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已經知道的漢字歷史是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甲骨文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那麼,甲骨文以前的文字會是什麼呢?甲骨文還是刻在石頭上?
7
回覆列表
  • 1 # 媧皇遺石

    你咋知道夏朝沒有文字?

    《山海經.五藏山經》就是大禹受帝堯之命考察天下,記錄在冊的,當時用的是夏文,就是森林文字,這種文字近幾年被發現,我還有幸在前幾年去東北大慶,在一家飯店的牆壁上看見過這種文字。另外這種文字還被書寫在三峽兩岸的懸棺旁邊,那些人是追隨大禹治水,犧牲了被裝棺材擱在岸邊,並在棺材旁用硃砂寫著死者的名字,用的字就是夏文,以便運回去,後來隨著水位下降成了懸棺,於是就擱置在哪裡。

    在東北吉林集安禹山上有一座3319號墓,在墓旁立著一塊石頭就是禹母石,上面刻有“九陽之母”的象形文字。

    在集安大禹山周邊,分佈著夏商周三代的墓葬,可惜這些墓葬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稱為高句麗文化遺蹟。

    夏朝不僅存在,而且歷史文化很厚實。

  • 2 # 子衿書法

    夏朝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夏朝距離我們實在太遙遠,我們找不到他們留存下來的遺物。

    文字的誕生,在比夏朝更早以前的黃帝時期就產生了。在沒有文字以前怎麼辦?結繩。

    人類進化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由最初的圍捕獵物,大家共享,有的猴子發現自己在捕獵活動中出的力比其他的多,而得到的食物並不比其他猴子多。便產生了爭鬥。爭鬥的結果,導致了權力的誕生。首領擁有食物的優先權。當自己的群體兔子過剩,而蘋果不足,而相鄰的另一群體正好相反,怎麼辦?雙方的頭領便進行商量,雙方進行貨物交換。於是產生了價值。價值的產生,促發了私有制的產生。當人們認識到,要得到一隻兔子付出的精力要比得到一個蘋果大很多的時候,用一個蘋果換一隻兔子明顯是不對稱的。雙方便商量用二十個蘋果換一隻兔子。

    當有兔子的頭領想吃蘋果,而有蘋果的頭領蘋果數量又不足,怎麼辦?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用繩子打上結來代表蘋果。一個結代表一個蘋果。這樣蘋果加上繩結,交易就得以完成。有沒有欠下蘋果而賴帳不還的人?你想多了。那時的人類沒有你這麼多的花花腸子。對他們而言,能分你我,就已經是十分過份的事了,哪裡還能夠有賴帳的事?

    隨著一方的捕獵效益良好,頭領的腰上掛滿的打著結的繩子。這些繩子比現在街頭掛著比大姆指還粗的金項鍊土鱉價值一點不差。那可是財富的象徵。但繩索太多終究不是一個事。於是,有一個叫軒轅的大部落頭領,讓他群裡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一種能夠取代繩子的方法。不然大熱天的掛著一大圈的繩索實在難受。

    倉頡接到這個任務,苦思冥想,不得其法。正在他一愁莫展的時候,天上飛過的一隻鳳凰,嘴裡掉下來一個獸蹄,落到了倉頡面前。他撿起來看了看,卻不知為何物。這時,來了一個獵人,倉頡便問獵人這個獸蹄是什麼動物的。獵人說,這是一隻貔貅的腳蹄。倉頡聽他說完,高聲大喊一聲:“我知道”!獵人被他突如其來的大叫嚇了一跳,“你叫什麼?知道什麼了?“倉頡興奮的說:“萬物都有它獨有的標誌。若以此來標記日月山川,花木草樹,魚蟲鳥獸,便能替代笨重煩碩的繩索了。於是便誕生了文字。

    黃帝至夏朝,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說得清楚。有可能一二百年,也有說四五百年。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從文字產生以後,人類的文明便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由原始社會上萬年的緩慢發展,變成了千年、百年、十年、直到如今的日新月異。

    最近老有人擔心安卓,微軟,高通,三星等公司一齊不向我們提供產品,我們的手機制造是不是就會癱瘓了?真是杞人憂天!手機很快就要步入和傳呼機一樣淘汰的命運了,卻還擔心手機制造的前景,這點見識,還不如腰繫長繩的原始人。他們捨得丟棄腰上的繩索而使用文字,反倒是現代人卻擔心手機的未來。

    說跑歪題了。夏朝有文字,而且不是甲骨文 在泰山紫霄宮,有大禹治水時的停留於此的系舟亭。大禹在崖壁上鑿刻留下了夏朝文字。他記錄了什麼?那是考古工作者乾的事。夏朝使用的是什麼文字?華夏文字。

  • 3 # 悠然布衣

    我們一直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並引以為豪。但是在國際上並不承認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他們認為中國只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也就是公元前1600多年的殷商時期開始的,而夏朝乃至更久之前的炎黃時期,那是屬於傳說,做不得數的。甚至於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外華人也不承認商朝的文明。

    甲骨文在商朝出現的時候已經是很成熟的在使用了,而文字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慢慢的發展演變的。此外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也有夏朝的記載,這位歷史的集大成者,不可能會是杜撰的吧,他對歷史的考證還是比較嚴謹的,所以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至於為什麼還沒有文物和文字遺蹟出現,只能說還待考古發掘了。

    上古傳說倉頡造字,現在的學者看來是倉頡把原來的文字整理篩選了一遍。而根據歷史的發展,人類的記事,是從壁畫,結繩記事到根據鳥獸足跡逐漸創出了早期象形文字,然後才是甲骨文,,金文,篆字,隸書,楷書等等。

    而倉頡造字說的應該就是早期的象形文字,周朝時期,孔子聽說在倉頡墓中出土了28字,無人能識,孔子去看了也認不出來,但是後來就傳出了《倉頡鳥跡書》,據說是倉頡造字時的28個原始字。

    由此猜測,夏朝之時使用的文字很可能也是甲骨文,不過是早期的甲骨文,因為在商朝已經可能成熟的使用了,其中間肯定有一段的發展歷史的。這一段可能就是鳥跡書向甲骨文演變的過程,國內學者馬賀山認為夏朝傳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就是以甲骨文為主要形式存在的。

  • 4 # 若愚趣談

    從中國目前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朝代是商朝,包括郭沫若在內的一些考古學家和文字學家一直將商朝晚期發現的甲骨文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按照這種觀點,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距今就只有3300多年。可是中國號稱五千年文明古國,沒有文字的情況下有什麼辦法來證實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呢?

    很顯然,即使商朝是考古發現最早文字的朝代,商朝的文字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也需要演進和變化而來,而變化必須有前身。商朝文字的前身是什麼?當然就是夏朝文字。何以見得夏朝就有文字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者夏朝人,由黃帝命之造字。倉頡造字雖為傳說,《史記》、《淮南子》等史書中對倉頡造字說均有記載或引用。

    文字學者馬賀山先生對被稱為當代三大天書的《倉頡書》、《夏禹書》、《禹王碑》三篇文字,在古人釋義的基礎上進行破譯和解讀。馬賀山先生認為以上三篇文字就是夏朝文字。馬賀山認為夏朝傳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種相當完備的文字,傳統文字學所謂的“六書”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備,是其文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標誌。文字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商代甲骨文的出現決不會是從天而降的,在它之前應有其發生演變的過程。因此,夏朝文字是官方文字,官方文字的特點是夏篆;而黃帝文字也是官方文字,是大篆,是倉頡大篆。也就是說,黃帝命倉頡造字並非空穴來風。夏朝的夏篆是商代甲骨文的前身,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 5 # yuanzibo546

    這個是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的,陶寺遺址是堯都,在陶寺遺址還發現了帶有符號字樣的扁壺殘片,有的學者將這個符號解釋為“文”,並認為這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字,也有人認為是“堯”“易”等。

    第二張圖片是陶寺遺址出土的被虐待致死的女性遺骨。

  • 6 # 赤虎煞

    夏朝是中國歷史人口相傳部落聯盟政權向個人集權政府轉變的標記,原始文字也在演變成適應統治階級處理事務傳播記錄等功能系統象形文字,也是需要一個長期適應改變成熟的時間過程。由於原始記載工具在時間和戰爭中完善的儲存下來幾乎困難重重。類似的荷馬史詩幾乎就是靠近似神話傳說方式流傳下來,夏文化的文字應該是更原始簡單的象形文字和繩結記事綜合體更加不為現代人能理解的範疇,夏商戰爭的破壞和統治者對輿論的控制的需要,夏文明逐漸被人淡忘在歷史記載中甚至只能依靠口口相傳的傳說存遺華夏曆史長河中!

  • 7 # eagles華夏

    甲骨文3600年!不是殷商,是早商!鄭州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五個夏代的城,五個商代的城,其中有兩個是商都,小雙橋商城叫傲(耳朵旁)都,二里崗商城叫湯亳(商湯都城),年代最早的甲骨文都在我們鄭州二里崗商城和洛陽偃師商城(西亳,早期為未勝夏時候的都城)出土!鄭州二里崗商城還出土年代最早的金文,也有朱書陶文,鄭州二里崗商城比殷墟(安陽殷墟才叫殷商,安陽又新發現了一個北洹商城叫相)早幾百年!

    陶寺(堯的都城)的朱書陶文不是最早的,6000年時代就已經有了陶文,有些是朱書的!

    中國境內更早的還有8000年以上的文字,例如賈湖文字,6000年的文字有的是!山東、河北挺多的其實!

    只是都達不到甲骨文那種數量,不能破譯罷了,

    二里頭夏城也是有文字出土的!只是數量少,又不能解讀,所以不能叫做成熟的文字!

    圖一是3800年前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藝

    圖二是8-9000年賈湖遺址出土文藝

    圖三是4000年前陶寺遺址出土的文藝

  • 8 # 千千千里馬

    這個問題呢,涉及文字使用的開端問題。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歷史上會不會有一個倉頡造字的真實歷史?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文字不是你造了就會使用,使用了就會流傳。

    而是需要一個連續使用的過程,才能把文字傳下去,也才能有一個完整的以文字記錄歷史的歷史。

    我們今天大體上只能推測,夏朝應該有文字。

    這個理由是,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並不是從商朝開始的,而是在商朝以前2000年前,就有了使用文字的事實。

    目前我們看到的大汶口陶器上的刻符,賈湖陶器上的刻符,半坡陶器刻符,這些刻刻畫畫的符號,都是使用文字的事實。

    但是,長期以來,對於這些陶器上的刻刻畫畫,學者專家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例如,郭沫若、於省吾認為是文字。

    而李學勤、裘錫圭先生不認為是文字。

    但是,他們拿出來的理論,還不完全能夠令人信服。

    不論你認為刻刻畫畫是文字或者不認為是文字,以理服人,這是需要很強的理論的。

    比如郭沫若、於省吾認為是文字,但是,又把那些刻刻畫畫非要與甲骨文比較,這就有些偶然性。缺乏科學的文字發展觀。

    比如,裘錫圭、李學勤認為,文字是有系統的,沒有系統的符號,怎麼是文字?任何符號都看作是文字,這是很危險的。

    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文字的系統性是一個過程,不會是一下子就“系統”了。例如,既然甲骨文是系統文字,為什麼甲骨文沒有記錄文字作品,也沒有醫學著作?而且,甲骨文中還有一部分“文字”,仍然保留著“符號-圖畫”的特點,而這些系統裡的文字,我們至今都無法認識,這又怎麼解釋?這是系統文字嗎?

    因此,對文字的起源我們還是看得遠一點。刻刻畫畫雖然還不是“文字”,但是,文字的萌芽已經產生了。

    既然,我們認為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事實很早,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夏朝的文字?甚至商朝早期的文字?

    這就是一個理論問題了。因為,我們既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文獻,也沒有發現商朝初的文字文獻。

    但是,大量的商朝以前的符號還是發現了。例如,距今大約6000年的湖北夷陵楊家嶺陶器上的刻符,就明顯是文字了。

    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

    而且,文字的特點多多少少與甲骨文是有一定的文化圈聯絡的。

    著一切事實說明,夏朝是有文字的,但是,夏朝使用文字的人太少,也沒有發展成非常重視的地位,所以,我們真的很難肯定夏朝的文字。

    假如可以看到夏朝的文字,應該與甲骨文起碼有一半是一樣的,同時還保留著大量原始符號,這些符號我們非常難以破解,就像甲骨文中的一些符號那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現在渣男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