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閒聊

    北宋初年,一位名為楊業的大將名震天下。楊業之父是五代十國時期在麟州一帶稱雄的豪強楊信。雖然楊業出生在相對太平的幷州太原,但由於父親的關係,楊業從小還是受到了薰陶,對保家衛國有著堅定的信念。

    《宋史》記載,"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這樣過人的實力,幾乎註定了他將來的不平凡。剛年滿二十歲時,楊業便在劉崇手下擔任保衛指揮使。之後他不僅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更獲得了驍勇過人的好名聲。

    正如楊業自己所言:"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那個曾經雄心勃勃的少年,憑藉自己的實力,在戰場所向披靡,幾乎戰無不勝,被時人稱為"無敵"。

    楊業的威名,一路遠傳,甚至傳進了宋太宗趙光義的耳朵。

    太宗"素聞其名,嘗購求之"。在楊業與舊主北漢皇帝劉繼元降宋後,宋太宗大喜過望,任命楊業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至此,我們熟悉的楊家將為宋英勇赴義的故事正式開始。

    楊業為北宋做的,雖然沒有各種演繹和傳說裡說的那樣奇幻,但他也確實為北宋立下了大功。因為楊業有著豐富的駐邊經驗,所以他成了北宋在雁門一帶抵禦契丹的中堅力量。只可惜後來在宋軍北征時,由於大將潘美的誤判和諸將配合的失敗,楊業腹背受敵,被契丹圍攻。

    這位曾經的無敵將軍,在絕境之下仍舊衝在最前面,"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後來寡不敵眾,楊業被契丹生擒。他決絕地嘆息:"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最後絕食而死。

    在楊業被圍困時,其子楊延玉就已經戰死。而在楊業死後,北宋朝廷為了表揚楊家的忠烈勇武,"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

    在楊業的諸子之中,被契丹人稱為"楊六郎"的楊延昭是成就最高的那一個。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北宋對抗契丹的又一大將。宋真宗曾稱讚:"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

    只可惜後來北宋對契丹的政策發生改變,講和逐漸取代了征戰,"為戰爭而生"的楊延昭也就成了邊疆"可有可無"的存在。大中祥符七年,時年五十七歲的楊延昭無奈辭世。

    在楊延昭辭世後,他的三個兒子都入朝為官,其中又以楊文廣成就最高。楊文廣最初因征討賊人張海立功,之後又得到名臣范仲淹的賞識,被范仲淹納入麾下。只可惜楊文廣也未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前腳剛向朝廷獻上陣圖和收復幽燕的策略,後腳就突然暴斃。

    在這三代人之後,楊家人逐漸沉寂,正史之中便再無楊文廣之後的記載。而在民間,對於楊家的紀念和一些傳說,倒是流傳了下來。歐陽修曾贊:"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今天,在山西省忻州市,有一鹿蹄澗村。此村的歷史要追溯到元朝時,楊業的第十三世孫楊友和楊山。兄弟二人在機緣巧合之下將楊氏遷至此,因而今天村莊中過半人家都姓楊。只是在楊業到楊友、楊山之間的十多代到底還發生了些什麼,我們今日還難知曉。

    "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叫侍兒快與我把戎裝端整,抱帥印到校場指揮三軍。"這不僅是梅蘭芳先生當初在劇中的一段唱詞,更是楊家人的寫照。

    民間對楊家將的喜愛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他們將國家至於自己之上,因為他們忠烈英勇。

  • 2 # 小溪姐姐愛手工

    楊家將是存在的,只不過並不如演義般的精彩,畢竟千軍萬馬的對戰,需要的將領指揮能力!

    但不可爭議的是,楊家將對北宋王朝的忠義,楊業以後記載減少,但楊氏後人,於貴州成為土司,也就是後來播州楊應龍!

    此外楊業的夫人,佘太君被證實,是西北折家軍的成員,因此,才會有楊門女將之說!

  • 3 # 八千里悟道

    有,但是沒有小說中那麼慘烈和精彩。

    北宋滅亡的時候,張俊帳下楊沂中,就是楊家將後人,他的曾祖父就是人稱楊六郎的楊延昭。他叫六郎,並不是排行第六,而是家中長子,因為作戰英勇,遼兵稱其為天狼星楊六郎。

  • 4 # 史曼羅

    楊家將與岳飛都是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以忠勇的想象深得百姓的愛戴。

    但是,楊家將的形象,其實是與歷史中的真實情況有些出入的。

    據《宋史》記載:楊老令公,也就是楊業,原本是北漢的著名邊關將領,官至建雄軍節度使,因為戰功了得,華人給楊業起了個“無敵”的稱號。因為本就是駐守邊關,當北漢投降宋之後,楊業得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賞識,得以繼續駐守邊關,抗擊北方的契丹。

    雖然楊業有著赫赫戰功,也曾在雁門關以少數騎兵大敗契丹,但是,畢竟是前朝降臣,備受排擠。到了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出大軍攻伐契丹。卻讓潘美為主將,戰功赫赫的楊業為副將輔佐(由此可見楊業地位並沒有像小說中那麼重要)。

    結果,在組織雲、應、寰、朔四州百姓內遷的時候,遭遇契丹主力大軍。結果,身為主將的潘美強令楊業出戰。最終,楊業率部在陳家谷與契丹拼死相擊,最後戰敗被契丹俘獲。

    而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一戰中戰死。而楊業被俘至契丹以後,寧死不屈,絕食三天犧牲。

    據《宋史》中記載:楊業共有楊延朗(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七個兒子。其中,除楊延玉家谷口一戰殉國,楊業的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而是得以善終。正史並無戰死、出家、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的記載。所以,像楊八妹、穆桂英、楊排風等形象,只是文學作品中杜撰出來的角色罷了。

    但是,為什麼楊業的這麼多兒子明明沒有死,卻沒有在北宋滅亡時發揮應有的作用呢?

    首先,雖說楊業的兒子大都善終(延朗為崇儀副使,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但是,前面我們提到過了,比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並沒有文學作品中那麼重要,加上楊家爵位低微,楊家後人並沒有得到宋廷的重用,漸漸淪為普通百姓。而且,楊家最輝煌的楊業、楊延昭、楊延玉父子,比較也是北宋初年的事情,北宋共傳9位皇帝,歷時167年,後人早已和普通百姓一樣,隨著北宋的動盪而風雨兼程。

    據說《水滸傳》中,楊志就是楊家將的後人,而《射鵰英雄傳》終楊鐵心就是楊志的一個兒子,而岳家軍裡的著名大將楊再興也是楊志的一個兒子。

    但是,雖然楊家將的故事與歷史有別,但是,楊家後人卻沒有忘記楊家忠烈的傳承。

  • 5 # 小南史

    歷史記載上來看,“楊家將”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歷史隻言片語的只記載到了楊祖仁,至於北宋滅亡之時,“楊家將”後人為什麼不出來匡扶社稷,是因為楊家後人在宋徽宗時期就已經沒落了,就算有後人,也不復當年先祖的武勇了。

    簡單的說一下歷史上的“楊家將”。

    第一代:楊宏信

    “楊家將”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麟州刺史楊宏信,當時的楊宏信是麟州本地的地主豪強,《資治通鑑》裡面記載說楊宏信趁後漢動亂的時候,趕走了當時屬於後晉的麟州刺史,直接自己上任做了麟州刺史。

    麟州,不僅地方偏僻,而且地盤很小,楊宏信深知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就把自己的長子楊重貴送到了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身邊做了個貼身侍衛,變相的來說就是但了人質,當時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太原擔任節度使,勇武楊重貴受到劉崇的喜愛,就收了做義子,古代收義子的風俗很流行,楊重貴就改為了“劉繼業”。

    楊宏信除了去但人質且改名的楊重貴之外,還有次子楊重訓,而楊宏信死後,麟州刺史位置也就傳給了楊重訓。

    第二代:楊重貴(劉繼業)、楊重訓

    後周太祖郭威兵變取代後漢,當時太原的節度使劉崇也宣佈建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北漢,義子劉繼業(楊重貴)擔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據史料記載,麟州刺史楊重訓夾在後周和北漢之間,一直都是搖擺不定,在後周和北漢之間相互站隊,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在夾縫中生存。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後,在歷經雄主柴榮,對比趙匡胤之後,楊重訓覺得北漢不可能長久,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投降了趙匡胤,被任命為麟州防禦使,防禦北漢,曾經也和北漢打過戰,所以,這個時候的楊家就算是徹底分成了二支。

    "燭影斧聲"事件,宋太祖趙匡胤暴斃,宋太宗趙光義繼位消滅北漢政權,劉繼業投宋,把姓氏改回楊姓,就變成了楊繼業,隨著北漢政權的瓦解,麟州防禦使楊重訓被調離了,調到安徽宿州任保靜軍節度使,公元974年楊重訓病死在任上,楊繼業則戰死於公元986年,楊繼業也稱楊業“楊無敵”。

    第三代:楊繼業之子楊延昭,楊重訓之子楊光扆(YI)

    楊四郎大家都很熟悉,關於楊延昭的事蹟就不多說了,最高的官職做到了保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公元1014年病死的,長子楊文廣。

    楊光扆在公元985年死在老家麟州,31歲。楊光扆最開始是被調回了老家麟州,當然西頭供奉官,用來監視麟州的兵馬,但是由於去世的太早,長子楊琪才七八歲,根本無力接替楊光扆的位置,楊光扆“世鎮麟州”的目標破碎了,要不然的話會和種家、折家一樣的世代鎮守麟州。

    第四代:楊文廣、楊琪

    由於楊光扆逝世太早,其功績無力讓長子楊琪恩蔭,所幸楊延昭功勞夠,所以依靠楊延昭的恩蔭補了一個職務,雖然楊琪是以武職進入仕途,但楊琪一輩子都沒有打過戰,一直做的是後勤工作,而且職務也不算太高,只是一個供備庫副使,於公元1049年去世,兒子楊畋。

    相比楊琪,楊文廣就風光了,楊文廣一直四處征戰,宋仁宗時期因為軍功官職做到了步軍都虞候,位列三衙管軍,這個職位在北宋時期是武人的最高點,楊文廣也是從楊宏信開始,楊家將裡面官職最高的一位,於公元1074年去世,後代沒有記載。

    第五代:楊文廣後繼無人、楊畋

    到了這個時期,楊文廣後代的記載就沒有出現在史書上了,根據考古發現的資料也是以楊畋這一脈為主了。

    楊文廣後代應該是有的,可能是因為沒有太大的建樹,所以史書不曾記載,因為楊文光能恩蔭的職位不高,如果楊文光的後代不能有所建樹的話,那獲取的官職應該和現在的連長或者營長的職務吧,大家都知道,北宋軍隊有多麼龐大,依靠這種官職肯定是不可能出現在史書上面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楊文廣這一脈應該就會慢慢成為平民百姓。

    楊畋,他是楊家裡面第一個進士,而且還是名將之後,所以官職一路像火箭一樣升的,可以這麼說,楊文廣之所以能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楊畋也是功不可沒的,因為楊文廣受過楊畋的提拔,楊畋在擔任嶽州知州的時候,曾經推薦楊文廣擔任討伐湖南禁軍造反的巡檢。

    當然了,楊畋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但是這一面也讓名將狄青更加出名,原因是剛開始平儂智高叛亂的是楊畋,但是楊畋失敗了,才換成的狄青。

    楊畋平定儂智高的失利並不影響他的仕途,楊畋最高職位和“包青天”的一樣都是龍圖閣直學士,但是也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楊畋的兒子楊祖仁才八歲。

    第六代:楊祖仁

    能夠根據史料及考古發現的“楊家將”後代就只有楊祖仁了,而且根據資料顯示,“楊家將”後人到了楊祖仁的時候,後代就在也沒有記載了,應該不會絕嗣,更多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代建樹不夠,沒能出現在史書上,慢慢的變成了平民百姓,或許在真正後人在族譜上還能追溯。

    關於楊祖仁的記載其實也不是很多,根據考古資料顯示楊祖仁也應該是一位文官,而且還是一位閒散官,大家都知道宋朝“三冗”問題,楊祖仁差不多就是“冗官”中的一位。

    後期大奸臣楊存中,名將楊再興我認為都不是“楊家將”後人,至於網上說播州楊家土司更不可能是,除非能拿出真正的證據來證明,否則都是冒充的。

    所以,歷史上“楊家將”卻有其事,但是因為隨著後人的逐漸沒落,等到北宋滅亡的時候,楊家後人已經沒有能力挑起重擔了,所以也就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 6 # 歷史評說

    很多人對中國的宋朝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宋朝是一個很弱的國家。其實不然,宋朝可以稱為鐵血強宋,在對外戰爭中,宋朝其實是勝多負少。

    之所以宋朝沒有辦法取得滅國級的勝利,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養馬場,缺少騎兵。在面對對方的騎兵時,只能擊退或者擊潰對手。當敵人縱馬狂奔,四處逃跑的時候,宋軍靠鐵腳板是沒有辦法追上四個蹄子的。

    有宋一代湧現了很多將門家族,比如楊家將,比如種家軍,可以說,這些將門頂起了大宋的半邊天。楊家將的傳說,對於華人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經過評書,演員的演繹敷陳出一套楊家九代英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

    然而,歷史上的楊家將只有三代,那就是楊業,楊延昭以及楊文廣。老令公楊業作為楊家將的第一代,他是一名降將,他的父親是後漢時期的麟州刺史,後來後漢變成了北漢,楊業繼續為北漢政權效力。

    在北宋討伐北漢的戰爭中,楊業表現出極高的軍事素養,成功引起了趙宋皇帝的注意。後來北漢滅亡,楊業歸降,立即就受到了北宋太宗皇帝的重用,楊業常年被安排在與遼國對抗的第一線。

    由於他屢戰屢勝,使得敵人聞風喪膽,患上了恐楊症,被敵人冠之楊無敵的稱號。最後在北伐戰爭中,由於主將的失信,導致楊業兵敗被圍,最後隕落沙場。

    而楊業的兒子楊延昭,也是一代名將,作戰十分勇敢,每次打仗必生先士卒,獲得功勞都是與部下一起分享,極其受到部下士兵們的擁戴。楊延昭鎮守邊關20多年,遼軍不敢越雷池一步,對於楊延昭的人品,遼宋兩國都十分的敬重。

    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而不是楊宗保,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則是個虛構人物。楊文廣的戰功不如父親和祖父,他也不是一個統帥級的人物,在平定儂智高的戰爭中,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

    他跟從狄青征討儂智高,在這場戰爭中,大英雄狄青作為主帥,楊文廣只是他的手下將領之一,絕不像小說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楊文廣作為主將,而狄青作為楊文廣的副將,卻屢屢從中作梗。

    楊文廣積勞成疾,死在了任上,最後被朝廷追贈觀察室一職。自此之後,北宋的史書上就再也沒有楊家後人的記載了。

    有人或許會問了楊家的子孫若在,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靖康之恥了?我想說這大家肯定想多了。

    按照當時各大將門的情況,楊家的後代很有可能仍然在軍中服役,但是所擔任的職務可能僅僅是中低階軍官而已,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團級軍官,影響一場滅國級別的大戰。

    北宋末期真正唱主角的是西軍,種家軍和姚家軍,這些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隊。如果這兩支部隊的統帥能夠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北宋並不會滅亡。

    很遺憾的是這兩支部隊的統帥不和,為了爭功,甚至單方面推翻了原有的戰略,使得北宋最後一支強軍灰飛煙滅,這打斷了北宋君臣抵抗的脊樑,很快北宋就投降了。

    所以說,楊家將確實真實存在,但是到了北宋末年,楊家的後代對於軍隊的影響力早已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無法阻止靖康之恥的發生。

  • 7 # 棲鴻看紅樓

    真的有。

    楊家將,在歷史上真有的,是三代,楊業(不是楊繼業)、楊延昭(也未必排行第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不是孫子。楊宗保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楊家的確是北宋邊關將領。楊業本來是北漢(就是殘唐五代中的一個朝代)的將領,在北漢滅亡後歸降宋朝,繼續鎮守邊關,主要是抵禦北方少數民族——我們知道,終有宋一朝,北方少數民族一直是巨大的困擾。

    楊家是軍人世家,傳承三代。以後是絕後,還是籍籍無名,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史料裡沒有記載了。也就是說,從北宋建立之前,楊業已經是軍事將領,到他的孫子,最多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而北宋於960年建立,1127年滅亡,共一百六十七年。楊家雖然英勇,卻等不了那麼久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科普,乒乓球裡紅黃牌都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