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原123

    裴寂和唐高祖李淵的關係密切,和劉文靜都是開國功臣,兩人之間有矛盾,劉文靜是李世民重要的謀士,李世民與李建成之爭,估計李淵也大為苦惱,殺劉文靜也有剪除李世民羽翼之意。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與劉文靜是故交,李世民登基後,裴寂自然沒有好日子啦!

  • 2 # 伊耆角木

    李世民是為了正位太極宮!裴寂是一個標杆,是唐高祖李淵武德朝的代表。李世民貶謫裴寂,就是一個獨立宣告,徹底擺脫武德朝的影響,也告訴李淵,趁早搬出太極宮,應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劉文靜)

    事情要從劉文靜之死說起。裴寂與劉文靜是李淵太原起兵的元勳,他們共同倡議並輔佐李淵打響爭奪天下第一槍,但是二人之後的命運卻大相徑庭。李淵與裴寂私交更好,所以處處以裴寂居上,地位高於劉文靜,官職總是壓劉文靜一頭。甚至總是與裴寂並榻而坐,不分尊卑。為此劉文靜大為不滿,多次勸諫李淵卻不以為然,最後,劉文靜和裴寂在朝堂上相互攻擊,勢同水火。在後來的過程中,劉文靜逐漸與李世民交好。他曾在李世民出兵打西秦時作為李世民的元帥府長史,又在李世民兼任陝東道行臺尚書令時,兼任陝東道行臺左僕射,長期作為李世民副手。慢慢的,劉文靜就成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但是,淺水原一戰,劉文靜在李世民生病時貿然出兵導致被西秦打得慘敗,被削職為民,此後雖然將功折罪,恢復爵位,官職卻由納言(三省六部中門下省長官,宰相之一)變為民部尚書(尚書省下轄六部之一,李世民繼位後避諱改稱戶部長官),失去了宰相地位,與裴寂再不可同日而語。為此,劉文靜滿腹牢騷,加上曾請巫師在家中做法,被裴寂抓到把柄,告劉文靜謀反。最後李淵不顧李世民的保奏,堅持處死劉文靜。李淵殺劉文靜,就是要削弱李世民的力量,防止李世民身邊出現一個小朝廷,確保李建成的儲君之位穩固。而這一舉動,也給李淵、李世民父子之間造成了一個很深的隔閡。

    (裴寂)

    劉文靜死後,裴寂更是李淵身邊的最大的紅人。李淵對他也是百般信任,甚至縱容。裴寂曾在武德二年劉武周犯境時主動請纓,卻被殺得慘敗,但與劉文靜被罷官不同,裴寂只是被假惺惺審問了幾天就官復原職,還榮寵日盛。武德六年,李淵加封裴寂左僕射,並賜宴。席間,裴寂稱自己年老準備告老還鄉,李淵竟潸然淚下,極力挽留,隨即加封裴寂司空(正一品,三公之一),加食邑五百戶。甚至派人緊盯裴寂府邸,怕他掛冠而去,這種榮寵,遠遠超過君臣的界限了,因此說,裴寂是李淵的代言人,絲毫不為過。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宣佈退位。李世民雖登基,卻沒有正位太極宮(李淵的皇宮),而是一直在太子東宮處理朝政,李淵仍然居住太極宮。這雖然體現了李世民的“仁孝”,卻難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他要借一件事情向太上皇宣告,你的時代結束了,於是,裴寂倒黴了,法雅妖言案爆發。

    (杜如晦)

    法雅是個得寵於李淵的僧人,在武德朝能夠隨意出入皇宮,李世民登基後法雅沒有了這項特權,難免心生怨恨,於是常口出一些蠱惑人心,擾亂秩序的“妖言”。這事情本來不大,結果李世民卻任命了自己的首席謀臣,兵部尚書杜如晦主審此案。明顯“殺雞用牛刀”。很快,在杜如晦的審理下,法雅聲稱曾向裴寂說過這些妖言,而裴寂並未舉報。裴寂自然矢口否認,杜如晦卻不管這些,從容結案,裴寂知情不報,罪責難逃。於是,貞觀三年正月,李世民下詔罷免裴寂司空之職,削減一半食邑,驅逐出長安,遣返原籍。裴寂心有不甘,懇請在長安養老。李世民大怒,訓斥裴寂:“計公勳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澤為群臣第一。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皆公之由也。但以故舊不忍盡法,得歸守墳墓,幸已多矣!”這句話狠毒,說他不過是蒙太上皇恩澤才僥倖得此高位,並將武德一朝政治腐敗、朝綱混亂全部歸罪裴寂。裴寂無奈,淒涼離京。

    裴寂走後,李世民立刻將劉文靜平反,命其子劉樹義承襲魯國公爵位,並許配了一個公主給劉樹義為妻。裴寂的倒黴則還沒結束,他回到家鄉後,一個叫信行的江湖術士稱裴寂有“天命”,並將此事告訴了裴寂家童。裴寂驚弓之鳥,不敢告官,於是決定殺家童滅口,結果他的管家恭命私縱家童,後來又因為貪汙之事被裴寂知道追查,恭命逃往長安告發裴寂。李世民又將裴寂流放靜州。後來,靜州羌人作亂,裴寂為了子孫後代,帶領家丁打敗羌人。李世民感動,召其還朝,裴寂卻因為老病,未及出發便死去了。

    (李淵)

    裴寂雖然晚景淒涼,至少後來被追封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子孫有了著落。而李世民的根本目的,則不是裴寂,而是李淵。他驅逐裴寂出京時說的“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不止是訓斥裴寂,也是打李淵的臉。李世民之所以拿裴寂大做文章,還替劉文靜平反,並且公然把武德政治塗抹得一團漆黑,貶低得一無是處,除了出於一定程度的報復心理之外,其主要目的就是給他施加壓力。最終在貞觀三年四月,在裴寂死後不久,李淵主動提出離開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即李世民做秦王時的王府)。李世民在做了兩年多皇帝后,終於正位太極宮。

  • 3 # 源稚生

    裴寂是唐朝的開國元勳,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心腹,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唐朝宰相。隋末與唐高祖李淵交好,參與唐高祖反隋的活動中,唐朝建立後,任尚書右僕射,魏國公,司徒等職務。

    貞觀三年(629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牽連,被免官削邑,放歸原籍,後流放靜州,但卻率家僮討平山羌叛亂,不久裴寂病逝,那麼作為開國元勳,裴寂被流放的背後有什麼隱情呢?

    《舊唐書》:高祖既受禪,謂寂曰:“使我至此,公之力也。”拜尚書右僕射,賜以服玩不可勝紀,仍詔尚食奉御,每日賜寂御膳。高祖視朝,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之臥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而不名。當朝貴戚,親禮莫與為比。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當時李世民也有起兵的想法,但是擔心得不到父親李淵的支援,於是他便想法設法的結交裴寂。因為裴寂與唐高祖李淵關係密切,裴寂是關鍵人物。

    唐朝建國之後裴寂因為勸進之功,又加上他是李淵的好友所以受到了李淵極大的恩寵。李淵加封裴寂為尚書右僕射每次上朝的時候都與裴寂同坐,退朝的時候甚至將裴寂召入宮中對他言聽計從,當時唐朝的皇親國戚都沒有裴寂所受的待遇高。

    《舊唐書》:太宗以文靜義旗初起,非敢謀反,極佑助之。而高祖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醜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高祖竟聽其言,遂殺文靜、文起,仍籍沒其家。

    但是裴寂在一件事情上得罪了秦王李世民,在唐初的政壇裡,李世民因為軍功,有很大的勢力,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勢力,雙方你來我往,矛盾不斷。李世民在當時最大的支持者是劉文靜,劉文靜是唐初的開國元勳,是太原起兵的首倡功臣,但是裴寂讒言,唐高祖李淵殺了劉文靜,讓李世民很不開心。

    裴寂雖然看似不涉入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爭鬥,其實他是支援太子李建成的,李世民最大的助力劉文靜之死就是裴寂做的,李世民雖然不說,但是心裡必然怨恨,“玄武門之變”後裴寂勸唐高祖李淵禪位,這讓李世民更加看不上他。奈何裴寂資格太老,不好動手,唐太宗一直在等個機會,於是沒多久機會來了。

    《舊唐書》:三年(貞觀三年),有沙門法雅,初以恩幸出入兩宮,至是禁絕之,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兵部尚書杜如晦鞫其獄,法雅乃稱寂知其言,寂對曰:“法雅惟雲時候方行疾疫,初不聞妖言。”法雅證之,坐是免官,削食邑之半,放歸本邑。《舊唐書》:未幾,有狂人自稱信行,寓居汾陰,言多妖妄,常謂寂家僮曰:“裴公有天分。”於時信行已死,寂監奴恭命以其言白寂,寂惶懼不敢聞奏,陰呼恭命殺所言者。恭命縱令亡匿,寂不知之。寂遣恭命收納封邑,得錢百餘萬,因用而盡。寂怒,將遣人捕之,恭命懼而上變。

    唐太宗很生氣,於是裴寂被遷徙到交州,沒多久又被流放到靜州,不久去世。裴寂之所以被流放,其實是必然的。

    裴寂是唐高祖李淵的心腹,玄武門之變後,裴寂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輸家,後臺老闆李淵被迫宣佈提前退出歷史舞臺,他畢生心血押的寶,李建成也棄他而去。喪失了保護和安全感的他,卻必須獨自面對那個最不想面對的李世民。一朝天子一朝臣,裴寂在政治上跟錯了人,而且還搞了李世民的心腹劉文靜,加上後面的“法雅,信行事件”,裴寂的結局已成定局。

  • 4 # 老衲侃春秋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建立,發軔自當年唐國公李淵在晉陽(太原)的起兵,時間為公元617年七月初四。

    一起兵這支隊伍就異軍突起,一路勢如破竹,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當年的十一月份就攻入了長安。

    公元618年5月,唐朝建立,李淵即位,是為唐高祖。唐朝的建立可謂是神速。

    那麼,參加晉陽起兵的應該是真正的開國元勳了。當年唐高祖曾經頒佈過一份名單,名叫“太原元謀功臣”,一共有十七人:

    尚書令秦王某(李世民)、尚書左僕射裴寂和納言劉文靜、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彠、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舊唐書·裴劉合傳》

    但是真正在裡頭起關鍵作用的,其實只有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三人,是他們仨逼迫李淵做出起兵造反的決定

    當李淵決定起兵後,曾親口做出許諾,如果一旦事成將來就讓李世民當太子。

    “上(李淵)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辭。(《資治通鑑·唐紀六》)

    正因為有了這個許諾,給李世民身上增添了無窮的動力,衝鋒陷陣,不遺餘力。

    但當時的李世民、劉文靜、裴寂這組鐵三角,卻分離了。裴寂看準了李淵,因為他有實權,所以一路跟隨左右,寸步不離;劉文靜呢?他脫離了權力中樞,投奔到李世民的麾下,擔任了客卿的職務。

    現在看來,劉文靜並不是在燒冷灶,他和李世民之間, 用現代一個偉人的話說,就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李淵建立大唐,自己自然是皇帝。而將來的江山是太子李建成的,沒有李世民的份,最多也就是秦王的命。但是劉文靜呢?貶義裡說是臭味相投,高尚的說法就是志同道合。但越是這種純潔的革命友誼,他們的關係才越牢靠。

    大唐建立後,論功行賞。雖然裴寂和劉文靜都被評為一等功臣,但裴寂當了丞相,是第一紅人,劉文靜雖然也做了高官,但唐高祖給他派了一個閒差,讓他去修正《開皇律》,地位和實權比起裴寂來,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客觀的說,此時劉文靜的心態,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因嫉妒而生恨意,和裴寂對著幹起來。在朝堂上,凡是裴寂贊同的他都要加以反對。但李淵向著他,劉文靜的建議總是被廢棄。越是這樣,越是生氣,看著裴寂高高在上的樣子,劉文靜這個恨呀。從此二人之間感情上有了鴻溝,一對昔日的密友現在竟成了死對頭。

    劉文靜有個小妾,因失寵而心生怨恨,於是誣告他謀反。唐高祖命刑部接管此案,命裴寂與蕭瑀、李綱一同審訊。審訊結果,蕭瑀與李綱都表示,劉文靜並非謀反,李世民也多次求情,拼命力保。但這些都不起作用,因為裴寂不同意。

    裴寂給高祖進言道:“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醜言怪節已經顯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必貽後患。”

    正是裴寂的這番話,讓唐高祖下定了決心,要堅決剷除劉文靜,這回連秦王的面子也不給了。劉文靜的最終結果是,自己被處斬,抄沒其家產,妻子家屬沒為官奴。

    李世民一看你,老爹也太不地道了。親口答應自己的皇太子給了李建成,現在就連自己的鐵桿哥們,就因為裴寂的一句話,白白的送了命,於是心生怨氣。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發生,李世民帶領親兵,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李淵稱為太上皇。

    現在是貞觀朝了,李世民說了算,看他如何給自己的老爹來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

    他首先給當年的杜伏威反叛案平反,那可是太上皇當年欽定的案子呀。緊接著又重審劉文靜的案子,最後給予平反昭雪。如果說給杜伏威的平反表達了撥亂反正的意思,那劉文靜的案子上明顯的表露出對太上皇舊政的否定。

    這兩起案件的平反,弄得李淵灰頭土臉,但落巢的鳳凰不如雞,有什麼辦法呢?只能忍受了。這事過後,平靜了三年。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引起了這位太上皇的狐疑和恐慌。

    公元629年,裴寂因一件小事受到牽連。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故里。 李淵聽到信,想替自己這位老友求求情。但他實在難以張這個口。天下哪有老子給兒子下跪的呢?李淵心想,我現在是太上皇,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樣解釋:“太上的意思就是無上至尊。至古以來皇的功德大於帝王,帝王皆尊稱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自己從來沒有體會出一絲的榮譽感,相反,心裡感到十分的沉重和壓抑,於是陷入了沉思。

    老二兒子當權後,為了樹立形象,在天下人面前一貫表現得寬容大度,他即位之初,曾以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態赦免了數以千計的前太子黨和所有政敵,從而贏得了天下人心。

    劉文靜事件,已經給他平凡昭雪,並且兒子也繼承了爵位,也就算可以了。可為何到了時過境遷的貞觀三年,卻仍然不放過裴寂呢?

    是為了對裴寂心存報復嗎?不能,不能。但是如果說是針對我呢?現在自己徹底不管事了,對他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了。

    邊低頭思索邊在太極宮中踱著方步,突然,腦洞大開,原來事情的癥結還是在我這裡呀!這個老小子,在給老爹我上眼藥呀!

    李淵猜準了,癥結就在他那裡。

    原來玄武門事變後沒多久,李淵就辭掉皇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坐了天下。坐天下是坐天下,但是在哪裡辦公?

    他當時是在東宮的顯德殿舉行的登基大典,從此往後,他無論生活起居也好,還是處理政務也罷,至今都仍然還在東宮裡面。

    那麼皇帝正規的辦公地方應該是哪裡?是太極宮。李淵雖然遜位,但仍然住在太極宮中。

    李世民本來就是採用了非正常手段奪嫡繼位的,事情本身就存在著某種“合法性危機”。而現在雖然當了皇帝,始終不能在正位太極宮中發號施令,一直在東宮詔令天下,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因此,一日不入主太極宮,他心裡頭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越是這樣想,越有一種危機感時刻在提醒著自己,而入主正宮的願望就越迫切。

    但是不能把明目張膽的把太上皇給攆走呀,那樣做會招致天下人的痛罵的。於是李世民開始了挖空心思的琢磨,如何能敲山震虎,讓老傢伙趕快騰地方?

    於是,一連氣的政治事件就發生了。

    整裴寂就是要把一些事情公開化,讓你明白,你的老鐵,你也保不了了,該識趣了,現在是我當政。 這一系列的事件,都在李淵的內心世界掀起巨大的情感波瀾。

    既然猜中了,那還等什麼?今天整的是裴寂,自己如果還不識相,明天還不知要出什麼么蛾子呢。罷罷罷,還是自己識相點,主動滾蛋,免得到時候大家難堪。於是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秦王府。

    這真來了個乾坤大掉個。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至此,李世民心裡頭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了地,名正言順的入主到太極宮。

    父子倆又和好如初,一切和原來一樣。

    表面上是依然如故,其實彼此心裡都明白,現在誰是主、誰是次了。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真的會遇到所謂的知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