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玟珵公主成長記
-
2 # 乙出東方火天下
有壓迫才有反抗,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被壓迫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和政治壓迫迫使德國不得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主要原因。再加上德華人能征善戰,紀律性好,才使得歐戰變成世界大戰。從大面上來說,真的和希特勒這個人關係不是很大,沒有希特勒也有李特勒,拉特勒等等人物出現,這是歷史的必然。
美國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最早組成美國就是一群渴望自由,逃避壓迫的人組成的,這種基因也遺傳到整個美國。而且美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自己能夠獨立生存,外面風吹雨打,美國還是美國,能夠瓦解美國的只有美華人自己。
-
3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德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所以行為上就不同!德國在近代實質上的統一是1870年,統一後發展迅速,用了不到30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工業大國,經濟超過英法,僅次於美國。但是缺乏可供掠奪原材料和產品傾銷地的海外殖民地,所以加入了一戰,與英法俄對戰。可惜一戰戰敗了,戰敗後的德國受凡爾賽合約的限制,處境十分艱難,人民失業率居高不下,割地賠款更令整個國家陷入崩潰的邊緣。而此時,社會主義蘇聯發展起來,西方國家害怕德國因為窮困而爆發革命,倒向蘇聯,所以美國提出了道威斯計劃幫助了德國的經濟, 使她迅速復甦起來。但1929年的美國股市崩盤導致全球經濟危機,波及到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無力應付,助長了集權主義勢力的抬頭,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迅速壯大 ,並最終取得了國家政權。極端政治經濟條件下的德國,在舊有的殖民體系國際秩序中只有依靠侵略去獲取他的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所以,德國發動了二戰。
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條件就寬鬆多了。美國原是英國的殖民地,在取得獨立後發展迅速,因為美洲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加之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美國在一戰前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一戰在歐洲爆發,期間,美國大發軍火橫財,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一戰後,美國拓展了其海洋權益,強化了自由貿易,繁榮了國內市場,利用金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份額。即使爆發了1929年那樣的經濟危機,國家以雄厚的實力也可以應付自如,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圍使得極權主義在美國沒有市場。即便歐洲亞洲戰火重燃,美國照樣可以依靠美洲市場逍遙世外。但德國和日本的瘋狂侵略嚴重損害了美國在這些地方的各種權益,也違背了美國利益均沾,自由貿易的對外政策,最終,美國也還是加入了二戰。
-
4 # 優己
因為德國打敗仗了,所以全是他的錯!兩次世界大戰都是英法與德國的博弈,由於英法做得比較溫和,而德國有點狗急跳牆,不得不反抗起來,才顯得大戰是由德國挑起的!其實雙方都不是好鳥!即便到現在也是!
德國缺資源,要想繼續生存並發展必須獲得這些資源的進口權!又受限於地形問題,他的所有出海口全部被英法扼住,而陸地進口通道又掌握在沙俄/前蘇聯手中!這些問題迫使他要麼向英法或者蘇聯妥協,要麼只能發動戰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已經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本土實力實現超過英法。這引起了英法的不滿,他們不斷收縮包圍圈,打擊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並禁止殖民地國向德國出口能源礦石等戰略物資。由於當時幾乎所有殖民地都在英法手中,德國要麼選擇投降要麼只能反抗!德國在當時就選擇了後者,因為從實力上看他強於英法,為何要跟英法妥協!
美國就不同了,美國是資源大國,而且又有兩重洋阻隔,根本沒人可以管控於他!而且他不僅可以實現資源自給自足還能對外出口!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就大量進口美國的資源!因為除了美國,德國沒其他進口基地。這也是美國參戰後德國兵敗如山倒的主因,因為這等於斷了德國的物資來源!
-
5 # 異域邊緣
歐洲近代的局勢如同中國的戰國時代,勵精圖治的有志君主都有一統天下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一樣會上演合縱連橫,明爭暗鬥,使盡各種陰謀詭計。事實也是如此德國首相俾斯麥為了統一德國,一樣會對各方施以威逼利誘,一樣會使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德國走向強盛的路也是一路兼併的路,在德國統一之路上俾斯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政策為德國富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不過德國沒有像秦國那樣一代一代勵精圖強的賢明君主,把俾斯麥一手積蓄起的強大國力給玩砸了。
一戰時就是東西兩線作戰,這是兵家之大忌。德國的統帥真不知說他們什麼好,戰爭的突擊只能有一個主要方向,對其他次要方向就需要以懷柔政策穩定後方。這樣才可以一心向前,舉國齊心協力攻向對手這樣才有取勝的把握。德國統帥是不是就覺得它是天下無敵,怎麼打都能贏,周邊國家統統不堪一擊。這麼打仗不敗真是沒有天理,事實也是讓人家把國家打的四分五裂。
不過也是挺佩服德華人的,在這麼四分五裂的國家搞起建設來依然是又快又好,短短二十餘年國力迅速得到了恢復。希特勒又出來利用當時的國際環境,透過各種手段把德國失去的土地又奪了回來。在此基礎上稱霸天下的野心又開始了,二戰繼續開打,還是和一戰一樣的路數東西兩線同時開打。這德華人怎麼就不長腦子呢,是不是覺得這次強大到可以一統全球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德國再次慘敗,再次被戰勝國瓜分。
不過對德國還得囉嗦幾句,德華人有野心,有實力,沒腦子。德華人搞搞自己周邊也僅限於周邊國家和地區,還是很有一套的,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可是一旦搞起大戰略來就糊塗了,非要冒兵家之大忌兩面開弓。最後只能是鎩羽而歸,被人瓜分。搞起發展建設也是槓桿的,一戰後,二戰後德國的發展速度與成就全世界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也許就是一個國家的天命吧,一把好牌總要玩砸,沒辦法老天爺(上帝)就這麼安排的。
德國說完了再來看看美國,美國的戰略環境太寬鬆了,東西兩邊臨海,南北分別是加拿大與墨西哥。還有隔海相望的古巴以及加勒比島國,它就是老大沒人和它爭,不爭不吵根本就打不起來,也就不會成為世界大戰的發源地。目前美國是唯一一個實施全球戰略的國家,這一戰略的目的就是獲取更多的利益。現在小日子過的挺好,只需不斷去維護他的領袖地位就可以了。由它去發動世界大戰還是算了吧,誰會去砸自己的金飯碗呢。
-
6 # 懶惰的讀書客
這兩個國家性質,美國是由多個民族所組成的聯邦制國家,
美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較好,國內經濟較為不錯,無論是生產力水平的,當時國民生活水平都是很高的,所以國內平民百姓,可以說是安居樂業,所以沒有人會放棄比較美好的生活而去戰爭
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於歐洲各國,矛盾較深,並且德國作為後起之秀,由於,工業革命的產生快速發展起來,佈滿各國的領土規劃,所以決定重新瓜分世界,
德國發動戰爭就是為了緩解社會階級危機經濟危機所開展的兩次世界大戰
而此時美國沒有那麼強烈的社會階級危機,美國經濟危機也透過羅斯福當時的政策所調控
-
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兩次世界大戰最核心的因素還是搶資源、搶市場,好讓國家更好的發展,國民過上更好地生活,用希特勒的話說就是搶生存空間。
德國土地狹小、資源匱乏、國內的農業產出連國民都養不活。一戰之前,德國國內的資源已經難以支撐德國的飛速發展了,在海外還遭到英國、法國聯手排擠、封鎖,所以為了搏一把一戰爆發了。
二戰之前,德國身上揹著沉重的《凡爾賽條約》,海外利益全部丟失,國內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因此希特勒上臺後用全力發展軍備的方法拉動國內經濟,但是國內資源有限總有用完的時候,可以說這種經濟模式就是發展、搶劫、再發展、在搶劫,一直迴圈下去,發動戰爭是必然。
而美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937.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億的人口,本身就是一個能自我迴圈的龐大市場。再加上美國地理位置太優越,獨自霸佔美洲,資源豐富的拉美各國任美國予取予求、肆意盤剝,可以說完全不用和其他強國開戰就能度過經濟危機、發展壯大自身。
比如美國曾經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聯合果品公司,這家公司從1871一直生存到1970年,就相當於美國的“東印度公司”。聯合果品公司在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尼加拉瓜、牙買加、宏都拉斯等中美國家顛覆政權、扶持傀儡,廉價掠奪這些國家的土地開設水果種植園。在這些種植園中,聯合果品公司可以私設軍隊,自訂法律,可以任意逮捕和殺戮僱傭的當地人,堪稱真正的“國中之國”。一直到60、70年代拉美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聯合果品公司才受到重大的打擊。
-
8 # 染溟TT
當時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它一直是奉行孤立主義,就是說,你們打你們的,我自己發展我自己,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
而且當時美國經濟剛剛從經濟大蕭條中緩過來,國內反戰情緒很嚴重,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打仗,要不是德國海軍騷擾美國,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連理都不理國外。所以,美國當時的國情根本不允許它們發動戰爭。
可是德國就不一樣了。
德國本來就好戰,一戰又戰敗被別國欺負,心裡一直壓著火呢!再加上納粹黨讓德國頂著外國的剝削又恢復了起來,快被逼瘋了的民眾自然是想復仇,而且納粹又鼓勵參軍,所以德國才有了發動二站的實力和機會。
-
9 # 獨釣寒江
一個國家要成為戰爭機器,必須要符和幾個條件。
獨裁統治是必須的。一戰時期的德國和二戰時期的德國,都是獨裁統治。而美國早在1776年獨立戰爭勝利之後就已經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要發動世界大戰,不太容易透過啊!
其次是生存空間和資源匱乏。這一點在德國和日本身上特別明顯。德國面積和日本相當,而人口和生存資源之間的矛盾卻異常尖銳。德國和日本都不是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人口增長卻意外的比別人要快。一戰前夕的德華人口已經超過五千萬,而差不多面積的法國只有四千萬不到。二戰時期的德華人口七千萬,法國是五千萬。你說大家都那麼大的地方,法國只需養五千萬,德國要養七千萬,這個負擔有點重了。而同時期的美國,無論它人口多少,都不愁沒有生存空間,美國是耕地要多少有多少,資源豐富齊全,工業發達,民眾普遍不會面對太大的生存問題。你說它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還有就是文化傳統問題。相對於美國這個新興國家來說 ,德國這種有著幾千年戰爭傳統的民族,更容易把戰爭當做利益拓展的手段。首先日耳曼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兩千多年前,半原始狀態的日耳曼人披堅執銳的從北歐殺到了萊茵河畔,這是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史詩。其次歐洲是叢林大陸,弱肉強食從來都不是什麼避諱詞語,這決定了希特勒在宣揚民族優秀論的時候,更容易找到欺負其他民族的文化依據。而這在崇尚平等自由的美國,是不太容易獲得太多支援的。發動侵略戰爭需要把侵略對向醜化、矮化、黑化,這點德國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最後還得運氣不錯,出現希特勒之類的人物。一個戰爭狂人的出現是非常偶然的一件事情。而戰爭狂人最終得償所願,卻有著各種內在的必然因素起作用。同樣是經歷了經濟危機,為什麼是德國發動了世界大戰呢?同樣簽訂過戰敗國不平等條約的國家很多,包括大清、奧斯曼帝國等,他們怎麼就沒有發動復仇之戰呢?因為他們沒有誕生像希特勒那樣既精通於統治之術,又諳熟於社會改革,還知道如何快速發展經濟的人物。而這個人物恰好有著扭曲的民族觀念,狂熱的軍國主義情節,上天還把他的祖國降生在了四鄰八方都是別國的那麼一塊土地上。而同時期的美國,誕生的是被立法和司法機構環環制約的流水線總統,他們不需要太強的個人能力,有能力也是在框架之內被限制的。同時美國,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並不是處在被一群國家包圍的狀態中,既沒有太多危機感,也不需要去搶鄰國的東西,當然就很難觸發世界大戰的動機。
借用《功夫熊貓》裡的烏龜大師的一句話:這個世界沒有偶然。
-
10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您問的是一戰還是二戰?那就先拿二戰舉例吧。
第一,一戰中,德國慘敗,英國、法等歐洲各國費大了勁算是慘勝。為了出這口惡氣,法國和英國為主的戰勝國對德國勒索了鉅額賠款(316億8000萬美元的龐大賠款,喪失八分之一的領土和十二分之一的人口),甚至波蘭這種剛剛光復的國家也抓緊時間過來趁火打劫。德國被禁止擁有空軍,軍備被嚴格限制;海外殖民地完全喪失,比如咱們中國的青島,還有東非地區。從一戰戰敗的那一刻起,德國各界都在蠢蠢欲動,找機會一雪前恥。
早期的納粹衝鋒隊制服,土黃的顏色不精神,衣料偏薄軟,那是因為這身制服本是配給乾旱炎熱的東非殖民地的軍裝,一戰後德國徹底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熱帶軍裝成了清倉庫存貨,便宜甩賣給了早期手頭還比較侷促的納粹黨。
第二,嚴重超出德國承受能力範圍的賠款又導致了20年代的兩次魯爾危機,西方掠奪式的壓榨激起了極大的民憤,全華人民都想出口惡氣,戰爭成為了報復和重拾民族自信的手段。
第三、2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三十年代初的德國經濟崩潰,已經傾家蕩產了。當時的德國馬克就跟現在的今天辛巴維(威)貨幣差不多。家裡生火取暖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柴火還便宜。
生活困頓的人們一般更為關心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麼關心有關行使公眾權力的人應當怎樣推選出來和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大蕭條為肆無忌憚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險家,為阿道夫·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開闢了道路。
第四、德國是單一的日耳曼民族國家,加之有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加上當時盛行的社會達爾文論,老百姓非常容易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情懷所煽動,對於專制和獨裁也容易接受和認可。
舉個例子,當時德華人民被宣傳洗腦的有多狂熱,為了不給優秀的日耳曼民族拖後腿,甚至自願把自己的殘疾子女送去安樂死,或者主動去做絕育手術。
納粹宣傳部拍攝的“安樂死”專案宣傳片中的內容,地點德國某精神病院,目的是向國民宣揚淨化日耳曼民族的“安樂死”專案的必要性,不但沒有受到抵制,反而讓那些殘疾兒童的父母覺得異常恥辱,是自己給社會添了負擔,愧對國家發展。
反觀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自立國之日起,各種形式的倡導民主政治,政府三權分立,如果想發動戰爭或者參戰都得一層一層的做工作,可不是總統說聲“打”,下面的老百姓馬上就激動的跟著喊口號那種政體和政治氛圍。比如美國當年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也是羅斯福總統和他的幕僚們廢了老大勁遊說,加上珍珠港對國民的刺激,二戰戰場才有了美軍的身影,戰後還狠狠的撈了好幾把。
第五、三十年代,德國的經濟主要依靠的是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僅僅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幾乎垮掉的德國已經儼然成為了世界強國,老百姓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甚至有的工薪階層也能擔負起私家車,或者出國度假。為大家改善了生活的國家領導人和他的政黨儼然成了日耳曼民族的大救星。
1935年,認真聽希特勒演講的德意志青年團成員,不知道照片中的少年有幾個能活到戰後——那個時代所有的德國少年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誠、練就健康體魄,理想就是要時刻準備為元首、祖國犧牲奉獻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缺乏可持續性的,德國經濟主要是靠政府花錢修建大量公共設施、重整軍備,擴大軍工生產等行為的刺激而繁榮起來的,不是傳統的依靠消費的帶動的模式。這種由軍火訂單所創造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為了使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持續下去,大量的軍工生產必須有消耗才能走向迴圈,所以,短期的經濟繁榮盡頭就是戰爭。
第六,在美國的眼中,一戰中忙前忙後,結果《凡爾賽條約》中卻沒有撈到什麼好處,感覺好像白幫了英法這群“白眼狼”。所以,在30年代末,某種程度上美國甚至有可能希望德國出來打跨英法,還有特立獨行的蘇聯,自己順便賣賣武器資源什麼的。在三十年代末,德國的軍事工業中,美國公司居然佔了很大的比重,背後就是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援。所以,某種程度上,歐洲各個國家都是美國這個國土面積、經濟貿易、工業生產能力、資源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的超級大國的棋子。
-
11 # 星之將99009203
因為德國是皇帝之國,歐洲遺留下來近千年來的唯一有公認的皇帝國家。他們國家有皇帝情節。稱霸歐洲是他們自認的歷史史命。這與後來的法國皇帝和奧地利皇帝是不一樣的。神聖羅馬皇帝是全歐洲的皇帝,受羅馬教皇支援。這是傳統。所以就深入人心,尤其是德華人民的內心。所以德國得以發動世界大戰(我們應稱之為歐戰,因為他們從來不把從1931年以來我們抗日戰爭算作是始自1939年二戰的一部分)。
-
12 # 憤怒野虎
德國發動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有其擴張性要求,以及反抗英法擠壓等諸多因素作用。1.德國崛起時間,比英、法、俄等列強較晚,因而其獲得的殖民地較少。待德國崛起到一定程度後,國內市場就相應狹小,這是它與英、法、俄等老牌列強矛盾原因之一。也是一戰產生原因之一。2.一戰結束後,英、法強迫德國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嚴重擠壓德國發展,也激起了德國民眾的仇恨。希特勒的納粹黨,正是利用煽動民眾的仇恨而獲得當選並執政。3.一戰結束後,德國國內的工廠,軍事院校及科研機構等,大都能夠保留下來,這為德國二次崛起提供保障力量。4.英法的綏靖政策,也促使了希特勒的冒險舉動。當希特勒派兵進入萊茵西區時,還小心奕奕,而發現法國毫無動靜後,才不斷而進行大膽的冒險。5.二戰前美國,其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可是,其身居北美,周邊沒有列強,市場廣闊,沒有擴張的必要(注: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6.二戰歐洲戰場是德國發動,而亞洲戰場卻是日本發動的(1931年9月18日)。歐美白人有“白人至上”原則,而且佔據世界話語權,大肆宣傳其白人的苦難,因而認為世界大戰由德國發動。其實,按遠東軍事法庭判標,二戰亞洲戰場由日本發動的。
-
13 # 賢良方正世澤常
明明是法國首先侵略德國,引發德國反撲。這個戰爭的策劃人是Albert Pike ,美國猶太共濟會領袖,他於1891年去世。他將整個世界都玩在掌股裡。他天才的戰略能力,策劃了三次世界大戰。只是太多的因素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如期進行。
儘管如此,整個世界的文化模式已經被他所改變。只剩下中東地區,這個本來要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方。雖然沒有亞洲和歐洲的文化強勢,但也因此消彼漲,超過了其他地區。
回覆列表
德國面積小,野心大,美國雖然也有野心,但是當時打不過加拿大,然後只剩墨西哥了,吞併了墨西哥小部分後,開始了發展經濟,那時候美國就是到處賣資源賣軍火,根本沒想過世界大戰。本來想做中立國,後來才被迫捲入,明著暗著對付軸心國。所以美國不具備觸發世界大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