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紫氣東來
-
2 # 凱2趣說
魏延之死是蜀漢國家選擇的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民生凋敝,急需休養生息,諸葛亮傳的接班人是蔣琬費禕,這說明了像魏延這樣的武將將被輕視,但是魏延是蜀漢著名的武將,必然會產生矛盾。事實證明蜀漢的國策是正確的,休養生息讓蜀漢延續了40多年
-
3 # 農民人小白
應答:
魏延的死是肯定是對蜀國的重大損失,魏延官至徵西大將軍,不僅武藝高強而實戰經驗豐富,守漢中十多年安然無恙,這是最有力的例子,而關羽守荊州弄出這麼大屁漏,葬送了荊州還損失三萬多將士,讓諸葛隆中對破滅,加快了蜀國的滅亡,當時的魏延可說是蜀國武將中的份量最高之人,而與諸葛之間的關係疆化,後收了姜維武藝不錯,可惜資歷太淺,沒新的創舉繼續引著諸葛亮的老路走《北伐》。
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把軍權交給楊儀的原因,要說魏延不死只能說蜀國後軍事上好一點,再想圖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了,即使諸葛不死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來,魏國四大主力,其中之一的司馬懿就把諸葛困死了,多年北伐一次次失敗,蜀國北伐實際就是在作死,最少說若魏延在就憑鄧艾那點兵力就能得手,鄧艾選渡陰平,而魏延選出子午谷,這說明魏延也是出奇兵高手,魏延在鄧艾未必能成功,所以講魏延的死損失很大,可保蜀國延緩,若說蜀國有更大發展是不可能,改變不了歷史,諸葛也辦不到,因為關羽失了荊州給蜀國帶來滅頂之災,魏延不是神!
-
4 # 阿呆夢話
阿呆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看了看其他的回答,都沒說中要害,都沒搞明白:諸葛亮為啥要殺魏延。
《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說得很糟糕,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
第一、魏延作為漢中太守,鎮守了漢中十五年。諸葛亮北伐的基地就在漢中。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魏延在漢中營地共事了八年,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離不開魏延的支援。沒有漢中太守的支援,一次北伐也搞不成。
第二、魏延是諸葛亮北伐的前線總指揮,如果二人不合,魏延真的有反叛之心的話,早就反叛了。
所以,諸葛亮是信任魏延的,魏延的軍事才能是非常突出的。
至於說,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關鍵問題是:魏延的戰略思想同諸葛亮是相反的。
大家都知道,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否定了。
所有人都很疑惑,如果真正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話,能不能成功?
阿呆可以肯定地說能!阿呆是漢中人,老家就在子午谷南口,對子午道還是有所瞭解的。
諸葛亮其實也知道:能!但是,他不能採納。
諸葛亮有個秘密,那就是他北伐的真正目的。
自從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搶了孫權的糧草,破壞了孫劉聯盟,導致夷陵之戰爆發。
那時候,諸葛亮就清楚,他在《隆中對》裡設定的戰略步驟被破壞了,興復漢室北定中原成了空話,他必須改變戰略。戰略的目標已經不是北定中原了,而是保住蜀漢政權的苟延殘喘。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那就是北伐。
北伐是以攻為守的,拖延曹魏,是一個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
不主動進攻,曹魏大軍就會殺進漢中,蜀漢政權就完蛋了。
北伐,不是真正的對抗,而是騷擾,拖延。因為,當時的蜀漢力量太薄弱了,無論在軍力、經濟、人才各方面都很弱小。根本無法直面對抗曹魏軍團的。
諸葛亮的做法就是個游擊戰術。以拖住曹軍為目的。
魏延的思想是:進攻,進攻!子午谷奇謀是可以成功的,成功之後問題就來了,拿下長安,重挫了曹軍,但是:守得住嗎?漢中有秦嶺做屏障,道路崎嶇難行。關中地區就不一樣了,一馬平川,地域遼闊,正適合曹軍北方作戰的風格,更能體現曹軍的優勢。說白了,儘管取得了區域性的勝利,也會將蜀漢的主力全部暴露在曹軍眼前,一旦曹軍大舉殺來,蜀漢軍隊將不堪一擊的。
說明,魏延對諸葛亮的思想沒領略到位,魏延只求北伐的暫時勝利,忽略了北伐的真正目的。其實,也不怪魏延,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就人心渙散了。諸葛亮只能畫餅充飢望梅止渴,讓蜀軍以為他們是要成霸業的。
看明白了嗎?諸葛亮死後,如果魏延掌握軍權的話,肯定是要以進攻和獲勝為目的,而不是拖延為目的。那麼,就會加速蜀漢政權的滅亡。
諸葛亮正是除了魏延,而蔣琬、姜維沿用諸葛亮的戰略,以北伐為拖延,不讓魏軍進軍漢中,才使得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又存活了29年。
回到題目上,就很明白,正是因為魏延的死,才使得蜀漢政權又存活了29年。
-
5 # 上善若水36526
首先,魏延作為僅次於“五虎上將”的武力值,是必須肯定的。作為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將,魏延在蜀漢裡面起到的作用很大!但是,蜀漢卻絕對沒到了離不開他的地步。
魏延,對蜀漢的功勞、貢獻是很大的,這個無須多說。但是,此人性格暴躁,以自我為中心,急功近利,缺乏穩重。這些都不是成功者應有的素質!
再者,諸葛亮一死,對魏延再無把控之人。加之後主懦弱,對朝中文官依賴性強,以楊儀為首的文臣和魏延素來就有隔閡。諸葛亮在世之時還可相互調和,加以利用。諸葛亮去世了,魏延如果放在朝中,難免和楊儀等鬧矛盾,遲早壞事!如果讓魏延去鎮守邊關,或者說繼續鎮守漢中,日子久了,絕對無人可以管控的。
那麼讓魏延率兵去伐魏、去開疆拓土已經沒多大的可能性了。劉禪本就對諸葛亮伐魏有異議,加之蜀中百姓也對連年征戰負累不堪,所以這點就沒有可能了。
魏延,對蜀漢政權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魏延的死,在根本上對蜀漢的軍事力量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魏延卻沒有可以改變歷史走向的能力!
-
6 # 偉人雜談
1、投靠蜀國之前的情況
早期,魏延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做事,後來是賣主求榮,獻城於劉備。但這裡我這位他是有著長遠眼光何自己的職業規劃。
2、在蜀國通過幾次戰爭,確立了自己的威信
他跟隨劉備入川,而且在奪取漢中已被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漢中可是當時兩軍關鍵要地。另外這個太守的位置原本有傳說是張飛的,後來成為魏延的,可想而知,劉備還是很看重魏延。魏延駐守漢中數年,另外又隨諸葛亮北伐,整個過程,自己帶並已經非常熟練。並且在軍中又威望!
3、諸葛亮死後,魏延在蜀國的表現
魏延此人本來就比較高傲,諸葛亮死後,更是盛氣凌人。而且缺乏大局意識,記得諸葛亮去世時,全蜀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卻發起了和楊儀之間的戰爭,後來不幸死在馬岱手裡。
總體評價,魏延確實是難得將軍,不過即使他後面不死,也阻擋不了蜀國的滅亡!在羅貫中的筆下,魏延的性格就已經覺決定了他下來的路不是那麼順利。並且從他一開始投靠劉備,諸葛亮就不看好他。
-
7 # 大飛熊騎士
魏延的死,對蜀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比較大的是蜀漢的荊州集團,對整個蜀漢來說,並不會很大。更不要說影響歷史走向了,魏延未必那麼大的能耐和那麼長的自然壽命,不過倒是可能影響北伐走向。只是,蜀漢無論怎麼北伐,也不可能改變三國的格局,這是時代的背景,綜合實力來決定,非一人一事可更改了。
先說說魏延的自然壽命,魏延出場在史書中是劉備入蜀的那一年,公元211年。此時的魏延估計大概是30歲左右,因為魏延如果是20歲以下跟隨劉備入蜀,那麼在記載上可能就是年少跟隨劉備入蜀了。那麼為什麼不能是20歲到20多歲左右呢?因為,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超越資歷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此時距離入蜀八年,魏延二十到二十幾歲的話,當太守固然可以,可是憑什麼擠掉張飛呢?可見魏延此時正當壯年,而且在荊州有一定的軍旅經驗。所以,此時魏延大概在38到40多歲之間。所以,到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234年),又過了15年,此時魏延已經到了53到60歲之間了。這麼大歲數了,魏延不被害死,又能活躍幾年呢?
楊儀陷害,導致魏延身亡後的第二年,235年,又因為嫉妒蔣琬,導致自殺,終年46歲。楊儀的年齡必然要小於魏延,這也是魏延和楊儀不和,甚至魏延拔刀相向,如此無禮的原因之一。如果楊儀年長魏延,我想作為大將的魏延,是不會這麼做的。諸葛亮是很看重楊儀的後勤統籌的才幹,還有魏延的驍勇,所以不忍偏廢,又常常為二人不和而惋惜嘆息。這是這是為何?因為楊儀和魏延都屬於荊州集團的中堅力量,僅次蔣琬,趙雲又年老去世了,荊州集團後繼無人呀。諸葛亮一去世,魏延和楊儀也先後而死,荊州集團的場面人物只剩蔣琬了。費禕和董允雖然是荊州人,但早於劉備入蜀,嚴格的說屬於東州集團。
所以,,魏延活到了蔣琬時代,地位當然不低。不過,蔣琬執政時期大概有十二年,魏延也步入老將時代了,魏延能改變蜀漢形勢嗎?先看看蔣琬時期的背景,蔣琬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遺志,但是並未遵循諸葛亮的北伐路線。所以,前期的蔣琬屯兵漢中,派姜維為別部進攻涼州地區,想切斷關西和關中聯絡,但是效果不大。後來,蔣琬調整戰略,進駐涪縣,打造戰船,想走水路進攻上庸,魏興地區。所以,一條路線是西征涼州,另外一路線是東進上庸。無論這兩條路的哪一條,魏延都不會同意這種北伐戰略的。
固然當年諸葛亮出秦川,無功而返,但是目標是直指關中,長安。如此,魏延還嫌慢呢?他還想走子午谷直接攻打長安。所以,無論是出兵涼州,再取關中或者攻打上庸,魏興,都有點“繞”,效果也慢,魏延怎麼可能贊同。但是,從歷史中魏延和楊儀交惡,互相攻擊的,在朝中的蔣琬,董允,在軍中的費禕,王平,馬岱都是支援楊儀的。這裡固然有楊儀等人奉諸葛亮遺命等原因,但是沒有一個人為魏延說一句話,可見魏延的人脈情商。所以,一旦魏延又一意孤行或者反對爭執,依然是被打壓的結果。即使蔣琬先去世了,已經是七八十的老將,魏延又能改變什麼呢?
-
8 # 檸檬酸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魏延的個人履歷。
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 建安十六年,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守葭萌關。 建安十七年,劉備與劉璋關係破裂,攻打劉璋勝利後,魏延、黃忠分別帶論隊平定漢郡,數次立功被封為 牙門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漢中自稱漢中王,劉備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魏延作戰勇猛,是三國時著名的武將,而且也很有謀略,更是在諸葛亮兵出祈山時,領五千兵馬由子午谷直取長安,若是成功可能歷史已經改寫了。 但是魏延性格孤傲,當五虎上將這些老將一個個去世,魏延在當時更是誰也不服,能號令他的也只有諸葛亮了。諸葛亮深知這點,怕自己不在之後,魏延無法控制,反而給自己這邊留下後患,於是臨終前設計某除掉魏延。 魏延作為劉備陣營著名的武將,戰功卓著,後期蜀國武將凋零,他的重要性更是不可比擬的,這也是諸葛亮明知魏延生有反骨,料知死後魏延會反蜀國,生前還是很重用魏延。 魏延死後,對於蜀國而言,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少了一個能征善戰的武將,蜀國戰力更加衰弱了。但是不出掉魏延的話,其危害更大。 最後,假設如果魏延活著,能否改寫歷史,個人覺得是不會的,三分歸一統,是大勢所趨,連諸葛亮都無力迴天,更何況一個魏延呢…… -
9 # 亭殿閣
其實三國志裡面很少有武將單挑的記載的,真正的戰爭幾乎不可能出現像三國演義描述的那種武將單挑的情景。但是演義也是以歷史記載為依據的,一般情況下,將領的武藝水平不至於出現很大的出入。所以我們依然可以根據演義記載分析魏延的武藝水平。而最能表現魏延的武藝水平的,無疑是魏延的斬王雙之戰。
行到山坡左側,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曰:“魏延在此!”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於馬下。——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
在之前讓蜀軍聞風喪膽的魏國大將王雙,面對魏延,居然一回合都沒招架住,直接被一刀斬殺。果然在真正的猛將面前,王雙不堪一擊。雖然說這裡是說王雙中了諸葛亮的計策,措手不及下才被魏延斬殺。然而如果王雙真的是猛將,最多兵敗,猶能全身而退,也不至被一刀斬殺。在演義中陳式表現平平,武藝也不出眾,但是當他中計被包圍之時,也沒有被誰一刀斬殺,而且被魏延救出。猶此可見,王雙中計並不是他失敗的藉口,他要是真有本事不說擊敗魏延,至少能夠全身而退,或者堅持幾十個回合。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魏延的武藝遠遠大於王雙,這要麼是王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麼是魏延的武藝已經達到了超一流的水準。
式左衝右突,不能得脫。忽聞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入,乃是魏延。救了陳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三國演義第一百回
那麼有人會問了,既然魏延武藝遠超王雙,為什麼一開始諸葛亮沒有派遣魏延對陣王雙?是不是魏延怯戰不敢和王雙正面對決呀?這在三國演義原著中也有答案:
孔明正在營中憂悶,忽報:“東邊救兵到了,旗上書:‘魏先鋒大將王雙’。”孔明問曰:“誰可迎之?”魏延出曰:“某願往。”孔明曰:“汝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由此可見,原來魏延從未把王雙放在眼裡過。當聽說王雙來了,魏延是第一個請纓迎敵的。只不過是諸葛亮當時也輕視王雙,認為殺雞焉用牛刀,也為了給其他將領立功的機會,這才沒有讓魏延出戰而換成其他將領。有人說,這是因為諸葛亮認為魏延無法戰勝王雙,怕他去送死,這才不讓魏延出戰。然而當時蜀漢中將沒有武藝超過魏延的,如果魏延都無法戰勝王雙,其他將領去和王雙打,那不是送死麼?諸葛亮第一次派遣的將領是謝雄和龔起,這兩個都是無名小將,顯然諸葛亮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直到謝雄和龔起被王雙斬殺,諸葛亮才開始重視王雙。接著派出的是廖化,王平,張嶷,這三個也算是一代名將,然而他們三個合力都打不過王雙。不讓魏延出戰,恰恰證明諸葛亮是把魏延當成最後的王牌來使用的。最後諸葛亮設計誘斬王雙,為什麼不讓其他將領去執行計劃,非得讓魏延去?這不恰恰證明除了魏延以外的沒有人能夠把王雙留下麼?
那麼王雙是否徒有虛名?我們再看看王雙的戰場表現:
卻說謝雄引軍前行,正遇王雙;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蜀兵敗走,雙隨後趕來。龔起接著,交馬只三合,亦被雙所斬。——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如果說王雙數回合斬殺謝雄、龔起,只不過是斬殺兩個無名小將,不值得吹噓的話,那他接下來表現就無異當年三英戰呂布的呂布了:
張嶷出馬,王平,廖化壓住陣腳。王雙縱馬來與張嶷交馬,數合不分勝負。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去,王平見張嶷中計,忙叫曰:“休趕!”嶷急回馬時,王雙流星早到,正中其背。嶷伏鞍而走,雙回馬趕來,王平、廖化截往,救得張嶷回陣。——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三大名將打一個王雙,竟然還讓其中一人受傷,王雙全身而退,這足夠體現出王雙並非徒有虛名吧。既然王雙不是徒有虛名,那就證明能夠一回合斬王雙的魏延具有超一流的武藝。
因此,魏延是可以打的過五虎的。
回覆列表
應答:
魏延的死是肯定是對蜀國的重大損失,魏延官至徵西大將軍,不僅武藝高強而實戰經驗豐富,守漢中十多年安然無恙,這是最有力的例子,而關羽守荊州弄出這麼大屁漏,葬送了荊州還損失三萬多將士,讓諸葛隆中對破滅,加快了蜀國的滅亡,當時的魏延可說是蜀國武將中的份量最高之人,而與諸葛之間的關係疆化,後收了姜維武藝不錯,可惜資歷太淺,沒新的創舉繼續引著諸葛亮的老路走《北伐》。
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把軍權交給楊儀的原因,要說魏延不死只能說蜀國後軍事上好一點,再想圖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了,即使諸葛不死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來,魏國四大主力,其中之一的司馬懿就把諸葛困死了,多年北伐一次次失敗,蜀國北伐實際就是在作死,最少說若魏延在就憑鄧艾那點兵力就能得手,鄧艾選渡陰平,而魏延選出子午谷,這說明魏延也是出奇兵高手,魏延在鄧艾未必能成功,所以講魏延的死損失很大,可保蜀國延緩,若說蜀國有更大發展是不可能,改變不了歷史,諸葛也辦不到,因為關羽失了荊州給蜀國帶來滅頂之災,魏延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