小,他們只會嫌封地小。實力更是靠不住,實力小土地就少,那發展長大了呢?我是不是可以去搶別人的。

    至於劉邦分封就簡單的多,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趙王張耳(原為常山王)等這一批諸侯王是項羽封的,劉邦只不過是承認既成事實,並且給他們重新劃分領地。

    韓信是他的部將,打仗佔了地盤那就算劉邦的領土,劉邦有權把自己的領土分封給任何人。

  • 8 # 歪史

    很簡單,一句話,能力來自於實力。

    在任何時候,都是實力說話,當你的能力佔據大的地盤,有了可支配的人口,軍隊,取得政治上的主導權以後,你就擁有了能力,也有了權力去分封諸侯。

    秦朝本來就是建立在幾百年分裂互打的基礎之上,各國王室以及遺民勢力依然十分強大,但是賴於秦始皇個人威勢,他對帝國的絕對掌控能力,各國勢力全都是忍氣吞聲等待時機。

    等到秦始皇一死,得國不正的胡亥年幼,完全被趙高等人架空,秦自商鞅變法一來實施的嚴刑峻法在其他地區沒有緩衝,導致這一些地區的人紛紛敢怒不敢言。很快就引起了大規模的反秦活動,由於秦朝力量分散,三十戍邊,五十萬南征。陳勝吳廣引起骨牌效應,各地反秦活動如火如荼,現有的秦朝力量分散無法阻擋。

    雖然看起來一片形勢大好的反秦活動也和秦朝一樣隱憂重重,力量嚴重分散,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號令,這樣很容易被各個擊破,這個時候重要的人物范增出場,向在楚地從事反秦活動的項梁建議擁立楚王后裔來統一號令。這樣可以凝聚楚地的力量,名正言順。

    項梁聽從了建議,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王,當然 這只是一個旗幟符號而已,並沒有多少實權,但是事情超過了項梁的控制能力,擁立楚王之後,英布,劉邦等人都來投奔楚王,而不是投奔項梁,相當於說本來虛名的楚王成了重要人物,幾乎擁有了實權,只要他玩好權利平衡。

    果然,楚王還是有很大能力權利平衡玩的不錯,另一邊項梁率領的主力被秦朝章邯擊敗,項梁死亡。章邯一度認為楚地的事情可以平息,轉而攻趙。趙國向四方求援。

    楚地這一邊,項梁死後,楚王開始主導滅秦,派宋義,項羽率領軍隊救援趙國,派劉邦率領騙軍攻入函谷關。

    秦朝主力這時候在東邊面對項羽以及各國救援趙國的軍隊,函谷關之內都是空虛,所以劉邦先入函谷。

    宋義率領的主力因為畏懼章邯徘徊不前,這個時候楚軍缺料,各諸侯國軍隊也都坐山觀虎鬥,誰也不敢獨自進攻秦軍。如果這樣繼續持續,那麼章邯圍點打援的戰略很快就實現。

    作為副將的項羽不滿權力被剝奪,又無法突破秦軍於是擊殺宋義,取得楚軍的控制權,假託楚王的命令,破釜沉舟擊敗秦軍章邯主力,章邯投降,其他各諸侯國的軍隊也都被項羽攻擊能力嚇破膽,楚王面對事實,只好認命項羽為上將軍,承認他的地位。救趙戰爭圓滿結束。

    項羽經過這次戰爭儼然成了諸侯軍隊的盟主,這就奠定了他分封的基礎,如同項羽所說,楚王乃吾家武信君所立!根本不放在心上。事實上楚王也沒有什麼控制能力,只能認命。

    由於諸侯的推崇,加上項羽的野心,在擊敗章邯以時,劉邦已經佔領關中,並且派人據守函谷關,試圖遵照楚王的約定先入函谷關者稱王。

    這引起了項羽的反感,於是率領諸侯聯軍進攻劉邦,自知不敵的劉邦只好投降親自登門說明也就是鴻門宴。

    鴻門宴以後,秦國已滅,無視楚王,項羽挾持兵威分封諸王,尊楚王為義帝,自號霸王。項羽的能力來自於鉅鹿之戰。

    劉邦呢先被封為漢王,但是不滿足的他很快派韓信攻滅三秦,在關中穩定以後,繼而出函谷關攻滅趙國齊國等幾乎把項羽分封的諸侯都攻滅,不能攻滅的拉攏,如淮南王英布。在政治上孤立項羽。隨著軍事一步步的勝利也分封了一些軍事盟友齊王韓信,梁王彭越等。他的能力來自於逐漸強大的軍事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價突破1410美元,曾經買入黃金的大媽們解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