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山易學堂

    教育家埃德加•富爾曾經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學習”已成為教育新時尚,其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那麼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願學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2)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怎樣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呢?

    其一、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

    新課程一大特點就是強調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趣味性十足的情景中自主發展。毫無生機的課堂教學不光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厭惡老師,更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如透過“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學習“比多少”,透過“小動物排隊”學習基數、序數。讓學生覺得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另外要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絡的情境。例如:透過在站臺上車、下車的人數來學習加減法。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其二、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幽默

    詼諧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拉近師生關係,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注意力,更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比如在講解《雞兔同籠》的練習題時,我問一做錯題的男生:一隻兔子幾條腿?沒想到男孩回答:三條。全班鬨堂大笑。為了避免尷尬,也為了讓孩子記住知識,我略帶嗔怪的看著孩子們:“別笑了,龍是在和大家開玩笑呢。龍的意思是說這兔子趴下了,有一條腿藏在了身下。所以就三條腿露在外面。”轉過頭問龍,“你告訴大家,這兔子一共有幾條腿?”“四條!”“你早這麼說大家不就都明白了。”這樣不僅化解了尷尬,拉近了師生關係,而且使孩子集中了注意力,並對此類知識記憶深刻。

    其三、設計合理科學的學習任務,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孩子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基礎好些,接受新事物快些,而有的孩子基礎相對較差,接受能力也慢。因此教學中“因材施教”顯得相當重要。對於不同型別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階梯式方式,佈置不同型別的作業。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其四、利用競爭意識,調動學習興趣。

    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競爭意識。競賽是激發學習動機,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競賽的形式可以採取自己與過去的競賽、個人之間的競賽和集體之間的競賽相結合。例如,學生考試成績超過上一次的,要給予表揚並根據進步的程度分別進行獎勵;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小組之間或個人之間進行各種小競賽。在班裡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造成你追我趕,以趕上或超過對手(尤其是自己)為最大滿足,激起強烈的學習動機。

    其次、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善學

    對於掌握了學習方法的人來說,學習是件很快樂的事。不僅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何樂而不為呢?可見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多麼重要。

    ①指導學生重視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重視預習環節,強化指導訓練,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因為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有了獨立的思考,會透過各種渠道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有了預習,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才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老師以及其他同學提出問題,交流自己的所得,幫助同學回答部分問題,從而體會到預習的快樂。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複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做到查漏補缺,對自己前段時間的學習,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一個自我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獲得知識所帶來的樂趣。

    ②課堂上積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對於學生來說,質疑問難要比學到知識更重要。課堂上學生會質疑、釋疑是其主動學習能力重要的外顯行為。教師應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讓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些教師為了完成知識教學目標,採用“填壓式”或“問答式”教學。這樣做既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制約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素質的提高。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中,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才會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展,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另外,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中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歷練,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④幫助學生學會和他人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我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表見解,善於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積木”活動中,學習小組透過合作交流、討論,拼成的形狀各種各樣。教師再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萌發了創新意識。在“隨意拼”活動中,讓學生利用各種實物和立體模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拼出了火車、大炮、坦克、長頸鹿、機器人等物體形狀。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使學生在嚐到學習樂趣的同時,又激發了求知的慾望。

    ⑤在多練中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多練才能培養孩子舉一反三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在練習中,應多角度、多層次培養學生求異思維。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空多填和一題多解等,充分利用變式開闊學生思路。練習形式應靈活多樣、富於趣味性。練習內容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項到綜合的原則安排練習,做到難易適量、適度,比例得當,層次清楚,梯度合理。讓孩子在練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再次、教會自我評價,使學生會學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最清楚什麼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麼,也最清楚自己糊塗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自我認識的基本手段。自我評價可以分即時評價,階段評價和總結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完善人格的形成。

    最後、注重家校合作,使學生優學

    當今的教育是眾多社會力量的合作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可以說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教育,直接決定著教育效果。有些家長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只把目光聚焦在成績上,逼迫孩子出入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不關心孩子的興趣愛好,不關心孩子的成長。致使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哪還會自主學習?希望各位家長把目光放長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孩子的持續發展。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所成,實際上,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學校的各個學習環節中滲透和培養,學生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熱心網友

    2017-03-22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尋求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的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師的指導和管理下使廣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

    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並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於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師告訴學生“是什麼”,學生照單全收,但不知其“為什麼”,告訴學生“為什麼”,學生可以有所領悟,但最重要的從“是什麼”到“為什麼”的思維過程卻給忽略了。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哪怕學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還不夠全面、深刻,但對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1.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定“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柺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呂叔湘先生曾說過:“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的限度。”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讓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如何去學。

    課堂上,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的精神。比如,以前評講完形填空時,都是老師詳細地分析,學生不管懂還是不懂,都得聽,很被動,也很容易走神。講完一篇完形要花20分鐘左右,老師和學生都覺得辛苦。後來,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老師先給答案,學生核對答案,然後小組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這樣,大部分題學生可以自己解決,老師只是解釋難點。這樣,既抓住了難點,學生又學得深刻,可謂一舉兩得。

    B. 擔任小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擔任小老師,把一部分閱讀理解題讓他們來解釋。讓他們從自己的做題角度和思路出發,來解釋選題的理由。有些同學做得非常好,不僅說出他們的理由,還說出他們的困惑和做錯的原因,聽者收益非淺,老師可以從中瞭解學生,抓好重點,調整教學的方向,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2 # 發229666560王新法

    那就是再興辦偉人毛主席讚許過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好處不用我說,請查閱歷史資料和毛主席寫給該校的一封信就什麼都明白了。

  • 3 # 美人Lucas

    由於學生的生活主要以校園生活為主,所以他們沒得選擇。對於社會生活,他們主要以直觀形象為主,抽象概括能力較低,思維的目的性與靈活性也較差,缺乏思維的獨立性和判斷性,不會運用思考策略,使得他們認知、情感、溝通能力以及自我服務、社會適應能力明顯落後於社會,而他們將來也要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那麼,如何才能直接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激發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興趣呢?要讓學生有利於在相應的社會環境中選擇生活,透過適應生活達到適應生存的目的。

      一、創設情景,使教學環境成為一個濃縮的社會。

    我們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把社會場景搬到生活適應課堂中,真實的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感受生活,培養他們對生活的正確態度,讓學生們入情入境的去學習和操練,從而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在生活適應教學中,可以利用道具為學生創設“模擬”的學習環境。如《買書》一課,重點是圍繞讓學生不僅牢固掌握買書的方法和步驟,更要求學生會在真實生活中熟練運用。我首先在書架上擺上分好類的圖書,在小小的課堂中展現出新華書店的一角,再出示新華書店的實景圖片,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近乎真實的書店環境。為了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感官,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可以將有質量問題的書混入其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為書分類,自己找到書的價格、自己發現哪些書籍不能購買。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獲得挑選新書的方法。整堂課在看書、挑書、買書中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自覺自主的去掌握購書的方法。

      在教學中,把社會的大環境以模擬的形式,擺在學生面前。這些濃縮的社會場景,在校園的作用下不可低估,是它架起學生與社會、生活的橋樑。學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會了操練,學會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到餐飲店就餐》一課中,可以用展板佈置成小小的餐飲店,各式飲料、食品小吃應有盡有;《到藥店買藥》一課的展板又可以陳列出各式各樣的常見藥品……這些材料在教學時可以作為學具發揮很大的作用。這樣的模擬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培養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良好的觀察能力。這些情景的設定,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方便,提高了學生的對社會的預知適應能力。

      三、在現實生活中學習鍛鍊

      我們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生活適應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中各種生活常識、技能經驗為課程的內容。所以,根據生活適應課的這些教育目標,要求我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生活實際當中。以學生的實踐操練為主,教師的講解為輔。

    四、瞭解社會常識,打下適應社會的基礎 。

    書本上的知識是前人經過艱苦探索總結出來的有益經驗,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介紹許多的社會常識,如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處的角色及其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家庭中防中毒,防盜,放火等安全意識,買賣東西的常識,有關道路交通,通訊,儲蓄,保險常識等等,只有瞭解了這些社會常識,才能更好地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透過實踐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現實而科學地把教育訓練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生活能力培養上來,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勞動技能,提高素質,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基礎。

  • 4 # Sj未名人

    學生的學習生活幾乎不可選擇,主要是指學習的內容。怎樣去學習既定的內容,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時講究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學會選擇。

    做老師的都知道,現在大力提倡的教學方式中,就有“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就應該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解決問題的方式應該是具有多樣性的,這就在課堂上鍛鍊了學生的選擇能力。

    第二,老師在佈置作業時,結合學科特點也應該多佈置有利於鍛鍊學生選擇能力的作業。例如語文學科有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這個題型,語文老師就可以在佈置這種作業時有意識地讓學生自主選擇,應該怎麼說,應該怎麼做。例如,有個同學玩手機上癮,耽誤了學習,你怎樣勸說他,使他重新認真學習,而且還不影響同學感情。這種作業,就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總之,老師在平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有機會鍛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就看老師有沒有這種心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寧美國度電腦怎麼樣?