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說之我見
-
2 # 一起嗨皮吖
雖然我現在還沒有為人母,但是看著身邊為人父母對孩子各種操心心裡也就有了想法。
之前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當你說你喜歡吃什麼菜時,你會發現在以後的飯桌上總會有那麼道你的菜。他們的愛不是多麼轟轟烈烈,都是體現在身邊的小事中。
他們最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孩子的開心快樂比什麼都重要。離家在外,即使家庭不富裕,每次打電話父母總會說,別老心疼錢,照顧好自己,買點好吃的。古時候的“孟母三遷”就是很好的例子,亞聖孟子的成就更是離不開母親的明智決定。
現在在各種輔導班、興趣班興盛的時代,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教育的花費也越來越高。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拼命掙錢,想給孩子更好的條件。
身邊朋友有人開玩笑說:“我要努力掙錢,讓我的孩子成為富二代。”雖是句玩笑話,也蘊含了一定的美好期望。
-
3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對這兩個孩子而言,最想給他們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但是,給他倆最大相同的部分就是:
陪伴——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專心的陪伴。
愛——無條件的愛。無論你淘氣,你耍賴,你犯錯誤,還是考試分數低,我依然愛你。我會盡可能溫和的鼓勵你引導你改進,也會陪著你一起想辦法改進。
我會盡我所能,給他們足夠的陪伴、鼓勵和支援。
或在家一起看書講故事、或下棋、或出去游泳、爬山、騎車、滑輪滑……
在精神上,和身體上,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養分和鍛鍊。
下面,說一說差異的部分。
我的兒子淏仔,今年八歲半,秋季就上三年級了。
我的女兒玥玥,今年六歲,暑假後上一年級。
(一)對於淏仔
我在養育他的過程中,比較隨意。
所有穿的、用的、玩的,我最先考慮的都是價效比。
比如:
我經常帶他去書店,遇到他喜歡的書,我都會拍照,回來在網上買。
如果在商場看到什麼玩具,淏仔很喜歡,我也會等到節日的時候(六一、生日、春節)才會給他買,而且都會在網上買(或大V或噹噹或天貓或淘寶),要省很多。
穿的方面,布料好就行了,從不看牌子。
但在吃的方面,我比較用心。
因為淏仔最愛美食,我為了他,廚藝提高了很大一截。
麵包、土司、蛋糕、蛋撻、烤串、炸雞柳……我都已經會做了。我親手給他做的更健康,比起外面買點含有新增劑的東西,要健康很多。
我想給淏仔的另外兩樣特別重要的東西,就是:勇氣、自信。
這是男孩子必須必備的品質。
我會在保障安全的範圍內,放手讓他嘗試他想嘗試的事情。
我會經常鼓勵和支援淏仔的想法,幫他慢慢建立起自信。
(二)對於玥玥
沒有生玥玥之前,我並沒覺得我的童年有多少遺憾。
可是,生了玥玥之後,我才發現,我想要補償給當年的自己多少東西!
無論是吃的、用的、玩的,無論是多麼華而不實的東西,只要玥玥喜歡,只要那個東西真的很漂亮,我都會給玥玥買。
然後,看著玥玥滿足的笑容,我覺得自己也被滿足了。
比如:
即使同樣都是24色的水彩筆,普通的20元左右(我給淏仔買的都是這種基礎款),而她喜歡的那個漂亮包裝的需要三四十元時,我也會心甘情願給她買下來。
那是多麼漂亮的水彩筆,既然她想要,我要滿足她。看著她開心的笑容,我就覺得好開心。
記得我上學時,一個女同學的文具盒,粉色的,還可以夾著書,真是太讓人羨慕了。可是那時的我,如此懂事,連要都不會和爸媽要,因為我知道那個很貴。
現在,我要讓我的女兒用上她喜歡的漂亮東西,我不要讓她只能在心裡默默的羨慕。
無論玥玥喜歡什麼特長課,無論這個特長課一年要交多少錢,我都會同意玥玥的要求,讓她上得開心。
玥玥現在學著四個特長課,都是她主動要報的:鋼琴、舞蹈、跆拳道、主持人。
每次看到她開心的去上課,我也覺得非常開心。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沒有特長課,沒有學任何的特長,真的很遺憾。現在,剛好玥玥喜歡,剛好也可以透過她,讓我內心的小孩得到滿足,多兩全其美的事情呀!
(三)舉個前兩天剛發生的例子:
這個例子中,我給孩子們的待遇是不平等的。
那天我帶著兩個孩子去我家門口新開的晨光專賣店,女兒看到了口紅式的橡皮,很開心。
淏仔說:“媽媽,這個橡皮很漂亮,給我買一個吧。”
我說:“這種橡皮中看不中用,你那麼多橡皮呢,都比這個好用。你確定要嗎?”
淏仔說:“那我不要了。”
可是玥玥接著說:“媽媽,好媽媽,這個橡皮真的好漂亮,我真的好想買一個,給我買一個吧,好不好?”
我說:“那你看看喜歡什麼顏色的?挑一個吧。”
淏仔一愣,看了我一眼,說:“媽媽,為什麼給妹妹買,不給我買?”
我答:“女孩才喜歡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就讓她們喜歡去吧。你是男孩子,實用的東西對你來說更好。”
淏仔說:“嗯,好的。妹妹就知道臭美。”
哈哈,於是,我給玥玥買了一個,而淏仔也沒有不開心。
我知道有些偏心了,但是我確實覺得男女性別差異,是存在的。這種差別對待,也是讓淏仔明白男女不同之處,沒準對他以後追女孩子有幫助呢,哈哈!
但是,別以為我只對玥玥有特殊待遇。
我對淏仔,也有他專屬的特殊待遇。
比如,他喜歡美食,我經常單獨帶著淏仔出去大吃一頓,滿足他的食慾。
比如,他喜歡電影,我也會單獨帶著淏仔去影城看電影。
兩個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我給他們的,都是他們喜歡的想要的,我覺得就足夠了。
你即使給猴子一車蘋果,可是他喜歡的是香蕉,也是徒勞無功。
所以,我覺得了解自己的孩子最重要。
-
4 # 小朗哥讀書會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就是:把能給的都給他(她)!”
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媽媽們就想著:身材不要了!為了寶寶健康,生下來能有足夠母乳喝,她們每天使勁的補充營養,什麼胖不胖的,已經不再她們關注範圍之內了。
當孩子將要出生的時候,初為父母的我們,更是各種看書,各種資訊,各種購買,什麼牌子的奶粉好?什麼牌子的紙尿褲好,什麼洗澡的,護膚的,各種型別的衣服,抱被一頓買買買,只是希望給他(她)最好的;
當孩子6個月左右的時候,初為父母的我們更是各種上網查,孩子應該吃什麼的輔食,如何新增能讓孩子健康而不上火,每一次輔食更是精心做給他(她)吃;
當孩子一週左右的時候,開始學著走路,那麼初為父母的我們,只想成為他(她)人生中的第一把扶梯,伴隨他(她)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要上幼兒園了,初為父母的我們,更是每天各奔東西的去尋找那個我們認為最好的幼兒園,讓他(她)學業的第一步不再恐懼;
當孩子6週歲左右的時候,馬上要上小學了,作為父母的我們,早早就開始給她(他)選擇學校了,私立的,公立的各種考察,只是希望給他最好的,只要是我們能力範圍的。
-
5 # 一不平2018
我的頭腦簡單,為人父母時想給孩子一點直正的愛(不嬌慣),給他(她)智慧,才能,健康成長,自強,自立,能立足於社會……等等的技能,技巧。讓孩子有一個完美的無憾旡遺的人生。
-
6 # 慈音1
為人父母想給孩子什麼!沒孩子時盼孩子,孩子來了希望健康的孩子。現在,懷孕時給胎教,體檢,營養,選好環境,好衣服,好幼兒園,好學校,好老師。父母為孩子心都操碎了。父母給孩子壓力太大了,想把父母未實現的夢想都寄託到孩子身上,父母望子成龍,望子成才,出人頭地。實際上,父母應給孩子指明方向,讓他(她)自由成長的權利和空間。孩子不想成為父母夢想的替代品。
-
7 # 牽住夕陽的手
孩子長大後,需要的不是父母留給多少財產,而是需要自己獨有的生活能力。如果一個孩子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留給再多的財產都會敗光,甚至到最後會餓死。類似的情節,我們在古裝電視劇,電影中看到過不少。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其例。
今年春上,在網上曾經看到過一則訊息:某地一個29歲的男青年餓死在自己家裡。我想,父母離世時,不可能沒有留下一點家產。即使父母一點沒留,自己有手有腳,為什麼不出去幹活養自己,坐在家裡等死。
原因有兩個:一是懶惰,不想幹活;二是確實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等死。
我有個同事,老公在世時是醫生,自家開有診所。同事有固定工資收入,生活還算富足。育有兩兒。老大是我的學生,學習不錯,畢業後在國企上班,工資待遇也高。可惜的是不到三十歲,因病不治身忙。
老二從小學習一般,父母偏愛於他。現在三十好幾的人了。啥都不會做,讓他一個人去銀行取個錢,他都取不了。老母親已經白髮蒼蒼,走到哪兒,他跟到哪兒。看起來不啥,就是啥都不會。老母親不放心自己百年之後這個沒有生活能力的,就把兒子託付給小妹。(孩子的小姨)
這樣的安排看起來比較合情合理,但是,小妹畢竟也有一家人要照顧,自己年齡大了還需要兒女照顧。作為我的同事,給自己兒子的安排,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接受生存能力的訓練,能夠獨自管理自己。成人之後,父母基本不用擔心,即使眼前還沒有獨立生存的條件,孩子也會自己堅持創造條件,為自己日後的生存鋪設道路。如果孩子從小一直是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沒有經受過任何生存能力的訓練,長大成人後仍然有依賴父母之心,那麼就會變成現在我們常說的啃老族。這樣的孩子終究沒出去,父母給的再多都沒用。
再套用古人一句話:“自若強於我,留錢有何用?自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
父母給子女財產,不如給子女生存的能力。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最想給的,倒沒太想過,最希望的,倒是想過——希望孩子未來健康平安,希望孩子幸福成功。
我想,這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吧。
其實,無論我們給孩子多少財富,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的性格。
大家知道,性格即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她)的命運。那麼,什麼決定性格呢?
答案是: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和態度。
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能高質量的陪伴、耐心的傾聽、充分的尊重理解、積極有效的溝通,那麼,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孩子一定會擁有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未來人生路上,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會迎難而上,積極面對的。
但如果父母對孩子從小缺乏耐心,過多的苛求、指責、批評、命令、安排,那麼,無論孩子一定會性格有缺陷,甚至心理有問題,這樣的孩子,未來的人生路,可以想見會充滿坎坷,遇人就攻擊,遇事就退縮。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
9 #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何謂“最好”,我想每個人理解不同,答案千差萬別。我的理解就是無條件的愛、支援、尊重和傾情陪伴。
最近,我看了美劇《少年謝爾頓》。小謝爾頓的成長經歷,生動詮釋了無條件的愛、支援、尊重和傾情陪伴。這部劇演繹的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那個高智商、低情商但又充滿愛心的謝爾頓的童年故事。
謝爾頓從小是個特殊的孩子,不僅因為他擁有高智商,而是他太執拗、太較真、不通人情,是孤僻症患者。他有很多怪癖,經常被人嘲笑和愚弄。即使在家裡,也要時不時地面對哥哥和妹妹的嘲弄和排擠,謝爾頓感到困惑,卻不會憤怒和自卑,源於父母無條件的愛與關注。
做為父母,營造一個充滿愛、自由信任的成長空間,對於孩子非常重要。
謝爾頓的爸爸雖然有時並不完全理解兒子的言行,卻從不指責,也不強迫他去改變,而是選擇接納,傾聽他的意見,允許和支援他去嘗試。
有一次小謝爾頓對來學校講火箭發射原理的NASA研究員提出質疑,卻沒有得到合理解釋,他感到很失望。面對孩子的糾結,爸爸雖然不懂孩子的想法,但是還是決定開車四五個小時陪同小謝爾頓去NASA直接尋找答案。
謝爾頓的媽媽儘管知道兒子異於常人,卻不動聲色,儘量讓兒子感覺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不賦予其高期望,任其自由成長。
當外人指責9歲的謝爾頓怪誕言行時,媽媽義正言辭地反駁:Nothing is wrong with him. (他才沒毛病)。媽媽小心翼翼地呵護謝爾頓的幼小心靈。
雖然小謝爾頓從小就生活在自己的殼裡,但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要求他去打破這個殼走出來,而是選擇精心呵護和培育,耐心守望,直到他自己願意走出來,給予了充分的愛、支援、尊重和傾情陪伴。我想,這就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10 # Luzhanxiao
為人父母最想給孩子的是知識。讓孩子在知識中知道,人為什麼要有善良的品德和勇敢正義的思想。在擁有以上的舉致行為,是需要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在知識中慢慢成長感悟人生真諦。貪慾有度,進退有尺,在生活中有愛有智有抱服。儘量少受一些罪責!
回覆列表
想送給孩子兩樣東西,一個是擁有健康的身體,一個是樂觀豁達的性格。
好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教會孩子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懂得保護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我們的人生之路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擁有樂觀豁達的心態,才能在挫折中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