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偽裝的觀點
-
2 # 智無不言
康有為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機者。不可否認,公車上書階段的他,還是具有先進性的,但他本人自始至終一直未變的就是,關注自己的晉升之路。無論要求變法,還是後期的復辟活動,都是以滿足他個人的私慾為前提的。當官多好,金錢美女,光宗耀祖,手握權利,吐氣揚眉。
這樣的一個人是沒有理想的,沒有信仰的,自私自利,以變法為投機,獲取晉身之資,他會捨身取義麼,他會殺身成仁麼,顯而易見並不會,他是多麼怕死啊!
看看他逃亡生涯納了多少姨太太吧。
開始時,只帶著他的妻子張雲珠和他的一個小妾梁隨覺開始了逃亡生活。
1907年,康有為逃亡到美國。那時候在美國的華人可不多,於是他們一家子就引起了美國當地一個華人的注意。
17歲的何旃理不知為啥會被當時已經40多歲的康有為迷住,拼死拼活非要成為康有為的第三姨太太。
於是,何旃理就嫁給了他作了三姨太。
1911年,康有為又逃亡到日本。可能是因為康有為實在是太有名了,又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16歲的市岡鶴子就是其中一個,她先是成為了康有為的僕人。後來,康有為把她帶回了中國,於是她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康有為的四姨太。
1914年,年輕的三姨太去世,第二年,康有為又納了一個新的小妾——廖定徵,姑且被稱為五姨太吧。
這一年,老康57了!
1919年,康有為62歲,他在西湖碰見了19歲的阿翠。這時候他可能是飄飄然了,彷彿也回到了19歲。老康給她改名叫張光,字明漪,這算六姨太了!
所以,康有為是不能和譚嗣同比較的,看完上面康有為的事蹟,再看看譚嗣同的絕命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各位看官自己品一品其中滋味吧~
-
3 # 疆流兒
康有為個人的素質不適於扮演改革的領導者。不管是從他的性格和品性,還是他的政治能力都不夠。讓他領導戊戌變法,實際上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之外,在封建社會晚期康的主張是推行君主立憲的改革,這個從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當時戊戌變法是從自上而下的,就相當於動了統治階級的乳酪,所以失敗了。
而關於康有為沒有選擇英勇就義,很大的原因是惜命,關於他的品質現在確實也無法說清楚,所以在這裡就不多言。
-
4 # 脫離組織的仙人掌
戊戌變法,大家都知道,是甲午戰爭之後,清朝政府發動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不過只堅持了103天就失敗了,咱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領導改革的康有為,梁啟超,和犧牲的譚嗣同等等戊戌六君子,是推進改革的主力,但是觸犯了慈禧太后和一幫滿清頑固派大臣的利益,所以失敗了。然而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最近,著名歷史學家,專欄作家端木賜香就寫了一篇文章,說,改革之所以失敗,作為領導者之一的康有為,要負主要責任,正是因為他的過分狂熱,不顧後果和異想天開,毀了這場本來可以有所成就的改革。
康有為是怎麼一下子能跳到歷史舞臺中央的呢?歷史教科書上告訴我們,是因為一次著名的請願活動: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聯絡了來自18個省,上千名舉人,向滿清朝廷設立的信訪辦——都察院遞交了請願書,提出了變法,遷都等一系改革主張,因為都察院被守舊派大臣孫毓汶把持,這封請願書被拒收了,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公車上書”,被看做是醞釀戊戌變法的前奏。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這個原始檔案史料,就會發現,公車上書,完全是康有為一個人吹噓出來的大事件,目的呢,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個人的影響,為自己以後的官場仕途做原始積累。實際上呢,當天根據檔案記載,都察院根本沒有接到這樣一封請願書,康有為是把4月份,其他省份舉人遞交請願書這個功勞,攬到了自己頭上,顯得自己是這一次請願活動的領袖,而且都察院並沒有拒收請願書,在整個四月,一共有幾十封來自趕考舉人的請願書送到了都察院,這些信件都被轉交到了朝廷內閣中樞。第二,康有為說朝廷裡一片死水,大臣們都對議和這事兒不關心,只有自己憂國憂民,這也不符合事實,上書反對馬關條約,和日本議和的實力派大臣很多,比如山東巡撫李秉衡、兩江總督張之洞、河南巡撫劉樹棠等等。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康有為是個身無分文,特別能忽悠,能量超大的連續創業族,在自己的小公司被大清朝這個超級企業併購之後,開始想透過公司架構改革奪取實權,途徑就是透過忽悠公司總經理,光緒皇帝,來扳倒退居二線的董事長慈禧,還有慈禧手下一幫董事會成員和公司高管。
由於受到《馬關條約》的刺激和這一次舉人上書的影響,大清帝國這家公司的高管,從董事長慈禧,總經理光緒,到地方分公司總經理王文韶,李鴻章,張之洞,陳寶箴,都知道,不改革不成了。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等變法派知識分子,在北京成立了宣傳變法,要朝廷改革圖強的強學會,受到了高管們的大力支援,紛紛捐款,康有為也加緊了忽悠光緒的節奏和力度。不過大清朝裡最聰明,也開明的高管加董事會成員,恭親王奕訢,曾經警告光緒,公司改制這個事很複雜,不可輕信小人,光緒的老師翁同龢,雖然推薦了康有為,可也說康有為居心叵測。當時長期缺乏實際權力,鬱郁不得志的光緒,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他覺得,滿朝文武大員,都是母后董事長慈禧的人,自己要真正臨朝執政,就要有自己的班子,所以對待這批主張變法的在野知識分子,就像撈到了寶貝,恭親王奕訢死後不到半個月,1898年6月11日,康有為主導的公司改制就正式上演了。
作為執掌公司數十年的董事長,慈禧太后一開始並不反對變法,他曾經對光緒說,只要不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牌位砸了,不把大家頭上的辮子剪了,其他事情你放手去辦,當然了,防止公司運營出大錯,慈禧太后也做出了人事佈局,比如,軍權要歸自己的親信榮祿,二品以上高官的任免,得自己點頭之後才算數。從公司運營的角度看,光緒這個終於拿到實權的總經理,就應該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團結大多數高管,把這個改革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細水長流,才有成功的希望。
不過呢,因為意外機會,突然能夠進入權力中心的康有為已經完全蒙了。在他滿腔熱情的折騰下,變法運動迅速變成了一場盲目加速的大躍進。我們知道,任何公司機構改革,必須要有三個前提條件,強有力的主導者,有執行力的下屬,還得把握好節奏,可戊戌變法,一樣都沒有。怎麼說呢,首先,在變法103天的過程中,康有為攛掇光緒連續發了一百多道關於改革的詔書,包括改官制、廢科舉、辦學堂、振興工商業、裁軍練兵等措施,讓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官員,迅速上馬出成績。大家知道,這麼傷筋動骨的大改革,實在需要一個漫長的週期,那時候中國因為身上揹著很多不平等條約的賠款,很難擠出那麼多預算來做各種改革,各種熟悉這種新鮮事物的人才也很缺乏,可光緒皇帝和康有為不管,接著就走了第二步臭棋,認為改革不能立刻見效,是朝廷裡的守舊派在搗亂,於是光緒就在康有為的鼓動下,再上一個臺階,搞大規模機構改革,一下子撤掉了詹事府在內的六個衙門,還有湖北,廣東,雲南三省的巡撫。平心而論,很多衙門確實是功能陳舊,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部門,而且功能重疊,但是大家都知道,公司大規模裁員,成功有兩個條件,一是理由得明確,二是善後得做好,光緒和康有為不管,就要一刀切,等於把相當多的中下層員工,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在公司上層呢,光緒和自己的維新派班底也不大受高管待見,光緒提拔了譚嗣同,林旭,楊銳等幾個年紀輕輕的維新派,當了四品軍機處章京。這個職位,可以參與軍國大事,起草聖旨。雖然官不大,但每天能見到皇帝的面,算是皇帝的顧問加秘書,這已經很讓大臣們火大。緊接著,光緒又想效法康熙乾隆,在懋勤殿辦公,再招幾個議政顧問。不用說,這個主意也是康有為的,一是打算讓皇帝徹底撇開軍機處等傳統機構和大臣,在朝廷裡設立一個全新的權力中心,二是推薦自己當這個顧問,天天可以見到皇上,加強對光緒的影響控制,這下慈禧可徹底不幹了,等光緒去頤和園請安的時候,開始訓誡這個熊孩子,說你這麼搞是要出大事兒的。光緒沒辦法,只好給維新派裡面情商最高,最有腦子的楊銳下了一道密詔,問該怎麼辦,既能把新政推行下去,又不惹董事長慈禧不高興,同時,他又下了一道詔書,讓康有為離京,去上海,這說明,總經理光緒已經對這個暴發戶康有為支的敗招不滿了。
然而康有為並沒有醒悟,一不做二不休,決心把事情鬧大,他立刻召集了譚嗣同等同志,把密詔內容來了個大篡改,這一點很有韋小寶的作風,細節正確,關鍵部分偷天換日。他說,光緒的密詔是下給自己的,內容是皇帝感覺自己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而敵人,就是慈禧和朝中的守舊派大臣,這件事已經到了必須用武力解決的地步。也許是小說和戲曲看多了,康有為拿出的方案就是勸說在天津小站練新軍的袁世凱,打算勸說袁世凱帶兵進北京,包圍頤和園,把慈禧囚禁或者乾脆解決掉。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層幹部袁世凱捨不得自己在大清公司的遠大前程,選擇了告密。這一場操之過急的百日維新,以光緒被囚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成仁,宣佈結束。
搞砸了一切的康有為,逃跑基因卻很發達,一溜煙跑到了香港,最後輾轉到北美,繼續用自己偽造的光緒密詔斂財,又過了三年,簽訂了辛丑條約的大清朝,被時事所逼,開始了名為“新政"的改革,內容基本也都是戊戌變法裡,維新派提出的方案,只是人心,時機都已經一去不復返。
回顧歷史,很多人會嘆息,如果戊戌變法的推動者不是偏執,又急躁的康有為,說不定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會非常不一樣。
-
5 # 1534037
康有為的思想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住我擾,儲存自己消滅敵人,最後,康有為娶了很多小老婆,賺了很多的錢,還買了很多的房地產,
譚嗣同的思想是~衝鋒在前,享受在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
6 # 歷史的微妙啟示
滿清末年,大廈將傾,國際政治中,未能改變君主專制的法國皇帝被革命群眾革命黨追究執政責任斬下了頭顱,英國君主立憲制改革成功,英皇室倍受尊崇,美國獨立建國後,學英政制,以九名大法官終身制承擔君主功能的民選總統制,民眾素質提高,國力標升;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戍戌變法”是爭取保送清皇室以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尊貴地位進入現代化與國際社會接軌的一次主觀性政治償試,”戍戌變法“失敗,康有為逃亡後,仍組織力量,等慈禧死後光緒親政再行變法;但“戍戌變法”的客規性歷史任務似乎已完成,譚嗣同等被害六君子的血足以證明,只能以孫中山主張的革命手段“驅逐韃虜,光復中華”,康有為淡出歷史舞臺了。
-
7 # 小馬駒咆哮
戊戌變法103天,最終失敗,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個人覺得首先要肯定變法以及當時領導者、推動者的進步性,另外康有為逃往國外,沒有選擇捨生取義也沒有什麼不可。就當時看來,國內反動勢力太過強大,變法已經失敗,留下來就是死亡。有人選擇捨生取義,有人也可以選擇逃離。不否認戊戌六君子的捨生取義的愛國心,以及這種捨生取義對當時造成更積極的影響,但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未嘗不是對進步力量的儲存。或許後來康有為沒有跟上歷史發展的腳步,甚至站到了歷史前進車輪的反面,但是這並不能夠否認戊戌變法、以及作為戊戌變法當時領袖的康有為的進步意義。
個人以為,當時康有為作為戊戌變法的領袖沒有選擇捨生取義的原因有:
(1)儲存有生力量,後期戰鬥。 (2)作為領袖,活著意義更大
(3)可以選擇生,何必選擇死。 (4)已經有人選擇死,沒有必要再死
(5)慌了,聽說要死,沒想太多,趕緊走 (6)怕死
原因可能有很多,大家一起補充。
-
8 # 北大記著
活著才有將來的歷史!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看清世界,為了腐敗落後的清朝做陪葬不值得!再說了他死了又能如何!活著的人才有機會。
-
9 # 風談天下
恕我直言:康有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學術流氓、政治騙子、投機分子。
康有為先以1895年的“公車上書”聞名京城,後以1898年的“戊戌變法”寫進歷史。
毫無疑問:變法是件好事,有進步意義的。
但在康有為的操縱之下,戊戌變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命運。
任何的改革,其最重要的核心要義是妥協,而非鉅變。
能臣如王安石,變法如不妥協,尚且不能成功。
更何況是康有為這種根本沒有從政經驗的江湖騙子。
光緒啊光緒,畢竟是年輕人吶。
就這麼輕易被康有為忽悠上了船,送到水中央後,康有為突然發現自己根本做不來這事,溜了……
簡單看一下戊戌變法的內容,就知道這不是變法,而是胡鬧。
慈禧尚且大權在握時,完全將滿清貴族排除出高層政權之外,這不是找死嗎?
康有為更為作死的是:居然想著讓袁世凱殺掉慈禧……
世人多罵袁世凱背叛維新黨,其實設身處地想想,換你,你會做這種傻事嗎?
袁當時手上只有5000兵力,而慈禧已經安排了甘軍董福祥、聶士成等十多萬兵力駐紮京城周圍。
康有為在把光緒逼上了絕路後,自己搶先溜出去了京城逃命,留下所謂的“戊戌六君子”,代他受死。
其中還有他的弟弟康廣仁,小夥子一臉懵逼地被帶到了刑場,哭著說:不關我的事啊,都是我哥讓我來的啊……
從頭到尾,康有為只是將變法當成一場為個人謀取高官厚祿的投機手段,那有半點公心在其中!
見風使舵,見利忘義,純粹一幅小人陰險嘴臉。
康有為逃到日本後,謊稱光緒給他寫了衣帶詔,令他在國外籌款救駕。
當時有同到日本的王照知道實情並非如此,康有為居然安排人把王軟禁起來。
從此之後,康有為帶著這個保皇創業的PPT,遊走於全球各地,到處拉風險投資,稱只要籌款給他,等他回去把光緒解救出來,再給大家高投資回報。
這和今天的創業者一模一樣的套路,先編好故事,做好PPT,許以高回報,拉到足夠投資後過自己的日子。
康有為不是成功的變革者,但卻絕對是個成功的創業者。
他在全球多地購房置業,譬如在墨西哥買的一塊地,因為鐵路通車就賺了不少。
後來回國,在青島的租界裡蓋了大別墅,狗吃的都比當時的百姓好。
康有為這一生,就靠坑蒙拐騙,賺了全世界各地華人的錢,睡了全世界各國許多的女人。
也算是人生贏家了。
只可憐了譚嗣同這樣的英雄,被康有為這種人送上了祭堂……
這人世吶,那有什麼道理可言啊
康有為的人品,在後來的張勳復辟中也有突出表現,但張勳從心裡看不起他,最後給了他個弼德院的副院長職務,純粹就是噁心他了。
再到後來,康有為就到處抱大腿,吳佩孚在洛陽過生日時,他這麼大一把年紀,腆著臉就去了,還送了一幅對聯:
牧野鷹揚,百歲勳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這馬屁拍的,確實有文化。
正所謂: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流氓不可恥,就怕流氓搞政治。
-
10 # 雲南王國棟
康有為篡改了光緒皇帝的聖旨,誤導了維新派以武力營救光緒皇帝,造成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間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如果康有為被抓到的話,他的這些醜行罪行都會敗露,下場一定非常悽慘。
回覆列表
哈哈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想要了解真實的歷史,請先忘記從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學到的諸多觀點,只要記住年代朝代和人名以及他們幹過什麼就可以了,至於那些評價,只能呵呵。
給你說兩個毀三觀的事:
黃巢和洪秀全根本就不是課本上那種正面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一個是殺人狂魔,一個是裝神弄鬼,根本就沒有執政能力的神棍。
趙匡胤傳位趙光義是一個符合當時大宋利益的選擇,而不是歷史課本上的語焉不詳,也不是弒兄上位那麼無聊,趙光義與趙匡胤的年齡差幾乎就是父子關係了,這種傳位方式在漢族政權裡較少,但在特殊時期並無問題。
康有為此人,貪財好色,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自詡聖人,實則是個政治投機者,大騙子,標準豬隊長。譚嗣同等人與康某人為伍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