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愛健身

    每當提到防線突破戰,人們總會首先想到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實際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防線突破戰並非人們熟知的馬其諾防線,而是1944年9月至1945年2月被盟軍攻破的德國“齊格菲”防線.後者無論從防線本身的工事規模,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數量以及戰役結果所帶來的戰略意義都要遠遠勝過前者.巧合的是兩次戰役中德軍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然其命運卻截然相反一一曾成功攻破法軍馬其諾防線的德軍,卻在其本國境內的.齊格菲"防線攻防戰中輸了個一敗塗地!雖說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德軍的失敗乃是歷史必然,但從軍事角度看,作戰上接二連三的諸多失誤乃是其迅速潰敗的重要原因.失誤一:構造的失衡"齊格菲"防線是二戰前德國在其西部邊境構築的永備築壘體系,也稱"西線屏障"或"齊格菲陣地".其建立目的是為防衛德國西線邊界,並以之作為向西進攻的出發基地."齊格菲"之名源於德國民間史詩《尼貝龍根之歌》中的英雄王子——傳說他曾經殺死巨龍,以龍血沐浴全身,而後可刀槍不入.德國以之命名防線,取其"堅不可摧"之意.防線工程於1936年3月開始構築,至1939年8月基本建成.德國政府先後共投入10萬工程兵部隊,約35萬勞工,工程總耗資高達35億馬克."齊格菲防線"中設定的"龍牙"障礙物.齊格菲"防線全長約630千米(馬其諾防線全長390千米),從德國靠近荷蘭邊境的克累沃起,沿著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的邊境至德國,瑞士邊界結束,共劃分為北,中,南3個防區.其中,中防區最為牢固,最大縱深達到75千米(馬其諾防線最大縱深15千米).防線共構築有各類永備築城工事14000個(馬其諾防線永備工事5800個),平均每千米正面上的工事數量達到22個(馬其諾防線每千米為15個).防線內部還構築有較完備的道路網,以便於軍隊實施機動.看上去,.齊格菲"防線猶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然事實並非如此一一如此龐大的防線下,隱藏著許多致命弱點.首先,防線許多地段未構築斜切陣地,一旦對方機械化裝備突入陣地,便可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這在日後的實戰中即得到了證明.其次,缺少能進行環形反坦克防禦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對突入戰地的坦克缺乏有效抵禦手段和能力.再次,防線中大量小型工事並不堅固且偽裝極差,極易被炮火識別並摧毀.第四,部分工事在構建的時候設計不盡合理,其隱蔽措施嚴重束縛了武器威力和機動能力的發揮..失誤二:指揮用人的失當.在一場戰鬥或是戰役中,指揮員作用至關重要.此次戰役德軍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希特勒用人失當.先看參戰方盟軍部隊幾員大將:善於佈陣造勢的布萊德雷,這位"戰術大師"坐鎮中帳,運籌帷幄,在戰役中表現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全方位的大局觀;善打大規模進攻戰的蒙哥馬利,北非戰場使這位元帥一戰成名,此次戰役中同樣戰功顯赫,防線突破口的選擇和"手榴彈行動"都由其一手包辦;善於攻堅的.鐵血"將軍巴頓,這位酷愛馬術的美軍四星上將,天生有著駕御機動"坐騎"——坦克的能力,戰場上素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盟軍指揮官可謂人才濟濟.反觀德軍一方,時任西線總司令的是倫德斯泰特,此人素以用兵謹慎,作戰思想保守而著稱.二戰期間就曾多次因抵制希特勒作戰命令而被後者解除職務.出任西線總司令一職後倫德斯泰特本性不改,始終堅決避敵,退讓的防守策略,致使德軍戰場形勢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可以說無論從前線指揮官的數量,還是經驗來講,德軍都完全處於下風.失誤三:作戰方針的失誤布萊德雷和巴頓.蒙哥馬利在一起戰役中,德軍作戰方針缺乏針對性.可能是受到接連幾次戰役失利的影響,希特勒收斂了很多.此次是命令部下一味死守原地,展積極防禦.前線指揮機關指示精神,採取了構壘防線,:,放棄進攻的被動做法.1940年的法軍在馬其頓錯誤,4年後的德軍在"齊線蹈其覆轍!"在"齊格菲"對萊茵河上魯登道夫鐵橋的體現了德軍防禦的機械,情形是,盟軍已攻克科隆,涅米根到德國本土科隆之間多英里的區域,形成了首尾呼應;此時盟軍要想繼續向必須經過魯登道夫鐵橋.況且,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守住,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炸燬盟軍的推進步伐,為後續部贏得時間.但德軍指揮官卻多的精力放到了堅守"陣地"到美第7裝甲師開上鐵橋時,,再想炸橋為時已晚,只地看著美軍的裝甲部隊轟鳴的眼前駛過.:突破地點的選擇對於進攻一方來說.既要便於進攻,又要便於後撤,這樣一個"平衡點"很難找到,因為防禦者總是比進熟悉地形,防禦者不會輕易留下可乘之機.但戰鬥打響不一樣了,動態的戰場上總縱即逝的戰機,這就要求進攻一方的指揮員具備捕捉戰機的能力以及相當的勇氣和魄力,此次戰役中盟軍將領蒙哥馬利恰恰就是這樣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1945年2月7日,隨著科爾馬戰鬥的勝利,美軍第1集團軍左翼繼續向北部進攻,在魯爾水壩與德軍展開了激烈對抗.無奈之下德軍只好開啟水壩造成河水氾濫,美軍第9集團軍因此被迫推遲進攻2個星期.此時德軍集團軍司令馮·布拉斯維茨和希特勒本人都認為盟軍不可能穿過一邊是洪水,一邊是德國森林的沼澤地.但事實上德華人大錯特錯——盟軍恰恰選擇了這個地點作為突破口,2月8日上午10點半,經擴編的英軍第30集團軍在靠近德國,荷蘭邊界的馬斯河和沃爾河之間僅7英里的戰線上發起了進攻,第一輪波次就投入5個師,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當天晚上防線就被撕開了一個缺口,數千名德軍被俘.此次"偷襲"的成功同時也宣告了"齊格菲"防線崩潰的開始.失誤五:空戰對峙的失敗.飛機在二戰時期對於戰爭的程序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當時高炮技術不成熟,飛機居高臨下的優勢非常突出一一受當時技術水平的影響,飛機轟炸準確率其實並不高,但由於參戰雙方都是利用大規模軍團作戰,目標面積很大,這使得轟炸的效果仍然會很明顯.此次戰役中兩次關鍵性戰鬥,盟軍都是先透過空中轟炸,打亂德軍防線作戰部署,而後發突破"齊格菲"陣地的. 這並不完全是防線本身和指揮官的問題,畢竟齊格飛防線還是成功阻擋了盟軍4個月之久,以“世界上沒有永遠堅固的防線這句話”做依據來看,齊格飛防線還是成功的,畢竟當時的德軍已近不是11943年前的德軍,甚至不如諾曼底戰役及法國戰役期間的實力,1945年2月,德軍在西線最後的精銳也被消耗在阿登地區,這其中包括大量精銳的裝甲部隊,飛機以及火炮,再趕上蘇軍在東線發動了維斯瓦河至奧德河一線的全面攻勢,西線有實力的部隊都被調去了東線,留在西線齊格飛防線背後的德軍只剩下一個空架子的B集團軍群,部隊裡充斥著平民組成的國民軍,老弱病殘已經不是稀奇事,坦克都被調去了東線,飛機也因為缺少油料和飛行員而不能作戰,甚至連彈藥都很匱乏,別看德軍背後是魯爾工業區,但是由於盟軍的轟炸,工業區已經基本不復存在了,他們面對的是兵精糧足的百萬盟軍部隊,這種局面無論是倫德斯泰特還是莫德爾,都已經無能為力了,防線修的再堅固,沒有人守在上面,那充其量只是一堆建築而已。這就是德軍兩線作戰最終的苦果

  • 2 # 戰略論

    1942年的冬季戰役中,蘇軍在庫爾斯克方向上深深的鍥入了德軍防線的縱深,最終形成一個向西的巨大突出部,即庫爾斯克突出部。與此同時庫爾斯克北部的德軍奧廖爾防線自然也就形成一個向東的突出部,即奧廖爾突出部。泥濘季節到達後,東線暫時停止了大規模的作戰,雙方都在加緊補充損失和制定作戰計劃,從軍事角度來看,突出部由於三面受敵,於防守不利,自然成為理想的進攻目標,德軍將目標指向蘇軍的庫爾斯克突出部,而蘇軍則將矛頭轉向奧廖爾突出部,雙方都在各自的突出部加緊構築防禦工事和部署兵力,全部都構築了縱深的防禦陣地。

    德軍率先發起了旨在消除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堡壘行動”,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仍舊沒能突破蘇軍的縱深防禦陣地,最終撤回了出發陣地,“堡壘行動”失敗了。幾乎就在德軍放棄“堡壘行動”的同時,蘇軍對德軍的奧廖爾突出部發起了強大的攻勢,儘管在東面的進攻被德軍成功的遏制,但是在北面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進攻發起第一天便突破了德軍的第一防禦地帶,到第二天則完全突破了德軍的第二防禦地帶,突入德軍防線縱深15公里,德軍的北部防線開始崩潰,儘管德軍投入了戰役預備隊(第5裝甲師),但是由於突破正面過寬(23公里),德軍的預備隊無力恢復原來的態勢。此後德軍第9集團軍的主力陸續趕往奧廖爾突出部阻止蘇軍的進攻,雙方在這裡鏖戰了近一個月,最終以德軍撤出奧廖爾突出部而告終。

    德軍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失敗和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勝利形成了明顯的對比,雖然雙方都構築了縱深防禦陣地,但是德軍的兵力兵器密度遠不如蘇軍,尤其是缺乏裝甲預備隊。擔負奧廖爾突出部北部和東部防禦的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僅有14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作為預備隊),還有一個隸屬於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第8裝甲師,總兵力只有16萬人,坦克不超過200輛。而他們面對的是蘇軍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總兵力超過65萬人,擁有1500輛坦克,充足的坦克部隊保證蘇軍在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後,仍能投入新銳的坦克軍去擴大突破口,德軍寥寥無幾的戰術預備隊無法阻止蘇軍坦克軍的進攻,零星的反衝擊僅能遲滯蘇軍的推進而已。即便莫德爾的大批裝甲師趕到之後依舊無力恢復原有戰線,只能是透過“彈性防禦”來維持一條完整的防線,莫德爾已經下令在大後方構築新的防線,這意味著德軍已經準備放棄這個突出部。

    從戰術上來看,德軍第2裝甲集團軍之所以沒能守住奧廖爾突出部,關鍵原因在於缺乏足夠的戰役預備隊,一旦蘇軍達成寬廣正面的突破,德軍的預備隊就完全不夠用了。而在庫爾斯克突出部中,蘇軍則擁有足夠的戰役預備隊,每當德軍裝甲部隊達成突破或者將要達成突破時,蘇軍立刻會投入強大的坦克預備隊(坦克集團軍級)發起反擊,迫使德軍的進攻停頓,從而為蘇軍步兵單位重建防線爭取了時間。後期德軍第9集團軍加入奧廖爾防禦戰時,德軍就基本能得到強大的裝甲部隊支援了,蘇軍也再沒能從正面突破德軍的防線,戰役演變為一場消耗戰,這體現出德軍嫻熟的防禦技巧。最後蘇軍雖然成功的佔領了奧廖爾突出部,卻付出了50萬人的驚人損失。蘇軍的進攻和防禦技巧仍舊遠不如德軍,但是蘇軍卻始終佔據著明顯的數量優勢,最終耗盡了德軍的進攻並壓垮了德軍的防禦。

  • 3 # 榮華之武器堂

    這個原因在於雙方對於防禦準備和構成完全不同。

    蘇軍在庫爾斯克的防禦工事是因為預先獲悉德軍準備進攻這個突出部而花費數個月構築的多縱深強大防禦陣地。

    蘇軍當時在整個突出部構築了4道防線,整個縱深達到250-300公里。當時防守奧廖爾一線的中央方面軍以5個集團軍防守306千米長的戰線。主要方向的3個集團軍平均防禦正面只有44公里,重中之重的波內裡方向第13集團軍防禦戰正面只有32公里。 該集團軍火力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里近100門火炮和迫擊炮(反坦克炮30門)和近9輛坦克,這個密度足以抗擊德軍的衝擊。而且還部署有方面軍第二梯隊以及預備隊。

    當時的第13集團軍兵力雄厚, 總兵力約1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718門,坦克和自行火炮約300輛。集團軍構築了三道防禦地帶,主要防禦地帶、第二防禦地帶和集團軍後方防禦地帶。全部防禦縱深為35千米。該集團軍戰役佈勢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展開2個步兵軍,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各展開1個步兵軍。主要防禦地帶由4個加強步兵師佔領,3個步兵師佔領第二防禦地帶,集團軍後方防禦地帶由5個步兵師佔領。由坦克第129旅和5個近衛坦克團組成的預備隊,也配置在集團軍後方防禦地帶。此外,方面軍預備隊的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也預定向第13集團軍地段實施反突擊。

    正是建立了如此完善的防禦,第13集團軍才得以成功抗擊德軍長達7天的猛烈進攻,迫使德軍在1943年7月11日轉人防禦,而德軍在這幾天內僅僅前進了9公里!

    而當蘇軍反攻時,德軍在奧廖爾方向的防禦還是比較堅固的。德軍主要防禦地帶縱深5-7千米,由三道陣地組成。陣地中有塹壕,塹壕前有防坦克和防步兵障礙物。各個陣地內建立了支撐點,支撐點有各種發射點。 德軍整個防禦戰術地幅由兩個地帶組成,全縱深12-15千米。各地帶構築有完善的塹壕、交通壕配系以及大量火力發射點;而在戰役縱深內還構築了若干中間防禦地區,整個德軍防禦全縱深達到150千米。

    戰役進行中,主要方向對蘇軍7月12日當天就突破敵軍主要防禦地帶,當日下午快速叢集坦克第5軍(坦克136輛)就投入博爾霍夫方向,隨即該集團軍得到方面軍預備隊坦克第25軍支援,到了7月19日包圍了敵軍博爾霍夫集團。 7月29日,蘇軍殲滅該集團。8月5日,蘇軍解放了奧廖爾。 不過蘇軍沒有突破德軍奧廖爾-布良斯克鐵路線,在8月6日-8月8日連續三天激烈作戰僅前進23-25千米,未能突破戰役縱深。

    由於這是蘇軍第一次對德軍預有準備的縱深梯次防禦進攻,所以儘管取得勝利,不過代價不小。在奧廖爾進攻戰役僅坦克就損失2500餘輛。

  • 4 # 紅色手電筒

    對於東線來說,由於地勢平坦,易攻難守,對於防守來說,這種情況就是常說的無險可守,這種情況下防禦一方能夠依託的就只有自己構築的防禦陣地了,還有用來不斷填補戰線缺口的增援部隊。庫爾斯克戰役的地圖。德軍在庫爾斯克投入的坦克除了老虎和豹子,就算是4號坦克也已經是換裝了75毫米長身管火炮,而蘇軍方面主力還是T-34/76,在坦克的質量上,德軍是佔據了技術優勢。德軍的計劃是要南北對進,一口吃掉蘇聯2個大的方面軍,重新奪取戰略的主動權。

    應該說,德軍的防禦陣地還是和一戰的塹壕類似,用四通八達的塹壕把各個支撐點連線起來,然後用炮火掩護各個支撐點。並且在陣地前沿設定大量雷區。蘇聯人的防禦陣地也差不多,但是蘇聯人由於輕型火炮比較多,比如像76毫米的加農炮。蘇聯人經常是把76炮直接部署在反坦克支撐點裡邊。

    從這裡便可以看出來,在東歐這種平原地帶組織防禦,除了要構築堅固的縱深工事以外,還要有大量的預備隊,朱可夫在說到為什麼要把列寧格勒守住時,就曾經說過如果列寧格勒沒有守住,蘇軍就要在北面建立防禦德軍進攻莫斯科的防線,那樣就會消耗掉蘇軍的戰略預備隊,而且在平原地區沒有依託,防守起來更加困難。蘇軍在庫爾斯克除了堅固的工事以外,還有數量巨大的預備隊。

    而德軍在奧廖爾的突出部,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都明白,在蘇軍削平了勒熱夫這個突出部以後,馬上就該輪到奧廖爾了,當然德軍同樣可以利用奧廖爾突出部去進攻蘇軍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也正是這樣做的。但是德軍在準備進攻庫爾斯克的同時,蘇軍也沒有閒著,除了在準備庫爾斯克突出部南北根部的防禦陣地的同時,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北部,蘇軍已在準備削平奧廖爾突出部,這一點其實莫德爾看得十分清楚,所以莫德爾對於堡壘計劃並不熱心,其實就是想把德軍的預備隊應付蘇軍的進攻上。但是,莫德爾對於庫爾斯克突出部北側的進攻實際上就是消耗了莫德爾手上的預備隊,而且經過苦戰,莫德爾的部隊已經是疲憊不堪,在蘇軍發動進攻的時候,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了。德軍在庫爾斯克南北兩個方向都是損失嚴重。德軍的裝甲部隊在之前的進攻中除了損失嚴重以外,剩下的人也被弄的精疲力盡,戰鬥力大打折扣。

    在無險可守的地形上,除了依託堅固的防禦陣地以外,還要有不斷能夠填補前線空缺的預備隊,而且預備隊甚至比堅固工事還要重要。蘇軍在庫爾斯克為德軍準備的除了133萬大軍以外,後邊還有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理論上草原方面軍是為了後邊的進攻準備的,但是當曼施坦因進展順利的時候,蘇聯人還是把草原方面軍的坦克集團軍拉了上去,就是這個坦克集團軍最終擋住了曼施坦因的進攻。現在德華人可以說出來一大堆理由,但是曼施坦因在向前推進了35公里以後就再也打不動了。蘇聯人在向奧廖爾進攻的時候,可以說是從四面八方向中央擠壓德軍,這種打法可以說是又要人又要地方,而德軍在進攻庫爾斯克的時候,只在南北兩個突出部的根部打的熱鬧,但是庫爾斯克突出部正面德軍基本上沒有動作。

    蘇軍是運用預備隊的高手,這一點比德軍高明很多,德軍始終處於一種拆東牆 補西壁的狀態,盟軍在西西里登陸,需要從庫爾斯克凋兵?而且盟軍已經攻佔了整個西西里島的時候,從庫爾斯克抽調的這個師還沒有趕到西西里,這樣不但是庫爾斯克兵力被削弱,而西西里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 5 # 味冷

    名詞對名詞是沒有用的。

    喬丹和蔡徐坤都打籃球,黃金和青銅都玩農藥,哮喘和冠狀都叫肺炎。

    因此奧廖爾和庫爾斯克都叫縱深防禦,結局不同很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暴英雄》古爾丹天賦怎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