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子兵法講武堂

    我讀道德經,二十幾本注家的書一起讀,一章一章的讀,寫自己的體會。

    核心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 2 # 丹陽子

    看儒釋道的經典著作,最終目標是為了得道,開悟,開啟智慧。所以就有個親自證道,體道,悟道的過程。若能邊看經典,邊體悟,你就知道前人說的真實不虛。所以首先得會基本的養氣調心調息的功夫。看《道德經》更是這樣。

    其次你得能看懂,多參考幾家譯文,關於社會學,政治學,軍事方面的句子好理解,關係到修煉,悟道方面的註釋不多。推薦金童子道德經養生不傳之密。本人也回答過一篇看懂道德經的前提條件。可關注。

  • 3 # 水149990560

    第一要有興趣,第二放空自己積累的知識,第三從廣度上多層次去理解,第四不要斷章取意,要連續貫通的去研習,第五不要認為很難理解讀懂,第六,,,,想到再回答。

  • 4 # 或噓或吹

    讀《道德經》千人千意,但是如何能真正地感悟老子的道德經,真不是一朝一夕能體會到的,本人約十年前就開始讀《道德經》了,而且也認真琢磨,看作者的解讀同時也背湧原文(通行本),當時感覺也很理解所謂的道,但是過幾年再讀,感覺理解又不一樣,道恆常不滅,是我對道的理解發生了變化,近兩年又讀《道德經》感覺又不一樣,這使我認識到道的玄妙,道是常道,但道在不停的變化,《道德經》成為經典之作,就是老子在描述著變化的道,認識變化莫測的道,靠我們的主觀意識很難做到,要靠悟(佛說照見),當然這需要時間閱歷,另外一點很重要,學習《道德經》不可封閉在屋裡一味看書,要走向大自然去體味,體味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就會體味到道,先淺談到這裡吧。

  • 5 # 太上邪神

    道德經第21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徒。道 之 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閱 眾 甫 。吾 何 以 知 眾 甫 之 狀 哉 。 以 此 。

    透過天文望遠鏡得到的​景象,只有黑洞的景象是空白一無所得,黑洞吞噬萬物,很猛烈很快速一閃而過,雖然是很猛烈很快速一閃而過 ,但它有形狀有有跡可循。雖然是很猛烈很快速一閃而過 ,但它出現不一樣的顏色。深遠昏暗渺茫,但它會發出光芒。它發出的光芒是真實的有質量的東西,是物質粒子流,它的裡面發出音訊引力波。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對黑洞的形態都沒有放棄研究,透過對黑洞形態的研究來,考察宇宙萬物的執行。我以什麼來知道宇宙萬物的執行情況,以對黑洞形態的研究得來的。

  • 6 # 莫染於風

    “上善若水。”在《老子》一書中,水意象(包括涉及水的意象)貫穿其始終。老子多次以“水”喻“道”,因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與水意象有著莫大的聯絡。水是老子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象徵符號,老子亦從多個方面闡發了水中之“道”。

     

    其一,水為生命之源,道為萬物之宗。

    老子以水喻道,示“道為萬物之宗”,《老子》第四章表明此觀點:“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似淵,不斷迴旋著釋放能量的同時又在孕育著生命,所以說道為萬物之宗。

    道體是虛狀的,而這虛體又含藏著無盡的創造因子,因而它的創造是不窮竭的。這個虛狀的道體就像是萬物的根源。並且,《老子》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再次明確了老子的“道為萬物之宗”的觀點。

     

    其二,水之不爭善存,道之謙下善止。

    從水的外形質感上來看,水易曲圓滑而無常態,不會受到阻礙而停止不前,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水包含著無窮的生命力,以無盡的生命能量孕育著世間萬物。它可以滋養萬物,洗滌汙濁,福澤萬物而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才是至仁至善,謂之“上善”。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的表現跟“道”十分接近。道創造和成就萬物不存在意識性和目的性,正如水滋潤萬物一樣,“利萬物而不爭”。此章中,水錶現出的“七善”亦即“道”。

     

    其三,水之隨性多變,道之張弛自然。

    從水的內蘊來看,水始終在不停地流淌,不停地迴圈,以各種形態存在於世間,盛之以方則方,納之以圓則圓。水如此隨性多變,而多變的水又蘊含著深奧的道理。

    水是不斷迴圈、以各種狀態存在世間的,而道是渾樸狀態的,它是個圓滿自足的和諧體,對於現象界的雜、多而言,它是無限的完滿,無限的整全。道是一個動體,像水一樣周流不息地運轉著,但它本身不會隨著運轉變化而消失。道是迴圈執行的,它的運動終則有始,更新再始。老子重自然,而水性最順自然,故老子以水意象來闡釋道。

     

    其四,水之柔弱,道之柔德。

    水是至柔的,卻又是至堅的,滴水石穿,常年累月的滴水具有無窮的力量,可以以自身之至柔攻頑石之至堅。洪水氾濫時,淹沒田舍,沖毀橋樑,任何堅固的東西都是無法抵擋水的力量的。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萬物,水為至柔,卻可以戰勝天底下最剛強的東西,水的這種只柔至弱的功用是別的任何事物都代替不了的。老子眼裡的水的“柔弱”,並非通常所說的柔弱無力,而是指外形柔弱卻又擁有無比堅韌的品格。故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道也像水一樣具有“柔德”,所以才能為天下之利器,無所不能攻。

  • 7 # 國學新知堂

    不要將老子的概念和原理神秘化。比如,自然界不存在道這樣的事物,什麼得道、開悟之類的說辭都是唬人的。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個人透過研讀《道德經》而獲得特殊的身體或心靈的狀態。

    有人說老子可能是天下唯一一位得道者。但是,假如人類的身心的確存在著特殊的狀態,而且透過修道德而獲得,那麼得道這事就不可能是不可複製的。

    老子在經文論述道時也常稱謂其不可道,不可名,樸朔迷離,唯恍唯惚。這意味著老子對於道也沒有直接的經驗,道概念的預設是一個邏輯推理的行為,道存在只是一個假設。老子有關於道存在的學說與論斷,並不等於自然界真實存在這樣一個事物。

    後世道家將道的概念神秘化,宣稱透過修行即可以獲得特殊的身心狀態,或得道成仙,或者獲得更高階智慧。這與老子書中的精神相背,在實踐上也沒有事實證據來支援。《道德經》只是一部由古代思想家撰寫的旨在說理的著作,而不是什麼修身養性的寶典。

    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這樣一本書?不是要催促大家及早得道成仙,而是受到一位天生的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心憂天下的情懷驅動。孔子與老子是同一類人,他們看到天下大亂,蒼生受苦就要謀求改革之道,以實現天下得太平清靜的目標。他們二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但心憂天下,心繫蒼生的出發點則是一致的。

    如何才能改變天下戰亂不寧的狀態,這就需要先找到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然後再針對這些原因做出相應的調整政策。思想家們要實現問題的根本性解決,所以就需要先對問題本身獲得一個根本的認識。比如,孔子認為天下戰亂的原因在於人心不古,道德衰落,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被惡意拋棄,所以孔子治天下的策略是復興周初舊制,宣講仁義之道。

    孔子承認社會中貧富、貴賤分化的既定秩序,認為天子、諸候、大夫、庶人的貴賤等級是合理的次序,天下安定團結的前提是這個等級次序不被破壞。天子有天子的禮制法度,侯主有侯主的禮制法度,卿大夫有卿大夫的禮制法度,庶人有庶人的禮制法度。社會中不同的階層都嚴格遵循本階層內的禮制法度,安分守己,各司其職,整個社會就能長治久安。比如,作君主的要以禮使臣,臣則以忠事君。凡為人子的必以孝事父母,凡為人臣的必以忠事君。凡為人必以忠孝兩端為最大,其次交友以信、事兄弟以悌。總之,尊卑貴賤不可逆,禮法制度不可廢,這是孔子的救世良方。

    但是春秋以降的歷史卻是,諸侯大過天子,逆行天子之禮;家臣大過君主,掌控禮樂征伐國事。臣逆君、臣弒君、以下犯上皆是。孔子認為這都是破壞禮制與法度的行為,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表現。孔子至死都以周公為榜樣,以使社會返回至周初的秩序為職志。

    孔子不瞭解這些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原因,單純從道德上找根據。但是,道德仁義的說教無法改變天下君主爭權奪利的野心,也阻止了諸侯爭做強大,彼此兼併的歷史程序。道德衰落只不過是社會歷史變革程序中必然伴隨的現象,並不是導致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良心敵不過野心,忠孝悌戰勝不了對權力與財富的控制慾望。善惡本是相對的,它們只是現象。思想家理想的社會願景往往只有善而沒有惡,但卻不現實。組織社會成為一個整體的根本原因是權力和財富,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過程卻不嚴格遵循道德的法則。

    老子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當我們為美定義了標準,那麼醜的標準也同時制定完成了;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善的內涵,那麼惡的內涵也得到的定義。所以如善惡、美醜、高下、貧富、貴賤諸範疇或事物,知此即知彼,有此即有彼,它們永遠都是共生共存的。

    所以天下不可能只有善而沒有惡,只有美而沒有醜,只有高而沒有下。當我們追求美時,醜也自然分化出來,當我們宣講善時,惡的知識也同時被傳播了。因為美的反面即是醜,善的反面即是惡。當統治者帶頭去追求權力時,他的高貴即萬民下賤的原因,當統治者帶頭去追求財富時,他的富有即萬民貧窮的原因。因為有高即有下,有貴即有賤,有富即有貧。

    所以老子講,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這是因為沒有貴,也沒有賤,沒有高,也沒有下,沒有富也沒有貧。統治者不尚賢,天下便沒有高貴的官僚階層,也就沒有了高貴的人群,沒有高貴人群,也就沒有卑賤的人群,如此天下人在政治上實現絕對的平等。

    天下人不以財富為追求的目標,社會中也就沒有了富有的人群,沒有富有人群,也就沒有了貧窮的人群,如此實現使天下人在經濟上絕對平等的目標。只有消滅了權力和財富這兩種事物,人類社會才有可能實現的大同。因為有權力,就有當權者和非當權者的分化與對立,有財富,即有貧窮和富有的分化和對立。

    所以,老子講無為是要求統治者只求奉獻不求索取,有治國平天下的作為和功勞,但不爭居萬民之上,稱孤道寡,令萬民無知於權力。不謀私產,不貴難得之物,令萬民無知於財富。不過不勞而獲的奢靡生活,令萬民不見可欲。天下人無知於權力、財富以及奢靡腐化的生活方式,自然不會有貴賤、貧富、奢簡的區別與對立,百姓自然會安其食、美其服、樂其俗。

    所以,在老子看來若要使天下消彌戰亂、實現大同,當下統治者的作為是註定不能成功。當下的統治者帶領國民謀求富強,這無疑是功於萬民的,但他們貪圖最高權力,稱孤道寡以示高貴於萬民的地位,貪得無厭的聚斂財富,收級天下難得之物,過著奢靡不勞而獲的安逸生活。

    有高貴,必有下賤,有富有,必有貧窮,有奢靡,必有簡樸。於是天下便被分化為官和民,富有和貧窮,安逸和勞苦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社會高度發達,權力、財富越集中,階級矛盾就愈堅銳。貧富貴賤之間的鴻溝沁就越深,直至社會集團因自身的內部矛盾不可調合而解體。這就是有為有以為,也叫做不道早矣。

    所以,要實現社會大同的原則在當下統治者作為的反面,老子將其概括為無為。什麼是無為?就不是無所作為的意思。而是要效法道之玄德,水之大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雖有治國平天下的功勞,但不爭取萬民之上,反功成身退。不坐稱孤道寡之高位,不聚斂財富,不過不勞而獲的奢靡生活。具體的政策是,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令見可欲。

    不尚賢,即不分配權力,不人為分裂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不貴難得之貨,即不引導人們聚斂財貨,不導致富有階層與貧窮階層的分化。不令見可欲,使百姓無見聞於聲色犬馬的好逸惡勞加上生活,也就不形成人們對這些生活方式的慾望。以此來實現天下人在政治上、經濟上,以及生活方式上的統一。這才是實現社會大同的基礎。所以老子講,道者反之動,弱者道之用,實現天下得太平清靜目標的方法與當下統治者自認為是的策略的反面。

    統治者愈是執著於權力、財富、聲色犬馬的慾望,人類社會將永不得清靜太平。

  • 8 # 齊物行者

    《道德經》以治國喻治身,實踐《道德經》講的生命產生,及合於生命本質規律的道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9 # 丁善道

    講的就是三十為一個規律,所以我們的陰曆是三十天為一個週期。人生也和三有關,是一個重要的數字,三十而立,六十退休,九十斃命。國家往往也是三十年為一個小運,一個小的變化週期,過去常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的政治方向是這樣,後三十年的政治方向可能就是另一個方向,再三十年又回到了中。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大千世界的哲學道理。

    九十年才歸到一,叫九九歸一,所以老子說這個三字是不能改變的天理。

    所以過去也講鍛鍊三年,我讓你三招,考驗三次,有三角架,沒有四角架之說。

    三是一個頂足的穩定點,有三足頂立,一天三頓飯,有三關,過去的皇帝設宮三宮,逢三則立,有統領三軍,沒有四軍五軍。

    三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他是一個不能違背的基本規律。

    有的人三十年的規律是這樣,三十年的規律又是那樣,這叫做窮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車輪子中間是空的,當其無,有車之用,因為輪子的中間是空,所以才能使用,現在的輪子實際上也是空的,當其空才有車之用,這裡講的實際上也是人生。

    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的中間是空的,所以才能當作器物來用,他說這個房子的中間,因為是空的,才能使用。

    所以我們的房子是被空所利用,記住有永遠被空所利用,誰空誰就能達到控制的控。

    所以空下面是功夫的工,又是穴,穴代表無的意思,所以穴下面加一個工就是空,那麼控制的控告訴我們怎樣控制別人呢?那就必須要有空的力量!

    這裡把人生的天機都給道破了,空是宇宙的主題,誰空誰就沒有受到傷害,而且你還能有利用的價值,因空而得名,不論鍋碗瓢盆,房子還是我們整個宇宙,都是因為空才有用。

    實的他不是主,只能被空所利用,真正有用的是那個空,老子從這麼簡單的現象看到這麼深刻的道理,絕非常人也。

    空以為用,我們人生那個部位要是空了,空了就能用,這個部位長死了那叫得病,所以空了才能用,滿了不能用。

    耳朵因為空了能聽,鼻子因為空了能聞,嘴因為空了能吃,眼球中間因空了能形成光的反射,大腦要是空了,腦就越來越能用。

    我們的胸腔要空了就沒有肺病,胃要空了,胃就健康,但是我們身體裡往往有病是因為不空,空是無極限的,水是淨的,空氣是軟的,只有真空才是空的,按照真空的標準,我們的身體有真空的東西嗎?

    在人類的東西里有真空的某種物質嗎?真空造就的物質和人類造就的物質會有什麼區別嗎?

    就像上宇宙飛船上的種子和地球上的種子有不同嗎?因為空中有妙有,空中是沒有阻力,如果我們把人體所有的臟器都修成了空,那就是妙有,那就永遠不可能有阻力,

    因為所有的細菌在真空裡面都將化為灰燼,真空永遠是宇宙的主題,修道人修的是空。

    空就是和宇宙的主題相合,您的世界有多大,可想而知,你說我打坐空了,那叫假空,我們的心靈不空身咋麼能空呢?

    心決定性,性不空命也不空,運氣就不空,氣就有問題,氣有氣色,氣色決定色相,色相決定相貌,那麼咋麼能空呢?

    所以我們的相貌也不美,我們的命運到處都有障礙,是因為根本在我們的心不空啊,所以古人說挖空心思,把心和思想和你所有的想法都挖空,這是修行的上乘法門,這是也用最簡單的現象講出了人生的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子復仇記》怎麼進行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