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鄢城秀才
-
2 # 司馬英才
歷史上雍州區劃比較穩定的是曹魏~西晉時期
曹魏時期的雍州下轄:隴西郡(6縣)、南安郡(3縣)、天水郡(6縣)、廣魏郡(4縣)、安定郡(6縣)、新平郡(2縣)、扶風郡(10縣)、京兆郡(11縣)、馮翊郡(8縣)。
隴西郡:襄武縣、障縣、臨洮縣、狄道縣、大夏縣、河關縣。
南安郡:豲道縣、新興縣、中陶縣。
天水郡:冀縣、西縣、上邽縣、顯新縣、成紀縣、新陽縣。
廣魏郡:臨渭縣、清水縣、略陽縣、平襄縣。
安定郡:臨涇縣、陰密縣、西川縣、烏氏縣、朝那縣、涇陽縣。
新平郡:漆縣、鶉觚縣。
扶風郡:槐裡縣、鄠縣、郿縣、武功縣、美陽縣、杜陽縣、陳倉縣、雍縣、隃麋縣、汧縣。
京兆郡:長安縣、池陽縣、杜縣、高陸縣、萬年縣、陰般縣、新豐縣、鄭縣、藍田縣、上洛縣、商縣。
馮翊郡:臨晉縣、郃陽縣、夏陽縣、重泉縣、粟邑縣、下邽縣、蓮勺縣、頻陽縣。
西晉時期雍州下轄 :安定郡(7縣)、新平郡(2縣)、北地郡(2縣)、馮翊郡(8縣)、京兆郡(9縣)和扶風國(6縣)、始平國(6縣)。
安定郡:臨涇縣、鶉觚縣、陰密縣、西川縣、烏氏縣、朝那縣、都盧縣。
新平郡:漆縣、栒邑縣。
北地郡:泥陽縣 、富平縣。
馮翊郡:臨晉縣、合陽縣、夏陽縣、重泉縣、粟邑縣、下邽縣、蓮勺縣、頻陽縣。
京兆郡:長安縣、霸縣、杜城縣、高陸縣、萬年縣、陰般縣、新豐縣、鄭縣、藍田縣。
扶風國:郿縣、美陽縣、池陽縣、陳倉縣、雍縣、汧縣。
始平國:槐裡縣、始平縣、鄠縣、武功縣、盩厔縣、蒯城縣。
《後漢書孝獻帝》記載:“(興平元年)夏六月丙子,分涼州河西四郡為雍州。” 《典略》曰:“建安初,猛仕郡為功曹,是時河西四郡以去涼州治遠,隔以河寇,上書求別置州。” 二種版本:194年或196年後 《三國志集解》記載:“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為雍州。後又改居延屬國為西海郡,又增置西郡,再加張掖屬國,共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郡、西海郡、西郡、張掖屬國。共六郡一屬國。此雍州初立屬郡。 同是《三國志集解》記載:“(雍州初分時)此時涼州轄:金城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南安郡、漢興郡,後又增置永陽郡、新平郡、西平郡,共計十一郡。” 上述各郡皆是建安十八年,雍州與涼州的轄郡也。(恰巧與地圖上的雍州與涼州地理位置相反) 建安十八年,曹操分詔並十四州為九州。“以復禹貢之舊(以黑水西河惟雍州),於是省涼州諸郡併入雍州,有以司隸所部之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四郡並寄治馮翊之上郡,益之凡得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上郡、安定、隴西、漢陽、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張掖、張掖屬國、酒泉、敦煌、西海、漢興、新平、永陽、南安,共計二十三郡。於是三輔到西域皆屬於雍州。隨即改上郡、永陽曰廣魏郡,又增置陰平郡。仍為二十三郡” “從建安十八年至建安二十五年,雍州統郡之數也,涼州於是合而為雍州。” 《三國志張既傳》:“文帝即王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 文帝上位,即刻復置涼州。“弘農一郡還司隸,又省張掖屬國及漢興郡,改漢陽郡為天水郡。是時雍州凡得十二郡,武都與陰平旋即為蜀國所有。則雍州所部:左馮翊、右扶風、京兆、新平、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廣魏十郡也。” “涼州所部則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