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匯

    岳飛的嫡孫曾說過,岳家軍的確吃過“胡虜”肉。這件事有史可依!

    岳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他允文允武,不僅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還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根據已知的文獻記載,岳飛大約留下二十多篇詩詞名作。

    岳飛不是專業的文學家,他的詩詞造詣沒法與李白杜甫、蘇軾晏殊相媲美,但岳飛的詩詞透露著一股豪邁,這是所有工於文章的文人士大夫難以達到的境界。

    岳飛的詩詞好在哪

    有人會問,岳飛的詩詞到底好在哪?我想岳飛的詩詞之所以受到讀者的喜愛,是因為讀者從中感受到一股英雄氣概。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完全有資格稱得上神來之筆。歷朝歷代中,會打仗的人沒有岳飛會寫詩詞,會寫詩詞的人絕沒有岳飛會打仗。

    殊不知,這是岳飛行軍打仗的真實狀況,吃胡虜肉、喝匈奴血,岳家軍真的幹過。

    岳家軍真吃過胡虜

    戰爭本身是件非常事,也是對人性莫大的考驗。不可能每一場戰爭都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在後勤供應不及時,糧草短缺的情況下,吃人並不是奇怪。

    南宋文學家岳珂(岳飛的嫡孫,嶽霖的三兒子)為了給岳飛洗雪沉冤,曾撰寫長達二十八卷的文集《金佗稡編》,他在文集中寫道:

    先臣還師保泰,虜騎二十萬披城而陣。先臣獨以扶傷飢嬴之卒,賈其勇於累戰之餘……餉道無所從出,先臣乃刲屍繼廩。

    這句話不太好理解,先臣指的是岳飛,“刲”是切割的意思,“廩”是糧倉的意思。

    這段文獻描述是岳飛指揮的泰州保衛戰。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春,女真名將完顏兀朮犯境,南宋朝廷匆忙應對。在大臣的舉薦下,岳飛臨危受命,以“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的身份火速增援泰州。同年八月中旬,岳飛帶領將士抵達泰州,泰州保衛戰一觸即發。

    泰州保衛戰中,岳飛處在極度劣勢狀態。孤軍奮戰又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岳飛自然不是女真名將完顏兀朮的對手,岳飛只能帶著將士拼死抵抗,且戰且退。這場戰役殘酷到什麼程度?由於宋軍沒有糧草,只好拿戰死的敵人來充飢。

    或許,有人會用懷疑的眼光看待此事,說岳珂是岳飛的親孫子,他為了給祖父辯冤,會不會有可能誇大事實。畢竟,泰州保衛戰已經過去一千年,誰也沒有經歷過那場戰役,也無法對懷疑的問題作出有力的解釋。但戰場上吃敵人,絕不是隻有岳家軍。

    “以同類充飢”不是新鮮事

    從有文字記載開始,“以同類充飢”真的史不絕書。每逢戰爭或旱澇引發的大饑荒都會出現“易子相食和賣兒鬻女”的情況。這種事情在二十四史中,比比皆是。《史記·白起王剪列傳》記載說: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陰是偷偷的意思)

    公元前260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秦國主帥白起把趙軍圍困在荒山野嶺長達46天,趙國的糧道也被秦國截住。趙國將士為了活命,經常三五成群暗地裡把戰友幹掉,以此來充飢。

    晉朝郭頒曾著《魏晉世語》說: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郭頒的這段記載更令人害怕。早年,曹操的實力還沒有做大做強,外出打仗經常為糧草犯愁。

    有一回,他經過程昱所在的郡縣,吩咐程昱給自己提供三天的糧草。程昱一時半會拿不出那麼多糧草,怎麼辦呢?他暗地裡命人給曹操軍隊提供“肉乾”。曹軍一看,別的郡守都是提供粗糧,只有程昱太夠意思了,居然給大家準備這麼多肉。

    但是此事過去後,有人向曹操密奏說,程昱供應的肉乾實際上是人脯。曹操聽後,瞬間對程昱失去好感。雖然程昱也有社稷之才,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與這件事有直接關係。

    為了生存的需要

    “以同類充飢”在幸福祥和的日子裡,聽起來像是件天方夜譚。實際上,“以同類充飢”完全是為了活下去的需要。有句話說“千萬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住任何的考驗”,管子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人都快要餓死了,哪裡還能受道德約束。糧食吃完了,雞鴨鵝吃完了,野草樹葉吃完了。除了不能吃的土塊以外只剩下同類,這時候已經不再需要道德的遮羞布了。

    此外,仇恨也能導致吃同類。明朝名將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冤殺後,普通人不明白事情的真相,以為袁崇煥真做過通敵的事。袁崇煥被處斬的那天,道路兩旁站滿圍觀的人,大家爭著去搶食袁崇煥。

    明朝人張岱所著《石匱書後集》記載如下:

    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

    這種明目張膽地吃同類的行為,大多是源於內心充滿仇恨。岳家軍之所以要吃胡虜肉,拋開糧草短缺的要素外,也有仇恨摻雜其中。所以“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絕不是書本上解釋的那樣,是一種文學藝術的誇張手法,這是真實的戰爭。

  • 2 # 張正鋒ZZF

    岳家軍吃沒吃過人我不知道,但是你的問題讓我想起了于謙在一個電影中演的一個鄉長評價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的臺詞,真是很經典,于謙演的那個鄉長和你的想法高度一致,可以百度一下看看。

  • 3 # 觀察者開始甦醒

    古代糧食稱乏吃敵人很多的 不是很而是幾乎都是敵人間相互吃 那時候農產品單一生產力太低 只能從其他方面補足了

  • 4 # 老馬272882211

    古人云:“渴飲槍尖血,睡臥馬鞍身”。與“飢餐胡虜肉,笑飲匈奴血。”都是表示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並不是真行為上的吃。解放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以及抗美援朝,中印戰爭時期,毛主席也多次講吃掉敵人多少部隊,這裡的“吃”指的是消滅敵人,並不是真的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把老祖宗的文化智慧精準領匯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不要牽強附會,不懂裝懂,斷章取義,胡評三國。

  • 5 # 司馬徽瑜

    “壯志飢餐胡努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出自宋朝愛國名將岳飛的名篇《滿江紅》。

    這句看似血腥的詩句背後,其實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

    1

    公元77年,東漢章帝元年,漢章帝剛剛上位還沒來得及慶祝就要面對一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西域馬上就要沒了。

    匈奴單于指使左鹿蠡王於章帝元年三月開始染指西域諸國。

    匈奴軍隊來勢洶洶,摧枯拉朽般的或擊破或招降如車師後國、焉耆國等等小國。

    面對兩萬匈奴軍隊的橫掃,西域都護陳睦戰死,駐紮在柳中城的關寵部和金蒲城的耿恭部成為匈奴長驅直入山南的最後一道屏障,然而他們兩支隊伍加起來也不過數百人而已。

    在萬分危機的情況下,柳中城的關寵立刻向京師求救,然而從西域到京師千里迢迢,等到求救信件送到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之久!

    幾百人的隊伍和幾萬如狼似虎的匈奴軍隊對抗了已經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已經過了半年,京師的一眾包括皇帝都認為沒有援馳的必要了。

    或許他們此刻已經不存在了!

    然而,漢章帝最終決定出兵救援,這其中自然有像司徒鮑昱這樣支援出兵的大臣勸諫,但更多的還是年輕的皇帝有著一顆熱血激昂的決心。

    出兵!

    必須要出兵!

    即便此去一無所獲無功而返,也要讓世人看見我大漢的決心,我堂堂大漢不會拋棄任何一個大漢的子民,特別是一個為了守護大漢疆土完整而戰鬥的戰士,哪怕此去千里萬里!

    正是懷著這樣的決心,一眾漢軍穿過玉門關,身影漸漸的消失在漫天飛雪之中,去尋找那遙不可及或許早就不存在的目標。

    2

    東漢章帝元年五月,距離匈奴軍隊的侵襲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此時的耿恭率部已經順利突圍,隨後轉移並駐紮疏勒城。

    之所以要轉移疏勒城是因為此地是南山要道,匈奴軍隊一旦突破此城,則南山各處的西域小國勢必要遭到匈奴的席捲,此外,疏勒城水源充足,可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夏季飲水需求。

    耿恭是這麼想的,匈奴人自然也會這麼想,不出意外,城裡流經的澗水被匈奴人給堵住了,而且整個疏勒城也被匈奴軍隊包圍,情況愈發槽糕。

    在圍困日久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城中的軍士開始把身上皮製鎧甲、獸筋做的弓弦通通下鍋熬煮,用來充飢,實在沒水了就靠壓榨馬糞取水…

    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沒人選擇投降。

    雖然不斷的有人因病餓而死,雖然不斷的有人戰死,雖然部隊的人數越來越少,雖然此時僅剩幾十人…

    他們想要讓敵人知道,大漢的戰士任何時候都是鐵骨錚錚堅韌不拔的英雄。

    而耿恭面對匈奴招降並承諾封王的誘惑之後,更是將匈奴使者騙進城中擊殺,而後就在城頭之上,面對人山人海的匈奴軍隊,將使者的屍體割肉而食!

    岳飛的這句: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此刻已被完美的詮釋。

    耿恭此舉不但斷了匈奴人招降的心,也把自己投降的後路徹底斬斷,留下的只有一顆堅持到底的決心!

    3

    時間一晃到了來年正月,大漢的援軍終於抵達了關龐部所駐守的柳中城,然而關寵部早已不知在何時就已經全軍覆沒,面對此情此景,援軍的幾位統兵一致認為耿恭部也沒有了存在的可能。

    更何況,路途艱險天氣情況惡劣,實在沒有再次冒險的必要,畢竟還要保證自己士兵的安全。

    撤軍!

    就在大部隊即將返行時,曾經做過耿恭軍吏的範羌堅決要求要帶兵去疏勒城一探究竟,在範羌不懈的要求之下大家最終決定讓他帶領兩千人的隊伍前往疏勒城,雖然所有人都認為此去依然會無功而返。

    最終範羌率軍經過艱苦跋涉最終抵達了疏勒城,此時城中只剩二十六人,基本喪失戰鬥力,外形皆已不成人樣。

    在範羌率軍抵達城下時他們以為是匈奴來犯,皆惶恐不安,倉促迎敵。

    而城下的範羌見此情景,遙喊道:

    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

    ……

    在這二十六人回到玉門關時只剩下十三人活著,他們英勇的表現獲得了玉門關將領的由衷欽佩,玉門關的將軍們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接風洗塵,並向皇帝上書請求對他們這些倖存下來的將士重賞…

    讓我們回頭再看岳飛這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顯然也是欽佩耿恭的愛國事蹟,並以此來抒發抒發自己的抗金情懷。

  • 6 # 公孫雜談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兩句出自岳飛《滿江紅·抒懷》,下半闕的第三句。

    大意是在戰爭最艱苦的時候,依然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在與將士們談笑間,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岳飛是中國南宋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有關他的故事,像“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大家耳熟能詳,這裡不在贅述。

    有關這兩句,有人說你別瞎掰了,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渴了就喝敵人的血,這也太殘酷了吧!

    這就是戰爭,而且現實戰爭比這還要殘酷。看這兩句書面意思是吃敵人的肉,喝敵人血。

    但是事實情況是肉是從敵屍上割下來的,血也敵人剛被殺死才喝的。

    讀這兩句詞,一定要知道岳飛此時所處的背景。

    岳飛是在宋金相持階段,橫空出世的英雄,29歲就躋身為南宋四大名將之一。

    1134年,岳飛第一次北伐,收復襄陽六郡。此戰震動了宋廷。不過,岳飛並沒有直接與金兵對抗,等待他的又一次考驗。

    1136年,岳飛第二次北伐,這一戰使岳飛第一次與金兵有了接觸,雖然獲勝,但畢竟不是金兵主力,加上糧草供應不上,不得不班師。

    同年九月,岳飛第三次北伐,打敗了金與偽齊聯軍。完顏兀朮一看,這也不行啊,我都讓傀儡劉豫給玩了,老給我拖後腿,乾脆廢了算了。不過,事情又有差頭了,怎麼回事呢?

    原來,廢了偽齊政權不假,但是劉豫手下的官不幹了。這倒挺有意思,立馬反正,投靠南宋,弄得金國非常被動,金兵在這裡經常被偷襲騷擾,坐臥不寧。當然,岳家軍的影響力功不可沒。

    1139年,岳飛第四次北伐,直接面對金兵主力干將——完顏兀朮。在六七月間收復穎昌(河南許昌),而在郾城,岳飛迎來了一生的勁敵——完顏兀朮。

    這時的岳家軍處境十分堪憂。

    韓世忠、吳璘等軍與金軍相持不下,張俊收復宿州毫州班師回朝,劉錡在順昌勝利後,進退兩難。此時的岳家軍北伐就是孤軍深入,岳飛面臨著軍事生涯最大的挑戰。

    完顏兀朮一看機會來了,這是消滅岳家軍的好時候,他把那些看家本領都用上了,諸如鐵浮圖、柺子馬,且是騎兵一萬五千多人,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時岳家軍只有八千餘人,在人數、裝備等方面均不佔優。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背嵬軍和遊奕軍迎敵,並根據鐵浮圖柺子馬特點,上擊金兵,下砍馬腿。

    兩軍在陣前互相撕劈,血戰數十個回合,金兵潰敗逃走。但完顏兀朮不甘心失敗。在同年七月十四日,下了一次更大的賭注——步兵十萬加上騎兵三萬兵指穎昌。

    不過完顏兀朮的如意算盤還是打碎了。岳家軍兵少不假,但個個以一敵十,甚至敵百,而且絕大多數士兵能披重鎧越戰壕,戰鬥力爆滿。

    穎昌之戰,岳家軍真是玩了命了。沒有一人回頭,只想殺敵,保家衛國,一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最後金兵實在支援不住了,這岳家軍也太厲害了,大敗而走。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這岳家軍戰鬥力到底有多強?這你還真問著了。

    在一次小商河戰鬥中,部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遭遇完顏兀朮的大軍,楊再興毫無懼色,率眾殊死力戰,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軍官就有一百多名。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

    而且,楊再興是被金兵亂箭攢心,是被射死的,大概金兵也被岳家軍打怕了,不敢近戰。戰鬥結束後,岳家軍找到楊再興屍體,火化後光箭簇就有兩升多。

    岳飛寫這首詞《滿江紅·抒懷》,當時應在北伐中,而且是在極端艱苦下作戰的。

    透過穎昌和郾城兩戰,完顏兀朮才知道“憾山易,憾岳家軍難”,不得不改變戰略。

    完顏兀朮知道趙構貪生怕死,急於求和,就開出了條件。

    宋金議和赤裸裸的籌碼就是岳飛必死。

    這才有了岳飛“莫須有”的千古奇冤。

  • 7 # 北極熊525

    岳飛,嶽爺,絕對是中國的英雄豪傑。

    趙構和秦檜合謀出賣嶽爺,是金國和南宋達成的交易。南宋趙構為了保住偏安小朝廷,僅僅是怕宋徽宗、宋欽宗回來和他搶皇帝之位,僅僅為了一己之利,放棄的不僅僅是雪恥的機會,不僅僅是迎回徽欽二帝的機會,而是放棄了長江以北大好河山。讓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河北和整個東北被女真佔領100多年。

    嶽爺的心中,有中原和華北的中華才叫中華,趙構的心中,有皇位的地方才是朝廷。趙構的思想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是代表了秦檜在內的所有江南士族。不是趙構殺了嶽爺,而是整個江南士族殺了嶽爺。

    契丹不是外族,正如遼國不是外國。女真也不是外族,正如金國不是外國。800多年前宋遼金三國混戰的中原,和1800年前魏蜀吳三國混戰的中原,沒有本質的不同。

    遼國蕭太后蕭燕燕絕對堪比武則天,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建立了東至東海,西至裡海,北至北海(貝加爾湖)的大遼帝國,講漢語、傳漢俗、用漢子,對佛教在華北傳播貢獻巨大。隨州保衛戰中,楊六郎用冰凍住已經被打爛的隨州城,蕭達翎戰死在城牆之下,蕭燕燕幡然悔悟,與北宋簽下檀淵之盟,撤下百萬大軍,兩地百姓百年和平。

    百年之後,岳飛嶽爺又一次用自己獻祭,換來南宋和金國百年和平。蕭燕燕有百萬之兵而棄戰,以一念之仁換取宋遼和平。岳飛嶽爺有十萬精兵而應金牌召而回,一顆仕子的赤誠之心,換來南宋金國百年和平,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中國從來不缺皇上,缺雄韜偉略的領袖。中國從來不缺文人,缺面對強敵“雖一人而吾往矣”的仕子,嶽爺的詩詞,代表勇氣、代表忠誠、代表剛強,不需要狹義的解釋,只需要高傲的理解。

  • 8 # 老龍故事會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緣何成了民族英雄最崇拜的人物

    漢,一個彪炳史冊的王朝,它是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共同的名字。朝代更替,它的國號綿延兩千年而不絕,它的光榮不僅在於文明和富庶,。更在於它賦予了這個民族鐵血丹心的民族魂。

    在後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位將軍。雖不如衛青霍去病那樣廣為人知。但讀來卻令人熱血沸騰,深以漢民族為驕傲。

    他就是耿恭,東漢開國名將耿弇的侄子。在永平18年耿恭受命駐守西域,匈奴聯合西域多國進犯,大將軍陳睦戰死。耿恭所部幾百人面臨著匈奴大軍幾萬人的威脅。

    匈奴人很快的包圍了耿恭。耿恭帥眾,拒城死守。士兵們把秘製毒藥抹在箭簇上。向匈奴射擊。中箭的敵人非死即傷,毒箭的巨大威力讓匈奴人軍心不穩,耿恭抓住戰機率眾突圍,恰在此時,暴雨傾盆而下,敵人落荒而逃,亂軍中,匈奴死傷甚眾,耿恭得以突圍。

    耿恭一路退卻,卻終因寡不敵眾。被匈奴重兵圍困於疏勒城。彈盡援絕的漢軍,硬是在匈奴每日的強攻之下堅守了300天。糧盡了,就殺戰馬,煮筋革,水斷了,甚至把馬糞裡的水榨來喝,士兵們一個個倒下了,但疏勒城上的漢軍旗卻從未倒下。

    屢攻不下的匈奴人改變了策略,派出了誘降的使者,用高官厚祿,美女珍饈來勸降耿恭。然而,剛剛爬上城樓的使者,等來的卻是耿恭的鋼刀,耿恭當著城下匈奴大軍的面殺了使者,並用火烤肉分給士卒。而這一壯舉也被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深深嘉許,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用滿江紅歌頌了這催人淚下的一幕。

    勸降的失敗,讓匈奴人斷了最後的念頭,他們更加瘋狂的進攻疏勒城。敵眾我寡,突圍已不可能。耿恭和他的部將,唯一的希望就在於朝廷的救援。而此刻的朝廷也為是否派出援軍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終,皇帝採納了救援派的意見,派出了兵將向西域進發,救援耿恭。

    而在救援主將看來,耿恭能夠存活已不可能。走到天山腳下,他便停住了步伐,不肯再往前行走。援軍中有一將領。他原是耿恭的部將。聽聞這個訊息,日夜嚎哭,眼中泣血,要求救援。最後他終於得到了2000軍馬,可以翻過雪山。救援耿恭。

    當這2000軍兵終於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雪山,跋涉到疏勒城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失望,他們看到了城頭上樹的漢軍旗。而城頭上形容枯槁的漢軍此刻也熱淚盈眶,他們終於等到了援軍,終於可以回家了。

    此時城頭上也只剩下了26個人。

    當耿恭和他的部將在援軍的接應下,突破匈奴的重重圍困,並且翻越雪山之後,他們來到了玉門關。在這坎坷艱險的路上,有更多的勇士倒下了,只有13人活了下來。

    面對衣衫襤褸,已經瘦得不成人形的十三勇士,玉門關守將感動的熱淚盈眶,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且上表朝廷,為英雄請功。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雖千萬人,吾往矣。漢民族歷經千難萬阻,屹立千年而不倒,靠的就是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耿恭和他的部將13勇士歸玉門的故事,將為世代所傳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宋的女生取什麼名字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