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侃美食說

    《蘭亭序》與《臨河序》相較,主要有兩點不同:

      1.文中,增“夫人之相與”以下述王羲之情懷襟抱之167字;

      2.文末,無“右將軍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以下40字。此外,文中有兩處改易,語序亦略有不同。

      《蘭亭序》,唐人方見著錄。是《世說》注刪改增補《蘭亭序》而為《臨河序》,還是後人擴充移易《臨河序》而成《蘭亭序》?上述兩個基本事實引發之連環疑案,撲朔迷離,延續千年,真偽難辨。

    《蘭亭序》與《臨河序》的比較。

    《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臨河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娛目騁懷,信可樂也。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矣。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右將軍司馬太原孫丞公等二十六人,賦詩如左。前餘姚令會稽謝勝等十五人,不能賦詩,罰酒各三鬥。

      王羲之《蘭亭序》有其現實背景與文化背景。

    就現實背景來看。蘭亭之會當屬東晉“風俗”使然,此其一;其二,魏晉以來,就在司馬氏結束三國60多年戰亂後,賈充、杜預等人擬定《晉律》(即泰史律),明確規定了官職的世襲制及官僚經濟上的特權。王羲之官至右將軍亦是因世襲特權而來。然而王羲之經歷了西晉的滅亡到東晉的偏安年代。東晉永和年間,就十二年,東晉沒一年是伸抖的。永和九年正月,東晉王朝出兵敗績,又逢春旱。“蘭亭之會”時,王羲之已五十歲(終年58歲,即公元641年),“尚不知老之將至”乎?

    文化背景看。魏末有建安七子,至西晉有竹林七賢。王羲之雖是官家世襲,作為文人不可能不受當時文化背景的影響,蘭亭之會應當有所表露。司馬氏掌權後,社會相對有一段安寧時間,僅管西晉有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文化方面卻有許多成就,例如陳壽《三國志》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價值。

    官僚世襲與社會的相對安定,一大批讀書人沒辦法進入官僚階層,那時崇尚老莊便成為“消磨”時光的好辦法,因而讀書人閒時三個一群、五個一堆,或學道練丹、或縱酒狂飲、或吹牛日白寫小說、或飲罷丹酒脫掉衣服而狂呼大叫,淋淋總總,總之以抒發自身的感受與情感。

    至到後來唐時李白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之妙夢。謝公即謝靈運,乃東晉名將謝玄之後,不問國家是非,遊山玩水,好不自在!還有便是陶淵明有名的《桃花源記》。

    可見,魏晉以來,文人們的生活也是“消極”的,不問世事為佳!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現將晉“永和”年間大事抄於下:

    永和元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設白紗帷於太極殿,抱帝臨軒。改元。甲申,進鎮軍將軍、武陵王晞為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以鎮軍將軍顧眾為尚書右僕射。夏四月壬戌,詔會稽王昱錄尚書六條事。五月戊寅,大雩。尚書令、金紫光祿大夫、建安伯諸葛恢卒。六月癸亥,地震。秋七月庚午,持節、都尉江荊司梁雍益寧七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徵西將軍、都亭侯庾翼卒。翼部將於瓚、戴羲等殺冠軍將軍曹據,舉兵反,安西司馬硃燾討平之。八月,豫州刺史路永叛奔於石季龍。庚辰,以輔國將軍、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石季龍將路永屯於壽春。九月丙申,皇太后詔曰:“今百姓勞弊,其共思詳所以振恤之宜。及歲常調非軍國要急者,並宜停之。”冬十二月,李勢將爨頠來奔。涼州牧張駿伐焉耆,降之。

    二年春正月丙寅,大赦。己卯,使持節、侍中、都督揚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驃騎將軍、錄尚書事、都鄉侯何充卒。二月癸丑,以左光祿大夫葵謨領司徒,錄尚書六條事、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及謨並輔政。三月丙子,以前司徒左長史殷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夏四月己酉朔,日有蝕之。五月丙戌,涼州牧張駿卒,子重華嗣。六月。石季龍將王擢襲武街,執張重華護軍胡宣。又使麻秋、孫伏都伐金城,太守張衝降之。重華將謝艾擊秋,敗之。秋七月,以兗州刺史褚裒為徵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冬十月,地震。十一月辛未,安西將軍桓溫帥徵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譙王無忌,建武將軍袁喬伐蜀,拜表輒行。十二月,枉矢自東南流於西北,其長竟天。

    三年春正月乙卯,桓溫攻成都,克之。丁亥,李勢降,益州平。林邑範文攻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覽,以屍祭天。夏四月,地震。蜀人鄧定、隗文舉兵反,桓溫又擊破之,使益州刺史周撫鎮彭模。丁巳,鄧定、隗文復入據成都,徵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保德陽。五月戊申,進慕容皝為安北將軍。石季龍又使其將石寧、麻秋等伐涼州,次於曲柳。張重華使將軍牛旋御之,退守枹罕。六月辛酉,大赦。秋七月,範文復陷日南,害督護劉雄。隗文立範賁為帝。八月戊午,張重華將謝艾進擊麻秋,大敗之。九月,地震。冬十月乙丑,假涼州刺史張重華大都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護羌校尉、大將軍,武都氐王楊初為徵南將軍、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並假節。十二月,振威護軍蕭敬文害徵虜將軍楊謙,攻涪城,陷之。遂取巴西,通於漢中。

    四年夏四月,範文寇九德,多所殺害。五月,大水。秋八月,進安西將軍桓溫為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西中郎將謝尚為安西將軍。九月丙申,慕容皝死,子雋嗣偽位。冬十月己未,地震。石季龍使其將苻健寇竟陵。十二月,豫章人黃韜自號孝神皇帝,聚眾數千,寇臨川,太守庾條討平之。

    五年春正月辛巳朔,大赦。庚寅,地震。石季龍僭即皇帝位於鄴。二月,徵北大將軍褚裒使部將王龕北伐,獲石季龍將支重。夏四月,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硃燾擊範賁,獲之,益州平。封周撫為建城公。假慕容雋大將軍、幽平二州牧、大單于、燕王。徵西大將軍桓溫遣督軍滕畯討範文,為文所敗。石季龍死,子世嗣偽位。五月,石遵廢世而自立。六月,桓溫屯安陸,遣諸將討河北。石遵揚州刺史王浹以壽陽來降。秋七月,褚裒進次彭城,遣部將王龕、李邁及石遵將李農戰於代陂,王師敗績,王龕為農所執,李邁死之。八月,褚裒退屯廣陵,西中郎將陳逵焚壽春而遁。梁州刺史司馬勳功石遵長城戍,仇池公楊初襲西城,皆破之。冬十月,石遵將石遇攻宛,陷之,執南陽太守郭啟。司馬勳進次懸鉤,石季龍故將麻秋距之,勳退還梁州。十一月丙辰,石鑑弒石遵而自立。十二月己酉,使持節、都督徐兗二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徵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鄉侯褚裒卒。以建武將軍、吳國內史荀羨為使持節、監徐兗二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徐州刺史。知

    六年春正月,帝臨朝,以褚裒喪故,懸而不樂。閏月,冉閔弒石鑑,僭稱天王,國號魏。鑑弟祗僭帝號於襄國。丁丑,彗星見於亢。己丑,加中軍將軍殷浩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假節。氐帥苻洪遣使來降,以為氐王,封廣川郡公。假洪子健節,監河北諸軍事、右將軍,封襄國縣公。三月,石季龍故將麻秋鴆殺苻洪於枋頭。夏五月,大水。廬江太守袁真攻合肥,克之。六月,石祗遣其弟琨攻冉閔將王泰於邯鄲,琨師敗績。秋八月,輔國將軍、譙王無忌薨。苻健帥眾入關。冬十一月,冉閔圍襄國。十二月,免司徒蔡謨為庶人。是歲,大疫。

    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蝕之。辛丑,鮮卑段龕以青州來降。苻健僭稱王,國號秦。二月戊寅,以段龕為鎮北將軍,封齊公。石祗大敗冉閔於襄國。夏四月,梁州刺史司馬勳出步騎三萬,自漢中入秦川,與苻健戰於五丈原,王師敗績。加尚書令顧和開府儀同三司。劉顯殺石祗。五月,祗兗州刺史劉啟自鄄城來奔。秋七月,尚書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顧和卒。甲辰,濤水入石頭,溺死者數百人。八月,冉閔豫州牧張遇以許昌來降,拜鎮西將軍。九月,峻陽、太陽二陵崩。甲辰,帝素服臨於太極殿三日,遣兼太常趙拔修復山陵。冬十月,雷雨,震電。十一月,石祗將姚弋仲、冉閔將魏脫各遣使來降,以弋仲為車騎將軍、大單于,封高陵郡公;弋仲子襄為平北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刺史、平鄉縣公;脫為安北將軍、監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十二月辛未,徵西大將軍桓溫帥眾北伐,次於武昌而止。時石季龍故將周成屯廩丘,高昌屯野王,樂立屯許昌,李歷屯衛國,皆相次來降。

    八年春正月辛卯,日有蝕之。劉顯僭帝號於襄國,冉閔擊破,殺之。苻健僭帝號於長安。二月,峻平、崇陽二陵崩。戊辰,帝臨三日,遣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陽,以衛五陵。鎮西將軍張遇反於許昌,使其黨上官恩據洛陽。樂弘攻督護戴施於倉垣。三月,使北中郎荀羨鎮淮陰。苻健別帥侵順陽,太守薛珍擊破之。夏四月,冉閔為慕容雋所滅。雋僭帝號於中山,稱燕。安西將軍謝尚帥姚襄與張遇戰於許昌之誡橋,王師敗績。苻健使其弟雄襲遇,虜之。秋七月,大雩。石季龍故將王擢遣使請降,拜徵西將軍、秦州刺史。丁酉,以鎮軍大將軍、武陵王晞為太宰,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為司徒,徵西大將軍桓溫為太尉。八月,平西將軍周撫討蕭敬文於涪城,斬之。冉閔子智以鄴降,督護戴施獲其傳國璽,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百僚畢賀。九月,冉智為其將馬願所執,降於慕容恪。中軍將軍殷浩帥眾北伐,次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據石門,滎陽太守劉遂戍倉垣。冬十月,秦州刺史王擢為苻健所逼,奔於涼州。

    九年春正月乙卯朔,大赦。張重華使王擢與苻健將苻雄戰,擢師敗績。丙寅,皇太后與帝同拜建平陵。三月,旱。交州刺史阮敷討林邑範佛於日南,破其五十餘壘。夏四月,以安西將軍謝尚為尚書僕射。五月,大疫。張重華復使王擢襲秦州,取之。仇池公楊初為苻雄所敗。秋七月丁酉,地震,有聲如雷。八月,遣兼太尉、河間王欽修復五陵。冬十月,中軍將軍殷浩進次山桑,使平北將軍姚襄為前鋒,襄叛,反擊浩,浩棄輜重,退保譙城。丁未,涼州牧張重華卒,子耀靈嗣。是月,張祚弒耀靈而自稱涼州牧。十一月,殷浩使部將劉啟、王彬之討姚襄,復為襄所敗,襄遂進據芍陂。十二月,加尚書僕射謝尚為都督豫、揚、江西諸軍事,領豫州刺史,鎮歷陽。

    十年春正月己酉朔,帝臨朝,以五陵未復,懸而不樂。涼州牧張祚僭帝位。冉閔降將周成舉兵反,自宛陵襲洛陽。辛酉,河南太守戴施奔鮪渚。丁卯,地震,有聲如雷。二月己丑,太尉、徵西將軍桓溫帥師伐關中。廢揚州刺史殷浩為庶人,以前會稽內史王述為揚州刺史。夏四月己亥,溫及苻健子萇戰於藍田,大敗之。五月,江西乞活郭敞等執陳留內史劉仕而叛,京師震駭,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屯於中堂,豫州刺史謝尚自歷陽還衛京師。六月,苻健將苻雄悉眾及桓溫戰於白鹿原,王師敗績。秋九月辛酉,桓溫糧盡,引還。

    十一年春正月甲辰,侍中、汝南王統薨。平羌校尉、仇池公楊初為其部將梁式所害,初子國嗣位,因拜鎮北將軍、秦州刺史。齊公段龕襲慕容雋將榮國於郎山,敗之。夏四月壬申,隕霜。乙酉,地震。姚襄帥眾寇外黃,冠軍將軍高季大破之。五月丁未,地又震。六月,苻健死,其子生嗣偽位。秋七月,宋混、張瓘弒張祚,而立耀靈弟玄靚為大將軍、涼州牧,遣使來降。以吏部尚書周閔為尚書左僕射,領軍將軍王彪之為尚書右僕射。冬十月,進豫州刺史謝尚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鎮馬頭。十二月,慕容恪帥眾寇廣固。壬戌,上黨人馮鴦自稱太守,背苻生遣使來降。

    十二年春正月丁卯,帝臨朝,以皇太后母喪,懸而不樂。鎮北將軍段龕及慕容恪戰於廣固,大敗之,恪退據安平。二月辛丑,帝講《孝經》。三月,姚襄入於許昌,以太尉桓溫為征討大都督以討之。秋八月己亥,桓溫及姚襄戰於伊水,大敗之,襄走平陽,徙其餘眾三千餘家於江漢之間,執周成而歸。使揚武將軍毛穆之,督護陳午,輔國將軍、河南太守戴施鎮洛陽。冬十月癸巳朔,日有蝕之。慕容恪攻段龕於廣固,使北中郎將荀羨帥師次於琅邪以救之。十一月,遣兼司空、散騎常侍車灌,龍驤將軍袁真等持節如洛陽,修五陵。十二月庚戌,以有事於五陵,告於太廟,帝及群臣皆服緦,於太極殿臨三日。是歲,仇池公楊國為其從父俊所殺,俊自立。

    可見,東晉永和共十二年,國家無一年安寧。

    《臨河序》之“臨河”。

    據說:東晉有一個風俗,每年陰曆三月三日,人們須去河邊,是謂“臨河”,以消除不祥,這叫“修褉”。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便按風俗,到蘭亭的河邊修褉。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就王羲之生卒年有兩種,即(321—379年,或303—361年),依前則在東晉,依後則跨西晉、東晉。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據文所述:永和九年為“癸丑”年。按六十甲子推算,應是公元353年;陰曆三月為“暮春”,陰曆三月三,即為“暮春之初”。

    據此可認為王羲之生卒年為303年——361年;那麼王羲之蘭亭之會當在50歲時。王羲之經歷了西晉的滅亡到東晉的偏安年代。

    西晉簡史:

    西晉建立於公元265年~公元316年間。公元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建立了晉朝,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西晉的歷時僅有52年,但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為當時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短期的良機。西晉繼續沿用曹魏時建立的“九品中正制”選官法,但卻弊端百出,成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工具,形成了等級性計程車族門閥制度。西晉還以法令確定官僚貴族的經濟特權。

    西晉52年中,有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

    西晉的經濟發展很快,文化程度也很高,名醫王叔和著有《脈經》,地理學家裴秀編有《禹貢地域圖》,《三國志》即由西晉的陳壽所著,除此,還有延續三國時期的玄學和顯學都有所發展,還有一些文學名著和典籍問世。

    公元311年,劉聰領匈奴軍隊攻佔了西晉的都城洛陽,俘獲晉懷帝,西晉軍隊則在長安擁立愍帝,延續西晉政權。五年後,即316年,劉曜又率領匈奴軍攻破長安,愍帝獻城投降,西晉結束。

    東晉及帝王。

    東晉 (317-420)當黃河流域陷入大混亂時,江南較為平靜,中原士族和民眾紛紛南逃避亂.公元316年,晉愍帝被俘,西晉被滅.公元317年,鎮守建康,史稱東晉.東晉的版圖狹小,基本上處與安定狀態,經濟文化得以發展.經它和以前的東吳,以後南的宋,齊,梁,陳歷朝的經營,江南繁華起來了,故史稱六個王朝為"金粉六朝".東晉是西晉的延續,在歷時104年中,北方有五胡十五國出現.東晉偏安江南,但內亂也不斷,民不聊生,其所以如此,主要是東晉皇帝中無一英明之主。

    (1) 元帝 司馬睿 (317-323)

    (2) 明帝 司馬昭 (323-325)

    (3) 成帝 司馬衍 (325-342)

    (4) 康帝 司馬嶽 (342-344)

    (5) 穆帝 司馬聃 (344-361)

    (6) 哀帝 司馬丕 (361-365)

    (7) 廢帝 司馬奕 (365-371)

    (8) 簡文帝 司馬昱 (371-372)

    (9) 考武帝 司馬曜 (372-396)

    (10) 安帝 司馬德宗 (396-403)

    (11) 恭帝 司馬德文 (418-420)

    北方為五胡十六國。史稱“五胡十六國”(又有一說是加之幾個少數民族國家與東晉,共二十國)。(略)

    因此王羲之蘭亭之會(353年)當在穆帝司馬聃 (344-361)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有句別等到那天花已經枯萎是什麼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