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曹操一代梟雄,為什麼殺了楊修卻放過了司馬懿呢
3
回覆列表
  • 1 # 袁衛宇

    曹操為何殺楊修而放過司馬懿,原因不復雜,大概有三點:

    楊修是小聰明,司馬懿是大智慧

    楊修的聰明,主要體現在小聰明上,什麼“黃絹幼婦、外孫齏臼”、什麼“雞肋”,什麼“大門添活乃闊爾”、什麼“一盒酥”等,不一而足。

    楊修這些都是小聰明,和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低調內斂相比,楊修太小兒科了。

    楊修多次看穿曹操的心思,而且當面說明,這一點是曹操無法認受的,楊修,只會給曹操添亂。而司馬懿從來沒有犯這樣低階的錯誤。在曹操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司馬懿也多次建言獻策,幫助曹操對付各路敵人。

    如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時,司馬懿曾建議曹操派人聯絡孫權,共同襲擊關羽,以解樊城之圍。曹操聽從了他的建議,後來孫權果然襲殺了關羽。

    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帝(司馬懿)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魏武從之。權果遣將呂蒙西襲公安,拔之,羽遂為蒙所獲。-《晉書·宣帝本紀》

    所以在曹操眼裡,司馬懿比楊修靠譜得多。

    曹操沒有開天眼,不知道司馬家要奪曹家的天下

    曹操在世時,司馬懿雖然是他謀士團的成員之一,但那時曹操的謀士太多了,郭嘉、荀彧、陳昱等,都比司馬懿亮眼得多。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可以說無足輕重,地位一般。直到曹丕登基後,司馬懿才走上歷史舞臺,大放異彩。

    五年,天子(曹丕)南巡,觀兵吳疆。帝(司馬懿)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帝固辭。-《晉書·宣帝本紀》

    曹操雖然雄才大略,但他畢竟不是神,他又沒有開天眼,當然不知道司馬家要奪曹家的天下。如果給曹操開了上帝視角,自然就沒司馬懿和司馬傢什麼事了。

    司馬懿是走一步看一步,並非一開始就想篡權

    曹操時期就不談了,曹丕和曹睿時期的司馬懿,雖然深受器重,但權力都在曹家人手裡,司馬懿不過是替曹家打工的“高階打工仔”,他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篡權。

    司馬懿也不是自投靠曹操開始,就想著篡權的事。哪怕是在曹丕和曹睿執政時,司馬懿仍然是曹魏的忠臣,對曹魏忠心耿耿,沒有二心。

    孫權出兵攻打曹魏時,司馬懿主動請纓,率兵擊潰了東吳的部隊。

    帝(司馬懿)以南方暑溼,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於是休戰士,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吳軍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斬獲萬餘人,收其舟船軍資而還。-《晉書·宣帝本紀》

    直到曹芳時,和司馬懿共同輔政的曹爽,一通亂來瞎搞,曹爽不僅把自己作死了,也斷送了曹家的江山。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掌控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權傾天下。司馬家的人紛紛佔據了曹魏的高官要職。

    帝(司馬懿)至自甘城,天子又使兼大鴻臚、太僕庾嶷持節,策命帝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侯者十九人。固讓相國、郡公不受。-《晉書·宣帝本紀》

    不過司馬懿並沒有稱帝,他兒子司馬昭非常想當皇帝,但也沒當成,一直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時,司馬家才算真正完成了司馬篡魏的過程。

  • 2 # 段輝時

    楊修,丞相府主簿。博學多才,聰明絕頂,常持才放曠。

    曹操殺楊修,看似因為“雞肋”事件,擾亂軍心,實則是蓄謀已久。

    《三國演義》記載:漢中之戰,曹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揚修見傳“雞肋”二字,便叫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之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口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而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揚修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持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揚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操自寫“一盒書”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競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探雖喜笑,而心惡之。操恐人暗中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撥劍斬之,覆上床睡;半響而起,佯驚曰:“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後葬之。人皆以為操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再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潛害曹丕,愈惡之。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吩咐門吏,勿令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競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擋。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超大恕,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條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吾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三十四歲。

    楊修雖聰明,但聰明外露,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司馬懿雖然足智多謀,博學洽聞,甚至有狠顧之相。但卻懂得收斂,不張揚,曹操在世時,司馬懿處處小心,明哲保身。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把自己的雄心藏匿的了無痕跡。他支援曹操稱帝,從而贏得曹操信任。所以曹操在臨終前都沒有殺他。

    曹操曾對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雄豪之志,終不甘為臣下。汝當慎用之。匆使涉于軍事。”可惜曹丕沒聽進,或是被豬油蒙了眼,以至於讓司馬氏逐漸養大,後來發動高平陵之變,曹氏江山終改姓司馬。

  • 3 # 南柯夢說

    曹操在用人方面,一直選賢任能,非常重用人才,無論是寒門出身亦或是世家人事。所以曹操身邊總是人才濟濟,想郭嘉、荀彧等三國頂尖都在其揮下效命。然而曹操其人卻有個缺點,:疑心太重,對誰都沒有完全的信任。這正如他所說的話:“令叫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例如曹操殺了在逃亡時收養他的呂伯奢一家,因為呂伯奢外出買酒招待他,但沒有告訴他,讓曹操以為呂伯奢是去告密保官。在曹操的愛子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操下令殺掉了和曹衝生前非常要好的周不疑,因為怕他成長起來後沒人控制的住。所以先下手為強,趁其年少殺了。

    同樣,楊修和司馬懿都是非常有才能的青年才俊,但一個恃才傲物、目中無人,一個有鷹視狼顧之相、絕非甘於人下之人。曹操雖重視人才,但更不會讓人才威脅到自己的利益。那為何老謀深算的曹操會殺了楊修而不殺司馬懿呢?

    持才傲物,無所顧忌

    楊修雖有才能,但為人過於狂妄,認為天下智者為我第一。首先我們看看楊修做了什麼讓曹操厭惡的事,先是圓門活兒的事。曹操在新建的一間庭院門上寫上一個活字,在其他人不知其意時楊修猜到了闊的意識,於是讓人修建圍牆以遮擋。

    其二是一盒酥事件,曹操當時把一盒酥放在桌子上,結果楊修見了直接拿起分給其他人一起吃,認為曹操之意是一人一口酥,卻不知曹操為此更加厭惡他。

    最後是雞肋事件,當時戰爭處於焦灼階段,曹操處於對戰時是放棄還是繼續的猶豫之時,把晚上通行的暗號名為雞肋。而楊修從雞肋中知道曹操的猶豫,認為他最後會撤退,於是讓人收拾行李。結果遇到曹操出來巡視發現軍隊竟然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私自收拾,命人調查發展竟是楊修所為。這可是擾亂軍心的大事,必須必須嚴明法典。加上以往的事件讓曹操再也不能容忍的下楊修,所以直接殺了一了百了。

    所以楊修為什麼會被曹操殺了,因為楊修太過於自以為是了,經常不加掩飾的加以揣摩曹操的想法,還私自做出決定,還為自己猜到而沾沾自喜。結果不知這是作死之道,試問哪一個領導會喜歡一個經常揣摩自己心事的下屬,更何況是曹操這個生性多疑的人。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司馬懿本身非常有才華,但更懂得低調,沒有讓曹操捉住把柄。司馬懿在自己初入朝廷的時候就藉口殘疾,拒絕出仕,顯示自己沒有野心,只想安穩度日,再三召見之下才出輔助曹丕。在做謀士的時候,也是低調的跟在曹丕背後,讓曹丕為自己遮風擋雨,雖為曹丕獻計卻沒有讓別人知道。

    而這也是司馬懿能安穩的渡過曹操控制的時期,而曹操雖然看出司馬懿有野心,不甘於人下,但想著自己的兒子曹丕有能力,有手腕能駕馭得了司馬懿,所以最終沒有殺了他。而是留下司馬懿讓其輔助曹丕,成就一統偉業。可惜曹操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孫子都英年早逝,讓司馬懿活到最後,為此埋葬了整個曹氏王朝。

    結語:人們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過於光明的金子帶來的不僅是助力,還有潛在的危險。楊修和司馬懿就像那發光的金子,但不同的是楊修不懂得收斂,反而發出更耀眼的強光,卻不知這反而會讓人受到危害,於是最終只能拋棄,一如楊修不懂低調最終被殺。

    反觀司馬懿,懂得該發亮時發亮,該韜光養晦時低調,這樣的金子才會讓人視若珍寶,貼身收藏。這也是司馬懿能活到最後的原因,因為真金是不怕紅爐火的。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至於司馬懿一方,其實曹操早就對他懷有深深的戒備之意了。原本司馬懿因為曹操是宦官曹騰的後代所以不願意效力曹操。但在曹操的逼迫下不得已才出仕曹操。曹操見到司馬懿後發現司馬懿天生一副鷹視狼顧之像。古人迷信,鷹視狼顧之像被譽為謹慎多疑心懷不軌之輩。所以曹操對於司馬懿十分的警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曹操雖然一直在用司馬懿。但一直都沒有讓他真正的掌握實權。司馬懿也知道曹操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所以在曹操面前司馬懿都儘量的裝孫子。讓曹操忽視他淡忘他。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無用功罷了。後來曹操的病重的時候開始交代後事,曹操著重的對曹丕說一定要殺了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心懷大志,一旦得勢肯定會壞了曹魏江山。但曹丕因為此前多次有司馬懿相助,他才得以一次次完成曹操的任務。所以曹丕很信賴司馬懿。他並沒有把曹操的囑咐放在心上。並且對曹操說司馬懿的好話維護司馬懿。曹操見曹丕不願殺司馬懿。只能退一步讓曹丕千萬要時刻警惕司馬懿。由此司馬懿因為曹丕的迴護才撿回了一條命。

  • 5 # 不務齋

    曹操為何殺楊修而放司馬懿?

    首先確定一點,楊修更多的是小聰明,而司馬懿對於曹魏更有作用。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曹操為何殺楊修?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個梟雄,他這個人有幾個極為明顯的特徵。猜忌多疑、奸詐陰險。

    楊修之死在於楊修恃才傲物,戳中了曹操生性多疑這個點,曹操重視有才華的人,但是這個人不能表現得比曹操突出,不然曹操多沒面子,楊修一系列耍小聰明的表現在曹操眼裡就是一種挑釁,曹操信奉的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準則,由於是楊修在唆使曹植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後,越過了曹操的忍耐限度,所以楊修不得不死。至於最後假裝很後悔,要厚葬楊修也不過是給天下讀書人一個閉嘴的手段罷了。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為啥放過了司馬懿?

    曹操對司馬懿也很瞭解,知道司馬懿有大才,能夠託付重任,但曹操曾經兩次做過“三馬食槽”的夢,對於司馬懿一直不放心。

    但是司馬懿性格沉穩,非常老練,做事情幾乎滴水不漏,沒有什麼理由讓曹操發現殺了他的。

    再加上司馬懿輔助曹丕拿下世子之位,是功勞之臣,所以寄希望與司馬懿能夠好好輔佐曹丕,早日實現統一的大業,司馬懿也有能力做到。

    再次,曹操相信自己的兒子曹丕能夠駕馭住司馬懿,所以把司馬懿這條大魚留著給他兒子曹丕收拾,誰承想曹丕在位7年就駕鶴西去,他的後世也短命,這才讓司馬懿做大,發動高平陵之變。

    不過最終結果,司馬懿始終沒有篡位,他一輩子是魏臣,後面的事情就不由他控制了。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楊修的死因,小說《三國演義》給出的答案是“一人一口酥”和“雞肋”。給很多人造成了一種錯覺,楊修是因為在曹操面前耍小聰明而被殺的。其實不然,曹操這個人或許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有一點卻是眾人都認可的,那就是有容人之量。曹操麾下的大將有不少都是桀驁不馴之人,可曹操不僅容下了,而且還大用特用,怎麼就容不下一個耍小聰明的楊修呢?

    楊修真實的死因

    楊修出身弘農楊氏,是太尉楊彪之子,母親出身汝南袁氏,是袁紹的本家親戚。而且,楊修和曹操的兒子之一曹植關係相當密切,說他是曹植一黨並不為過。那麼,問題就來了,背後有弘農楊氏、汝南袁氏兩大世家撐腰的楊修投入了曹植的懷抱,可曹操最終選定的接班人卻是曹丕。留著楊修,無異於是在剛剛被冊立為世子的曹丕身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更重要的是,楊修的父親太尉楊彪自恃背景深厚、地位崇高,一直與曹操不太對付,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時不時還給曹操找點麻煩。曹操曾經給楊彪寫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可見,曹操對楊修捲入儲位之爭已經頗為不爽。只是彼時的曹操尚在糾結之中,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搖擺不定,所以才暫時留下了投靠曹植的楊修。細心者想必都會發現,曹操殺楊修之前沒有多久,曹操剛剛冊立曹丕為世子。換言之,曹操殺楊修,其實是在替曹丕提前除害!同時,也是借楊修之死給楊彪上上眼藥,讓他擺正自己的位置。

    《後漢書》載,楊修死後曹操曾經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殺了人家親兒子,人家難道還滿面紅光嗎?曹操之所以有此一問,醉翁之意不在酒,說白了就是在逼楊彪表態。最終楊彪以“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回覆,向曹操表示自己認輸、服軟,這才躲過了曹操對弘農楊氏家族的進一步清洗。

    曹操為何放過司馬懿

    提問者問,曹操為何放過了發動“高平陵政變”的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皇帝是曹操的曾孫!曹操早已入土幾十年了……莫說是曹操,恐怕連曹丕和曹叡都沒有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在曹叡去世之前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司馬懿一直襬出了一副人畜無害的忠臣嘴臉。雖然他的能力遭到曹丕和曹叡的忌憚,一直都是有限、控制使用,但是二人對他的野心卻沒有太多察覺,司馬懿隱藏得太深了。否則,曹叡恐怕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帶兵、找他託孤的!

    曹操與司馬懿之間出現交集則更早,彼時的司馬懿還很年輕,縱有野心,也只能是萌芽階段,曹操根本不可能看得出。而且,彼時的司馬懿是曹丕的人,如果動司馬懿,勢必會牽連到曹丕,這顯然是曹操不願意見到的。在曹丕成為接班人之後,將來總得有幾個“自己人”可用吧?司馬懿出身世家,又才能卓越,正好是曹丕的可用之人,曹操又為什麼要殺司馬懿呢?

    曹操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他不是神,不可能看得到幾十年之後的事情!曹操去世時離“高平陵政變”發生還有將近三十年時間,除非曹操未卜先知,否則他真心沒有提前除掉司馬懿的理由,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女人和當代女人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