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0107962444

      層酥麵糰是由兩塊麵糰組合而成的:即酥面、麵皮。

      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面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面一般選用低筋麵粉。酥面中麵粉與油脂的比例一般為2:1,即500克麵粉,250克豬油,用摺疊法(用掌跟一層層向前推擦,擦完一層再滾回來,再重複前述動作),擦至無顆粒,麵粉與油脂充分黏合成團。

      操作關鍵:1、製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2、麵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麵粉中分佈均勻;3、如果是炸製品,酥面中的麵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製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鐘蒸熟),由於熟粉的蛋白質變性,失去形成麵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4、由於現在很多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麵粉可加250-500克不等;5、製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和氣溫,或冷藏或置於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製品要比炸製品的用油量大。

      麵皮的製作可分為四類:1、水油麵皮:即以500克麵粉、70-130克油脂、230-1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指炸製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於30度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對烤製品而言)調製而成。此種皮最為常見,也是酥皮中最為重要的麵皮;2、糖、油麵皮:即以麵粉、飴糖、油脂、水調製而成的(如蘇式月餅所用的麵皮);3、發酵麵皮:即以酵面來代替水油麵,用燙酵來製作麵皮。如上海傳統點心“蟹殼黃”的麵皮:A、100克麵粉,5克酵母(即依士粉),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調製而成,待其充分餳發。B、400克麵粉,加入150克左右80度的開水,成燙麵皮,散盡熱氣後與A搓揉拌和均勻,再次餳發即成麵皮;4、雞蛋麵皮:在麵皮中原有的原料中再加入適量的雞蛋,一般以500克麵粉加1只雞蛋,此種用於廣式麵皮中較多(即擘酥)。

      這裡著重講一下普通水油麵皮的製作過程(其餘的3種基本相同):取所需量的麵粉倒在案板上,在其上面做一凹塘,入油脂、2/3量的水,用手及刮板抄拌成葡萄面(即略顯鬆散的一塊塊小麵糰),隨後倒入另1/3量的水,搓揉均勻並上勁。

      操作關鍵:1、水油皮中的水溫應隨氣候及所制產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30-80度。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製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溼布以防風乾,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

      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排酥)。

      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摺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覆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蔔絲酥餅。

      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製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鬆散、穿餡;2、對於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製品,如確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麵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適當升高油溫,使之儘快定型,以防“飛酥”。

      排酥:有兩種方法:1、將起酥後的坯皮切下若干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重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麵皮及酥面分別放置於平底盤內,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麵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將酥麵攤放於麵皮之上或是麵皮攤放於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致),反覆摺疊三次(即按3,3,3來摺疊),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適於製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適於量多、出品快的點心。

      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麵皮內分佈均勻,胚皮厚薄一致,以確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致;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製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於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4、順直紋擀開後正反兩面都可以按成品需要顯露在外面(正反兩面所顯示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試試便知),而在另一面(也就是包餡的一面),需刷上雞蛋液再包餡,以防脫殼、漏餡。

      暗酥:即在成品表面不見層次,只在其側面或是剖析面才可看得見。按起酥方法又可分為疊酥、卷酥。

      疊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反覆摺疊而起,再用快刀切成所需坯皮形狀,或圓或方,包餡即可,如君子蘭酥。

      卷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起,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按扁,擀開,光面向外包餡成型即可。如白皮酥。

      操作關鍵:酥面的含量要比明酥中酥面的含量大(明酥中一般為6:4)。特別是烤製品,麵皮中的含油量也要適當增加。

      半暗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在光面沿45度角斜切。切面向下,輕輕擀開,包餡即可。如桃酥。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製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制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麵皮包一張酥面,一次只擀制少量的胚皮(最多4張)。先將酥麵包入麵皮內,擀長、捲起,再順長摺疊三層(或是捲起)。然後再按需要製作所需坯皮。其速度慢,效率低,但擀制方便,層次易起得清晰。

      不管按哪類方法起酥,有幾個共同點是值得注意的:1、製作時麵皮與酥面的軟硬度必須一致;2、製作方法都是以麵皮包住酥面,即麵皮在外酥面在內,其比例一般為6:4(麵皮:酥面),但烤製品的酥面含量可略加多一些;如果是易“飛酥”的炸製品,比例可適當調到7:3,減少一點油酥的含量。3、工作間溫度太高時可將麵皮及酥面入冰箱冷藏片刻後再使用,這樣可確保成品的層次分明,尤其是製作明酥類產品;4、乾粉儘量少用或不用,否則易脫殼發硬,並引起拼酥造成層次不清;5、無論起酥的坯子還是制好的生坯,放置在外的時間都不可過長(儘管可用保鮮膜或是半溼布加以覆蓋),否則表面易結皮。6、切坯皮的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會在酥層上有劃痕,炸或烤出來後酥層就會不清晰;7、擀皮時需注意不宜擀太薄,一般為中間略厚,四周略薄一些(尤其是圓酥、暗酥);8、將起酥後坯皮捲起時一定要卷緊,卷後只能向使筒變緊方向搓滾,不可反向,防止鬆散;9、包制生胚時需注意雙手靈活包捏,速度快、成型準,雙手用力均勻,不可過重。

      一款出色的酥皮(這裡還是指淮揚酥皮)類點心,單就其外皮而言,不論是炸是烤,其成品標準應是香、酥、松、脆,含油量一定要少,而不是乾硬、軟膩。最後想說一下,要製作出一款味美型靚且富有創意的酥皮類點心,還是需要多實踐,多總結。

      起層酥麵糰由水油麵團和幹油酥麵糰構成(也稱麵皮和酥面)。

      水油麵團主要是以水、油、麵粉為原料調製而成的麵糰,根據製品的要求和用途可新增雞蛋、牛奶、糖等,麵糰具有一定的筋性、良好的可塑性和延伸性;幹油酥麵糰則是全部用油脂和麵粉調製而成的麵糰,沒有筋力、酥性良好。水油麵與油酥面相疊,經過起酥,形成二者層層相隔的組織結構,成熟後製品自然分層,體積膨脹,口感酥鬆。 製作油酥製品在調製麵糰時要求水油麵與油酥面軟硬要一致。

      水油麵的麵粉必須是低筋麵粉,或是加少許高筋麵粉,油脂必須是冷油;在投料標準上,配比要適當合理,一般水油麵與油酥面的配比是6:4或5:5;在起酥方法上要求手法乾淨利落,用力均勻,厚薄一致;在成型方法上,要求大小一致,包口嚴密,美觀工整;在成熟方法上要求火候掌握靈活,油溫要求控制在先低後高、先浸炸後上火炸;在質量上要求酥鬆香脆、層次清晰明朗、色澤豔麗美觀、不含油、不起焦、不變形。 製作起層酥皮的方法主要有大包酥與小包酥兩種。

      大包酥即是一次性多數量的開酥方法,其方法是將大團水油麵按一定比例包入油酥面,再擀成大面片,經一次或幾次摺疊,最後擀成長寬的大面片,再捲成筒切劑而成。

      小包酥即是一次一個或兩三個開酥的方法,其方法是將小團麵糰包入小團開油酥,再用小擀棍將其擀成長條再捲成筒再按扁再擀開成長片,捲成筒即可。其特點是層次密薄,擀制容易,面片光滑,不易變形。 起層酥皮由於品種製品特色不同在製作上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三種。

      1、明酥。

      明酥是指製品酥層外露,層次清晰可見。在製作上不論是大包酥或小包酥,凡是用刀切成的面劑、刀口切口均能呈現酥層,有螺旋形或直紋形,前者稱圓酥,後者稱直酥,其特點是清晰明朗,層次如頁,形態美觀,入口酥化。 在製作明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酥表面要求整齊,在開酥時,推擀時用力要均勻一致,以免厚薄不均勻而影響層次均勻,捲筒時面片表面不能沾有乾麵粉,最好能用溼布將表面溼潤,捲筒時要均勻卷緊;(2)切劑時,刀要快要薄,切好件後,刀口朝上,按皮時要用力均勻適當,輕輕按扁,再用小擀棍輕輕擀開,擀制時,原則上刀口面向案板,包餡時有酥紋的一面在外。(3)成型時,將清晰一面朝上,兩張合攏放好餡心後,在邊沿上要塗一層薄水或蛋清粘緊,索邊要用力均勻,尤其不能用長指甲索邊(比如做盒子酥)。(4)炸製成熟時,油溫一定要得當,先將油燒至五成熱(約140度),將油鍋離火,待降至110度左右,再放生坯下鍋,必先在火外浸炸至生坯離鍋底再開火或上火,火力一般要求不高,直至生坯基本上浮,層次清晰顯露時,再用中火將坯炸至轉淡黃色,定型後撈出,瀝去油。

      明酥類點心常見的有三絲眉毛酥、松化蘿蔔酥、金牌鮑翅酥等,這類起層酥皮的製法如下: 原料:A、麵粉500克,豬油100克,水200克。 B、麵粉500克,豬油250克。 製作:A原料和成水油麵,B原料和成油酥面;取水油麵50克包入油酥面30克,封口捏緊壓扁,擀成長條,捲起,再擀成長條,捲起卷緊,呈圓筒狀。在製作眉毛酥和鮑翅酥時,可用刀將圓筒狀起酥麵糰切片,刀口處為螺旋形,再將其擀成圓皮即可;在製作蘿蔔酥時,應用刀將圓筒狀起酥麵糰破成兩瓣,刀口處出現直線酥紋,再將兩瓣各切兩段,再擀成薄皮(四邊分別往中間擀幾下擀薄),包制餡料時,有層次的一面朝外。 2、暗酥。

      暗酥是指製成品的層次在裡面。在製作上起酥方法多數是將酥皮捲成筒再切成或揪成酥劑,兩邊切口折在中間再按扁,無縫的光面做面。暗酥製品在炸或烤時內部油酥受熱融化,氣體向外散發,因而使整個坯形脹發膨大,其特點是體積膨大、酥鬆化渣、內部層次清晰。 在製作暗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1)水油麵團水溫稍熱(35度左右)、麵糰質地稍柔軟,捲筒時不需要捲筒過粗、過厚,以免產生板酥;(2)包捏時要將兩端切(揪)口向搭縫處折入,再按扁。搭口處做裡;(3)浸炸時,下鍋油溫不宜過高,要離火下坯,先浸炸一會,再上火。 暗酥類點心常見的有雞仔酥、冬茸酥、黃橋燒餅等,其起層酥皮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A低筋麵粉350克,高筋麵粉150克,雞蛋1個,油75克,水225克。 B低筋麵粉500克,油300克。 製作:(1)將A、B兩原料分別和成水油麵和油酥面;

      (2)雞仔酥、冬茸酥的皮製法:取15克水油麵包入10克油酥面,壓扁擀成長條捲起,再擀成長條,兩端壓扁對摺,擀成圓皮,即包入餡料。

      擘酥又叫千層酥,“起酥”也稱“開面”,是廣點和西點常用的酥皮之一。擘酥一般使用特製的凝結板豬油,或牛油、奶油和專用的起酥油,它是由多層摺疊而成,調製製作過程中,經過冰凍結實並且由於它的油脂量較多,起發膨鬆的程度比一般酥皮都要大,各層的張開位比其他酥皮要寬要分明,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筋韌性,受熱時產生膨脹要大,而成為層次清晰分明的多層酥,其特點是特別松香酥化,入口即化渣。用擘酥並配上各種餡心可製成多種款式的高檔酥點。 在製作擘酥酥皮時應注意的事項有:

      (1)必須使用特製的凝結純板油或奶油、牛油等硬脂動物油; (2)油酥與水面不能凍得過硬或過軟,要槌得動,能摺合,水皮有一定的韌性方可; (3)凍好後用棒槌槌時力度要輕要勻,槌出的厚薄一定要一致。 常見的劈擘酥皮類點心有“掰酥雞粒角”,其起層酥皮的製作方法是: 原料:奶油500克,中筋麵粉500克,雞蛋75克,水150克,糖25克。 製作:(1)取奶油50克與麵粉300克、白糖、雞蛋、水一同拌合成團,成酥皮;剩餘奶油 與剩餘麵粉拌合成油粉團成酥心; (2)將水油麵和油酥面分別放在一個平底盤內,存放到冰箱裡冷藏,待酥心凝固, 取出用水油麵包油酥面的方法將粉團擀成長方形,然後將頭、尾兩端折向正中 部位,再對稱一折,成四層摺疊式酥皮,再放回冰箱裡冷藏,依此方法做第 二、第三擀皮,最後推擀成寬長薄片,再分割成小塊加工各需品種。

      一、酥面的調製法

      黃油250克,豬油250克,地瓜澱粉100克,低筋麵粉600克。

      操作方法:黃油、豬油搓勻加入澱粉,壓成板形,放入盤內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凍4-6小時,凍到油脂發硬結實成塊即成酥面。

      二、皮面的製法

      豬油125克,雞蛋2只,中筋粉800克。

      操作方法:豬油、麵粉、雞蛋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微軟,揉至麵糰光滑上勁為止,然後放入冰箱與酥面一起冷凍。

      三、疊酥(其實這類作法還是稱之為“排酥”,只是在用兩塊皮的用料配方及破酥製作過程中採用的是廣式“擘酥”的配料及方法。最終成型後的成品為“排酥”。這類製作方法現今是比較流行的。)

      把冰硬的酥面取出,平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壓,壓平壓薄,再取出皮面,同樣擀壓成和酥面大小相同的扁塊,放在酥面上,對好對正,用擀麵杖壓成日字形,將兩頭向中間折入,輕輕壓平,再摺疊成四層,再用杖壓成日字形,按上面的方法摺疊,然後進行第三次擀壓摺疊,製成後再擀成扁板形,切成大小相等的四條長條,用毛刷沾點水刷一下,四條相間隔疊起來,包上保鮮膜放冰箱冷凍30分鐘即成,使用時取出用刀斜切成0.5釐米的薄塊,稍微撒點乾粉,擀皮、包餡、油炸即可。

      其特點是:酥層十分清晰,入口酥化,與酥皮不同處是油量較多,需經冷藏,而且是油包皮,冷藏後凍結成微細的脂肪球,分佈在麵粉顆粒周圍,加熱後滲入麵粉顆粒內,阻止麵粉顆相互粘結,麵粉顆粒之間形成無數細孔因此層次分明酥化。

      另外疊酥時還要注意:1、皮面與酥面軟硬要一致,否則不易擀制,酥層不清晰、不整齊。2、皮面周圍薄厚均勻,酥面分布一致。3、擀時手用力均勻,使皮子厚薄一致。4、擀時撒少量乾粉,不要粘在案板上。5、天熱時溫度高酥面易化,動作要快,必要時放冰箱凍一會。6、切成坯子後應馬上包成成品,因天熱很易化,如果暫時不能包就要蓋上溼布,防止起殼影響成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