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蕊同演講錦集

    不可能的,家庭教育遠遠大於學校教育,學校更多關注的是成績,沒有更多時間關注孩子健全人格,孩子人品,德行,人格,心理,精神成長還是要考父母,你給孩子教就有,不教就沒有!長大會直,但這個社會有不同的人會把他再次搞得東倒西歪!父母是原件還是影印件,父母不教,不學,不變,一切不會變!

  • 2 # 獨佔一江春

    我不這麼認為,家長應該在孩子的缺點剛暴露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孩子認識到這是個缺點,應該及時改掉,否則孩子不會認為這是個缺點。

    至於有些孩子的缺點隨著他年齡的增大逐漸改掉了,那多半是這個缺點讓孩子在成長中多次經歷挫折,讓他認識到我不改掉這個缺點就會影響我的發展,這樣他可能就慢慢改掉了。

    到這種說實話並不多,大多數孩子的缺點如果不能從小糾正的話,將會伴隨他一生,直到有一天給他帶來血淚教訓,他才會後悔當初沒有及時改掉這個缺點。

    所以家長不要怕“平時多流汗”,發現孩子有缺點,要反覆幫助他去改掉,這樣才能讓他“戰時少流血”。

  • 3 # 龍門悅享匯

    樹大自然直這個觀點顯然就是錯的,類似的觀點還有船到橋頭自然直,把大機率事件當做絕對事件。

    我們所認為的大樹直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還有很多樹因為長歪,就已經因為繼續生長而折斷,從而死去或者形成新的枝幹。所以在不斷的淘汰中,只有徑直的大樹才能生存下來,船到橋頭自然直也是一個道理。如果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及時糾正錯誤,還誤以為長大了自然就會消失,那這會給小孩造成終生的傷害。

    家長在小孩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對小孩子的各種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都要加以指出並修正,樹大自然直就是一句錯誤的言論,一定要知道適者生存這個道理。

  • 4 # 靜而思安

    記得什麼時候看到過一句話:“莫把置之不理看成是靜待花開”,雖然有“麻生蓬中,不扶而直”、“船到橋頭自然直”,“瓜熟蒂落”等較多類似的理論,但是教育不能完全理解為自然界的正常規律,沒有環境的作用,沒有睿智者的眼界和格局,再加以培育和澆灌,樹且不一定長的大,直不直更難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與其說樹生長成材,不如講孩子經過茁壯成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成長的期間是漫長的,是孩子近二十年的學習,和對社會生活環境的適應與改變。成長路上的困難、坎坷、挫折、競爭會讓孩子的性格堅韌、情感豐富、習得為人處世之道,這些都是向好的發展。

    古有孟母三遷,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今有貴族重點學校,家長們為爭取教育資源竭盡全力,這都無外乎指向一點,培養的重要性,培養孩子是長期的教育投資,培養絕對不是一蹴而就。

    缺點會消失嗎,缺點如果擴大呢,缺點成為人生的短板呢,缺點惡性變化呢,對於缺點的主觀忽略,只能抱著疑問的態度去解讀。

    單純種一顆樹,等待開枝散葉,將來成棟樑之才,應該就是“樹大自然直”的通俗認識,有長大成才的個例,但是機率不是基準,還是較認同相對的另外一句話:“樹不修不直”。

  • 5 # Myfirst

    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就好比盆栽需要精修,才能盛情綻放,孩子在自我成長的同時,也離不開家庭教育。

  • 6 # 巴農S天若有情天亦老

    家長真這麼做樹就真能直,古人的箴言不是沒有道理。成人眼中的缺點和孩子腦中的錯誤是不一致的,成人的“缺點”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開始,是孩子腦中的好奇,你不管他他就會去碰壁,碰壁了就長了知識,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有些家長總說越不讓孩子動碰摸他偏動碰摸。因為孩子要知道為什麼,所以如此,你不能說孩子不聽話。真說了就是成人的錯了。我們也常說看到孩子什麼樣就知道家長是什麼德行,也就證明“樹”還不是“自然直”的

  • 7 # 肖老師英語課堂

    這是家長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家長和中學生。那些尊敬老師,書寫認準,有禮貌,同學關係相處融洽的學生成績也很好,那些不懂禮貌,隨地吐痰,書寫潦草的學生成績也不是一般的差。

    家長相信樹大自然直,前提是你得長成大樹,一顆百年大樹,即使有一點彎曲,旁人看起來也是美觀的。就相當於一個人成功了,那他就沒有缺點了嗎?肯定不是,那是因為他的成功,人們 選擇忽略了他的缺點。人們會想,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還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如果他沒有這些缺點呢?會不會更加厲害?

    所有孩子都會長大這是一定的因為這是自然規律,孩子只會越來越大,不會越來越小,但是缺點卻不會自己憑空消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自己意識到了錯誤,自己改正了,這個缺點就沒有了,相反如果孩子自己不去改正這些錯誤,這些缺點也將一直伴隨著他。

    現在網路上流行 :靜待花開,順其自然!等著孩子自己慢慢變好。於是就有很多家長跟風。給自己的不負責任的撫養方式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和理由。 其實靜待花開的本意是:你種上了花,澆水,施肥,光照,通風,耐心的等待,花期的到來。前提是你得付出,你盡到了你的義務,至於花什麼時候開使我們決定不了的,我們就耐心的等待。這個結果。

    就像我們教育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能給他制定一個目標:你要上北大?你要上人大?你將來要做醫生?要做科學家?而是從小教育他,陪伴他,幫助孩子發掘他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實現自己的夢想,透過高考走進自己喜歡的學校,畢業後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庭。這才是靜待花開,順其自然的正確開啟方式。

    小孩子犯了錯誤,家長髮現了就要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少走彎路,越來越優秀。不然在孩字的成長中,大人不管不問,各種壞毛病都學會了,在學校老師煩,同學討厭,在家裡家長卻還不停地寵著孩子慣著孩子,孩子聽不得一點責備批評,這不成了玻璃心嗎?這樣的幼苗能經受住社會的風雨嗎? 現在大學生自殺?中學生跳樓?碩士生不工作的例子還少嗎?任何一件事發生在孩子身上,都將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 8 # homework

    這明顯是個偽命題,如果真的能夠“樹大自然直”,哪裡還會有人渣呢?所有人不都是完美無缺嗎?顯然不是的。持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

    家庭教育無疑是每個人一生中最要,也是貫穿始終的教育方式。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家長就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那一刻開始,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個成年的缺點都可以找到童年時的影子,也許成年後的人們知道自己的缺點,但是很難改正,因為這已經是生活中的一個習慣了,可以說已經融入了自己的血液當中,而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般人的意志根本無法改變,這也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很平庸的原因吧。

    孩子的某些缺點,如果放任不管,他可能會認為這是有點,比如欺負別人,欺騙別人,甚至偷盜,不能否認,這些行為是會給他帶來短暫利益的,可以說是一種“捷徑”,捷徑一旦走多了,正途就不想走了,因為走正路太累了。對於這樣的缺點,家長如果不及時糾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樹大自然直”的觀念要不得,家長應該盡到教育孩子的責任,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 9 # 滿多的神奇口袋

    引語:

    快樂教育對應的“釋放孩子自由天性”和應試教育對應的“控制性教育”是教育界爭執不下的的兩大教育理念。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相信“樹大自然直”,認為孩子長大後,缺點就會消失,還是應該完全管教?

    快樂教育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各種資訊、生活經驗和技能。孩子學齡前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在家長有意識的引導下,到大自然中多看、多聽、多見識和多體會,將透過感官獲取的大量資訊和生活經驗,儲存到大腦中,以備今後所用。發現苯分子環狀結構的科學家凱庫勒,當初不知道如何用分子結構式表示苯。一天,他夢見蛇頭咬蛇尾,醒來後頓悟,“我為什麼不能把苯的分子結構式用六邊形表示出來呢?”如果凱庫勒沒有見過蛇頭咬蛇尾,沒有這個資訊積累,就不會有此聯想。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學齡前好好玩、儲存各種知識和資訊,以備日後發揮更大作用。而且,為了孩子智商和情商更好地發展,家長不能過早讓孩子背上學習的負擔或為他們設計未來的藍圖,讓他們做不感興趣的事,這是在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

    管理式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不肯不輕易放開孩子,認為孩子的教育就像彈簧,或者橡筋,如果讓他接受“快樂教育”,一旦鬆弛了,就很難再拉緊了。

    更怕的是,這麼長久的歷史來,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管教之下成長的,父母自認為自己成長得還不錯。萬一在我這一代我改變了教育方法,遵從“快樂教育”,讓孩子自由成長,孩子不受我的控制了,變得更差了,該怎麼辦?這是家長們不想看到的、無法挽回的後果。

    教育的“度”在哪?

    父母需要無條件給予孩子很多東西:親密關係的愛、溫暖的成長環境、儘可能多的陪伴、必不可少的溫柔和耐心等,我們總覺得已經付出了這麼多,我們總以為能培養出一個懂事聰明的孩子,可是為什麼孩子還是不夠好?

    沒到吃飯時間吃著各種零食,到了吃飯的時候卻永遠不餓,還挑食;任性、動不動就哭鬧、打人,還愛發火、頂嘴;不愛整潔、玩具到處亂扔;不會珍惜食物、玩具,也不會體諒家裡人……

    一邊是宣揚“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一邊是無法無天的任性孩子,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兩邊的矛盾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我們都知道矯枉過正是錯誤的,誰能清楚計算到家長需要把握的“度”,到底在哪?

    放任自流與嚴厲管教,都不是好辦法。教育的“度”就是規則。

    一.自由需要規則

    0-1歲的孩子剛剛探索世界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透過身體的探索行為尋求自主感。具體表現為看見什麼都想碰一碰,把物件放在嘴邊等。這時候需要父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的行動建立安全的邊界。父母過於嚴厲的控制和懲罰會讓孩子感到憤怒;過於放縱和不理會讓孩子感覺沒有安全感和分寸感。

    只有溫和而堅定地陪伴孩子,確定始終如一、清晰明確的規則,比如危險的專案會被禁止,不禮貌的行為會被教訓。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規則意識。

    用孟子的八個字就能概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二.任性的孩子如何教育?

    尊重和平等很重要。

    很多家庭也會有自己制定的家規,但面對犯錯的孩子,家長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在高高在上“裁決者”的角色,很難控制好自己暴躁情緒,開始指責和數落。

    面對任性的孩子,我們更要讓孩子清晰瞭解我們家庭制定的規則,以身作則,確立我們的立場。我們應該理性地去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你自己覺得是對的還是錯的?”等孩子回答自己的行為對錯,再引導孩子接受懲罰:“你做錯了,所以需要接受懲罰。”

    懲罰的時候應該在家裡,尊重孩子,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一味謾罵,理性而平等地跟孩子對話。這才是真正地讓孩子自由成長。

    結束語

    自由成長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樹大自然直”的育兒觀點不可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生下來面對大千世界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外界變化。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不斷吸收外界的一切,包括好的和壞的行為習慣、生活經驗以及各種知識。年齡較小的孩子無法判斷是非曲直,需要家長的正確培養和引導。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將有關知識告訴孩子,讓其從小就明白什麼該學習,什麼該摒棄。家長要用一定的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使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健康成長。同時,家長要細心觀察,發現孩子的潛能,給予適當引導,讓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10 # Longsuixinyuan

    這當然是不可能 的,這是家長不負責任,懶得管理孩子而給自己找的藉口而已。

    就像以前的一個老鄰居,對於最小的孩子真的是百般溺愛。大家都能明眼看出的缺點,人家就是口口聲聲地說“樹大自然直”,一點不管,後來,孩子越大缺點越多。而且更是改不過來了。

    比如說,小時候就是不愛學習,坐不住,整天屁股跟長著刺一樣,家長看著他,猴兒樣的,還感覺特別聰明,可愛;老師找家長,說學習不認真。他們守著老師當然不敢說什麼,回到家就嘟囔:咱們孩子可聰明瞭,就是不學!

    比如說,孩子小時候就不尊重父母,他們呢,聽到孩子頂嘴,反而笑得很開心。

    慢慢地,孩子長大了,那些小毛病也沒改,大毛病倒是填了不少。

    比如,不願意去上學了,自己就隨便上了技校,當了工人。他們感覺孩子可真有出息。

    再比如,一上技校就開始往家領女朋友,他們更是樂開了花,認為自己孩子有魅力。

    比如,孩子結婚後很快就離婚了,他們就感嘆兒媳婦不懂事。

    再比如,孩子不好好上班,他們感嘆單位管理者不著調。

    慢慢地,孩子變成了一個啃老的人,啃老還埋怨他們呢,他們還感覺這孩子就是不順利,如果各種事情都特別順利,那就是一個極好的孩子。

    後來,他們從一開始的“樹大自直”變成了“孩子不是教育出來的,天生就是這個樣子的”。總之,他們就是有無數個藉口,在特意地捧殺了自己的孩子,溺子如殺子,一點不錯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裡面那個雄嫂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