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徽墨821

    是一道淺淺的海峽,隔海相望、淚眼迷離;是心中無盡的思念,心在那邊、魂牽夢繞。鄉愁,故鄉在記憶裡有那麼多的故事,親人朋友都是記憶裡剪不斷的情愫。

    曾經郵票裡的思念是對母親最好的傾訴,母親啊母親,有你的日子裡我是多麼的幸福,離開你後,文字裡的思念怎能表達我內心那些喜悅與悲痛。只是男兒志在四方,孩兒最好的報答就是做一個母親眼中的好男兒!

    鄉愁是中年的背井離鄉,妻兒的牽掛是那一縷抹也抹不去的愁思。就是那一張船票,就是那隔水而望的距離,卻是心中戀戀不捨的思念,正如易安居士筆下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原來思念也是這般憂愁。

    鄉愁是生死相隔的思念,思念母親,那是陰陽相隔的思念,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隔的這麼近卻是永遠相隔。我的鄉愁,是對母親的永遠懷念。

    後來,鄉愁是一道海峽的距離,遠方的大陸啊,我永遠的故鄉!詩人一首鄉愁道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思念,尤其是晚年望著大陸的時候,別是一番愁滋味在心頭,充分表達了作者余光中先生對大陸故鄉的無盡懷念!

  • 2 # 先生愛喝闊落

    《鄉愁》原文如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和詩人,余光中整個人生都在不停四處奔波,在1971年,足足有二十年沒回到大陸的他有感而發,寫下這篇膾炙人口的詩。那麼我們用做閱讀題的方法來賞析這首詩。每一句的開頭交代時間的變化,“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時間是情感的見證者,亦是情感的催化劑;配合著時間的程序,詩人分別闡述了母子和夫妻的離別,到最後演化成遊子與祖國大陸的分別——這也是整篇詩的最重要的情感表達。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都是具體的事物,余光中先生正是用這些看得見的東西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 把“鄉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有故鄉,當我們離開了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自然而然的會傷感,再也見不到曾經的人,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日子——我們都是時間孕育的遊子。

    余光中老先生已經去世了,願他在天堂安好

  • 3 # 善財童姥

    這頭那頭,對映海峽大陸,又是作者余光中的真實感受,詩句句式工整,加上整體推進步步深入,其思鄉之切躍然紙上。

  • 4 # 葳蕤且饕餮

    余光中是我中學時代最喜歡的詩人之一,那時候最喜歡的自然是他的情詩,比如

    “你踩過的地方綻幾朵紅蓮

    你立的地方噴一株水仙

    你立在風中,裙也翩翩,發也翩翩”

    慢慢長大之後北上求學,離家千里,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然後工作之後,更是很多年都沒有能夠回家過年,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個人面對著萬家燈火,戶戶團圓,而自己一個人只是煮了一鍋速凍水餃,默默舉杯,遙敬遠方的家人一杯,情不自禁間余光中的《鄉愁》就這麼不斷在我腦海中迴盪。可以說《鄉愁》是每一個離家在外的遊子輕易不敢開啟的“楚歌”,每次想起都會引起內心深處的故鄉記憶,總會讓人涕淚滿襟。還有羅大佑將之改編而成的歌曲,《鄉愁四韻》每次聽來,總會引起蓴鱸之思,卻不知何時才能重新在應當的季節裡吃到故鄉的那些兒時熟悉的味道,聽見那熟悉的歌謠。

  • 5 # i貓貓i咪i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心切,在臺北舊居內賦詩一首。當時,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一氣呵成了這篇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雖說鄉愁被歷代詩人當作一個永恆的主題,但余光中的這首鄉愁則別具一格,將個人的悲歡離合與對祖國的愛和對民族統一融為一體,寄託著濃郁的思鄉之情!

    這首詩透過描寫詩人余光中長期漂泊異鄉,流浪海外,對祖國的深深思念。詩歌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情懷,特別詩歌的最後一句體現了詩人盼望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 6 # 傳道士說之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透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中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 7 # 有你真好1949634

    鄉愁全詩以思、念、盼、憂情懷訴‘愁’,很切題。只是形容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這個窄窄、淺淺是不是用得不大妥當?如寫成薄薄船票深深海峽是不是更符合文學詞意?(因這首新體詩是實情抒發)一般理解紙(船票)是薄的,峽是窄(陡深)的。這只是本人的粗淺理解。既然相邀回答,也就直髮己見了。

  • 8 # 李彬文

    讀《鄉愁》這首詩,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詩人心中那種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盼望民族統一的思想感情。

    全詩分為四節,每節四行。

    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

    每個階段都找出一個具體的對應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層層遞進,從個人思鄉之情,上升到家國情懷。戛然而止,留下了長長的韻味。

    《鄉愁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結構美與音樂美。

    (1)結構美。全詩共四節,每節四行。段式句式整齊,句與句之間和諧對稱。節與節之間均衡對稱。從而使詩的外形在整齊中蘊含了參差之美。

    (2)音樂美。全詩迴旋往復,一唱三嘆,以"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四次反覆修辭格的應用;加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疊詞的使用,低迴掩抑,如怨如訴。"一枚、一張、一方、一灣"數量詞的應用,更表現出詩人語言功力,從而進一步加強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愁》有如一曲略帶哀傷的戀歌,表現出海外遊子切切的思鄉之情和拳拳的愛國情懷!

  • 9 # 九畹幽蘭93920082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的《鄉愁》,將思鄉的哀傷寄寓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意象的綴合之中,從少年到中年鄉愁變化的歷程以及思想成熟之後,對祖國大陸眷戀的鄉愁,最後昇華到渴望國家民族統一的高度。

    是鄉愁詩歌的成功典範之作。

    以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之飄泊、隔離、訣別的意象,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鄉愁具象化,虛實互化,營造了濃濃的鄉愁意境。隨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的時間順向超越深化,小我的悲歡離合與大我的國家民族之愛交融。

    但作為詩意旨歸的母親、新娘、大陸並沒有落墨寫照傳神,形象單薄,抽象堆砌,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與洛夫的《邊界望鄉》,“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比較,缺乏場景、情態及形象。還有舒蘭的《鄉色酒》,“鄉色正好/你圓/人也圓”,“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我也滿”意境優美含蓄婉約,思鄉之哀之情狀,精粹鮮活。形象之精巧,不遜色於餘先生之大作。

    從結構框架來講,以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大排比來結構章法,明朗、精工、簡練。

    大量重複語句,疊詞以及不同數量詞的運用,給人一唱三嘆、迴環往復的音樂之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余光中的《鄉愁》,無論從廣度和深度來講,將是一首不朽的經典傳世之作。

  • 10 # I南郭居士I

    我拿什麼來表達你的鄉愁?再念余光中

    一首詩,寫成只花了二十分鐘,卻醞釀了20多年。這就是詩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現代詩《鄉愁》。

    余光中的一生都在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多次與親人聚散離合。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

    201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雷佳演唱了由詩歌改編的歌曲《鄉愁》。兩年後詩人病逝,享年89歲,其作品《鄉愁》又在祖國大陸颳起一陣對故鄉的思念之風。余光中曾說:“給《鄉愁四韻》和《鄉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後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詩比人先回鄉,該是詩人最大的幸慰。”

    現在我們來重溫一下全文。

    鄉愁

    _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_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_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_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全詩雖然只有十六行,但詩人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從而單純、明朗、集中、強烈地表達了對故鄉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也體現了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詩人在回憶創作《鄉愁》時的情景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作者從去世的母親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舒中傳遞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發人們無盡的哀愁和相思,透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物像,從小到大,把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鄉愁”物化、具體化,透過“託物寄情”的方式,既不是堆砌,卻含蓄有而張力,誘發讀者多方聯想,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從而使《鄉愁》成為余光中的代表名作之一。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他曾經的追隨者,也是決裂者的《臺灣文學史》作者陳芳明曾這樣評價余光中:“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藝術生產,斐然可觀;那已不是屬於一位作者的畢生成就,也應屬於臺灣文壇創造力的重要指標。從舊世紀到新世紀,從揚眉少年到慈眉老年,由於他同時經營兩種文體,任何一個時段都從未出現歉收的跡象。”

    關於《鄉愁》,余光中表示,這首詩是“蠻寫實的”。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句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於是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我慶幸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薰陶,中華文化已植根於心中。”他說,“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余光中,你的鄉愁已經愁到了家,而我,又拿什麼來表達你的鄉愁呢?我想,大抵也只能在是詩中吧!

    你這鄉愁

    十二月十四日,一個老人刷屏

    我知道《鄉愁》的詩句

    比之我的愁

    只有一百公里

    因此我承認

    從海峽這頭到大陸那頭

    你愁到家了

    余光中

    並沒有用這個名字證明誰孤陋寡聞

    我沒敢刷屏

    是之前沒有在意

    是誰這麼愁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路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乾媽變味?300億市場被五千家辣醬企業瓜分。二代繼承人沉迷營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